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

引子:韓國的國土面積只有 10 萬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山東省的面積是 15 萬平方公里,算下來,韓國僅僅是三分之二個山 東省的面積。而在如此狹小、氣候並不宜人的國土之上,卻誕生了三 星這樣一個強大到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而作為三星集團影響力最大 的三星電子,既是三星父子兩代人全力打拼血汗凝聚的成果,也有韓 國在尋求崛起過程中的歷史進程,是一部非常勵志卻也夾雜著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功典範。

一. 帝國版圖:三星到底有多強大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三星,那麼“財閥”無疑是最合適的詞語。 這家公司的業務涵蓋電子、航空、化工、機械、航運、保險、醫療, 幾乎涉及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其一年的營收佔韓國國內生產總值 的份額超過了 20%,換句話說,假如韓國是一家上市公司,三星的影 響力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實際控制人”。因此,在韓國有句話:人一 輩子脫離不了三件事:稅收、死亡和三星。

根據 2018 年世界 500 強企業排行榜,韓國有 16 家企業入圍世界 500 強,更加強悍的是,三星集團旗下有三家公司入選了世界 500 強。 它們分別是排名全球第 12 位的三星電子、第 421 位的三星人壽保險 和第 458 位的三星物產。其中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規模的企業,也是 全球的知名電子科技公司,產品有手機、電腦和相關零部件。

"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

引子:韓國的國土面積只有 10 萬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山東省的面積是 15 萬平方公里,算下來,韓國僅僅是三分之二個山 東省的面積。而在如此狹小、氣候並不宜人的國土之上,卻誕生了三 星這樣一個強大到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而作為三星集團影響力最大 的三星電子,既是三星父子兩代人全力打拼血汗凝聚的成果,也有韓 國在尋求崛起過程中的歷史進程,是一部非常勵志卻也夾雜著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功典範。

一. 帝國版圖:三星到底有多強大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三星,那麼“財閥”無疑是最合適的詞語。 這家公司的業務涵蓋電子、航空、化工、機械、航運、保險、醫療, 幾乎涉及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其一年的營收佔韓國國內生產總值 的份額超過了 20%,換句話說,假如韓國是一家上市公司,三星的影 響力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實際控制人”。因此,在韓國有句話:人一 輩子脫離不了三件事:稅收、死亡和三星。

根據 2018 年世界 500 強企業排行榜,韓國有 16 家企業入圍世界 500 強,更加強悍的是,三星集團旗下有三家公司入選了世界 500 強。 它們分別是排名全球第 12 位的三星電子、第 421 位的三星人壽保險 和第 458 位的三星物產。其中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規模的企業,也是 全球的知名電子科技公司,產品有手機、電腦和相關零部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入圍世界500強三家企業

如果將三星集團看成一個整體,它的營業收入是 3000 多億美元, 這個數字可以讓它超越豐田汽車,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第 6 位,與之 相對應的,韓國一個國家的 GDP 是 1.53 億美元,也就是 5 個三星集 團。

"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

引子:韓國的國土面積只有 10 萬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山東省的面積是 15 萬平方公里,算下來,韓國僅僅是三分之二個山 東省的面積。而在如此狹小、氣候並不宜人的國土之上,卻誕生了三 星這樣一個強大到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而作為三星集團影響力最大 的三星電子,既是三星父子兩代人全力打拼血汗凝聚的成果,也有韓 國在尋求崛起過程中的歷史進程,是一部非常勵志卻也夾雜著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功典範。

一. 帝國版圖:三星到底有多強大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三星,那麼“財閥”無疑是最合適的詞語。 這家公司的業務涵蓋電子、航空、化工、機械、航運、保險、醫療, 幾乎涉及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其一年的營收佔韓國國內生產總值 的份額超過了 20%,換句話說,假如韓國是一家上市公司,三星的影 響力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實際控制人”。因此,在韓國有句話:人一 輩子脫離不了三件事:稅收、死亡和三星。

根據 2018 年世界 500 強企業排行榜,韓國有 16 家企業入圍世界 500 強,更加強悍的是,三星集團旗下有三家公司入選了世界 500 強。 它們分別是排名全球第 12 位的三星電子、第 421 位的三星人壽保險 和第 458 位的三星物產。其中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規模的企業,也是 全球的知名電子科技公司,產品有手機、電腦和相關零部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入圍世界500強三家企業

如果將三星集團看成一個整體,它的營業收入是 3000 多億美元, 這個數字可以讓它超越豐田汽車,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第 6 位,與之 相對應的,韓國一個國家的 GDP 是 1.53 億美元,也就是 5 個三星集 團。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圖:一個韓國等於五個三星

而在三星集團這些企業群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三星電子,這並不僅僅是因為三星在手機、電腦、家電等領域都有建樹,更重要的, 它壟斷著世界手機的命脈。以手機最重要的三大件來看,三星的存儲 器、液晶面板都是全球第一,手機 CPU 是全球第四。

這就意味著,只要你生產手機,就必須要看三星的臉色,強大如 蘋果手機,也需要向三星採購面板和內存,甚至代工 CPU。而中國的 華為手機,更是在崛起的過程中,切實領會到了三星電子的強大。

2017 年,華為發佈的旗艦手機 P10,因為三星的 UFS2.1 閃存供 應量不足,而採用了一部分 EMMC 閃存進行裝配,由於兩者性能上差 異巨大(emmc5.1 的讀取速度 200 多 MB/S,UFS2.1 讀取速度至少 500MB/s),於是花一樣的價錢,買到的手機運行體驗卻可能會相差很 多,網上輿論一時譁然,史稱“華為 P10 內存門”。

對於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三星來說,所謂的供應量不足,究竟是 工廠產能客觀限制,還是利用自身在上游產業鏈的優勢有意打壓競爭 對手,那就盡在不言中了。

二. 貿易起家:英雄也得看出處

三星公司的一代目李秉哲,是一位出生於 1910 年,來自農村的富二代(所以說出身確實很重要),32 歲時,他拿到家裡提供的資金 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馬山碾米廠。彼時,正處於戰亂期間,大 米的價格上下波動,在高買低賣被割了幾次韭菜之後,李老闆迅速調 整了自己的思路,依靠對數字的敏銳和絕佳的盤感,基本掌握了市場 行情,開啟了低吸高拋的創富之路,公司也開始逐漸積累了一定盈利。 同時,由於當時的朝鮮正在被日本兼併,戰火紛飛,土地價格不斷下 降。出身於農村的李老闆看到這個商機,開始拿地:用工廠做擔保獲 得貸款買地、用買到的土地做抵押繼續買地,玩起了儼然是槓桿資金、 浮贏加倉的超級炒家。

"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

引子:韓國的國土面積只有 10 萬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山東省的面積是 15 萬平方公里,算下來,韓國僅僅是三分之二個山 東省的面積。而在如此狹小、氣候並不宜人的國土之上,卻誕生了三 星這樣一個強大到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而作為三星集團影響力最大 的三星電子,既是三星父子兩代人全力打拼血汗凝聚的成果,也有韓 國在尋求崛起過程中的歷史進程,是一部非常勵志卻也夾雜著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功典範。

一. 帝國版圖:三星到底有多強大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三星,那麼“財閥”無疑是最合適的詞語。 這家公司的業務涵蓋電子、航空、化工、機械、航運、保險、醫療, 幾乎涉及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其一年的營收佔韓國國內生產總值 的份額超過了 20%,換句話說,假如韓國是一家上市公司,三星的影 響力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實際控制人”。因此,在韓國有句話:人一 輩子脫離不了三件事:稅收、死亡和三星。

根據 2018 年世界 500 強企業排行榜,韓國有 16 家企業入圍世界 500 強,更加強悍的是,三星集團旗下有三家公司入選了世界 500 強。 它們分別是排名全球第 12 位的三星電子、第 421 位的三星人壽保險 和第 458 位的三星物產。其中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規模的企業,也是 全球的知名電子科技公司,產品有手機、電腦和相關零部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入圍世界500強三家企業

如果將三星集團看成一個整體,它的營業收入是 3000 多億美元, 這個數字可以讓它超越豐田汽車,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第 6 位,與之 相對應的,韓國一個國家的 GDP 是 1.53 億美元,也就是 5 個三星集 團。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圖:一個韓國等於五個三星

而在三星集團這些企業群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三星電子,這並不僅僅是因為三星在手機、電腦、家電等領域都有建樹,更重要的, 它壟斷著世界手機的命脈。以手機最重要的三大件來看,三星的存儲 器、液晶面板都是全球第一,手機 CPU 是全球第四。

這就意味著,只要你生產手機,就必須要看三星的臉色,強大如 蘋果手機,也需要向三星採購面板和內存,甚至代工 CPU。而中國的 華為手機,更是在崛起的過程中,切實領會到了三星電子的強大。

2017 年,華為發佈的旗艦手機 P10,因為三星的 UFS2.1 閃存供 應量不足,而採用了一部分 EMMC 閃存進行裝配,由於兩者性能上差 異巨大(emmc5.1 的讀取速度 200 多 MB/S,UFS2.1 讀取速度至少 500MB/s),於是花一樣的價錢,買到的手機運行體驗卻可能會相差很 多,網上輿論一時譁然,史稱“華為 P10 內存門”。

對於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三星來說,所謂的供應量不足,究竟是 工廠產能客觀限制,還是利用自身在上游產業鏈的優勢有意打壓競爭 對手,那就盡在不言中了。

二. 貿易起家:英雄也得看出處

三星公司的一代目李秉哲,是一位出生於 1910 年,來自農村的富二代(所以說出身確實很重要),32 歲時,他拿到家裡提供的資金 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馬山碾米廠。彼時,正處於戰亂期間,大 米的價格上下波動,在高買低賣被割了幾次韭菜之後,李老闆迅速調 整了自己的思路,依靠對數字的敏銳和絕佳的盤感,基本掌握了市場 行情,開啟了低吸高拋的創富之路,公司也開始逐漸積累了一定盈利。 同時,由於當時的朝鮮正在被日本兼併,戰火紛飛,土地價格不斷下 降。出身於農村的李老闆看到這個商機,開始拿地:用工廠做擔保獲 得貸款買地、用買到的土地做抵押繼續買地,玩起了儼然是槓桿資金、 浮贏加倉的超級炒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

李老闆不會想到,80 多年以後,韓國相鄰的某國,一群地產開 發商用與李老闆相似的手法滿倉加槓桿,瘋狂拿地上地產,逆襲霸榜 福布斯,走上人生新巔峰。而作為祖師爺的李老闆卻差點輸的上天台。

無他,賭錯了國運。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為擴充軍備,日本政府要求銀行回籠資金,放到當下的環境中,就是要求企業“降槓桿,抽貸款”。一夜 之間,李老闆昨天的饕餮盛宴被人釜底抽薪,公司的資金鍊幾近斷裂, 不得不壯士斷腕,將土地、碾米廠和其他產業割肉清倉,才還清貸款, 勉強保存了繼續創業的根本。如果當時李老闆像當下 A 股市場的老司 機一樣各種併購重組增發花式加槓桿,估計真的只能去天台謝罪了。

創業失敗的李秉哲很快意識到在一個戰亂的年代,重資金的製造 業和需要“加槓桿”的地產業絕不是一門好生意,因此在 1938 年, 他 38 歲時,成立了三星株式會社,把跨國貿易作為二次創業的切入 點:輕資產,重資金,低槓桿,快速週轉,現金流穩定。

"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

引子:韓國的國土面積只有 10 萬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山東省的面積是 15 萬平方公里,算下來,韓國僅僅是三分之二個山 東省的面積。而在如此狹小、氣候並不宜人的國土之上,卻誕生了三 星這樣一個強大到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而作為三星集團影響力最大 的三星電子,既是三星父子兩代人全力打拼血汗凝聚的成果,也有韓 國在尋求崛起過程中的歷史進程,是一部非常勵志卻也夾雜著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功典範。

