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秦國沉淪再度崛起——秦獻公'

"

秦獻公名師隰生於公元前424年秦靈公之子,靈公死時獻公才10歲沒有執政能力,其叔祖父悼子(簡公)趁勢奪位,師隰沒能順利繼位。師隰的存在對簡公繼位合法性有巨大威脅,簡公一定會想辦法除掉師隰,性命難保的師隰被忠於靈公的大臣帶到了晉國魏領,此時趙魏韓已經瓜分了晉幾乎所有土地,有諸侯之實卻無諸侯之名後來公元前403年被周天子承認是諸侯。可憐的公子師隰年幼喪父,還被人奪去君位只能流亡他國,想必缺少父親陪伴的師隰心裡也十分痛苦吧,從此師隰在魏國待了近三十年。

魏國處於魏文侯統治用人不拘一格不看出身起用了大批平民甚至是異族人才,團結三晉對外擴張國力蒸蒸日上,先前就已經瞄上秦國,渡過黃河佔領一塊土地,師隰的到來給魏文侯更好進攻秦國帶來藉口一面大旗,對師隰的待遇也很高,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前413年大舉入侵秦國,拿下合陽。幾年後吳起來到魏國,魏文侯對他大加重用,吳起領軍佔領秦的臨晉、元裡。秦被壓縮至洛水以西,此時態勢已經非常危險,洛水以西基本是平原無堅可守,此時函谷關被魏軍掌控,秦向東有魏國這麼個巨無霸擋著,國內最富庶也是秦國核心區的渭河平原完全暴露在魏軍兵鋒之下。秦國咽喉被魏國扼住,只得沿洛水修軍事工事採取防禦姿態。但人總有犯錯的時候,魏文侯也一樣在此時對秦這麼大優勢下,他竟然答應幫盟友趙國消滅其境內的中山國,跨過盟友土地佔領一塊飛地得不償失,也不排除文侯後期對魏國東西二部飛地問題打算解決,想要佔領趙國,先拿下中山為以後做鋪墊。加上齊楚二國受秦國賄賂攻擊魏國東部飛地,魏國攻秦暫時告於段落,秦國由此可以喘一口氣。

魏國一個接一個的勝利,秦國一個接一個的失敗,師隰便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祖國不斷慘敗刺激著師隰,他還是秦國合法繼承人,心裡必是萬分悲痛,也激發了他觀察研究魏國為何強秦國為何弱。師隰對秦魏進行比較,發現魏國竟然沒有人殉,想想自己父親死時有很多人陪葬,在魏國卻沒聽說哪個達官顯貴死時有人殉。可只是因為人口嗎?師隰向身邊的臣子詢問秦魏不同,發現秦魏真的是大大不同,秦國官吏基本是世襲,魏國的上層有很多出身是魏國之外的人。魏國的國家稅收是按畝數收費早就承認土地私有,農民只需要上交一部分收成給國家,奴隸很少,而秦國奴隸非常多,奴隸在土地勞作只給可以裹腹的實物,這生產積極性差的是非常大。魏國土地除了分封給貴族和大夫竟然還有大量官吏只有管理權沒有所有權的縣,是君主直屬領地,縣在魏國非常多,而貴族大夫封地很少,有臣子指出這樣全國上下文侯的指令貫徹實施很好如臂指使。魏軍裡士兵立功不止有糧食錢幣上的賞賜還可以升職,還有一支大規模常備軍隨時可以出戰,秦軍則只是物質上獎勵,絕大部分軍隊都是戰時拼湊。安邑富饒工商業受到國家管理收稅,這點與秦國也有很大不同。戶籍制度嚴格,全國人口清晰明瞭展現在國君面前。師隰想了想秦魏差距主要還是國君對全國的指揮(中央集權),稅收制度上的差異。秦魏相距竟然如此之大,很明顯魏國的方向代表未來發展,可是秦國能否也是如此?師隰想要改變秦國現狀,可是自己還流亡在魏國只是有心無力,只得先學習魏國先進之處。師隰是流亡的公子在魏國待遇很高可以接觸到魏國高官,師隰經常與他們接觸,不動聲色學習魏國治國方略和行政方針,在這些高官裡師隰與公叔痤相處最好,公叔痤為人機敏善於站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師隰與公叔痤一定有很多相似性。

"

