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200—290弄

震興裡、榮康裡和德慶裡位於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200—290弄,建於1923至1927年。這三條里弄住宅,行列式排列,規模較大,由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構成。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200—290弄

震興裡、榮康裡和德慶裡位於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200—290弄,建於1923至1927年。這三條里弄住宅,行列式排列,規模較大,由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構成。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建築在採用老式石庫門的基本格局上,增加了汰石子牆面,外挑的陽臺,彩色花玻璃和西洋裝飾。線腳各異的三角形山牆、巴洛克式門樓、沿街立面的古典裝飾符號……顯示出當時建築潮流的藝術風向。面向茂名北路的牌樓與弄內的房屋連為一體,弄首牌樓上的石雕花紋各不相同。每條弄內房屋都是朝南向的二層石庫門房子,共有九幢。三條弄堂的牆面風格各有異趣:震興裡是清水紅磚牆面,榮康裡是清水青磚牆面,並鑲嵌了紅磚帶裝飾,德慶裡是水泥砂漿仿石砌的牆面。這些市井氣十足的石庫門建築默默記錄著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最真實的生活。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200—290弄

震興裡、榮康裡和德慶裡位於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200—290弄,建於1923至1927年。這三條里弄住宅,行列式排列,規模較大,由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構成。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建築在採用老式石庫門的基本格局上,增加了汰石子牆面,外挑的陽臺,彩色花玻璃和西洋裝飾。線腳各異的三角形山牆、巴洛克式門樓、沿街立面的古典裝飾符號……顯示出當時建築潮流的藝術風向。面向茂名北路的牌樓與弄內的房屋連為一體,弄首牌樓上的石雕花紋各不相同。每條弄內房屋都是朝南向的二層石庫門房子,共有九幢。三條弄堂的牆面風格各有異趣:震興裡是清水紅磚牆面,榮康裡是清水青磚牆面,並鑲嵌了紅磚帶裝飾,德慶裡是水泥砂漿仿石砌的牆面。這些市井氣十足的石庫門建築默默記錄著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最真實的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在弄堂裡,你可以看到窗臺、格子間伸出的盆栽,抬頭就可以看到伸出晾晒的衣衫,還有依靠在門口或水池旁邊的煤爐子,腳盆、不經意擺放的自行車。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200—290弄

震興裡、榮康裡和德慶裡位於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200—290弄,建於1923至1927年。這三條里弄住宅,行列式排列,規模較大,由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構成。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建築在採用老式石庫門的基本格局上,增加了汰石子牆面,外挑的陽臺,彩色花玻璃和西洋裝飾。線腳各異的三角形山牆、巴洛克式門樓、沿街立面的古典裝飾符號……顯示出當時建築潮流的藝術風向。面向茂名北路的牌樓與弄內的房屋連為一體,弄首牌樓上的石雕花紋各不相同。每條弄內房屋都是朝南向的二層石庫門房子,共有九幢。三條弄堂的牆面風格各有異趣:震興裡是清水紅磚牆面,榮康裡是清水青磚牆面,並鑲嵌了紅磚帶裝飾,德慶裡是水泥砂漿仿石砌的牆面。這些市井氣十足的石庫門建築默默記錄著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最真實的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在弄堂裡,你可以看到窗臺、格子間伸出的盆栽,抬頭就可以看到伸出晾晒的衣衫,還有依靠在門口或水池旁邊的煤爐子,腳盆、不經意擺放的自行車。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石庫門的老房子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釀就了獨特的風情與氣質,雖然沒有傳奇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卻真實的反映了老上海最真實最普遍的生活。

上海錦江飯店

位於黃浦區茂名北路59號的錦江飯店,是中國49年後的第一個國賓館。自1951年6月9日開業至今,已接待了一百多個國家的近三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眾多商賈鉅富。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200—290弄

