雲浮國恩寺行記|生活,是一場結果自然成的修行

雲浮國恩寺行記|生活,是一場結果自然成的修行

國恩寺

(一)

像往日一樣,賣完柴火的惠能正往回走,路過縣城金臺寺的時候,突然聽見有一客在誦經。

惠能站定,側耳傾聽,待那人念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心中一亮,像是悟到了什麼,便立即請教:“請問您唸的是什麼?”

答曰:“《金剛經》”

惠能問:“從哪兒持有這部經典?”

答曰:“黃梅東山禪寺而來,乃五祖主化之所,門人千餘。”

惠能謝過,蒙得一客取銀十兩,回家安頓好母親,便辭母前往黃梅。


雲浮國恩寺行記|生活,是一場結果自然成的修行

國恩寺牌坊


(二)

惠能父親姓盧,原范陽人氏,被貶至嶺南,落草夏盧村,母親李氏。

傳說惠能出生那日,突現豪光騰空,黎明時天降二僧於門前,告知盧父:“夜來生兒,專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

盧父不知:“何以安名惠能?”

答曰:“惠者,以法惠施眾生;能者,能做佛事。”

未等盧父反應,二僧不知所蹤。

惠能未曾受到過教育,不識一字,又是獨子,父親早逝,便常伴母親左右,跟隨母親長大。


雲浮國恩寺行記|生活,是一場結果自然成的修行

老山門


(三)

從嶺南到黃梅,路途遙遠,正好也是求佛願力的考驗。

到了黃梅,一身襤褸,禮拜五祖。

五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五祖說:“汝是嶺南人,又是獦䝤,若為堪作佛?”

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䝤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五祖內心一驚:這獦䝤根性大利。便令其去廚房搗米。


雲浮國恩寺行記|生活,是一場結果自然成的修行

佛光普照


(四)

八個月後,乃以一首佛偈摘得五祖衣缽,成為東土禪宗六祖。

佛偈乃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遵循師言:遇懷則止,遇會則藏。一路向南,後藏於懷集,四會(今廣東肇慶)一帶,混跡于山民之間。

隱修十五年,出山廣州光孝寺,又以一場“風幡之辯”機鋒案在佛教界一炮而紅。

後北上曹溪(今廣東韶關),住賜南華寺,弘法三十六年,開創南禪頓教,與其神秀師兄北禪漸教分庭抗禮。


雲浮國恩寺行記|生活,是一場結果自然成的修行

報恩塔


(五)

唐代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惠能派遣弟子回新州老家夏盧村修建報恩寺,旨在報父母恩。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與唐中宗又遣內侍薛簡攜帶詔書抵寶林寺,召六祖進京供養。六祖以年邁足疾婉辭,並託薛簡將祖傳信衣袈裟呈送皇帝。武則天大喜,賜六祖故居寺額“國恩寺”。

先天元年(712年)七月,六祖知曉自己陽壽不多了,便命弟子速回新州國恩寺建報恩塔。建塔的目的就是要歸藏佛舍利。報恩塔如期於次年夏落成。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初八,六祖帶領門徒從曹溪回國恩寺住持,開堂說法,弘揚頓教。同年八月初三圓寂於故居。


雲浮國恩寺行記|生活,是一場結果自然成的修行

名人碑文


(六)

六祖圓寂後,廣州光孝寺,曹溪南華寺,黃梅東山寺,皆派人來迎請六祖惠能大師的真身,國恩寺當然不讓。正當各方爭執不下時,有人提議讓祖師爺自己決定魂歸何方。

於是擇日定在焚香崗,各位按寺廟地理位置坐定方位,取一注香於中央點燃,香菸飄往何處,六祖真身魂歸何方。

當時正當秋冬季節,不料竟掛起了東南風,煙飄向西北方,於是六祖真身請往曹溪寶林寺(今南華寺)。

新州百姓念念不捨,痛哭流涕,那晚六祖託夢給其弟子,並轉告新州百姓:“任憑天下旱,此處一半收,任憑天下亂,此處永無憂。”

自此一千多年來,新州百姓平平安安地生活著,即便天下大亂,也並未過多影響到這裡。


雲浮國恩寺行記|生活,是一場結果自然成的修行

清蓮荷塘


(七)

縱觀六祖惠能一生,他的每一次選擇都是誠實地追尋自己內心的想法,併為此不懼艱辛,堅持到底。

從此,達摩禪師“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的預言,便從六祖這裡一一實現。

由六祖徒孫馬祖道一開創的洪州法系秉承“平常心是道”的禪修理念,建立了影響力最大,至今一統天下的臨濟宗。

反觀自身,若平常心是道,那生活便是一場結果自然成的修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