秦獻公名師隰生於公元前424年秦靈公之子,靈公死時獻公才10歲沒有執政能力,其叔祖父悼子(簡公)趁勢奪位,師隰沒能順利繼位。師隰的存在對簡公繼位合法性有巨大威脅,簡公一定會想辦法除掉師隰,性命難保的師隰被忠於靈公的大臣帶到了晉國魏領,此時趙魏韓已經瓜分了晉幾乎所有土地,有諸侯之實卻無諸侯之名後來公元前403年被周天子承認是諸侯。可憐的公子師隰年幼喪父,還被人奪去君位只能流亡他國,想必缺少父親陪伴的師隰心裡也十分痛苦吧,從此師隰在魏國待了近三十年。

魏國處於魏文侯統治用人不拘一格不看出身起用了大批平民甚至是異族人才,團結三晉對外擴張國力蒸蒸日上,先前就已經瞄上秦國,渡過黃河佔領一塊土地,師隰的到來給魏文侯更好進攻秦國帶來藉口一面大旗,對師隰的待遇也很高,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前413年大舉入侵秦國,拿下合陽。幾年後吳起來到魏國,魏文侯對他大加重用,吳起領軍佔領秦的臨晉、元裡。秦被壓縮至洛水以西,此時態勢已經非常危險,洛水以西基本是平原無堅可守,此時函谷關被魏軍掌控,秦向東有魏國這麼個巨無霸擋著,國內最富庶也是秦國核心區的渭河平原完全暴露在魏軍兵鋒之下。秦國咽喉被魏國扼住,只得沿洛水修軍事工事採取防禦姿態。但人總有犯錯的時候,魏文侯也一樣在此時對秦這麼大優勢下,他竟然答應幫盟友趙國消滅其境內的中山國,跨過盟友土地佔領一塊飛地得不償失,也不排除文侯後期對魏國東西二部飛地問題打算解決,想要佔領趙國,先拿下中山為以後做鋪墊。加上齊楚二國受秦國賄賂攻擊魏國東部飛地,魏國攻秦暫時告於段落,秦國由此可以喘一口氣。

魏國一個接一個的勝利,秦國一個接一個的失敗,師隰便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祖國不斷慘敗刺激著師隰,他還是秦國合法繼承人,心裡必是萬分悲痛,也激發了他觀察研究魏國為何強秦國為何弱。師隰對秦魏進行比較,發現魏國竟然沒有人殉,想想自己父親死時有很多人陪葬,在魏國卻沒聽說哪個達官顯貴死時有人殉。可只是因為人口嗎?師隰向身邊的臣子詢問秦魏不同,發現秦魏真的是大大不同,秦國官吏基本是世襲,魏國的上層有很多出身是魏國之外的人。魏國的國家稅收是按畝數收費早就承認土地私有,農民只需要上交一部分收成給國家,奴隸很少,而秦國奴隸非常多,奴隸在土地勞作只給可以裹腹的實物,這生產積極性差的是非常大。魏國土地除了分封給貴族和大夫竟然還有大量官吏只有管理權沒有所有權的縣,是君主直屬領地,縣在魏國非常多,而貴族大夫封地很少,有臣子指出這樣全國上下文侯的指令貫徹實施很好如臂指使。魏軍裡士兵立功不止有糧食錢幣上的賞賜還可以升職,還有一支大規模常備軍隨時可以出戰,秦軍則只是物質上獎勵,絕大部分軍隊都是戰時拼湊。安邑富饒工商業受到國家管理收稅,這點與秦國也有很大不同。戶籍制度嚴格,全國人口清晰明瞭展現在國君面前。師隰想了想秦魏差距主要還是國君對全國的指揮(中央集權),稅收制度上的差異。秦魏相距竟然如此之大,很明顯魏國的方向代表未來發展,可是秦國能否也是如此?師隰想要改變秦國現狀,可是自己還流亡在魏國只是有心無力,只得先學習魏國先進之處。師隰是流亡的公子在魏國待遇很高可以接觸到魏國高官,師隰經常與他們接觸,不動聲色學習魏國治國方略和行政方針,在這些高官裡師隰與公叔痤相處最好,公叔痤為人機敏善於站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師隰與公叔痤一定有很多相似性。

終止秦國沉淪再度崛起——秦獻公

時間一天天過去,師隰在魏國這個新環境成長渡過少年時代進入青年壯年。公元前396年魏國建立者百年霸業開創時代先行的魏文侯去世同年重臣李悝去世,一個時代結束。此時公子師隰28歲正值壯年,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都留在了他國。