震興裡、榮康裡和德慶裡位於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200—290弄,建於1923至1927年。這三條里弄住宅,行列式排列,規模較大,由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構成。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建築在採用老式石庫門的基本格局上,增加了汰石子牆面,外挑的陽臺,彩色花玻璃和西洋裝飾。線腳各異的三角形山牆、巴洛克式門樓、沿街立面的古典裝飾符號……顯示出當時建築潮流的藝術風向。面向茂名北路的牌樓與弄內的房屋連為一體,弄首牌樓上的石雕花紋各不相同。每條弄內房屋都是朝南向的二層石庫門房子,共有九幢。三條弄堂的牆面風格各有異趣:震興裡是清水紅磚牆面,榮康裡是清水青磚牆面,並鑲嵌了紅磚帶裝飾,德慶裡是水泥砂漿仿石砌的牆面。這些市井氣十足的石庫門建築默默記錄著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最真實的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在弄堂裡,你可以看到窗臺、格子間伸出的盆栽,抬頭就可以看到伸出晾晒的衣衫,還有依靠在門口或水池旁邊的煤爐子,腳盆、不經意擺放的自行車。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石庫門的老房子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釀就了獨特的風情與氣質,雖然沒有傳奇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卻真實的反映了老上海最真實最普遍的生活。

上海錦江飯店

位於黃浦區茂名北路59號的錦江飯店,是中國49年後的第一個國賓館。自1951年6月9日開業至今,已接待了一百多個國家的近三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眾多商賈鉅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南路59號的華懋公寓,市錦江飯店第一幢歷史建築, 也是錦江飯店的主要的標誌性建築, 曾用名有華懋公寓、北樓、錦北樓,習稱“十三層樓”。

華懋公寓建成後,在此酒店式公寓的住客多為外國人,曾經是社會名流聚集之地。前來入住的軍政要領、文人名伶及商賈大亨絡繹不絕。1944年春起,華懋公寓(今錦江飯店北樓)成了日軍登陸部隊的司令部。在抗戰勝利之後,住客成分便有所變動,從重慶返滬的杜月笙也曾長居於此,張愛玲也曾在此居住過。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200—290弄

震興裡、榮康裡和德慶裡位於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200—290弄,建於1923至1927年。這三條里弄住宅,行列式排列,規模較大,由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構成。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建築在採用老式石庫門的基本格局上,增加了汰石子牆面,外挑的陽臺,彩色花玻璃和西洋裝飾。線腳各異的三角形山牆、巴洛克式門樓、沿街立面的古典裝飾符號……顯示出當時建築潮流的藝術風向。面向茂名北路的牌樓與弄內的房屋連為一體,弄首牌樓上的石雕花紋各不相同。每條弄內房屋都是朝南向的二層石庫門房子,共有九幢。三條弄堂的牆面風格各有異趣:震興裡是清水紅磚牆面,榮康裡是清水青磚牆面,並鑲嵌了紅磚帶裝飾,德慶裡是水泥砂漿仿石砌的牆面。這些市井氣十足的石庫門建築默默記錄著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最真實的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在弄堂裡,你可以看到窗臺、格子間伸出的盆栽,抬頭就可以看到伸出晾晒的衣衫,還有依靠在門口或水池旁邊的煤爐子,腳盆、不經意擺放的自行車。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石庫門的老房子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釀就了獨特的風情與氣質,雖然沒有傳奇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卻真實的反映了老上海最真實最普遍的生活。

上海錦江飯店

位於黃浦區茂名北路59號的錦江飯店,是中國49年後的第一個國賓館。自1951年6月9日開業至今,已接待了一百多個國家的近三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眾多商賈鉅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南路59號的華懋公寓,市錦江飯店第一幢歷史建築, 也是錦江飯店的主要的標誌性建築, 曾用名有華懋公寓、北樓、錦北樓,習稱“十三層樓”。

華懋公寓建成後,在此酒店式公寓的住客多為外國人,曾經是社會名流聚集之地。前來入住的軍政要領、文人名伶及商賈大亨絡繹不絕。1944年春起,華懋公寓(今錦江飯店北樓)成了日軍登陸部隊的司令部。在抗戰勝利之後,住客成分便有所變動,從重慶返滬的杜月笙也曾長居於此,張愛玲也曾在此居住過。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51年,上海市府意欲成立一個專門用於招待中央首長和高級幹部的場所,並推一可靠之人經營。此時,副市長潘漢年、市公安局長揚帆便力薦董竹君,地點就選在華懋公寓。董竹君欣然應命,帶著她先後成立的“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室”,入駐華懋公寓和峻嶺公寓等組成的建築群,改名創建了現在的錦江飯店。

說到錦江飯店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創始人董竹君,這個生於亂世的奇女子,一生的命運曲折離奇,卻最終靠自己的努力改寫了命運。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200—290弄

