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古籍?為什麼很多人拿它當神話來讀

文/鼎公

我們只要一談到山海經這三個字,好像就立馬能聯想到各種神話故事,荒古異獸,異國奇人,奇聞奇事,反正給人的感覺就是光怪陸離,荒誕不經。

但是就是這樣雜七雜八的一部好像有模有樣的百科全書卻能夠從遙遠的戰國年代流傳到現在,不得不說這簡直就是個奇蹟。這中間要經歷過多少次的戰火和多少次的質疑,不說其他,就是距他最近秦始皇嬴政,發起的焚書坑儒運動,不知道會不會波及到它?

《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古籍?為什麼很多人拿它當神話來讀

這本“不正經”的古籍居然能在秦始皇的眼皮底下溜走,如果真的,秦始皇讀過這本書,會不會對秦始皇派徐福東去蓬萊求長生有所指導,或者說有所關聯和影響,因為在秦朝,彷彿只有《山海經》這本古籍,才把神話人物當字典一樣在講述。

《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古籍?為什麼很多人拿它當神話來讀

在《山海經》中有很多關於蓬萊仙島的記載,像《海內北經》中是這樣記載的:“蓬萊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在傳說的汪洋大海中,有一座島嶼叫做蓬萊,島嶼上有一個不死之鄉居住著許許多多長死不死的仙人。不過確實這樣簡短有力的話被已經進入遲暮之年的秦始皇看到的話,確實有著極大的誘惑。

《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古籍?為什麼很多人拿它當神話來讀

當然山海經關於蓬萊山的記載遠遠不止這點,在《大荒北經》中是這樣敘述蓬萊的,說是天帝命令十五隻巨鰲輪換揹著方壺、蓬萊、瀛洲、員 嶠、岱輿這五座仙嶼,使他們能夠在海中自由漂浮而且安全穩固。

在現在,還確實有蓬萊這座島嶼,而且還有以蓬萊命名的縣級市,當然也有瀛洲這座島嶼,瀛洲也就是現在崇明島,不過可惜的是這兩座仙嶼都是後來被強加命名的。

《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古籍?為什麼很多人拿它當神話來讀

其中的蓬萊島是在漢武帝東巡時命名的,瀛洲也是朱元璋在後來賜名給崇明島的,也就是仙嶼是先有名字,各個皇帝找不見仙嶼,也就尋找不了長生仙法和仙藥,於是望洋興嘆,看見一座差不多的島嶼,看著還不錯直接賜名給它,找找心理上的安慰。

筆者想要說的《山海經》這部奇書如果真的是荒誕不經的書的話,那麼古代那些尋仙問藥以求長生的皇帝會不會氣活了。

《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古籍?為什麼很多人拿它當神話來讀

但真實如此嗎?我們先簡單來介紹下這部奇書《山海經》,作者當然是無從考證,但是大致成書年代是可以確認的,就是戰國中期到漢代中期。在古代學者眼裡,《山海經》這部書是戰國年代的一個喜歡奇聞奇事的書生收錄他那個年代的所有奇聞雜說而來,但是現代學者更傾向認為這本書不是一人所寫,成書也並非短暫的一時。

《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古籍?為什麼很多人拿它當神話來讀

全書也就22個篇章,總共32650個字,目前僅存18篇,整部典籍共分為《臧山經》、《海外經》、《海內經》、《大荒經》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分別記錄了山川、河流、民俗、古代醫術、奇珍異獸、礦物、中醫草藥等諸多內容。筆者想要說的是這本書不是在講一個個故事,而是在描繪一個世界,只能說對於一大部分人來講加上“另一個”比較合適。

《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古籍?為什麼很多人拿它當神話來讀

為什麼筆者會這麼說呢?其實只要看過《山海經》這本原著的讀者會發現,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字典在跟你解釋,而不是找各種證據讓你去揣摩相信。你願意相信也好,不願意相信也好,它就在那裡。

所以很多人都心癢癢,自己去找證據去不斷說服自己去相信,就像秦始皇嬴政和漢武帝劉徹。這本書每個篇幅就是一個名詞,再加上不到二十幾個字去解釋。

《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古籍?為什麼很多人拿它當神話來讀

十幾個這樣的名詞還好,成百上千呢?上萬呢?這些名詞充斥在你的腦海裡,不自覺的組成了一個世界,有山有水,有飛禽走獸,有鳥語花香,有國家,有人民,有文化,還有各式各樣的故事,你看完這本古籍的時候,真的讓你在某個瞬間你信了。

這和現在的仙俠玄幻小說不同的是,剛開始我們讀的時候都是抱著玩味的心態看的,也就是知道那是假的,但是讀出來之後呢,玄幻小說是沒什麼變化,頂多好一點就是這本小說構思不錯。

《山海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古籍?為什麼很多人拿它當神話來讀

但是對於山海經這本書來說卻不一樣,它給你帶來的是那種,來自特別遙遠年代的真實感,每個物件和生靈的細節描繪竟然那麼的清晰和真實。如果這本書真的是前人胡編亂造的話,那筆者想說的是,這本書的作者的造詣真的太深厚了。

原創聲明:嚴禁個人媒體轉載,如發現,必然追究其責任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原創作者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