文侯去世武侯繼位,武侯剛上臺也是貫徹文侯的策略聯合三晉對外擴張,武侯三年在東西兩線與鄭、秦開戰,竟然在兩線作戰情況下擊敗鄭、秦二國,顯示魏國可怕的國力與軍事力量,大為領先同時代所有國家。公子師隰進一步肯定魏國方向就是未來,跟魏國學沒錯。

在結束鄭秦戰爭後,武侯又聯合趙韓進攻楚國,楚國節節敗退只得求和,武侯不許,楚悼王令人攜帶金銀財寶重賄秦惠公,希望秦國出面。秦惠公一看打不了魏國還打不了韓國?出兵韓國幫楚國減輕壓力。三晉退兵魏韓直撲秦國,雙方僵持沒有重大突破。之前被打的奄奄一息的秦國敢摸老虎屁股?秦國內部施行了初租禾,承認土地私有意義很大,地主和自耕農在秦國已經佔據一定比例,秦國的封建經濟也迎來快速發展期,還允許官吏平民佩劍經濟軍事有所恢復。之後幾年魏國連續對秦用兵取得不少勝利,可是公叔痤擔心吳起威脅自己的地位離間魏武侯與吳起,吳起出奔。

秦惠公死於前387年,年僅兩歲的公子昌繼位為秦出公,其母攝政大加任用外戚侵犯秦公室利益,外戚與公室矛盾上升。連年戰爭國庫空虛,費用卻不減國內動盪,秦國更加衰弱。魏國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之前三晉攻齊、楚、秦,當時趙國與楚、秦不接壤一點好處沒撈到,出力了得到缺少心生不滿。為了更好乾涉中原遷都邯鄲,趙朝作亂失敗逃奔魏國,武侯為了更好控制趙國竟然包庇趙朝,兵發邯鄲干涉趙國內政,結果被趙國打退,三晉同盟破裂。魏國之前攻擊齊、楚、秦,只有齊國田氏為取代姜氏與魏國講和,通過魏國向周天子施壓承認田氏諸侯地位。魏國外部樹敵過多,魏武侯要改變這種環境決定把師隰送回秦國當上秦君,減輕外部壓力。

"

秦獻公名師隰生於公元前424年秦靈公之子,靈公死時獻公才10歲沒有執政能力,其叔祖父悼子(簡公)趁勢奪位,師隰沒能順利繼位。師隰的存在對簡公繼位合法性有巨大威脅,簡公一定會想辦法除掉師隰,性命難保的師隰被忠於靈公的大臣帶到了晉國魏領,此時趙魏韓已經瓜分了晉幾乎所有土地,有諸侯之實卻無諸侯之名後來公元前403年被周天子承認是諸侯。可憐的公子師隰年幼喪父,還被人奪去君位只能流亡他國,想必缺少父親陪伴的師隰心裡也十分痛苦吧,從此師隰在魏國待了近三十年。

魏國處於魏文侯統治用人不拘一格不看出身起用了大批平民甚至是異族人才,團結三晉對外擴張國力蒸蒸日上,先前就已經瞄上秦國,渡過黃河佔領一塊土地,師隰的到來給魏文侯更好進攻秦國帶來藉口一面大旗,對師隰的待遇也很高,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前413年大舉入侵秦國,拿下合陽。幾年後吳起來到魏國,魏文侯對他大加重用,吳起領軍佔領秦的臨晉、元裡。秦被壓縮至洛水以西,此時態勢已經非常危險,洛水以西基本是平原無堅可守,此時函谷關被魏軍掌控,秦向東有魏國這麼個巨無霸擋著,國內最富庶也是秦國核心區的渭河平原完全暴露在魏軍兵鋒之下。秦國咽喉被魏國扼住,只得沿洛水修軍事工事採取防禦姿態。但人總有犯錯的時候,魏文侯也一樣在此時對秦這麼大優勢下,他竟然答應幫盟友趙國消滅其境內的中山國,跨過盟友土地佔領一塊飛地得不償失,也不排除文侯後期對魏國東西二部飛地問題打算解決,想要佔領趙國,先拿下中山為以後做鋪墊。加上齊楚二國受秦國賄賂攻擊魏國東部飛地,魏國攻秦暫時告於段落,秦國由此可以喘一口氣。