震興裡、榮康裡和德慶裡位於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200—290弄,建於1923至1927年。這三條里弄住宅,行列式排列,規模較大,由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構成。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建築在採用老式石庫門的基本格局上,增加了汰石子牆面,外挑的陽臺,彩色花玻璃和西洋裝飾。線腳各異的三角形山牆、巴洛克式門樓、沿街立面的古典裝飾符號……顯示出當時建築潮流的藝術風向。面向茂名北路的牌樓與弄內的房屋連為一體,弄首牌樓上的石雕花紋各不相同。每條弄內房屋都是朝南向的二層石庫門房子,共有九幢。三條弄堂的牆面風格各有異趣:震興裡是清水紅磚牆面,榮康裡是清水青磚牆面,並鑲嵌了紅磚帶裝飾,德慶裡是水泥砂漿仿石砌的牆面。這些市井氣十足的石庫門建築默默記錄著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最真實的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在弄堂裡,你可以看到窗臺、格子間伸出的盆栽,抬頭就可以看到伸出晾晒的衣衫,還有依靠在門口或水池旁邊的煤爐子,腳盆、不經意擺放的自行車。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石庫門的老房子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釀就了獨特的風情與氣質,雖然沒有傳奇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卻真實的反映了老上海最真實最普遍的生活。

上海錦江飯店

位於黃浦區茂名北路59號的錦江飯店,是中國49年後的第一個國賓館。自1951年6月9日開業至今,已接待了一百多個國家的近三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眾多商賈鉅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南路59號的華懋公寓,市錦江飯店第一幢歷史建築, 也是錦江飯店的主要的標誌性建築, 曾用名有華懋公寓、北樓、錦北樓,習稱“十三層樓”。

華懋公寓建成後,在此酒店式公寓的住客多為外國人,曾經是社會名流聚集之地。前來入住的軍政要領、文人名伶及商賈大亨絡繹不絕。1944年春起,華懋公寓(今錦江飯店北樓)成了日軍登陸部隊的司令部。在抗戰勝利之後,住客成分便有所變動,從重慶返滬的杜月笙也曾長居於此,張愛玲也曾在此居住過。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51年,上海市府意欲成立一個專門用於招待中央首長和高級幹部的場所,並推一可靠之人經營。此時,副市長潘漢年、市公安局長揚帆便力薦董竹君,地點就選在華懋公寓。董竹君欣然應命,帶著她先後成立的“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室”,入駐華懋公寓和峻嶺公寓等組成的建築群,改名創建了現在的錦江飯店。

說到錦江飯店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創始人董竹君,這個生於亂世的奇女子,一生的命運曲折離奇,卻最終靠自己的努力改寫了命運。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董竹君年少時曾被賣入青樓,在青樓期間,堅持賣藝不賣身,並在此期間認識了革命黨人夏之時,產生愛情,並結為夫妻,本以為是遇見良人覓得好歸宿,豈料美好的愛情終究經不起封建的世俗和柴米油鹽的瑣碎,加上夏之時的大男人主義和後來不作為的態度,董竹君毅然與他離婚,並獨立帶著四個孩子生活。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200—290弄

震興裡、榮康裡和德慶裡位於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200—290弄,建於1923至1927年。這三條里弄住宅,行列式排列,規模較大,由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構成。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建築在採用老式石庫門的基本格局上,增加了汰石子牆面,外挑的陽臺,彩色花玻璃和西洋裝飾。線腳各異的三角形山牆、巴洛克式門樓、沿街立面的古典裝飾符號……顯示出當時建築潮流的藝術風向。面向茂名北路的牌樓與弄內的房屋連為一體,弄首牌樓上的石雕花紋各不相同。每條弄內房屋都是朝南向的二層石庫門房子,共有九幢。三條弄堂的牆面風格各有異趣:震興裡是清水紅磚牆面,榮康裡是清水青磚牆面,並鑲嵌了紅磚帶裝飾,德慶裡是水泥砂漿仿石砌的牆面。這些市井氣十足的石庫門建築默默記錄著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最真實的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在弄堂裡,你可以看到窗臺、格子間伸出的盆栽,抬頭就可以看到伸出晾晒的衣衫,還有依靠在門口或水池旁邊的煤爐子,腳盆、不經意擺放的自行車。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石庫門的老房子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釀就了獨特的風情與氣質,雖然沒有傳奇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卻真實的反映了老上海最真實最普遍的生活。