一. 帝國版圖:三星到底有多強大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三星,那麼“財閥”無疑是最合適的詞語。 這家公司的業務涵蓋電子、航空、化工、機械、航運、保險、醫療, 幾乎涉及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其一年的營收佔韓國國內生產總值 的份額超過了 20%,換句話說,假如韓國是一家上市公司,三星的影 響力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實際控制人”。因此,在韓國有句話:人一 輩子脫離不了三件事:稅收、死亡和三星。

根據 2018 年世界 500 強企業排行榜,韓國有 16 家企業入圍世界 500 強,更加強悍的是,三星集團旗下有三家公司入選了世界 500 強。 它們分別是排名全球第 12 位的三星電子、第 421 位的三星人壽保險 和第 458 位的三星物產。其中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規模的企業,也是 全球的知名電子科技公司,產品有手機、電腦和相關零部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入圍世界500強三家企業

如果將三星集團看成一個整體,它的營業收入是 3000 多億美元, 這個數字可以讓它超越豐田汽車,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第 6 位,與之 相對應的,韓國一個國家的 GDP 是 1.53 億美元,也就是 5 個三星集 團。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圖:一個韓國等於五個三星

而在三星集團這些企業群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三星電子,這並不僅僅是因為三星在手機、電腦、家電等領域都有建樹,更重要的, 它壟斷著世界手機的命脈。以手機最重要的三大件來看,三星的存儲 器、液晶面板都是全球第一,手機 CPU 是全球第四。

這就意味著,只要你生產手機,就必須要看三星的臉色,強大如 蘋果手機,也需要向三星採購面板和內存,甚至代工 CPU。而中國的 華為手機,更是在崛起的過程中,切實領會到了三星電子的強大。

2017 年,華為發佈的旗艦手機 P10,因為三星的 UFS2.1 閃存供 應量不足,而採用了一部分 EMMC 閃存進行裝配,由於兩者性能上差 異巨大(emmc5.1 的讀取速度 200 多 MB/S,UFS2.1 讀取速度至少 500MB/s),於是花一樣的價錢,買到的手機運行體驗卻可能會相差很 多,網上輿論一時譁然,史稱“華為 P10 內存門”。

對於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三星來說,所謂的供應量不足,究竟是 工廠產能客觀限制,還是利用自身在上游產業鏈的優勢有意打壓競爭 對手,那就盡在不言中了。

二. 貿易起家:英雄也得看出處

三星公司的一代目李秉哲,是一位出生於 1910 年,來自農村的富二代(所以說出身確實很重要),32 歲時,他拿到家裡提供的資金 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馬山碾米廠。彼時,正處於戰亂期間,大 米的價格上下波動,在高買低賣被割了幾次韭菜之後,李老闆迅速調 整了自己的思路,依靠對數字的敏銳和絕佳的盤感,基本掌握了市場 行情,開啟了低吸高拋的創富之路,公司也開始逐漸積累了一定盈利。 同時,由於當時的朝鮮正在被日本兼併,戰火紛飛,土地價格不斷下 降。出身於農村的李老闆看到這個商機,開始拿地:用工廠做擔保獲 得貸款買地、用買到的土地做抵押繼續買地,玩起了儼然是槓桿資金、 浮贏加倉的超級炒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

李老闆不會想到,80 多年以後,韓國相鄰的某國,一群地產開 發商用與李老闆相似的手法滿倉加槓桿,瘋狂拿地上地產,逆襲霸榜 福布斯,走上人生新巔峰。而作為祖師爺的李老闆卻差點輸的上天台。

無他,賭錯了國運。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為擴充軍備,日本政府要求銀行回籠資金,放到當下的環境中,就是要求企業“降槓桿,抽貸款”。一夜 之間,李老闆昨天的饕餮盛宴被人釜底抽薪,公司的資金鍊幾近斷裂, 不得不壯士斷腕,將土地、碾米廠和其他產業割肉清倉,才還清貸款, 勉強保存了繼續創業的根本。如果當時李老闆像當下 A 股市場的老司 機一樣各種併購重組增發花式加槓桿,估計真的只能去天台謝罪了。

創業失敗的李秉哲很快意識到在一個戰亂的年代,重資金的製造 業和需要“加槓桿”的地產業絕不是一門好生意,因此在 1938 年, 他 38 歲時,成立了三星株式會社,把跨國貿易作為二次創業的切入 點:輕資產,重資金,低槓桿,快速週轉,現金流穩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株式會社

“三星”這兩個字,在朝鮮語裡都是褒義詞。“三”有“大、多、 強”的意思,而“星”有“清澈明亮、永放光芒”之義,兩個字組合 在一起,朗朗上口,寓意吉祥,如果放在具體的中文的語境下,似乎 與“恆 D”“萬 D”這兩個名字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儘管三星株式會社靠著向東北出口農產品再次起航,並持續做強 做大,但由於歷史的進程實在太不友好,作為一個被佔領國的企業家, 李秉哲的諸多努力被證明完全沒有意義,他的公司成了被日本軍方盯上的一塊肥肉。

三.轉型製造:得遇貴人,成敗蕭何

萬幸,這一次,李老闆扛到了在 1945 年二戰結束,隨之,他也 等到了自己的貴人,父親的故交——李承晚。

"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

引子:韓國的國土面積只有 10 萬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山東省的面積是 15 萬平方公里,算下來,韓國僅僅是三分之二個山 東省的面積。而在如此狹小、氣候並不宜人的國土之上,卻誕生了三 星這樣一個強大到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而作為三星集團影響力最大 的三星電子,既是三星父子兩代人全力打拼血汗凝聚的成果,也有韓 國在尋求崛起過程中的歷史進程,是一部非常勵志卻也夾雜著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功典範。

一. 帝國版圖:三星到底有多強大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三星,那麼“財閥”無疑是最合適的詞語。 這家公司的業務涵蓋電子、航空、化工、機械、航運、保險、醫療, 幾乎涉及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其一年的營收佔韓國國內生產總值 的份額超過了 20%,換句話說,假如韓國是一家上市公司,三星的影 響力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實際控制人”。因此,在韓國有句話:人一 輩子脫離不了三件事:稅收、死亡和三星。

根據 2018 年世界 500 強企業排行榜,韓國有 16 家企業入圍世界 500 強,更加強悍的是,三星集團旗下有三家公司入選了世界 500 強。 它們分別是排名全球第 12 位的三星電子、第 421 位的三星人壽保險 和第 458 位的三星物產。其中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規模的企業,也是 全球的知名電子科技公司,產品有手機、電腦和相關零部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入圍世界500強三家企業

如果將三星集團看成一個整體,它的營業收入是 3000 多億美元, 這個數字可以讓它超越豐田汽車,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第 6 位,與之 相對應的,韓國一個國家的 GDP 是 1.53 億美元,也就是 5 個三星集 團。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圖:一個韓國等於五個三星

而在三星集團這些企業群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三星電子,這並不僅僅是因為三星在手機、電腦、家電等領域都有建樹,更重要的, 它壟斷著世界手機的命脈。以手機最重要的三大件來看,三星的存儲 器、液晶面板都是全球第一,手機 CPU 是全球第四。

這就意味著,只要你生產手機,就必須要看三星的臉色,強大如 蘋果手機,也需要向三星採購面板和內存,甚至代工 CPU。而中國的 華為手機,更是在崛起的過程中,切實領會到了三星電子的強大。

2017 年,華為發佈的旗艦手機 P10,因為三星的 UFS2.1 閃存供 應量不足,而採用了一部分 EMMC 閃存進行裝配,由於兩者性能上差 異巨大(emmc5.1 的讀取速度 200 多 MB/S,UFS2.1 讀取速度至少 500MB/s),於是花一樣的價錢,買到的手機運行體驗卻可能會相差很 多,網上輿論一時譁然,史稱“華為 P10 內存門”。

對於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三星來說,所謂的供應量不足,究竟是 工廠產能客觀限制,還是利用自身在上游產業鏈的優勢有意打壓競爭 對手,那就盡在不言中了。

二. 貿易起家:英雄也得看出處

三星公司的一代目李秉哲,是一位出生於 1910 年,來自農村的富二代(所以說出身確實很重要),32 歲時,他拿到家裡提供的資金 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馬山碾米廠。彼時,正處於戰亂期間,大 米的價格上下波動,在高買低賣被割了幾次韭菜之後,李老闆迅速調 整了自己的思路,依靠對數字的敏銳和絕佳的盤感,基本掌握了市場 行情,開啟了低吸高拋的創富之路,公司也開始逐漸積累了一定盈利。 同時,由於當時的朝鮮正在被日本兼併,戰火紛飛,土地價格不斷下 降。出身於農村的李老闆看到這個商機,開始拿地:用工廠做擔保獲 得貸款買地、用買到的土地做抵押繼續買地,玩起了儼然是槓桿資金、 浮贏加倉的超級炒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

李老闆不會想到,80 多年以後,韓國相鄰的某國,一群地產開 發商用與李老闆相似的手法滿倉加槓桿,瘋狂拿地上地產,逆襲霸榜 福布斯,走上人生新巔峰。而作為祖師爺的李老闆卻差點輸的上天台。

無他,賭錯了國運。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為擴充軍備,日本政府要求銀行回籠資金,放到當下的環境中,就是要求企業“降槓桿,抽貸款”。一夜 之間,李老闆昨天的饕餮盛宴被人釜底抽薪,公司的資金鍊幾近斷裂, 不得不壯士斷腕,將土地、碾米廠和其他產業割肉清倉,才還清貸款, 勉強保存了繼續創業的根本。如果當時李老闆像當下 A 股市場的老司 機一樣各種併購重組增發花式加槓桿,估計真的只能去天台謝罪了。

創業失敗的李秉哲很快意識到在一個戰亂的年代,重資金的製造 業和需要“加槓桿”的地產業絕不是一門好生意,因此在 1938 年, 他 38 歲時,成立了三星株式會社,把跨國貿易作為二次創業的切入 點:輕資產,重資金,低槓桿,快速週轉,現金流穩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株式會社

“三星”這兩個字,在朝鮮語裡都是褒義詞。“三”有“大、多、 強”的意思,而“星”有“清澈明亮、永放光芒”之義,兩個字組合 在一起,朗朗上口,寓意吉祥,如果放在具體的中文的語境下,似乎 與“恆 D”“萬 D”這兩個名字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儘管三星株式會社靠著向東北出口農產品再次起航,並持續做強 做大,但由於歷史的進程實在太不友好,作為一個被佔領國的企業家, 李秉哲的諸多努力被證明完全沒有意義,他的公司成了被日本軍方盯上的一塊肥肉。

三.轉型製造:得遇貴人,成敗蕭何

萬幸,這一次,李老闆扛到了在 1945 年二戰結束,隨之,他也 等到了自己的貴人,父親的故交——李承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李秉哲的貴人:韓國總統李承晚

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李承晚當選了南韓建國後的第一任總統,並在此後的第二三屆中獲得連任。而李秉哲也在 1948 年建立了自己新 公司“三星物產”,繼續從事國際貿易,將戰後必需品大量進口到國 內。公司運營一年後便達到了同行業第七位,隨後更是在 1951 年實 現了淨資產當年增長 20 倍的奇蹟。

然而,以製造業起價的李秉哲深知,貿易這種“一買一賣,賺取 差價”的生意很容易被廠家或者市場遏制,並不具備長期的盈利前景。 因此,他做出了三星集團歷史上第一次業務方向的調整,推動貿易資 本向產業資本轉化,從貿易業向製造業轉型,先後建造了韓國第一家 大型製糖企業,成立了毛紡織加工企業,到了,1956 年三星則佔據 了國內糖業 90%以上的市場份額。再加上與總統李承晚先生的關係的加持,李秉哲一時風頭無兩,可謂是“政商兩開花,弘揚大韓文化” 只是,對於這種與當權者綁定的“紅頂商人”來說,“起高樓、宴賓客”的快樂時光總是過得太快,“樓塌了”總是悄然而至。 隨著李承晚在 1960 年退出選舉,1961 年,少將朴正熙發動政變, 李秉哲的三星集團再次處於風口浪尖,直到他做出願意“把一切捐給 國家”之後,並且真的把一座耗資數十億韓元的化肥廠捐獻給朴正熙政府後,才逐漸的走出了風波。