魏國一個接一個的勝利,秦國一個接一個的失敗,師隰便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祖國不斷慘敗刺激著師隰,他還是秦國合法繼承人,心裡必是萬分悲痛,也激發了他觀察研究魏國為何強秦國為何弱。師隰對秦魏進行比較,發現魏國竟然沒有人殉,想想自己父親死時有很多人陪葬,在魏國卻沒聽說哪個達官顯貴死時有人殉。可只是因為人口嗎?師隰向身邊的臣子詢問秦魏不同,發現秦魏真的是大大不同,秦國官吏基本是世襲,魏國的上層有很多出身是魏國之外的人。魏國的國家稅收是按畝數收費早就承認土地私有,農民只需要上交一部分收成給國家,奴隸很少,而秦國奴隸非常多,奴隸在土地勞作只給可以裹腹的實物,這生產積極性差的是非常大。魏國土地除了分封給貴族和大夫竟然還有大量官吏只有管理權沒有所有權的縣,是君主直屬領地,縣在魏國非常多,而貴族大夫封地很少,有臣子指出這樣全國上下文侯的指令貫徹實施很好如臂指使。魏軍裡士兵立功不止有糧食錢幣上的賞賜還可以升職,還有一支大規模常備軍隨時可以出戰,秦軍則只是物質上獎勵,絕大部分軍隊都是戰時拼湊。安邑富饒工商業受到國家管理收稅,這點與秦國也有很大不同。戶籍制度嚴格,全國人口清晰明瞭展現在國君面前。師隰想了想秦魏差距主要還是國君對全國的指揮(中央集權),稅收制度上的差異。秦魏相距竟然如此之大,很明顯魏國的方向代表未來發展,可是秦國能否也是如此?師隰想要改變秦國現狀,可是自己還流亡在魏國只是有心無力,只得先學習魏國先進之處。師隰是流亡的公子在魏國待遇很高可以接觸到魏國高官,師隰經常與他們接觸,不動聲色學習魏國治國方略和行政方針,在這些高官裡師隰與公叔痤相處最好,公叔痤為人機敏善於站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師隰與公叔痤一定有很多相似性。

終止秦國沉淪再度崛起——秦獻公

時間一天天過去,師隰在魏國這個新環境成長渡過少年時代進入青年壯年。公元前396年魏國建立者百年霸業開創時代先行的魏文侯去世同年重臣李悝去世,一個時代結束。此時公子師隰28歲正值壯年,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都留在了他國。

文侯去世武侯繼位,武侯剛上臺也是貫徹文侯的策略聯合三晉對外擴張,武侯三年在東西兩線與鄭、秦開戰,竟然在兩線作戰情況下擊敗鄭、秦二國,顯示魏國可怕的國力與軍事力量,大為領先同時代所有國家。公子師隰進一步肯定魏國方向就是未來,跟魏國學沒錯。

在結束鄭秦戰爭後,武侯又聯合趙韓進攻楚國,楚國節節敗退只得求和,武侯不許,楚悼王令人攜帶金銀財寶重賄秦惠公,希望秦國出面。秦惠公一看打不了魏國還打不了韓國?出兵韓國幫楚國減輕壓力。三晉退兵魏韓直撲秦國,雙方僵持沒有重大突破。之前被打的奄奄一息的秦國敢摸老虎屁股?秦國內部施行了初租禾,承認土地私有意義很大,地主和自耕農在秦國已經佔據一定比例,秦國的封建經濟也迎來快速發展期,還允許官吏平民佩劍經濟軍事有所恢復。之後幾年魏國連續對秦用兵取得不少勝利,可是公叔痤擔心吳起威脅自己的地位離間魏武侯與吳起,吳起出奔。

秦惠公死於前387年,年僅兩歲的公子昌繼位為秦出公,其母攝政大加任用外戚侵犯秦公室利益,外戚與公室矛盾上升。連年戰爭國庫空虛,費用卻不減國內動盪,秦國更加衰弱。魏國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之前三晉攻齊、楚、秦,當時趙國與楚、秦不接壤一點好處沒撈到,出力了得到缺少心生不滿。為了更好乾涉中原遷都邯鄲,趙朝作亂失敗逃奔魏國,武侯為了更好控制趙國竟然包庇趙朝,兵發邯鄲干涉趙國內政,結果被趙國打退,三晉同盟破裂。魏國之前攻擊齊、楚、秦,只有齊國田氏為取代姜氏與魏國講和,通過魏國向周天子施壓承認田氏諸侯地位。魏國外部樹敵過多,魏武侯要改變這種環境決定把師隰送回秦國當上秦君,減輕外部壓力。