上海錦江飯店

位於黃浦區茂名北路59號的錦江飯店,是中國49年後的第一個國賓館。自1951年6月9日開業至今,已接待了一百多個國家的近三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眾多商賈鉅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南路59號的華懋公寓,市錦江飯店第一幢歷史建築, 也是錦江飯店的主要的標誌性建築, 曾用名有華懋公寓、北樓、錦北樓,習稱“十三層樓”。

華懋公寓建成後,在此酒店式公寓的住客多為外國人,曾經是社會名流聚集之地。前來入住的軍政要領、文人名伶及商賈大亨絡繹不絕。1944年春起,華懋公寓(今錦江飯店北樓)成了日軍登陸部隊的司令部。在抗戰勝利之後,住客成分便有所變動,從重慶返滬的杜月笙也曾長居於此,張愛玲也曾在此居住過。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51年,上海市府意欲成立一個專門用於招待中央首長和高級幹部的場所,並推一可靠之人經營。此時,副市長潘漢年、市公安局長揚帆便力薦董竹君,地點就選在華懋公寓。董竹君欣然應命,帶著她先後成立的“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室”,入駐華懋公寓和峻嶺公寓等組成的建築群,改名創建了現在的錦江飯店。

說到錦江飯店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創始人董竹君,這個生於亂世的奇女子,一生的命運曲折離奇,卻最終靠自己的努力改寫了命運。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董竹君年少時曾被賣入青樓,在青樓期間,堅持賣藝不賣身,並在此期間認識了革命黨人夏之時,產生愛情,並結為夫妻,本以為是遇見良人覓得好歸宿,豈料美好的愛情終究經不起封建的世俗和柴米油鹽的瑣碎,加上夏之時的大男人主義和後來不作為的態度,董竹君毅然與他離婚,並獨立帶著四個孩子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35年3月董竹君在市中心大世界附近的華格臬路(今寧海西路)31號開了一家川菜館,名曰“錦江小餐”。錦江本為謀求生計之道,卻意料之外的生意紅火,就連當時上海灘青幫、紅幫的頭面人物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也是這裡的常客。與此同時,董竹君也結識了諸多上海共產黨地下組織領導人如潘漢年、陳同生等。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200—290弄

震興裡、榮康裡和德慶裡位於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200—290弄,建於1923至1927年。這三條里弄住宅,行列式排列,規模較大,由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構成。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建築在採用老式石庫門的基本格局上,增加了汰石子牆面,外挑的陽臺,彩色花玻璃和西洋裝飾。線腳各異的三角形山牆、巴洛克式門樓、沿街立面的古典裝飾符號……顯示出當時建築潮流的藝術風向。面向茂名北路的牌樓與弄內的房屋連為一體,弄首牌樓上的石雕花紋各不相同。每條弄內房屋都是朝南向的二層石庫門房子,共有九幢。三條弄堂的牆面風格各有異趣:震興裡是清水紅磚牆面,榮康裡是清水青磚牆面,並鑲嵌了紅磚帶裝飾,德慶裡是水泥砂漿仿石砌的牆面。這些市井氣十足的石庫門建築默默記錄著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最真實的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在弄堂裡,你可以看到窗臺、格子間伸出的盆栽,抬頭就可以看到伸出晾晒的衣衫,還有依靠在門口或水池旁邊的煤爐子,腳盆、不經意擺放的自行車。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石庫門的老房子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釀就了獨特的風情與氣質,雖然沒有傳奇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卻真實的反映了老上海最真實最普遍的生活。

上海錦江飯店

位於黃浦區茂名北路59號的錦江飯店,是中國49年後的第一個國賓館。自1951年6月9日開業至今,已接待了一百多個國家的近三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眾多商賈鉅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南路59號的華懋公寓,市錦江飯店第一幢歷史建築, 也是錦江飯店的主要的標誌性建築, 曾用名有華懋公寓、北樓、錦北樓,習稱“十三層樓”。

華懋公寓建成後,在此酒店式公寓的住客多為外國人,曾經是社會名流聚集之地。前來入住的軍政要領、文人名伶及商賈大亨絡繹不絕。1944年春起,華懋公寓(今錦江飯店北樓)成了日軍登陸部隊的司令部。在抗戰勝利之後,住客成分便有所變動,從重慶返滬的杜月笙也曾長居於此,張愛玲也曾在此居住過。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51年,上海市府意欲成立一個專門用於招待中央首長和高級幹部的場所,並推一可靠之人經營。此時,副市長潘漢年、市公安局長揚帆便力薦董竹君,地點就選在華懋公寓。董竹君欣然應命,帶著她先後成立的“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室”,入駐華懋公寓和峻嶺公寓等組成的建築群,改名創建了現在的錦江飯店。