四.聚焦芯片:以市場換技術的必經之路

1963 年,通過政變上臺的朴正熙當選總統,並通過了《復活憲 法》確定了總統終身制。但是這樣一個軍人出身的獨裁者,對於發展 經濟卻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也因此,李秉哲的三星集團重新走上了 為國家建設經濟的光榮之路。

"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

引子:韓國的國土面積只有 10 萬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山東省的面積是 15 萬平方公里,算下來,韓國僅僅是三分之二個山 東省的面積。而在如此狹小、氣候並不宜人的國土之上,卻誕生了三 星這樣一個強大到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而作為三星集團影響力最大 的三星電子,既是三星父子兩代人全力打拼血汗凝聚的成果,也有韓 國在尋求崛起過程中的歷史進程,是一部非常勵志卻也夾雜著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功典範。

一. 帝國版圖:三星到底有多強大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三星,那麼“財閥”無疑是最合適的詞語。 這家公司的業務涵蓋電子、航空、化工、機械、航運、保險、醫療, 幾乎涉及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其一年的營收佔韓國國內生產總值 的份額超過了 20%,換句話說,假如韓國是一家上市公司,三星的影 響力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實際控制人”。因此,在韓國有句話:人一 輩子脫離不了三件事:稅收、死亡和三星。

根據 2018 年世界 500 強企業排行榜,韓國有 16 家企業入圍世界 500 強,更加強悍的是,三星集團旗下有三家公司入選了世界 500 強。 它們分別是排名全球第 12 位的三星電子、第 421 位的三星人壽保險 和第 458 位的三星物產。其中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規模的企業,也是 全球的知名電子科技公司,產品有手機、電腦和相關零部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入圍世界500強三家企業

如果將三星集團看成一個整體,它的營業收入是 3000 多億美元, 這個數字可以讓它超越豐田汽車,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第 6 位,與之 相對應的,韓國一個國家的 GDP 是 1.53 億美元,也就是 5 個三星集 團。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圖:一個韓國等於五個三星

而在三星集團這些企業群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三星電子,這並不僅僅是因為三星在手機、電腦、家電等領域都有建樹,更重要的, 它壟斷著世界手機的命脈。以手機最重要的三大件來看,三星的存儲 器、液晶面板都是全球第一,手機 CPU 是全球第四。

這就意味著,只要你生產手機,就必須要看三星的臉色,強大如 蘋果手機,也需要向三星採購面板和內存,甚至代工 CPU。而中國的 華為手機,更是在崛起的過程中,切實領會到了三星電子的強大。

2017 年,華為發佈的旗艦手機 P10,因為三星的 UFS2.1 閃存供 應量不足,而採用了一部分 EMMC 閃存進行裝配,由於兩者性能上差 異巨大(emmc5.1 的讀取速度 200 多 MB/S,UFS2.1 讀取速度至少 500MB/s),於是花一樣的價錢,買到的手機運行體驗卻可能會相差很 多,網上輿論一時譁然,史稱“華為 P10 內存門”。

對於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三星來說,所謂的供應量不足,究竟是 工廠產能客觀限制,還是利用自身在上游產業鏈的優勢有意打壓競爭 對手,那就盡在不言中了。

二. 貿易起家:英雄也得看出處

三星公司的一代目李秉哲,是一位出生於 1910 年,來自農村的富二代(所以說出身確實很重要),32 歲時,他拿到家裡提供的資金 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馬山碾米廠。彼時,正處於戰亂期間,大 米的價格上下波動,在高買低賣被割了幾次韭菜之後,李老闆迅速調 整了自己的思路,依靠對數字的敏銳和絕佳的盤感,基本掌握了市場 行情,開啟了低吸高拋的創富之路,公司也開始逐漸積累了一定盈利。 同時,由於當時的朝鮮正在被日本兼併,戰火紛飛,土地價格不斷下 降。出身於農村的李老闆看到這個商機,開始拿地:用工廠做擔保獲 得貸款買地、用買到的土地做抵押繼續買地,玩起了儼然是槓桿資金、 浮贏加倉的超級炒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

李老闆不會想到,80 多年以後,韓國相鄰的某國,一群地產開 發商用與李老闆相似的手法滿倉加槓桿,瘋狂拿地上地產,逆襲霸榜 福布斯,走上人生新巔峰。而作為祖師爺的李老闆卻差點輸的上天台。

無他,賭錯了國運。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為擴充軍備,日本政府要求銀行回籠資金,放到當下的環境中,就是要求企業“降槓桿,抽貸款”。一夜 之間,李老闆昨天的饕餮盛宴被人釜底抽薪,公司的資金鍊幾近斷裂, 不得不壯士斷腕,將土地、碾米廠和其他產業割肉清倉,才還清貸款, 勉強保存了繼續創業的根本。如果當時李老闆像當下 A 股市場的老司 機一樣各種併購重組增發花式加槓桿,估計真的只能去天台謝罪了。

創業失敗的李秉哲很快意識到在一個戰亂的年代,重資金的製造 業和需要“加槓桿”的地產業絕不是一門好生意,因此在 1938 年, 他 38 歲時,成立了三星株式會社,把跨國貿易作為二次創業的切入 點:輕資產,重資金,低槓桿,快速週轉,現金流穩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株式會社

“三星”這兩個字,在朝鮮語裡都是褒義詞。“三”有“大、多、 強”的意思,而“星”有“清澈明亮、永放光芒”之義,兩個字組合 在一起,朗朗上口,寓意吉祥,如果放在具體的中文的語境下,似乎 與“恆 D”“萬 D”這兩個名字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儘管三星株式會社靠著向東北出口農產品再次起航,並持續做強 做大,但由於歷史的進程實在太不友好,作為一個被佔領國的企業家, 李秉哲的諸多努力被證明完全沒有意義,他的公司成了被日本軍方盯上的一塊肥肉。

三.轉型製造:得遇貴人,成敗蕭何

萬幸,這一次,李老闆扛到了在 1945 年二戰結束,隨之,他也 等到了自己的貴人,父親的故交——李承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李秉哲的貴人:韓國總統李承晚

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李承晚當選了南韓建國後的第一任總統,並在此後的第二三屆中獲得連任。而李秉哲也在 1948 年建立了自己新 公司“三星物產”,繼續從事國際貿易,將戰後必需品大量進口到國 內。公司運營一年後便達到了同行業第七位,隨後更是在 1951 年實 現了淨資產當年增長 20 倍的奇蹟。

然而,以製造業起價的李秉哲深知,貿易這種“一買一賣,賺取 差價”的生意很容易被廠家或者市場遏制,並不具備長期的盈利前景。 因此,他做出了三星集團歷史上第一次業務方向的調整,推動貿易資 本向產業資本轉化,從貿易業向製造業轉型,先後建造了韓國第一家 大型製糖企業,成立了毛紡織加工企業,到了,1956 年三星則佔據 了國內糖業 90%以上的市場份額。再加上與總統李承晚先生的關係的加持,李秉哲一時風頭無兩,可謂是“政商兩開花,弘揚大韓文化” 只是,對於這種與當權者綁定的“紅頂商人”來說,“起高樓、宴賓客”的快樂時光總是過得太快,“樓塌了”總是悄然而至。 隨著李承晚在 1960 年退出選舉,1961 年,少將朴正熙發動政變, 李秉哲的三星集團再次處於風口浪尖,直到他做出願意“把一切捐給 國家”之後,並且真的把一座耗資數十億韓元的化肥廠捐獻給朴正熙政府後,才逐漸的走出了風波。

四.聚焦芯片:以市場換技術的必經之路

1963 年,通過政變上臺的朴正熙當選總統,並通過了《復活憲 法》確定了總統終身制。但是這樣一個軍人出身的獨裁者,對於發展 經濟卻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也因此,李秉哲的三星集團重新走上了 為國家建設經濟的光榮之路。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發動政變上臺的少將:朴正熙

為了能夠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朴正熙政府積極謀求加入關 貿總協定(即後來的“WTO”世界貿易組織),同時,意識到自身國家 資源匱乏、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眾多的現實窘況,韓國政府和企業界都意識到高科技行業,才是能夠讓韓國真正振興,走向繁榮富強的最 佳道路。

對於一個在高科技行業一窮二白的國家來說,唯一能夠獲得發展 的機會只有一個“以市場換技術”,於是,韓國政府大幅度放寬了《外 國資本引進法》,允許符合出口發展戰略導向的外資企業在韓國建廠。 在貿易部門的支持下,三星公司開始為日本的日本三洋代工生產家電, 逐漸進入了電子產業,並掌握了相關技術。

但三星並不滿足於這些簡單的家店生意,漸漸的他們把目光聚焦 到了“半導體芯片”這門“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產業上。

為了能夠進入這一行業,朴正熙政府的做法可謂是“不計代價”: 只要能來開設工廠,什麼條件都能接受。

1966 年,美國半導體巨頭仙童公司計劃在韓國政府建廠要求。 但條件十分苛刻,不僅要求要獨資經營,而且還要求政府允許獨資公 司的產品在韓國市場銷售。

面對如此苛刻的條件,政變上臺的朴正熙居然咬牙同意了。

有了這一成功的先例,摩托羅拉、東芝等電子巨頭紛紛效仿,韓 國的芯片組裝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了起來。這些半導體跨國巨頭採取 來料加工的模式,利用韓國的廉價勞動力組裝美國、日本的零部件再 轉出口,從中賺取了不菲的利潤。

很多年以後,一個叫做東莞的地方也成為了全球電子元器件組裝 市場的中心,有了“東莞堵車,全球缺貨”的豪言壯語,可見“以市場換技術”對於白手起家者來說,真的是必經之路啊。

五.三星電子崛起:逆週期絞殺,制霸內存市場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羅伯特-登納德(Robert Dennard ) 發明第一塊 DRAM 芯片,隨後英特爾推出第一款 1K 的商用 DRAM 芯片。 隨後日本利用“官產學”這一模式進行攻關,掌握了這一技術,並對 DRAM 芯片進行了品質提升和技術創新,生產出了 64K DRAM,成 為 DRAM 主要供應國。1981 年,在 64K 內存市場中,日系三強(日立、 富士通、NEC)合計佔全球市場 69%的份額,到了 1986 年,這一數字 達到了令人感到絕望的 80%。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彼時,三星集團的二代目也在蓄勢登場。

1965 年,三星集團的太子,未來的話事人李健熙自日本早稻田 大學經濟系畢業,一年之後,他又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拿到了經 營學碩士學位,並在同年回到了三星旗下的東洋廣播公司。

從日本到美國,李健熙深刻的瞭解到芯片市場是多麼有誘惑力 一個市場,對於自己家族的企業是何等重要,對於國家的未來是何等 關鍵。

因此,李健熙一直謀求能夠進入內存市場的製造領域,韓國人一 直在等待著,這一等,就是十幾年。

"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

引子:韓國的國土面積只有 10 萬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山東省的面積是 15 萬平方公里,算下來,韓國僅僅是三分之二個山 東省的面積。而在如此狹小、氣候並不宜人的國土之上,卻誕生了三 星這樣一個強大到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而作為三星集團影響力最大 的三星電子,既是三星父子兩代人全力打拼血汗凝聚的成果,也有韓 國在尋求崛起過程中的歷史進程,是一部非常勵志卻也夾雜著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功典範。

一. 帝國版圖:三星到底有多強大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三星,那麼“財閥”無疑是最合適的詞語。 這家公司的業務涵蓋電子、航空、化工、機械、航運、保險、醫療, 幾乎涉及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其一年的營收佔韓國國內生產總值 的份額超過了 20%,換句話說,假如韓國是一家上市公司,三星的影 響力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實際控制人”。因此,在韓國有句話:人一 輩子脫離不了三件事:稅收、死亡和三星。

根據 2018 年世界 500 強企業排行榜,韓國有 16 家企業入圍世界 500 強,更加強悍的是,三星集團旗下有三家公司入選了世界 500 強。 它們分別是排名全球第 12 位的三星電子、第 421 位的三星人壽保險 和第 458 位的三星物產。其中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規模的企業,也是 全球的知名電子科技公司,產品有手機、電腦和相關零部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入圍世界500強三家企業

