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作山水畫的竅門分享

石濤作山水畫的竅門分享

石濤作山水畫的竅門分享

在山水畫創作中,對山川景色進行藝術處理,用移花接木之手法,以構建藝術殿堂,是畫家微妙而艱鉅的工作,也是靈魂工程師施展才華的關鍵性步驟。關於這一法,石濤在《畫語錄》中專闢《蹊徑章第十一》。所謂“蹊徑”,就是畫家開拓山水畫意境的竅門,也叫門徑、門道。他認為,畫家開拓山水畫意境,有六個竅門。他說:寫山有蹊徑六則:對景不對山,對山不對景,倒景、借景、截斷、險峻。

石濤作山水畫的竅門分享

1.對景不對山之蹊徑,即“山之古貌如冬,景界如春,此對景不對山也”。意思說,山像冬季一般古樸,畫的時候卻配綠色樹木以春天的景色。這是對景不對山的作畫竅門,是移花接木的手法,以突出樹木的春意。

石濤作山水畫的竅門分享

2.對山不對景之蹊徑,即“樹木古樸如冬,其山如春,此對山不對景也”。即是說,樹木古樸,樹枝無葉,像冬季一樣,但畫的山卻要成春天一樣的綠山。這是對山不對景的作畫竅門,也是移花接木的手法,以突出山的春意。

石濤作山水畫的竅門分享

3.倒景之蹊徑,即“如樹木正,山石倒;山石正,樹木倒,皆倒景也。”此“倒”與“正”,“正”與“倒”,是正反兩方面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畫樹木正,山石倒,這樹木是主體,山石是反襯,樹木成了山石精神的顯現,山石則是樹木性格的寫照。也就是說,樹木本無性格,然而寫山石之嶙峋相配,卻能展現樹木堅韌頑強的個性。而畫山石正,樹木倒,這山石是主體,樹木是反襯,山石成了樹木精神的顯現,樹木則是山石性格的寫照。也就是說,山石本無生命,然而寫樹木之華滋相配,卻能顯現山石之生趣。這一“正”一“倒”,或一“倒”一“正”,使描繪的物象主次分明。畫面要有靜有動,有正有倒,但畫的物象不能全部“正”,也不能全部“倒”,要正反相生,陰陽相生,才能使畫面不呆板,有活力,有朝氣。

石濤作山水畫的竅門分享

4.借景之蹊徑,即“突出杳冥,無物生態藉以疏柳嫩竹,橋樑草閣,此借景也。”此是說,在對景寫生時,此處原空山一座,本無生機,如果用寫實手法寫生,畫出來的山沒有美的意境,但為了畫好一幅作品,面對毫無生機的一座空山,可“藉以疏柳嫩竹,橋樑草閣”來點綴此景,卻能收到生趣盎然、妙趣橫生的藝術效果。

石濤作山水畫的竅門分享

5.截斷之蹊徑,為“截斷者,無塵俗之景,山水樹木,剪頭去尾,筆筆處處,皆以截斷。”這實際上是一種取捨手法。因為在大自然中,物象有美醜優劣之分,有“有塵俗”和“無塵俗”之分。在大自然的審美客體面前,畫家要發揮審美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對物象要進行精心裁剪,大膽取捨,“剪頭去尾”,使畫面獲得理想的效果。但要在山水畫創作中採用這種手法,不是一件易事。因此,石濤認為,需一定的筆墨功力,故“截斷之法,非至鬆之筆,莫能入也。”唯有用筆“至鬆”,畫面才能空明疏朗。反之一味求實,反使畫面“塵俗”,則會給人以窒塞沉悶的感受。

石濤作山水畫的竅門分享

6.險峻之蹊徑,是為“險峻者,人跡不能到,無路可入者。如“島山、渤海、蓬萊、方壺,非仙人莫居,非世人可測,此山海之險峻也。若畫圖險峻,只在峭峰懸崖棧道崎嶇之險耳,須見筆力是妙。”此是說,所謂險峻,就是人不能到,沒路可進入的地方,如島山、渤海、蓬萊、方壺,這些地方只有仙人才能居住,不是世人所能測的,其山海是險峻的。但人不是神仙,未見過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什麼樣,只能想象是個虛無縹緲、意境深邃的地方,因此,石濤認為,在畫面上畫出“峭峰懸崖、棧道崎嶇”的險狀來,就是險峻了。要做到這一點,“筆力是妙”為關鍵,沒有豐富的想象力,沒有厚實的筆墨基本功,也不懂“境界”的佈局章法,那是很難畫出令人神往的險峻山水的。

石濤作山水畫的竅門分享

以上六則蹊徑,是石濤作山水畫的竅門。這些竅門,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強調畫家應從事物的內在聯繫中去開拓和創造美。石濤這一繪畫美學思想,對後人的山水創作活動,起到了很大的啟發作用。(摘自《石濤 下》,陳國平著,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年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石濤作山水畫的竅門分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