說到錦江飯店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創始人董竹君,這個生於亂世的奇女子,一生的命運曲折離奇,卻最終靠自己的努力改寫了命運。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董竹君年少時曾被賣入青樓,在青樓期間,堅持賣藝不賣身,並在此期間認識了革命黨人夏之時,產生愛情,並結為夫妻,本以為是遇見良人覓得好歸宿,豈料美好的愛情終究經不起封建的世俗和柴米油鹽的瑣碎,加上夏之時的大男人主義和後來不作為的態度,董竹君毅然與他離婚,並獨立帶著四個孩子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35年3月董竹君在市中心大世界附近的華格臬路(今寧海西路)31號開了一家川菜館,名曰“錦江小餐”。錦江本為謀求生計之道,卻意料之外的生意紅火,就連當時上海灘青幫、紅幫的頭面人物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也是這裡的常客。與此同時,董竹君也結識了諸多上海共產黨地下組織領導人如潘漢年、陳同生等。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後在上海聞人杜月笙的幫助下,“錦江”一下子擴充了幾倍,可同時容納300位食客,董竹君將“錦江小餐”改作“錦江川菜館”,吸引了很多名人光臨,其中就有到訪上海的卓別林。更特別的是,飯店裡還專門設了特別間,這裡裝了電話,供顧客人聚餐密談時使用。走廊外面還有店員放哨,抗戰時,這裡成了國共雙方開會的地方。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200—290弄

震興裡、榮康裡和德慶裡位於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200—290弄,建於1923至1927年。這三條里弄住宅,行列式排列,規模較大,由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構成。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建築在採用老式石庫門的基本格局上,增加了汰石子牆面,外挑的陽臺,彩色花玻璃和西洋裝飾。線腳各異的三角形山牆、巴洛克式門樓、沿街立面的古典裝飾符號……顯示出當時建築潮流的藝術風向。面向茂名北路的牌樓與弄內的房屋連為一體,弄首牌樓上的石雕花紋各不相同。每條弄內房屋都是朝南向的二層石庫門房子,共有九幢。三條弄堂的牆面風格各有異趣:震興裡是清水紅磚牆面,榮康裡是清水青磚牆面,並鑲嵌了紅磚帶裝飾,德慶裡是水泥砂漿仿石砌的牆面。這些市井氣十足的石庫門建築默默記錄著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最真實的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在弄堂裡,你可以看到窗臺、格子間伸出的盆栽,抬頭就可以看到伸出晾晒的衣衫,還有依靠在門口或水池旁邊的煤爐子,腳盆、不經意擺放的自行車。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石庫門的老房子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釀就了獨特的風情與氣質,雖然沒有傳奇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卻真實的反映了老上海最真實最普遍的生活。

上海錦江飯店

位於黃浦區茂名北路59號的錦江飯店,是中國49年後的第一個國賓館。自1951年6月9日開業至今,已接待了一百多個國家的近三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眾多商賈鉅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南路59號的華懋公寓,市錦江飯店第一幢歷史建築, 也是錦江飯店的主要的標誌性建築, 曾用名有華懋公寓、北樓、錦北樓,習稱“十三層樓”。

華懋公寓建成後,在此酒店式公寓的住客多為外國人,曾經是社會名流聚集之地。前來入住的軍政要領、文人名伶及商賈大亨絡繹不絕。1944年春起,華懋公寓(今錦江飯店北樓)成了日軍登陸部隊的司令部。在抗戰勝利之後,住客成分便有所變動,從重慶返滬的杜月笙也曾長居於此,張愛玲也曾在此居住過。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51年,上海市府意欲成立一個專門用於招待中央首長和高級幹部的場所,並推一可靠之人經營。此時,副市長潘漢年、市公安局長揚帆便力薦董竹君,地點就選在華懋公寓。董竹君欣然應命,帶著她先後成立的“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室”,入駐華懋公寓和峻嶺公寓等組成的建築群,改名創建了現在的錦江飯店。