如果將三星集團看成一個整體,它的營業收入是 3000 多億美元, 這個數字可以讓它超越豐田汽車,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第 6 位,與之 相對應的,韓國一個國家的 GDP 是 1.53 億美元,也就是 5 個三星集 團。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圖:一個韓國等於五個三星

而在三星集團這些企業群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三星電子,這並不僅僅是因為三星在手機、電腦、家電等領域都有建樹,更重要的, 它壟斷著世界手機的命脈。以手機最重要的三大件來看,三星的存儲 器、液晶面板都是全球第一,手機 CPU 是全球第四。

這就意味著,只要你生產手機,就必須要看三星的臉色,強大如 蘋果手機,也需要向三星採購面板和內存,甚至代工 CPU。而中國的 華為手機,更是在崛起的過程中,切實領會到了三星電子的強大。

2017 年,華為發佈的旗艦手機 P10,因為三星的 UFS2.1 閃存供 應量不足,而採用了一部分 EMMC 閃存進行裝配,由於兩者性能上差 異巨大(emmc5.1 的讀取速度 200 多 MB/S,UFS2.1 讀取速度至少 500MB/s),於是花一樣的價錢,買到的手機運行體驗卻可能會相差很 多,網上輿論一時譁然,史稱“華為 P10 內存門”。

對於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三星來說,所謂的供應量不足,究竟是 工廠產能客觀限制,還是利用自身在上游產業鏈的優勢有意打壓競爭 對手,那就盡在不言中了。

二. 貿易起家:英雄也得看出處

三星公司的一代目李秉哲,是一位出生於 1910 年,來自農村的富二代(所以說出身確實很重要),32 歲時,他拿到家裡提供的資金 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馬山碾米廠。彼時,正處於戰亂期間,大 米的價格上下波動,在高買低賣被割了幾次韭菜之後,李老闆迅速調 整了自己的思路,依靠對數字的敏銳和絕佳的盤感,基本掌握了市場 行情,開啟了低吸高拋的創富之路,公司也開始逐漸積累了一定盈利。 同時,由於當時的朝鮮正在被日本兼併,戰火紛飛,土地價格不斷下 降。出身於農村的李老闆看到這個商機,開始拿地:用工廠做擔保獲 得貸款買地、用買到的土地做抵押繼續買地,玩起了儼然是槓桿資金、 浮贏加倉的超級炒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

李老闆不會想到,80 多年以後,韓國相鄰的某國,一群地產開 發商用與李老闆相似的手法滿倉加槓桿,瘋狂拿地上地產,逆襲霸榜 福布斯,走上人生新巔峰。而作為祖師爺的李老闆卻差點輸的上天台。

無他,賭錯了國運。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為擴充軍備,日本政府要求銀行回籠資金,放到當下的環境中,就是要求企業“降槓桿,抽貸款”。一夜 之間,李老闆昨天的饕餮盛宴被人釜底抽薪,公司的資金鍊幾近斷裂, 不得不壯士斷腕,將土地、碾米廠和其他產業割肉清倉,才還清貸款, 勉強保存了繼續創業的根本。如果當時李老闆像當下 A 股市場的老司 機一樣各種併購重組增發花式加槓桿,估計真的只能去天台謝罪了。

創業失敗的李秉哲很快意識到在一個戰亂的年代,重資金的製造 業和需要“加槓桿”的地產業絕不是一門好生意,因此在 1938 年, 他 38 歲時,成立了三星株式會社,把跨國貿易作為二次創業的切入 點:輕資產,重資金,低槓桿,快速週轉,現金流穩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株式會社

“三星”這兩個字,在朝鮮語裡都是褒義詞。“三”有“大、多、 強”的意思,而“星”有“清澈明亮、永放光芒”之義,兩個字組合 在一起,朗朗上口,寓意吉祥,如果放在具體的中文的語境下,似乎 與“恆 D”“萬 D”這兩個名字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儘管三星株式會社靠著向東北出口農產品再次起航,並持續做強 做大,但由於歷史的進程實在太不友好,作為一個被佔領國的企業家, 李秉哲的諸多努力被證明完全沒有意義,他的公司成了被日本軍方盯上的一塊肥肉。

三.轉型製造:得遇貴人,成敗蕭何

萬幸,這一次,李老闆扛到了在 1945 年二戰結束,隨之,他也 等到了自己的貴人,父親的故交——李承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李秉哲的貴人:韓國總統李承晚

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李承晚當選了南韓建國後的第一任總統,並在此後的第二三屆中獲得連任。而李秉哲也在 1948 年建立了自己新 公司“三星物產”,繼續從事國際貿易,將戰後必需品大量進口到國 內。公司運營一年後便達到了同行業第七位,隨後更是在 1951 年實 現了淨資產當年增長 20 倍的奇蹟。

然而,以製造業起價的李秉哲深知,貿易這種“一買一賣,賺取 差價”的生意很容易被廠家或者市場遏制,並不具備長期的盈利前景。 因此,他做出了三星集團歷史上第一次業務方向的調整,推動貿易資 本向產業資本轉化,從貿易業向製造業轉型,先後建造了韓國第一家 大型製糖企業,成立了毛紡織加工企業,到了,1956 年三星則佔據 了國內糖業 90%以上的市場份額。再加上與總統李承晚先生的關係的加持,李秉哲一時風頭無兩,可謂是“政商兩開花,弘揚大韓文化” 只是,對於這種與當權者綁定的“紅頂商人”來說,“起高樓、宴賓客”的快樂時光總是過得太快,“樓塌了”總是悄然而至。 隨著李承晚在 1960 年退出選舉,1961 年,少將朴正熙發動政變, 李秉哲的三星集團再次處於風口浪尖,直到他做出願意“把一切捐給 國家”之後,並且真的把一座耗資數十億韓元的化肥廠捐獻給朴正熙政府後,才逐漸的走出了風波。

四.聚焦芯片:以市場換技術的必經之路

1963 年,通過政變上臺的朴正熙當選總統,並通過了《復活憲 法》確定了總統終身制。但是這樣一個軍人出身的獨裁者,對於發展 經濟卻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也因此,李秉哲的三星集團重新走上了 為國家建設經濟的光榮之路。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發動政變上臺的少將:朴正熙

為了能夠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朴正熙政府積極謀求加入關 貿總協定(即後來的“WTO”世界貿易組織),同時,意識到自身國家 資源匱乏、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眾多的現實窘況,韓國政府和企業界都意識到高科技行業,才是能夠讓韓國真正振興,走向繁榮富強的最 佳道路。

對於一個在高科技行業一窮二白的國家來說,唯一能夠獲得發展 的機會只有一個“以市場換技術”,於是,韓國政府大幅度放寬了《外 國資本引進法》,允許符合出口發展戰略導向的外資企業在韓國建廠。 在貿易部門的支持下,三星公司開始為日本的日本三洋代工生產家電, 逐漸進入了電子產業,並掌握了相關技術。

但三星並不滿足於這些簡單的家店生意,漸漸的他們把目光聚焦 到了“半導體芯片”這門“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產業上。

為了能夠進入這一行業,朴正熙政府的做法可謂是“不計代價”: 只要能來開設工廠,什麼條件都能接受。

1966 年,美國半導體巨頭仙童公司計劃在韓國政府建廠要求。 但條件十分苛刻,不僅要求要獨資經營,而且還要求政府允許獨資公 司的產品在韓國市場銷售。

面對如此苛刻的條件,政變上臺的朴正熙居然咬牙同意了。

有了這一成功的先例,摩托羅拉、東芝等電子巨頭紛紛效仿,韓 國的芯片組裝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了起來。這些半導體跨國巨頭採取 來料加工的模式,利用韓國的廉價勞動力組裝美國、日本的零部件再 轉出口,從中賺取了不菲的利潤。

很多年以後,一個叫做東莞的地方也成為了全球電子元器件組裝 市場的中心,有了“東莞堵車,全球缺貨”的豪言壯語,可見“以市場換技術”對於白手起家者來說,真的是必經之路啊。

五.三星電子崛起:逆週期絞殺,制霸內存市場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羅伯特-登納德(Robert Dennard ) 發明第一塊 DRAM 芯片,隨後英特爾推出第一款 1K 的商用 DRAM 芯片。 隨後日本利用“官產學”這一模式進行攻關,掌握了這一技術,並對 DRAM 芯片進行了品質提升和技術創新,生產出了 64K DRAM,成 為 DRAM 主要供應國。1981 年,在 64K 內存市場中,日系三強(日立、 富士通、NEC)合計佔全球市場 69%的份額,到了 1986 年,這一數字 達到了令人感到絕望的 80%。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彼時,三星集團的二代目也在蓄勢登場。

1965 年,三星集團的太子,未來的話事人李健熙自日本早稻田 大學經濟系畢業,一年之後,他又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拿到了經 營學碩士學位,並在同年回到了三星旗下的東洋廣播公司。

從日本到美國,李健熙深刻的瞭解到芯片市場是多麼有誘惑力 一個市場,對於自己家族的企業是何等重要,對於國家的未來是何等 關鍵。

因此,李健熙一直謀求能夠進入內存市場的製造領域,韓國人一 直在等待著,這一等,就是十幾年。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集團二代目:李健熙

1983 年,三星電子宣佈在京畿道器興建立第一個半導體工廠,

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次三星的舉動卻意外獲得了美國的支援。原因也很簡單,其一是美國作為內存的發明者,卻在與日本企業 的爭鬥中被殺的丟盔卸甲,損失殆盡,連最著名的“仙童半導體”也 幾乎被日本企業收購。從總統到百姓,從政府到民間,都期待著美國 政府能夠拿出強硬有效的反制措施,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所謂“敵 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另一方面,隨著美國本土巨頭因特爾等企 業紛紛轉型研發各種 CPU(中央處理器)等技術含量更高的芯片,美 國企業對於內存市場意義已然今非昔比。

兩個因素疊加,美國為三星提供了無限的技術支持和超過 20 億 美金的資金援助,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直接從 16K DRAM 起步,僅僅用 了 3 年時間就一口氣掌握了 16K 到 256K DRAM 的關鍵技術。

"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

引子:韓國的國土面積只有 10 萬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山東省的面積是 15 萬平方公里,算下來,韓國僅僅是三分之二個山 東省的面積。而在如此狹小、氣候並不宜人的國土之上,卻誕生了三 星這樣一個強大到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而作為三星集團影響力最大 的三星電子,既是三星父子兩代人全力打拼血汗凝聚的成果,也有韓 國在尋求崛起過程中的歷史進程,是一部非常勵志卻也夾雜著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功典範。

一. 帝國版圖:三星到底有多強大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三星,那麼“財閥”無疑是最合適的詞語。 這家公司的業務涵蓋電子、航空、化工、機械、航運、保險、醫療, 幾乎涉及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其一年的營收佔韓國國內生產總值 的份額超過了 20%,換句話說,假如韓國是一家上市公司,三星的影 響力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實際控制人”。因此,在韓國有句話:人一 輩子脫離不了三件事:稅收、死亡和三星。

根據 2018 年世界 500 強企業排行榜,韓國有 16 家企業入圍世界 500 強,更加強悍的是,三星集團旗下有三家公司入選了世界 500 強。 它們分別是排名全球第 12 位的三星電子、第 421 位的三星人壽保險 和第 458 位的三星物產。其中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規模的企業,也是 全球的知名電子科技公司,產品有手機、電腦和相關零部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入圍世界500強三家企業

如果將三星集團看成一個整體,它的營業收入是 3000 多億美元, 這個數字可以讓它超越豐田汽車,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第 6 位,與之 相對應的,韓國一個國家的 GDP 是 1.53 億美元,也就是 5 個三星集 團。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圖:一個韓國等於五個三星

而在三星集團這些企業群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三星電子,這並不僅僅是因為三星在手機、電腦、家電等領域都有建樹,更重要的, 它壟斷著世界手機的命脈。以手機最重要的三大件來看,三星的存儲 器、液晶面板都是全球第一,手機 CPU 是全球第四。

