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洛市行政區劃情況

商洛市,隸屬於陝西省,位於陝西省東南部,東臨河南省,東南臨湖北省,北、西北、西南分別與陝西省渭南市、西安市、安康市接壤。介於東經108°34′20″—111°1′25″,北緯33°2′30″—34°24′40″之間,總面積19851平方千米。

中國商洛市行政區劃情況

中國商洛市行政區劃情況

中國商洛市行政區劃情況

商洛始名於漢朝,指上雒(縣)和商(縣)的地域合稱。因地處秦嶺山地,因境內有商山洛水而得名。歷史上商洛道(亦稱商於古道)為秦馳道的主幹道之一,為“秦楚咽喉”,是長安通往東南諸地和其他中原地區的交通要道。

截至2017年,商洛市下轄1區6縣,常住人口238.13萬。實現地方生產總值800.7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8.1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42.2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60.36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33695元。

商洛名勝古蹟有5A級景區商南金絲大峽谷、牛背樑國家森林公園、柞水溶洞、二郎廟、豐陽塔、大雲寺、天竺山、月亮洞等。自2010年開始,一年一度的中國秦嶺生態旅遊節在商洛市舉辦。

截至2018年,商洛市轄1個區,6個縣。商洛市人民政府駐商州區民主路1號。[3]

商州區

總面積2672平方千米,轄14個鎮、4個街道。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地處秦淮南北自然分界線上,[5]平均海拔880米,年均氣溫12.8攝氏度,年均降水量740毫米,森林覆蓋率達68.2%,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素有“天然氧吧”之稱。

洛南縣

地處華山南麓,洛河源頭,周設華陽池,秦置華陽郡。轄16個鎮,總面積2830平方千米。花石浪遺址、洛南盆地舊石器地點群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倉頡傳說、靜板書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漢字故里”。

丹鳳縣

因縣城襟帶丹江、背依鳳冠山而得名,是商鞅封地,商山四皓隱居之處,豫鄂陝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著名作家賈平凹的故鄉。總面積2438平方千米。轄11個鎮、1個街道。丹鳳縣地連秦楚,物兼南北,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度的季風性半溼潤山地氣候區。森林覆蓋率70%,是省會西安的“後花園”。

商南縣

建縣於北魏景明元年,已有1500多年曆史。轄10個鎮,總面積2307平方千米。是中國最西部最北端茶區,被譽為“中國茶葉之鄉”。有野生牡丹、丹蔘、杜仲、天麻等中藥材達1192種,有“天然藥庫”美稱。金紅石和鏡鐵礦儲量分別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境內有“5A”景區金絲峽、仙蓮寶地闖王寨、古道驛站陽城驛等旅遊景點。

山陽縣

古名豐陽縣,西晉泰始二年(266年)置縣,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更名山陽縣,已有1700餘年歷史。總面積3535平方千米,轄18個鎮。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性半溼潤山地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為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釩儲量310萬金屬噸,為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礦床,有“中國釩都”之稱。

鎮安縣

自古是西安通往安康的要道,聯繫陝西與湖北的天然紐帶,素有“秦楚咽喉”之稱,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商洛市西南部,漢江支流乾佑河與旬河中游,總面積3477平方千米。鎮安縣是全國科普試驗縣,全國醫改試點縣,陝西省園林城市,陝西省衛生縣城,鎮安大板慄以個大色潤、甜脆可口、顆粒飽滿、營養豐富聞名,被譽為“中國板栗之鄉”。

柞水縣

地處陝西南部、商洛西部,總面積2332平方千米,轄9個鎮。屬於亞熱帶半溼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9℃,年均降水量760毫米,植被覆蓋率高達88%,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達7.8萬個以上,既是南水北調中線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也是休閒養生的“天然氧吧”。先後獲得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文明縣城等30餘項國省榮譽。菱鐵礦儲量居陝西之首,銀鉛礦儲量列中國第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