說到錦江飯店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創始人董竹君,這個生於亂世的奇女子,一生的命運曲折離奇,卻最終靠自己的努力改寫了命運。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董竹君年少時曾被賣入青樓,在青樓期間,堅持賣藝不賣身,並在此期間認識了革命黨人夏之時,產生愛情,並結為夫妻,本以為是遇見良人覓得好歸宿,豈料美好的愛情終究經不起封建的世俗和柴米油鹽的瑣碎,加上夏之時的大男人主義和後來不作為的態度,董竹君毅然與他離婚,並獨立帶著四個孩子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35年3月董竹君在市中心大世界附近的華格臬路(今寧海西路)31號開了一家川菜館,名曰“錦江小餐”。錦江本為謀求生計之道,卻意料之外的生意紅火,就連當時上海灘青幫、紅幫的頭面人物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也是這裡的常客。與此同時,董竹君也結識了諸多上海共產黨地下組織領導人如潘漢年、陳同生等。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後在上海聞人杜月笙的幫助下,“錦江”一下子擴充了幾倍,可同時容納300位食客,董竹君將“錦江小餐”改作“錦江川菜館”,吸引了很多名人光臨,其中就有到訪上海的卓別林。更特別的是,飯店裡還專門設了特別間,這裡裝了電話,供顧客人聚餐密談時使用。走廊外面還有店員放哨,抗戰時,這裡成了國共雙方開會的地方。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董竹君又建了一個小資的茶室,叫“錦江茶室”。為了提倡女性獨立,茶室招的服務員都是女性。茶室的裝修也不錯,有小方桌和玫瑰紅色的沙發椅,是聚會的休閒處,這也是當時上海的第一家。1940年因國內局勢緊張,董流亡菲律賓,錦江店務託人代理。1945年抗日勝利後,董重返上海,錦江逐漸興旺。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200—290弄

震興裡、榮康裡和德慶裡位於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200—290弄,建於1923至1927年。這三條里弄住宅,行列式排列,規模較大,由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構成。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建築在採用老式石庫門的基本格局上,增加了汰石子牆面,外挑的陽臺,彩色花玻璃和西洋裝飾。線腳各異的三角形山牆、巴洛克式門樓、沿街立面的古典裝飾符號……顯示出當時建築潮流的藝術風向。面向茂名北路的牌樓與弄內的房屋連為一體,弄首牌樓上的石雕花紋各不相同。每條弄內房屋都是朝南向的二層石庫門房子,共有九幢。三條弄堂的牆面風格各有異趣:震興裡是清水紅磚牆面,榮康裡是清水青磚牆面,並鑲嵌了紅磚帶裝飾,德慶裡是水泥砂漿仿石砌的牆面。這些市井氣十足的石庫門建築默默記錄著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最真實的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在弄堂裡,你可以看到窗臺、格子間伸出的盆栽,抬頭就可以看到伸出晾晒的衣衫,還有依靠在門口或水池旁邊的煤爐子,腳盆、不經意擺放的自行車。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石庫門的老房子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釀就了獨特的風情與氣質,雖然沒有傳奇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卻真實的反映了老上海最真實最普遍的生活。

上海錦江飯店

位於黃浦區茂名北路59號的錦江飯店,是中國49年後的第一個國賓館。自1951年6月9日開業至今,已接待了一百多個國家的近三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眾多商賈鉅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南路59號的華懋公寓,市錦江飯店第一幢歷史建築, 也是錦江飯店的主要的標誌性建築, 曾用名有華懋公寓、北樓、錦北樓,習稱“十三層樓”。

華懋公寓建成後,在此酒店式公寓的住客多為外國人,曾經是社會名流聚集之地。前來入住的軍政要領、文人名伶及商賈大亨絡繹不絕。1944年春起,華懋公寓(今錦江飯店北樓)成了日軍登陸部隊的司令部。在抗戰勝利之後,住客成分便有所變動,從重慶返滬的杜月笙也曾長居於此,張愛玲也曾在此居住過。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51年,上海市府意欲成立一個專門用於招待中央首長和高級幹部的場所,並推一可靠之人經營。此時,副市長潘漢年、市公安局長揚帆便力薦董竹君,地點就選在華懋公寓。董竹君欣然應命,帶著她先後成立的“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室”,入駐華懋公寓和峻嶺公寓等組成的建築群,改名創建了現在的錦江飯店。