這就意味著,只要你生產手機,就必須要看三星的臉色,強大如 蘋果手機,也需要向三星採購面板和內存,甚至代工 CPU。而中國的 華為手機,更是在崛起的過程中,切實領會到了三星電子的強大。

2017 年,華為發佈的旗艦手機 P10,因為三星的 UFS2.1 閃存供 應量不足,而採用了一部分 EMMC 閃存進行裝配,由於兩者性能上差 異巨大(emmc5.1 的讀取速度 200 多 MB/S,UFS2.1 讀取速度至少 500MB/s),於是花一樣的價錢,買到的手機運行體驗卻可能會相差很 多,網上輿論一時譁然,史稱“華為 P10 內存門”。

對於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三星來說,所謂的供應量不足,究竟是 工廠產能客觀限制,還是利用自身在上游產業鏈的優勢有意打壓競爭 對手,那就盡在不言中了。

二. 貿易起家:英雄也得看出處

三星公司的一代目李秉哲,是一位出生於 1910 年,來自農村的富二代(所以說出身確實很重要),32 歲時,他拿到家裡提供的資金 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馬山碾米廠。彼時,正處於戰亂期間,大 米的價格上下波動,在高買低賣被割了幾次韭菜之後,李老闆迅速調 整了自己的思路,依靠對數字的敏銳和絕佳的盤感,基本掌握了市場 行情,開啟了低吸高拋的創富之路,公司也開始逐漸積累了一定盈利。 同時,由於當時的朝鮮正在被日本兼併,戰火紛飛,土地價格不斷下 降。出身於農村的李老闆看到這個商機,開始拿地:用工廠做擔保獲 得貸款買地、用買到的土地做抵押繼續買地,玩起了儼然是槓桿資金、 浮贏加倉的超級炒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

李老闆不會想到,80 多年以後,韓國相鄰的某國,一群地產開 發商用與李老闆相似的手法滿倉加槓桿,瘋狂拿地上地產,逆襲霸榜 福布斯,走上人生新巔峰。而作為祖師爺的李老闆卻差點輸的上天台。

無他,賭錯了國運。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為擴充軍備,日本政府要求銀行回籠資金,放到當下的環境中,就是要求企業“降槓桿,抽貸款”。一夜 之間,李老闆昨天的饕餮盛宴被人釜底抽薪,公司的資金鍊幾近斷裂, 不得不壯士斷腕,將土地、碾米廠和其他產業割肉清倉,才還清貸款, 勉強保存了繼續創業的根本。如果當時李老闆像當下 A 股市場的老司 機一樣各種併購重組增發花式加槓桿,估計真的只能去天台謝罪了。

創業失敗的李秉哲很快意識到在一個戰亂的年代,重資金的製造 業和需要“加槓桿”的地產業絕不是一門好生意,因此在 1938 年, 他 38 歲時,成立了三星株式會社,把跨國貿易作為二次創業的切入 點:輕資產,重資金,低槓桿,快速週轉,現金流穩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株式會社

“三星”這兩個字,在朝鮮語裡都是褒義詞。“三”有“大、多、 強”的意思,而“星”有“清澈明亮、永放光芒”之義,兩個字組合 在一起,朗朗上口,寓意吉祥,如果放在具體的中文的語境下,似乎 與“恆 D”“萬 D”這兩個名字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儘管三星株式會社靠著向東北出口農產品再次起航,並持續做強 做大,但由於歷史的進程實在太不友好,作為一個被佔領國的企業家, 李秉哲的諸多努力被證明完全沒有意義,他的公司成了被日本軍方盯上的一塊肥肉。

三.轉型製造:得遇貴人,成敗蕭何

萬幸,這一次,李老闆扛到了在 1945 年二戰結束,隨之,他也 等到了自己的貴人,父親的故交——李承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李秉哲的貴人:韓國總統李承晚

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李承晚當選了南韓建國後的第一任總統,並在此後的第二三屆中獲得連任。而李秉哲也在 1948 年建立了自己新 公司“三星物產”,繼續從事國際貿易,將戰後必需品大量進口到國 內。公司運營一年後便達到了同行業第七位,隨後更是在 1951 年實 現了淨資產當年增長 20 倍的奇蹟。

然而,以製造業起價的李秉哲深知,貿易這種“一買一賣,賺取 差價”的生意很容易被廠家或者市場遏制,並不具備長期的盈利前景。 因此,他做出了三星集團歷史上第一次業務方向的調整,推動貿易資 本向產業資本轉化,從貿易業向製造業轉型,先後建造了韓國第一家 大型製糖企業,成立了毛紡織加工企業,到了,1956 年三星則佔據 了國內糖業 90%以上的市場份額。再加上與總統李承晚先生的關係的加持,李秉哲一時風頭無兩,可謂是“政商兩開花,弘揚大韓文化” 只是,對於這種與當權者綁定的“紅頂商人”來說,“起高樓、宴賓客”的快樂時光總是過得太快,“樓塌了”總是悄然而至。 隨著李承晚在 1960 年退出選舉,1961 年,少將朴正熙發動政變, 李秉哲的三星集團再次處於風口浪尖,直到他做出願意“把一切捐給 國家”之後,並且真的把一座耗資數十億韓元的化肥廠捐獻給朴正熙政府後,才逐漸的走出了風波。

四.聚焦芯片:以市場換技術的必經之路

1963 年,通過政變上臺的朴正熙當選總統,並通過了《復活憲 法》確定了總統終身制。但是這樣一個軍人出身的獨裁者,對於發展 經濟卻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也因此,李秉哲的三星集團重新走上了 為國家建設經濟的光榮之路。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發動政變上臺的少將:朴正熙

為了能夠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朴正熙政府積極謀求加入關 貿總協定(即後來的“WTO”世界貿易組織),同時,意識到自身國家 資源匱乏、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眾多的現實窘況,韓國政府和企業界都意識到高科技行業,才是能夠讓韓國真正振興,走向繁榮富強的最 佳道路。

對於一個在高科技行業一窮二白的國家來說,唯一能夠獲得發展 的機會只有一個“以市場換技術”,於是,韓國政府大幅度放寬了《外 國資本引進法》,允許符合出口發展戰略導向的外資企業在韓國建廠。 在貿易部門的支持下,三星公司開始為日本的日本三洋代工生產家電, 逐漸進入了電子產業,並掌握了相關技術。

但三星並不滿足於這些簡單的家店生意,漸漸的他們把目光聚焦 到了“半導體芯片”這門“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產業上。

為了能夠進入這一行業,朴正熙政府的做法可謂是“不計代價”: 只要能來開設工廠,什麼條件都能接受。

1966 年,美國半導體巨頭仙童公司計劃在韓國政府建廠要求。 但條件十分苛刻,不僅要求要獨資經營,而且還要求政府允許獨資公 司的產品在韓國市場銷售。

面對如此苛刻的條件,政變上臺的朴正熙居然咬牙同意了。

有了這一成功的先例,摩托羅拉、東芝等電子巨頭紛紛效仿,韓 國的芯片組裝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了起來。這些半導體跨國巨頭採取 來料加工的模式,利用韓國的廉價勞動力組裝美國、日本的零部件再 轉出口,從中賺取了不菲的利潤。

很多年以後,一個叫做東莞的地方也成為了全球電子元器件組裝 市場的中心,有了“東莞堵車,全球缺貨”的豪言壯語,可見“以市場換技術”對於白手起家者來說,真的是必經之路啊。

五.三星電子崛起:逆週期絞殺,制霸內存市場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羅伯特-登納德(Robert Dennard ) 發明第一塊 DRAM 芯片,隨後英特爾推出第一款 1K 的商用 DRAM 芯片。 隨後日本利用“官產學”這一模式進行攻關,掌握了這一技術,並對 DRAM 芯片進行了品質提升和技術創新,生產出了 64K DRAM,成 為 DRAM 主要供應國。1981 年,在 64K 內存市場中,日系三強(日立、 富士通、NEC)合計佔全球市場 69%的份額,到了 1986 年,這一數字 達到了令人感到絕望的 80%。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彼時,三星集團的二代目也在蓄勢登場。

1965 年,三星集團的太子,未來的話事人李健熙自日本早稻田 大學經濟系畢業,一年之後,他又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拿到了經 營學碩士學位,並在同年回到了三星旗下的東洋廣播公司。

從日本到美國,李健熙深刻的瞭解到芯片市場是多麼有誘惑力 一個市場,對於自己家族的企業是何等重要,對於國家的未來是何等 關鍵。

因此,李健熙一直謀求能夠進入內存市場的製造領域,韓國人一 直在等待著,這一等,就是十幾年。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集團二代目:李健熙

1983 年,三星電子宣佈在京畿道器興建立第一個半導體工廠,

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次三星的舉動卻意外獲得了美國的支援。原因也很簡單,其一是美國作為內存的發明者,卻在與日本企業 的爭鬥中被殺的丟盔卸甲,損失殆盡,連最著名的“仙童半導體”也 幾乎被日本企業收購。從總統到百姓,從政府到民間,都期待著美國 政府能夠拿出強硬有效的反制措施,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所謂“敵 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另一方面,隨著美國本土巨頭因特爾等企 業紛紛轉型研發各種 CPU(中央處理器)等技術含量更高的芯片,美 國企業對於內存市場意義已然今非昔比。

兩個因素疊加,美國為三星提供了無限的技術支持和超過 20 億 美金的資金援助,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直接從 16K DRAM 起步,僅僅用 了 3 年時間就一口氣掌握了 16K 到 256K DRAM 的關鍵技術。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三星電子

除了美國政府的支持,韓國政府的幫助也功不可沒,他們效仿日 本的“官產學”模式,由韓國電子通信研究所(KIST)牽頭,聯合三星、 LG、現代與韓國六所大學,一起對 4M DRAM 進行技術攻關。該項目持 續了三年,研發費用高達 1.1 億美元,其中韓國政府承擔了 57%。

此外,韓國民眾的愛國情懷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無數的學子,在愛國情懷的感召下,放棄在硅谷多年打拼的事業,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夜以繼日的投入到科技研發當中去,這也大幅度縮短了與日本企業的技術差距。 儘管如此,韓國與美國、日本相比,劣勢仍然十分明顯,沒有美國強大的科研體系和人才積累,也沒有日本完善的工業體系,那麼為 什麼短短二十年時間,三星就一躍成為了市場霸主呢?

