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維喬"

1933年一位佛教學者的終南山之旅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當時在中國文化界頗有影響的蔣維喬先生在西安遊覽古蹟名勝。蔣維喬是佛學大家,他所取得的佛教研究成果,對居家佛教的復興起了重要的推...
一批黃山登山古道的重要實物及史料被發現
中國網5月17日訊 近期,一批有關國保“黃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築”的重要實物及史料相繼被黃山景區文保工作人員發現,為研究黃山開發、發展的歷史提供了物證。其一,...
什麼是內功拳,看看這位民國時的達人是怎麼說的
傳統武術日漸式微,可大師卻在不斷湧現出來,最近更是在擂臺上“大出風頭”。長期以來,傳武內部之間存在相互鄙視,內家外家爭論不休。而對於一些基本原理則是人云亦...
中國近代六位佛學大師(排名不分先後)
1.虛雲大師(1840-1959),即釋虛雲,60歲後改字幻遊,號虛雲,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脈”之禪宗大德。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民國、直...
佛學 2018-12-10
'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
"借錢,借的是情。 還錢,還的是誠。 知乎上有個問題:要不要借錢給朋友?有人說知根知底的朋友可以借;有人說要看情況,救急不急窮;還有人說,不借可能會失去一個朋友,借錢可能會失去錢和朋友……在金錢面前,人與人的信任就像一張白紙,是把它變成彩色的?還是變成褶皺的廢紙?那要看對方...
毛主席詩詞自注釋
毛澤東詩詞自注釋2017-05-01 山伯 | 轉網絡毛主席對《毛主席詩詞》若干詞句的解釋[1](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七日)一、“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性命雙修 目的何在?
杭州一家道觀中的修行人。他的桌面擺著一本翻得爛舊的《四柱命理》。一切都有輪迴。無論生命,無論事件。子鵬曾經把道教師父好生伺候,學習了祕傳心法,每日裡除卻...
朱清時院士的發言與科學發展
假如我們去搜的話,早在2014年,對於佛學和量子理論之間,朱清時院士已經有過公開演講。一直以來有人批判他好故作驚人之語,其實就是譁眾取寵。而在2017年6...
北洋政府教育部裡的浙江人
1912年1月1日是中華民國元年的肇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被推選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在遴選臨時政府教育部教育總長人...
'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
"文/林小白01“你弟弟被人騙了。”聽到電話那頭老媽著急的聲音,我心裡不禁一沉。細問之下,原來是因為借錢。弟弟還是一名大學生。今年假期沒有回家,在學校附近找了個短期工。幾乎每天都要頂著烈日在戶外畫壁畫,兩個月來只休息了3天,辛辛苦苦掙了不到4000元。但才剛開學不久,昔日同...
'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
"文/林小白01“你弟弟被人騙了。”聽到電話那頭老媽著急的聲音,我心裡不禁一沉。細問之下,原來是因為借錢。弟弟還是一名大學生。今年假期沒有回家,在學校附近找了個短期工。幾乎每天都要頂著烈日在戶外畫壁畫,兩個月來只休息了3天,辛辛苦苦掙了不到4000元。但才剛開學不久,昔日同...
100本中國書(必備書單)
3.錢穆《勸讀論語和論語讀法》一部《論語》,中國人讀了幾千年;一部《論語心得》風靡全球,暢銷數百萬,被譯成多種文字。但,讀《論語》究竟有什麼用?《論語》究...
從南張北溥到胡適三毛,“詩和遠方”中貿聖佳都能給你 |畫事
畫事君說淺 顯 有 趣 的 深 度 藝 術 美 學 幹 貨隨著拍賣季逐漸走向高潮,我們今天來看中貿聖佳的春拍。中貿聖佳也是一個老牌的拍賣公司,在業內也是很...
'佛教初入門的修學四大階段與指南書單'
"佛教初入門的修學四大階段有許多剛剛接觸佛法的朋友,常常詢問如何開始學佛?學佛的過程、步驟、方法到底是什麼呢?佛法修學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信、解、行、證。”一、信:就是信樂首先要聽聞正法,歡喜信受,這就是學佛的第一個過程。我們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信心、要相信才能做好...
'溯源犍陀羅美術的誕生與東漸入華—讀《中國佛教史》有感'
"文|青樓大茶壺佛教發展歷程不完全等同於前仆後繼思想家靈感的迸發與蔓延,在宗教向下運動過程中,應當將開放面最廣美術擺在一極其重要位置。誠如蔣維喬先生於《中國佛教史》中所論及觀點,在國民教育尚未普及時代,大多數民眾不具備基本閱讀能力,故晦澀深奧宗教典籍影響力大多侷限於上層社會...
喬永:《辭源》版本考略
以1949年為界,社會上一般把解放前的《辭源》初版、續編和《辭源》正續編合訂本等稱為老《辭源》,而稱1979年至1983年出齊的四卷本《辭源》修訂本為新《...
'過去的教授'
"謝泳 史策無名研究中國大學教育的人,可能都會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本世紀初,最早承擔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轉變職責的,大多是一批傳統的士子,比如北大校長蔡元培、南開大學創始人嚴修、南洋大學堂校長唐文治、交通大學校長葉恭綽,以及光華大學校長張壽鏞等等,都是進士或舉人出身。如果僅僅...
金石書畫大師黃葆戉先生
黃葆戉(字藹農) 書法作品黃藹農學書伊秉綬,得其神髓。藹農晚年,精力較遜,而求書者多,為避筆墨債,經常赴吳中靈巖,在寺中盤桓兼旬,乃在門上,書帖一條:“老...
我的修行路
從2010年正式皈依佛門算來,已經走過了7個年頭。時光飛逝,想不到7年時間一晃就過了。有時候感覺自己還是浪費了不少的時間,懈怠了。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再不...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