說到錦江飯店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創始人董竹君,這個生於亂世的奇女子,一生的命運曲折離奇,卻最終靠自己的努力改寫了命運。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董竹君年少時曾被賣入青樓,在青樓期間,堅持賣藝不賣身,並在此期間認識了革命黨人夏之時,產生愛情,並結為夫妻,本以為是遇見良人覓得好歸宿,豈料美好的愛情終究經不起封建的世俗和柴米油鹽的瑣碎,加上夏之時的大男人主義和後來不作為的態度,董竹君毅然與他離婚,並獨立帶著四個孩子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35年3月董竹君在市中心大世界附近的華格臬路(今寧海西路)31號開了一家川菜館,名曰“錦江小餐”。錦江本為謀求生計之道,卻意料之外的生意紅火,就連當時上海灘青幫、紅幫的頭面人物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也是這裡的常客。與此同時,董竹君也結識了諸多上海共產黨地下組織領導人如潘漢年、陳同生等。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後在上海聞人杜月笙的幫助下,“錦江”一下子擴充了幾倍,可同時容納300位食客,董竹君將“錦江小餐”改作“錦江川菜館”,吸引了很多名人光臨,其中就有到訪上海的卓別林。更特別的是,飯店裡還專門設了特別間,這裡裝了電話,供顧客人聚餐密談時使用。走廊外面還有店員放哨,抗戰時,這裡成了國共雙方開會的地方。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董竹君又建了一個小資的茶室,叫“錦江茶室”。為了提倡女性獨立,茶室招的服務員都是女性。茶室的裝修也不錯,有小方桌和玫瑰紅色的沙發椅,是聚會的休閒處,這也是當時上海的第一家。1940年因國內局勢緊張,董流亡菲律賓,錦江店務託人代理。1945年抗日勝利後,董重返上海,錦江逐漸興旺。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49年後,上海有中央領導來上海視察,又有外賓光臨訪問之需。據此,市政府計劃創辦一個賓館級的安全接待機構。1951年3月,市政府向董竹君表示:“市政府擬在上海設立招待高級幹部與外賓的食宿場所,認為錦江飲譽海內外,又有你的名聲,及你培養的思想進步、業務熟練的員工,希望錦江能擔當這個光榮的任務。”董竹君欣然應命。

"

提到茂名路,很多熟悉上海的朋友,都會立即想到,上海花園飯店、錦江飯店、蘭心大戲院、國泰大戲院這些著名建築。而這些閃耀著歷史傳奇和榮光的建築都集中在了茂名南路上。相形之下,除了錦江飯店之外,市井氣十足的茂名北路就顯得格外的平淡和落寞。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靜安區東南部。南起延安中路,北至南京西路。1910年至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築此路,命名為慕爾鳴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租界,改名茂名路。1946年改名茂名北路。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北起南京西路,向南經過威海路延伸至延安中路,茂名北路上的建築大多沒有太大的名氣。如果說,威海路以南一段還有毛澤東故居和威海路第三小學可供說道,威海路向北至南京西路一段似乎就乏善可陳了。可就是這麼一段路,卻被列為了上海中心城12個風貌保護區內的一類風貌保護道路,不僅道路紅線不允許拓寬,而且道路兩側的建築風格、尺度也要保持歷史原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厚重的實木做門扇,因此而得名。而今的石庫門逐漸成了上海傳統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它記錄著大上海的近代變遷,也記錄著專屬老上海人的市井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北路200—290弄

震興裡、榮康裡和德慶裡位於靠近威海路的茂名北路200—290弄,建於1923至1927年。這三條里弄住宅,行列式排列,規模較大,由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構成。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建築在採用老式石庫門的基本格局上,增加了汰石子牆面,外挑的陽臺,彩色花玻璃和西洋裝飾。線腳各異的三角形山牆、巴洛克式門樓、沿街立面的古典裝飾符號……顯示出當時建築潮流的藝術風向。面向茂名北路的牌樓與弄內的房屋連為一體,弄首牌樓上的石雕花紋各不相同。每條弄內房屋都是朝南向的二層石庫門房子,共有九幢。三條弄堂的牆面風格各有異趣:震興裡是清水紅磚牆面,榮康裡是清水青磚牆面,並鑲嵌了紅磚帶裝飾,德慶裡是水泥砂漿仿石砌的牆面。這些市井氣十足的石庫門建築默默記錄著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最真實的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在弄堂裡,你可以看到窗臺、格子間伸出的盆栽,抬頭就可以看到伸出晾晒的衣衫,還有依靠在門口或水池旁邊的煤爐子,腳盆、不經意擺放的自行車。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這些石庫門的老房子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釀就了獨特的風情與氣質,雖然沒有傳奇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卻真實的反映了老上海最真實最普遍的生活。