答案就是:逆週期投資。

"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

引子:韓國的國土面積只有 10 萬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山東省的面積是 15 萬平方公里,算下來,韓國僅僅是三分之二個山 東省的面積。而在如此狹小、氣候並不宜人的國土之上,卻誕生了三 星這樣一個強大到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而作為三星集團影響力最大 的三星電子,既是三星父子兩代人全力打拼血汗凝聚的成果,也有韓 國在尋求崛起過程中的歷史進程,是一部非常勵志卻也夾雜著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功典範。

一. 帝國版圖:三星到底有多強大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三星,那麼“財閥”無疑是最合適的詞語。 這家公司的業務涵蓋電子、航空、化工、機械、航運、保險、醫療, 幾乎涉及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其一年的營收佔韓國國內生產總值 的份額超過了 20%,換句話說,假如韓國是一家上市公司,三星的影 響力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實際控制人”。因此,在韓國有句話:人一 輩子脫離不了三件事:稅收、死亡和三星。

根據 2018 年世界 500 強企業排行榜,韓國有 16 家企業入圍世界 500 強,更加強悍的是,三星集團旗下有三家公司入選了世界 500 強。 它們分別是排名全球第 12 位的三星電子、第 421 位的三星人壽保險 和第 458 位的三星物產。其中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規模的企業,也是 全球的知名電子科技公司,產品有手機、電腦和相關零部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入圍世界500強三家企業

如果將三星集團看成一個整體,它的營業收入是 3000 多億美元, 這個數字可以讓它超越豐田汽車,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第 6 位,與之 相對應的,韓國一個國家的 GDP 是 1.53 億美元,也就是 5 個三星集 團。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圖:一個韓國等於五個三星

而在三星集團這些企業群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三星電子,這並不僅僅是因為三星在手機、電腦、家電等領域都有建樹,更重要的, 它壟斷著世界手機的命脈。以手機最重要的三大件來看,三星的存儲 器、液晶面板都是全球第一,手機 CPU 是全球第四。

這就意味著,只要你生產手機,就必須要看三星的臉色,強大如 蘋果手機,也需要向三星採購面板和內存,甚至代工 CPU。而中國的 華為手機,更是在崛起的過程中,切實領會到了三星電子的強大。

2017 年,華為發佈的旗艦手機 P10,因為三星的 UFS2.1 閃存供 應量不足,而採用了一部分 EMMC 閃存進行裝配,由於兩者性能上差 異巨大(emmc5.1 的讀取速度 200 多 MB/S,UFS2.1 讀取速度至少 500MB/s),於是花一樣的價錢,買到的手機運行體驗卻可能會相差很 多,網上輿論一時譁然,史稱“華為 P10 內存門”。

對於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三星來說,所謂的供應量不足,究竟是 工廠產能客觀限制,還是利用自身在上游產業鏈的優勢有意打壓競爭 對手,那就盡在不言中了。

二. 貿易起家:英雄也得看出處

三星公司的一代目李秉哲,是一位出生於 1910 年,來自農村的富二代(所以說出身確實很重要),32 歲時,他拿到家裡提供的資金 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馬山碾米廠。彼時,正處於戰亂期間,大 米的價格上下波動,在高買低賣被割了幾次韭菜之後,李老闆迅速調 整了自己的思路,依靠對數字的敏銳和絕佳的盤感,基本掌握了市場 行情,開啟了低吸高拋的創富之路,公司也開始逐漸積累了一定盈利。 同時,由於當時的朝鮮正在被日本兼併,戰火紛飛,土地價格不斷下 降。出身於農村的李老闆看到這個商機,開始拿地:用工廠做擔保獲 得貸款買地、用買到的土地做抵押繼續買地,玩起了儼然是槓桿資金、 浮贏加倉的超級炒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

李老闆不會想到,80 多年以後,韓國相鄰的某國,一群地產開 發商用與李老闆相似的手法滿倉加槓桿,瘋狂拿地上地產,逆襲霸榜 福布斯,走上人生新巔峰。而作為祖師爺的李老闆卻差點輸的上天台。

無他,賭錯了國運。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為擴充軍備,日本政府要求銀行回籠資金,放到當下的環境中,就是要求企業“降槓桿,抽貸款”。一夜 之間,李老闆昨天的饕餮盛宴被人釜底抽薪,公司的資金鍊幾近斷裂, 不得不壯士斷腕,將土地、碾米廠和其他產業割肉清倉,才還清貸款, 勉強保存了繼續創業的根本。如果當時李老闆像當下 A 股市場的老司 機一樣各種併購重組增發花式加槓桿,估計真的只能去天台謝罪了。

創業失敗的李秉哲很快意識到在一個戰亂的年代,重資金的製造 業和需要“加槓桿”的地產業絕不是一門好生意,因此在 1938 年, 他 38 歲時,成立了三星株式會社,把跨國貿易作為二次創業的切入 點:輕資產,重資金,低槓桿,快速週轉,現金流穩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株式會社

“三星”這兩個字,在朝鮮語裡都是褒義詞。“三”有“大、多、 強”的意思,而“星”有“清澈明亮、永放光芒”之義,兩個字組合 在一起,朗朗上口,寓意吉祥,如果放在具體的中文的語境下,似乎 與“恆 D”“萬 D”這兩個名字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儘管三星株式會社靠著向東北出口農產品再次起航,並持續做強 做大,但由於歷史的進程實在太不友好,作為一個被佔領國的企業家, 李秉哲的諸多努力被證明完全沒有意義,他的公司成了被日本軍方盯上的一塊肥肉。

三.轉型製造:得遇貴人,成敗蕭何

萬幸,這一次,李老闆扛到了在 1945 年二戰結束,隨之,他也 等到了自己的貴人,父親的故交——李承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李秉哲的貴人:韓國總統李承晚

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李承晚當選了南韓建國後的第一任總統,並在此後的第二三屆中獲得連任。而李秉哲也在 1948 年建立了自己新 公司“三星物產”,繼續從事國際貿易,將戰後必需品大量進口到國 內。公司運營一年後便達到了同行業第七位,隨後更是在 1951 年實 現了淨資產當年增長 20 倍的奇蹟。

然而,以製造業起價的李秉哲深知,貿易這種“一買一賣,賺取 差價”的生意很容易被廠家或者市場遏制,並不具備長期的盈利前景。 因此,他做出了三星集團歷史上第一次業務方向的調整,推動貿易資 本向產業資本轉化,從貿易業向製造業轉型,先後建造了韓國第一家 大型製糖企業,成立了毛紡織加工企業,到了,1956 年三星則佔據 了國內糖業 90%以上的市場份額。再加上與總統李承晚先生的關係的加持,李秉哲一時風頭無兩,可謂是“政商兩開花,弘揚大韓文化” 只是,對於這種與當權者綁定的“紅頂商人”來說,“起高樓、宴賓客”的快樂時光總是過得太快,“樓塌了”總是悄然而至。 隨著李承晚在 1960 年退出選舉,1961 年,少將朴正熙發動政變, 李秉哲的三星集團再次處於風口浪尖,直到他做出願意“把一切捐給 國家”之後,並且真的把一座耗資數十億韓元的化肥廠捐獻給朴正熙政府後,才逐漸的走出了風波。

四.聚焦芯片:以市場換技術的必經之路

1963 年,通過政變上臺的朴正熙當選總統,並通過了《復活憲 法》確定了總統終身制。但是這樣一個軍人出身的獨裁者,對於發展 經濟卻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也因此,李秉哲的三星集團重新走上了 為國家建設經濟的光榮之路。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發動政變上臺的少將:朴正熙

為了能夠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朴正熙政府積極謀求加入關 貿總協定(即後來的“WTO”世界貿易組織),同時,意識到自身國家 資源匱乏、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眾多的現實窘況,韓國政府和企業界都意識到高科技行業,才是能夠讓韓國真正振興,走向繁榮富強的最 佳道路。

對於一個在高科技行業一窮二白的國家來說,唯一能夠獲得發展 的機會只有一個“以市場換技術”,於是,韓國政府大幅度放寬了《外 國資本引進法》,允許符合出口發展戰略導向的外資企業在韓國建廠。 在貿易部門的支持下,三星公司開始為日本的日本三洋代工生產家電, 逐漸進入了電子產業,並掌握了相關技術。

但三星並不滿足於這些簡單的家店生意,漸漸的他們把目光聚焦 到了“半導體芯片”這門“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產業上。

為了能夠進入這一行業,朴正熙政府的做法可謂是“不計代價”: 只要能來開設工廠,什麼條件都能接受。

1966 年,美國半導體巨頭仙童公司計劃在韓國政府建廠要求。 但條件十分苛刻,不僅要求要獨資經營,而且還要求政府允許獨資公 司的產品在韓國市場銷售。

面對如此苛刻的條件,政變上臺的朴正熙居然咬牙同意了。

有了這一成功的先例,摩托羅拉、東芝等電子巨頭紛紛效仿,韓 國的芯片組裝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了起來。這些半導體跨國巨頭採取 來料加工的模式,利用韓國的廉價勞動力組裝美國、日本的零部件再 轉出口,從中賺取了不菲的利潤。

很多年以後,一個叫做東莞的地方也成為了全球電子元器件組裝 市場的中心,有了“東莞堵車,全球缺貨”的豪言壯語,可見“以市場換技術”對於白手起家者來說,真的是必經之路啊。

五.三星電子崛起:逆週期絞殺,制霸內存市場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羅伯特-登納德(Robert Dennard ) 發明第一塊 DRAM 芯片,隨後英特爾推出第一款 1K 的商用 DRAM 芯片。 隨後日本利用“官產學”這一模式進行攻關,掌握了這一技術,並對 DRAM 芯片進行了品質提升和技術創新,生產出了 64K DRAM,成 為 DRAM 主要供應國。1981 年,在 64K 內存市場中,日系三強(日立、 富士通、NEC)合計佔全球市場 69%的份額,到了 1986 年,這一數字 達到了令人感到絕望的 80%。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彼時,三星集團的二代目也在蓄勢登場。

1965 年,三星集團的太子,未來的話事人李健熙自日本早稻田 大學經濟系畢業,一年之後,他又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拿到了經 營學碩士學位,並在同年回到了三星旗下的東洋廣播公司。

從日本到美國,李健熙深刻的瞭解到芯片市場是多麼有誘惑力 一個市場,對於自己家族的企業是何等重要,對於國家的未來是何等 關鍵。

因此,李健熙一直謀求能夠進入內存市場的製造領域,韓國人一 直在等待著,這一等,就是十幾年。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集團二代目:李健熙

1983 年,三星電子宣佈在京畿道器興建立第一個半導體工廠,

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次三星的舉動卻意外獲得了美國的支援。原因也很簡單,其一是美國作為內存的發明者,卻在與日本企業 的爭鬥中被殺的丟盔卸甲,損失殆盡,連最著名的“仙童半導體”也 幾乎被日本企業收購。從總統到百姓,從政府到民間,都期待著美國 政府能夠拿出強硬有效的反制措施,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所謂“敵 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另一方面,隨著美國本土巨頭因特爾等企 業紛紛轉型研發各種 CPU(中央處理器)等技術含量更高的芯片,美 國企業對於內存市場意義已然今非昔比。

兩個因素疊加,美國為三星提供了無限的技術支持和超過 20 億 美金的資金援助,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直接從 16K DRAM 起步,僅僅用 了 3 年時間就一口氣掌握了 16K 到 256K DRAM 的關鍵技術。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三星電子

除了美國政府的支持,韓國政府的幫助也功不可沒,他們效仿日 本的“官產學”模式,由韓國電子通信研究所(KIST)牽頭,聯合三星、 LG、現代與韓國六所大學,一起對 4M DRAM 進行技術攻關。該項目持 續了三年,研發費用高達 1.1 億美元,其中韓國政府承擔了 57%。

此外,韓國民眾的愛國情懷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無數的學子,在愛國情懷的感召下,放棄在硅谷多年打拼的事業,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夜以繼日的投入到科技研發當中去,這也大幅度縮短了與日本企業的技術差距。 儘管如此,韓國與美國、日本相比,劣勢仍然十分明顯,沒有美國強大的科研體系和人才積累,也沒有日本完善的工業體系,那麼為 什麼短短二十年時間,三星就一躍成為了市場霸主呢?

答案就是:逆週期投資。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電子三次逆週期投資

內存芯片具有很強的週期性,漲起來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跌下去 虧得爹媽都不認識。

意識到這一點的三星電子,採取了非常超長的逆週期投資打法的 打法:越是在內存市場不景氣,產品價格下跌的時期,越是擴張產能, 造成產品價格進一步下降,直到行業中的競爭者徹底倒閉,行業集中 度提高以後,剩下的企業議價能力提升,此時,產品價格開始回升, 三星公司就利用提前佈局的產能優勢迅速扭虧為盈,並擠佔市場。

第一次逆週期投資:1983 年,三星研究出了 64K DRAM(內存), 生產成本是 1.3 美元/片,這引起了日本廠家的瘋狂打壓,價格迅速下滑,從 1984 年初的 4 美元/片降到 1985 年的 30 美分/片,跌幅高 達 92.5%。每銷售一片內存,三星就要虧損 1 美元,然而,三星的當 家人李秉哲此時卻很清楚,作為一個行業的後來者,遭遇這種損失是 在所難免的。如果此時放棄生產,那麼等於是前功盡棄,被同行絞殺 在搖籃裡。

於是,三星電子採用逆向投資策略,繼續擴大產能,並開發加快 科研進度,研發更大容量的 DRAM。到 1986 年底,三星半導體累積虧 損 3 億美元,股權資本完全虧空。

就在此時,強悍的美帝國主義悍然出手,1986 年,美國政府與 日本政府簽訂了《日美半導體協議》,對日本企業產品在美國市場的 份額做出了硬性約束,但與此同時,美國卻允許韓國企業內存芯片在 美國市場銷售。如此,一收一放,打一路抬一路,三星等公司的半導 體企業迅速填補了日企留下的空白,佔據了 30%的美市場份額。

到了 1987 年,內存市場抓暖,此時三星先前擴張的產能起到了 提前佈局的作用,靠著產量的優勢迅速佔領市場,扭虧為盈。

韓國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從此風起雲湧。從 1990 年開始,三星建 立了 26 個研發中心,LG 建立 18 個,現代建立 14 個,對半導體領域 的研發投入從 1980 年的 850 萬美金飆升至 1994 年的 9 億美金。在專 利技術方面,1989 年韓國的專利技術應用有 708 項,1994 年已經上 升到 3336 項。

這一次三星的逆週期投資,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幸虧美帝支援, 行業回暖,否則,三星電子真的能否有生存的機會,尚未可知。

很多年以後去看,日本企業一定會感嘆自己如果當時下的殺手再 重一點,也許事情會完全不一樣吧。遺憾的是,作為這一次戰役的指揮官,李秉哲因為疾病纏身在 1987 年 11 月去世,三星集團的二代目李健熙正式上位。

第二次逆週期投資:20 世紀 90 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 濟逐漸開始萎靡。到了 1993 年,全球內存芯片市場又開始下滑,三 星第二次採用反週期的投資策略,投資興建 8 英寸硅片生產線來生產 DRAM。1999 年,日本政府再次祭出了“官產學”合作模式。在日本 通產省的主導下,將半導體行業企業一分為二,日立、NEC、三菱的 DRAM 部門整合成立了爾必達(Elpida),而其他日本半導體制造商均 從通用 DRAM 領域中退出,將資源集中到具有高附加值的系統集成晶 片等領域。在希臘語中,Elpida 是“希望”的意思,某種程度上, 這樣一個名字充滿了體現了日本半導體產業所寄予的厚望。

作為國家隊的爾必達卻並不知道,自己將要面臨的三星電子是一 個何等的可怕的對手。

這一次逆週期投資,是三星電子在戰略上的由守轉攻,嚐到甜頭 的韓國人像是第一次完成捕獵的獅子,鮮血的腥味激發了他們強大的 慾望。

第三次逆週期投資:2008,三星電子終於等來了一戰定乾坤的機 會。雷曼銀行的倒閉,宣告美國爆發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全球個人 電子消費市場被一致性看空,內存芯片價格雪崩,從 2.25 美元狂跌 至 0.31 美元,跌幅高達 86%,就在眾廠商哀鴻遍野時,三星決定將 三星電子總利潤的 118%投入 DRAM 擴張業務,故意加劇行業虧損。

很快,內存芯片的價格跌破現金成本,接著更是跌破材料成本。 排名第三的德國廠商奇夢達首先扛不住直接宣佈破產,這也意味著歐洲玩家正式退出 DRAM(內存芯片) 市場。

2012 年初,日本內存芯片國家隊爾,代表著希望的必達也支撐

不下去,隨後宣佈破產。

經此一役,整個 DRAM 行業只剩下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

家。其中,三星和 SK 海力士兩大韓國巨頭獨佔 75%的份額,成為名 副其實的行業霸主,三星的市場份額更是直接從 30%升到了 50%以上。

這種行業格局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今天的三星電子,版圖是這樣的。

"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

引子:韓國的國土面積只有 10 萬平方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山東省的面積是 15 萬平方公里,算下來,韓國僅僅是三分之二個山 東省的面積。而在如此狹小、氣候並不宜人的國土之上,卻誕生了三 星這樣一個強大到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而作為三星集團影響力最大 的三星電子,既是三星父子兩代人全力打拼血汗凝聚的成果,也有韓 國在尋求崛起過程中的歷史進程,是一部非常勵志卻也夾雜著一些黑色幽默的成功典範。

一. 帝國版圖:三星到底有多強大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三星,那麼“財閥”無疑是最合適的詞語。 這家公司的業務涵蓋電子、航空、化工、機械、航運、保險、醫療, 幾乎涉及了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其一年的營收佔韓國國內生產總值 的份額超過了 20%,換句話說,假如韓國是一家上市公司,三星的影 響力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實際控制人”。因此,在韓國有句話:人一 輩子脫離不了三件事:稅收、死亡和三星。

根據 2018 年世界 500 強企業排行榜,韓國有 16 家企業入圍世界 500 強,更加強悍的是,三星集團旗下有三家公司入選了世界 500 強。 它們分別是排名全球第 12 位的三星電子、第 421 位的三星人壽保險 和第 458 位的三星物產。其中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規模的企業,也是 全球的知名電子科技公司,產品有手機、電腦和相關零部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入圍世界500強三家企業

如果將三星集團看成一個整體,它的營業收入是 3000 多億美元, 這個數字可以讓它超越豐田汽車,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第 6 位,與之 相對應的,韓國一個國家的 GDP 是 1.53 億美元,也就是 5 個三星集 團。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圖:一個韓國等於五個三星

而在三星集團這些企業群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三星電子,這並不僅僅是因為三星在手機、電腦、家電等領域都有建樹,更重要的, 它壟斷著世界手機的命脈。以手機最重要的三大件來看,三星的存儲 器、液晶面板都是全球第一,手機 CPU 是全球第四。

這就意味著,只要你生產手機,就必須要看三星的臉色,強大如 蘋果手機,也需要向三星採購面板和內存,甚至代工 CPU。而中國的 華為手機,更是在崛起的過程中,切實領會到了三星電子的強大。

2017 年,華為發佈的旗艦手機 P10,因為三星的 UFS2.1 閃存供 應量不足,而採用了一部分 EMMC 閃存進行裝配,由於兩者性能上差 異巨大(emmc5.1 的讀取速度 200 多 MB/S,UFS2.1 讀取速度至少 500MB/s),於是花一樣的價錢,買到的手機運行體驗卻可能會相差很 多,網上輿論一時譁然,史稱“華為 P10 內存門”。

對於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三星來說,所謂的供應量不足,究竟是 工廠產能客觀限制,還是利用自身在上游產業鏈的優勢有意打壓競爭 對手,那就盡在不言中了。

二. 貿易起家:英雄也得看出處

三星公司的一代目李秉哲,是一位出生於 1910 年,來自農村的富二代(所以說出身確實很重要),32 歲時,他拿到家裡提供的資金 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馬山碾米廠。彼時,正處於戰亂期間,大 米的價格上下波動,在高買低賣被割了幾次韭菜之後,李老闆迅速調 整了自己的思路,依靠對數字的敏銳和絕佳的盤感,基本掌握了市場 行情,開啟了低吸高拋的創富之路,公司也開始逐漸積累了一定盈利。 同時,由於當時的朝鮮正在被日本兼併,戰火紛飛,土地價格不斷下 降。出身於農村的李老闆看到這個商機,開始拿地:用工廠做擔保獲 得貸款買地、用買到的土地做抵押繼續買地,玩起了儼然是槓桿資金、 浮贏加倉的超級炒家。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

李老闆不會想到,80 多年以後,韓國相鄰的某國,一群地產開 發商用與李老闆相似的手法滿倉加槓桿,瘋狂拿地上地產,逆襲霸榜 福布斯,走上人生新巔峰。而作為祖師爺的李老闆卻差點輸的上天台。

無他,賭錯了國運。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為擴充軍備,日本政府要求銀行回籠資金,放到當下的環境中,就是要求企業“降槓桿,抽貸款”。一夜 之間,李老闆昨天的饕餮盛宴被人釜底抽薪,公司的資金鍊幾近斷裂, 不得不壯士斷腕,將土地、碾米廠和其他產業割肉清倉,才還清貸款, 勉強保存了繼續創業的根本。如果當時李老闆像當下 A 股市場的老司 機一樣各種併購重組增發花式加槓桿,估計真的只能去天台謝罪了。

創業失敗的李秉哲很快意識到在一個戰亂的年代,重資金的製造 業和需要“加槓桿”的地產業絕不是一門好生意,因此在 1938 年, 他 38 歲時,成立了三星株式會社,把跨國貿易作為二次創業的切入 點:輕資產,重資金,低槓桿,快速週轉,現金流穩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株式會社

“三星”這兩個字,在朝鮮語裡都是褒義詞。“三”有“大、多、 強”的意思,而“星”有“清澈明亮、永放光芒”之義,兩個字組合 在一起,朗朗上口,寓意吉祥,如果放在具體的中文的語境下,似乎 與“恆 D”“萬 D”這兩個名字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儘管三星株式會社靠著向東北出口農產品再次起航,並持續做強 做大,但由於歷史的進程實在太不友好,作為一個被佔領國的企業家, 李秉哲的諸多努力被證明完全沒有意義,他的公司成了被日本軍方盯上的一塊肥肉。

三.轉型製造:得遇貴人,成敗蕭何

萬幸,這一次,李老闆扛到了在 1945 年二戰結束,隨之,他也 等到了自己的貴人,父親的故交——李承晚。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李秉哲的貴人:韓國總統李承晚

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李承晚當選了南韓建國後的第一任總統,並在此後的第二三屆中獲得連任。而李秉哲也在 1948 年建立了自己新 公司“三星物產”,繼續從事國際貿易,將戰後必需品大量進口到國 內。公司運營一年後便達到了同行業第七位,隨後更是在 1951 年實 現了淨資產當年增長 20 倍的奇蹟。

然而,以製造業起價的李秉哲深知,貿易這種“一買一賣,賺取 差價”的生意很容易被廠家或者市場遏制,並不具備長期的盈利前景。 因此,他做出了三星集團歷史上第一次業務方向的調整,推動貿易資 本向產業資本轉化,從貿易業向製造業轉型,先後建造了韓國第一家 大型製糖企業,成立了毛紡織加工企業,到了,1956 年三星則佔據 了國內糖業 90%以上的市場份額。再加上與總統李承晚先生的關係的加持,李秉哲一時風頭無兩,可謂是“政商兩開花,弘揚大韓文化” 只是,對於這種與當權者綁定的“紅頂商人”來說,“起高樓、宴賓客”的快樂時光總是過得太快,“樓塌了”總是悄然而至。 隨著李承晚在 1960 年退出選舉,1961 年,少將朴正熙發動政變, 李秉哲的三星集團再次處於風口浪尖,直到他做出願意“把一切捐給 國家”之後,並且真的把一座耗資數十億韓元的化肥廠捐獻給朴正熙政府後,才逐漸的走出了風波。

四.聚焦芯片:以市場換技術的必經之路

1963 年,通過政變上臺的朴正熙當選總統,並通過了《復活憲 法》確定了總統終身制。但是這樣一個軍人出身的獨裁者,對於發展 經濟卻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也因此,李秉哲的三星集團重新走上了 為國家建設經濟的光榮之路。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發動政變上臺的少將:朴正熙

為了能夠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朴正熙政府積極謀求加入關 貿總協定(即後來的“WTO”世界貿易組織),同時,意識到自身國家 資源匱乏、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眾多的現實窘況,韓國政府和企業界都意識到高科技行業,才是能夠讓韓國真正振興,走向繁榮富強的最 佳道路。

對於一個在高科技行業一窮二白的國家來說,唯一能夠獲得發展 的機會只有一個“以市場換技術”,於是,韓國政府大幅度放寬了《外 國資本引進法》,允許符合出口發展戰略導向的外資企業在韓國建廠。 在貿易部門的支持下,三星公司開始為日本的日本三洋代工生產家電, 逐漸進入了電子產業,並掌握了相關技術。

但三星並不滿足於這些簡單的家店生意,漸漸的他們把目光聚焦 到了“半導體芯片”這門“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產業上。

為了能夠進入這一行業,朴正熙政府的做法可謂是“不計代價”: 只要能來開設工廠,什麼條件都能接受。

1966 年,美國半導體巨頭仙童公司計劃在韓國政府建廠要求。 但條件十分苛刻,不僅要求要獨資經營,而且還要求政府允許獨資公 司的產品在韓國市場銷售。

面對如此苛刻的條件,政變上臺的朴正熙居然咬牙同意了。

有了這一成功的先例,摩托羅拉、東芝等電子巨頭紛紛效仿,韓 國的芯片組裝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了起來。這些半導體跨國巨頭採取 來料加工的模式,利用韓國的廉價勞動力組裝美國、日本的零部件再 轉出口,從中賺取了不菲的利潤。