上海錦江飯店

位於黃浦區茂名北路59號的錦江飯店,是中國49年後的第一個國賓館。自1951年6月9日開業至今,已接待了一百多個國家的近三百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眾多商賈鉅富。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茂名南路59號的華懋公寓,市錦江飯店第一幢歷史建築, 也是錦江飯店的主要的標誌性建築, 曾用名有華懋公寓、北樓、錦北樓,習稱“十三層樓”。

華懋公寓建成後,在此酒店式公寓的住客多為外國人,曾經是社會名流聚集之地。前來入住的軍政要領、文人名伶及商賈大亨絡繹不絕。1944年春起,華懋公寓(今錦江飯店北樓)成了日軍登陸部隊的司令部。在抗戰勝利之後,住客成分便有所變動,從重慶返滬的杜月笙也曾長居於此,張愛玲也曾在此居住過。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51年,上海市府意欲成立一個專門用於招待中央首長和高級幹部的場所,並推一可靠之人經營。此時,副市長潘漢年、市公安局長揚帆便力薦董竹君,地點就選在華懋公寓。董竹君欣然應命,帶著她先後成立的“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室”,入駐華懋公寓和峻嶺公寓等組成的建築群,改名創建了現在的錦江飯店。

說到錦江飯店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創始人董竹君,這個生於亂世的奇女子,一生的命運曲折離奇,卻最終靠自己的努力改寫了命運。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董竹君年少時曾被賣入青樓,在青樓期間,堅持賣藝不賣身,並在此期間認識了革命黨人夏之時,產生愛情,並結為夫妻,本以為是遇見良人覓得好歸宿,豈料美好的愛情終究經不起封建的世俗和柴米油鹽的瑣碎,加上夏之時的大男人主義和後來不作為的態度,董竹君毅然與他離婚,並獨立帶著四個孩子生活。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35年3月董竹君在市中心大世界附近的華格臬路(今寧海西路)31號開了一家川菜館,名曰“錦江小餐”。錦江本為謀求生計之道,卻意料之外的生意紅火,就連當時上海灘青幫、紅幫的頭面人物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也是這裡的常客。與此同時,董竹君也結識了諸多上海共產黨地下組織領導人如潘漢年、陳同生等。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後在上海聞人杜月笙的幫助下,“錦江”一下子擴充了幾倍,可同時容納300位食客,董竹君將“錦江小餐”改作“錦江川菜館”,吸引了很多名人光臨,其中就有到訪上海的卓別林。更特別的是,飯店裡還專門設了特別間,這裡裝了電話,供顧客人聚餐密談時使用。走廊外面還有店員放哨,抗戰時,這裡成了國共雙方開會的地方。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董竹君又建了一個小資的茶室,叫“錦江茶室”。為了提倡女性獨立,茶室招的服務員都是女性。茶室的裝修也不錯,有小方桌和玫瑰紅色的沙發椅,是聚會的休閒處,這也是當時上海的第一家。1940年因國內局勢緊張,董流亡菲律賓,錦江店務託人代理。1945年抗日勝利後,董重返上海,錦江逐漸興旺。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49年後,上海有中央領導來上海視察,又有外賓光臨訪問之需。據此,市政府計劃創辦一個賓館級的安全接待機構。1951年3月,市政府向董竹君表示:“市政府擬在上海設立招待高級幹部與外賓的食宿場所,認為錦江飲譽海內外,又有你的名聲,及你培養的思想進步、業務熟練的員工,希望錦江能擔當這個光榮的任務。”董竹君欣然應命。

這裡平平淡淡,卻被列入保護區,市井與溫情,這才是真實的老上海

1951年春,董竹君毅然將十六年含 辛茹苦經營,時價15萬美元的“錦江”兩店恭奉給黨和國家,並將錦江川菜館、錦江茶室, 合併遷入到華懋公寓,華懋公寓也從此改名為“錦江飯店”,董竹君出任錦江飯店首任董事長。1951年6月9日,錦江飯店正式掛牌成立,49年後中國第一個國賓館由此誕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