很多年以後,一個叫做東莞的地方也成為了全球電子元器件組裝 市場的中心,有了“東莞堵車,全球缺貨”的豪言壯語,可見“以市場換技術”對於白手起家者來說,真的是必經之路啊。

五.三星電子崛起:逆週期絞殺,制霸內存市場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羅伯特-登納德(Robert Dennard ) 發明第一塊 DRAM 芯片,隨後英特爾推出第一款 1K 的商用 DRAM 芯片。 隨後日本利用“官產學”這一模式進行攻關,掌握了這一技術,並對 DRAM 芯片進行了品質提升和技術創新,生產出了 64K DRAM,成 為 DRAM 主要供應國。1981 年,在 64K 內存市場中,日系三強(日立、 富士通、NEC)合計佔全球市場 69%的份額,到了 1986 年,這一數字 達到了令人感到絕望的 80%。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彼時,三星集團的二代目也在蓄勢登場。

1965 年,三星集團的太子,未來的話事人李健熙自日本早稻田 大學經濟系畢業,一年之後,他又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拿到了經 營學碩士學位,並在同年回到了三星旗下的東洋廣播公司。

從日本到美國,李健熙深刻的瞭解到芯片市場是多麼有誘惑力 一個市場,對於自己家族的企業是何等重要,對於國家的未來是何等 關鍵。

因此,李健熙一直謀求能夠進入內存市場的製造領域,韓國人一 直在等待著,這一等,就是十幾年。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集團二代目:李健熙

1983 年,三星電子宣佈在京畿道器興建立第一個半導體工廠,

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次三星的舉動卻意外獲得了美國的支援。原因也很簡單,其一是美國作為內存的發明者,卻在與日本企業 的爭鬥中被殺的丟盔卸甲,損失殆盡,連最著名的“仙童半導體”也 幾乎被日本企業收購。從總統到百姓,從政府到民間,都期待著美國 政府能夠拿出強硬有效的反制措施,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所謂“敵 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另一方面,隨著美國本土巨頭因特爾等企 業紛紛轉型研發各種 CPU(中央處理器)等技術含量更高的芯片,美 國企業對於內存市場意義已然今非昔比。

兩個因素疊加,美國為三星提供了無限的技術支持和超過 20 億 美金的資金援助,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直接從 16K DRAM 起步,僅僅用 了 3 年時間就一口氣掌握了 16K 到 256K DRAM 的關鍵技術。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得到美國政府支持的三星電子

除了美國政府的支持,韓國政府的幫助也功不可沒,他們效仿日 本的“官產學”模式,由韓國電子通信研究所(KIST)牽頭,聯合三星、 LG、現代與韓國六所大學,一起對 4M DRAM 進行技術攻關。該項目持 續了三年,研發費用高達 1.1 億美元,其中韓國政府承擔了 57%。

此外,韓國民眾的愛國情懷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無數的學子,在愛國情懷的感召下,放棄在硅谷多年打拼的事業,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夜以繼日的投入到科技研發當中去,這也大幅度縮短了與日本企業的技術差距。 儘管如此,韓國與美國、日本相比,劣勢仍然十分明顯,沒有美國強大的科研體系和人才積累,也沒有日本完善的工業體系,那麼為 什麼短短二十年時間,三星就一躍成為了市場霸主呢?

答案就是:逆週期投資。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電子三次逆週期投資

內存芯片具有很強的週期性,漲起來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跌下去 虧得爹媽都不認識。

意識到這一點的三星電子,採取了非常超長的逆週期投資打法的 打法:越是在內存市場不景氣,產品價格下跌的時期,越是擴張產能, 造成產品價格進一步下降,直到行業中的競爭者徹底倒閉,行業集中 度提高以後,剩下的企業議價能力提升,此時,產品價格開始回升, 三星公司就利用提前佈局的產能優勢迅速扭虧為盈,並擠佔市場。

第一次逆週期投資:1983 年,三星研究出了 64K DRAM(內存), 生產成本是 1.3 美元/片,這引起了日本廠家的瘋狂打壓,價格迅速下滑,從 1984 年初的 4 美元/片降到 1985 年的 30 美分/片,跌幅高 達 92.5%。每銷售一片內存,三星就要虧損 1 美元,然而,三星的當 家人李秉哲此時卻很清楚,作為一個行業的後來者,遭遇這種損失是 在所難免的。如果此時放棄生產,那麼等於是前功盡棄,被同行絞殺 在搖籃裡。

於是,三星電子採用逆向投資策略,繼續擴大產能,並開發加快 科研進度,研發更大容量的 DRAM。到 1986 年底,三星半導體累積虧 損 3 億美元,股權資本完全虧空。

就在此時,強悍的美帝國主義悍然出手,1986 年,美國政府與 日本政府簽訂了《日美半導體協議》,對日本企業產品在美國市場的 份額做出了硬性約束,但與此同時,美國卻允許韓國企業內存芯片在 美國市場銷售。如此,一收一放,打一路抬一路,三星等公司的半導 體企業迅速填補了日企留下的空白,佔據了 30%的美市場份額。

到了 1987 年,內存市場抓暖,此時三星先前擴張的產能起到了 提前佈局的作用,靠著產量的優勢迅速佔領市場,扭虧為盈。

韓國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從此風起雲湧。從 1990 年開始,三星建 立了 26 個研發中心,LG 建立 18 個,現代建立 14 個,對半導體領域 的研發投入從 1980 年的 850 萬美金飆升至 1994 年的 9 億美金。在專 利技術方面,1989 年韓國的專利技術應用有 708 項,1994 年已經上 升到 3336 項。

這一次三星的逆週期投資,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幸虧美帝支援, 行業回暖,否則,三星電子真的能否有生存的機會,尚未可知。

很多年以後去看,日本企業一定會感嘆自己如果當時下的殺手再 重一點,也許事情會完全不一樣吧。遺憾的是,作為這一次戰役的指揮官,李秉哲因為疾病纏身在 1987 年 11 月去世,三星集團的二代目李健熙正式上位。

第二次逆週期投資:20 世紀 90 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 濟逐漸開始萎靡。到了 1993 年,全球內存芯片市場又開始下滑,三 星第二次採用反週期的投資策略,投資興建 8 英寸硅片生產線來生產 DRAM。1999 年,日本政府再次祭出了“官產學”合作模式。在日本 通產省的主導下,將半導體行業企業一分為二,日立、NEC、三菱的 DRAM 部門整合成立了爾必達(Elpida),而其他日本半導體制造商均 從通用 DRAM 領域中退出,將資源集中到具有高附加值的系統集成晶 片等領域。在希臘語中,Elpida 是“希望”的意思,某種程度上, 這樣一個名字充滿了體現了日本半導體產業所寄予的厚望。

作為國家隊的爾必達卻並不知道,自己將要面臨的三星電子是一 個何等的可怕的對手。

這一次逆週期投資,是三星電子在戰略上的由守轉攻,嚐到甜頭 的韓國人像是第一次完成捕獵的獅子,鮮血的腥味激發了他們強大的 慾望。

第三次逆週期投資:2008,三星電子終於等來了一戰定乾坤的機 會。雷曼銀行的倒閉,宣告美國爆發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全球個人 電子消費市場被一致性看空,內存芯片價格雪崩,從 2.25 美元狂跌 至 0.31 美元,跌幅高達 86%,就在眾廠商哀鴻遍野時,三星決定將 三星電子總利潤的 118%投入 DRAM 擴張業務,故意加劇行業虧損。

很快,內存芯片的價格跌破現金成本,接著更是跌破材料成本。 排名第三的德國廠商奇夢達首先扛不住直接宣佈破產,這也意味著歐洲玩家正式退出 DRAM(內存芯片) 市場。

2012 年初,日本內存芯片國家隊爾,代表著希望的必達也支撐

不下去,隨後宣佈破產。

經此一役,整個 DRAM 行業只剩下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

家。其中,三星和 SK 海力士兩大韓國巨頭獨佔 75%的份額,成為名 副其實的行業霸主,三星的市場份額更是直接從 30%升到了 50%以上。

這種行業格局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今天的三星電子,版圖是這樣的。

三星電子:帝國崛起的奮鬥史

三星電子的帝國版圖

六.我們的思考: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崛起之路

1.高科技企業競爭的本質是國力的比拼

三星只是一個做農產品貿易的二道販子,1969 年才進軍電子業, 而且當時韓國國內沒有其他配套的半導體廠商,發展到現在卻培育了 3 家世界 500 強企業。這幾乎可以被定性為一種經濟奇蹟。在行業護城河非常深的內存芯片領域,三星花費了十多年時間去 籌備,他們既沒有美國企業強大的研發體系,先發優勢,也沒有日本 企業的核心技術、工業體系,卻能最終在內存芯片市場上逆襲封王, 靠的並不是一家公司的力量,而是韓國整個國家的支持,從政策到資 金,從配套到稅收,甚至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政府也常常對三星施以援 手。

這充分說明,高科技企業之間的競爭,從來都不是什麼純粹的市 場經濟,更多的是國力之間的比拼。從投入產比比的角度說,中國的 舉國體制搞體育只是業餘水平,韓國在芯片、面板等高精尖領域的投 入才是舉國體制的祖師爺。

2.青年人的愛國情懷很重要

半導體產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術人才 進行研發,才有可能獲得創新。為了能夠進入內存芯片領域,韓國在 人才方面可謂是求賢若渴,在日本經濟低迷時,高薪聘請日本失業的 工程師,促進了晶圓代工業務的崛起。甚至三星專門在硅谷設立一個 機構,用來招攬那些在硅谷工作的韓國留學生。

而韓國人的愛國情懷真的是讓人非常的感動,很多年輕人都放棄 了自己的利益,不遠萬里的回到自己的家鄉,以自己的所學推動韓國 半導體技術水平的發展。

1998 年的金融危機,韓國很多國民更是排隊捐出自己家裡的黃 金,幫助國家擺脫困境。

這種國民的家國情懷,雖然有時候也會表現的過於狹隘(例如韓 國冬奧會上的各種暗算),但真的讓人羨慕,令人欽佩。

真的,很值得我們這一代青年人去學習。

3、資本市場需要發揮真正作用

作為高科技行業後來的進入者,更是要經歷這樣一個被針對、被 攻擊的過程, 商場如戰場,只講勝敗,不說對錯。對敵人的憐憫, 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假如當時日本企業能夠再扛一波,繼續降價打壓, 不把三星趕出這個行業誓不罷休,或許歷史的一切都會改寫。

韓國每一次逆向投資都會陷入鉅額的虧損,背後靠的是政府和韓 國財團的瘋狂輸血,靠的是大家擰成一股繩,扛過冬天,把別人都耗 死的決心。

目前的中國,已經充分意識到了芯片行業的重要性,為了大力發 展相關產業,除了給國內半導體廠商在研發投入和稅收方面給予大量 的優惠,還成立了千億規模的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再加上國內成熟 的風險投資市場體系,在提供資金彈藥方面,我們已經完全不輸給任 何一個國家。

只是希望,這樣巨大的投入,一定要把好鋼化用在刀刃上,不要 再一次上演“漢芯”的鬧劇。資本市場的追捧,有時候會讓本應該塌 下心來搞科研的工程師只想著如何到納斯達克敲鐘。

千千萬萬,別讓做芯片的企業因為上市獲得財務自由而失去研發 動力。

七.尾聲:

最後,行文至此,再一次,對華為這家公司,在群狼林立的通訊 行業平地摳餅,生生創出了自己獨有的 5G 標準,其中艱辛,相信絕 非任老闆輕描淡寫的三言兩語那般輕鬆。


參考文章:

1.飯統戴老闆:韓國人的經濟戰

2.半導體風向標:三星半導體反週期投資

3.雲鋒金融:日韓中的半導體“三國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