終止秦國沉淪再度崛起——秦獻公

師隰流亡外國30年後終於有一個機會重返魏國,他也知道魏武侯正是用到自己的時候,可也不能貿然返回秦國,秦國上層和下層接不接納自己還不一定。武侯希望師隰越早回去越好可以減輕魏國壓力,師隰卻打算做做前期工作否則貿然回去也怕坐不穩,秦國富強不一定弄不好自己還有生命危險。武侯給師隰提供資金支持,給他做返國活動經費。師隰派出左右之人偷偷返回秦國刺探秦國情報,聯絡秦公室和大夫看他們支不支持自己,以重金賄賂秦軍將領。有了這些動作,師隰感覺還是不夠。秦國此時江河日下內部動盪,出公其母又重用外戚矛盾增加,國人希望有一位國君能夠站出來帶領秦國走出困境變得富強。師隰敏銳嗅到這點,繼續派人到秦國大造輿論說公子師隰要回國進行變法。這時師隰終於覺得差不多,要回國向武侯辭行。魏國養師隰這麼多年是要回報的,武侯就問師隰怎麼回報魏國。這個回答不好讓武侯覺得不合適,師隰就不可能回秦國,不能太過犧牲秦國利益也不能回饋魏國太少,師隰決定給武侯最需要的外部環境,在武侯有生之年絕不與魏國為敵。這個回報稍微有點小,武侯可能要的更多想要點土地,可能解決西面壓力,把西部軍隊放心調往別處也是可以。武侯勉勉強強答應,還派出軍隊護送師隰回國。公子師隰回國應該是有魏國軍隊護送,否則以自己身邊那點人何必需要出公母親派出軍隊消滅,所以師隰回國帶的人一定不少。

師隰從河西歸國,出公母親派軍隊希望消滅師隰,這將領正是受賄的一個軍隊倒戈,直撲秦國都,出公母親重用外戚引發秦公室不滿,左庶長嬴改即受師隰賄賂又對出公母親不滿趁機叛變迎立公子師隰,師隰進入秦國都雍,嬴改捉住出公及其母淹死在渭水,可憐出公才是四歲的小孩能有什麼罪過,真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師隰當上秦國君是為秦獻公,上臺第一件事當然是論功行賞,獎勵幫自己上臺的大夫,還提拔在魏國時就追隨自己的人鞏固權力,他可不想再坐幾年位置就被弒。做好這些後,秦獻公要開始變法,他在魏國待了近三十年對魏國制度瞭如指掌有樣學樣。

首先終止在秦國已經進行三百年的人殉學習東方以陶俑代替,不做無謂流血犧牲,讓這些勞動力用到地方。秦國人少地多吸引外國人到秦國定居生活開墾荒地,秦國經濟人口有所增加,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變法,要觸及到秦國內部集團的利益。

"

秦獻公名師隰生於公元前424年秦靈公之子,靈公死時獻公才10歲沒有執政能力,其叔祖父悼子(簡公)趁勢奪位,師隰沒能順利繼位。師隰的存在對簡公繼位合法性有巨大威脅,簡公一定會想辦法除掉師隰,性命難保的師隰被忠於靈公的大臣帶到了晉國魏領,此時趙魏韓已經瓜分了晉幾乎所有土地,有諸侯之實卻無諸侯之名後來公元前403年被周天子承認是諸侯。可憐的公子師隰年幼喪父,還被人奪去君位只能流亡他國,想必缺少父親陪伴的師隰心裡也十分痛苦吧,從此師隰在魏國待了近三十年。

魏國處於魏文侯統治用人不拘一格不看出身起用了大批平民甚至是異族人才,團結三晉對外擴張國力蒸蒸日上,先前就已經瞄上秦國,渡過黃河佔領一塊土地,師隰的到來給魏文侯更好進攻秦國帶來藉口一面大旗,對師隰的待遇也很高,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前413年大舉入侵秦國,拿下合陽。幾年後吳起來到魏國,魏文侯對他大加重用,吳起領軍佔領秦的臨晉、元裡。秦被壓縮至洛水以西,此時態勢已經非常危險,洛水以西基本是平原無堅可守,此時函谷關被魏軍掌控,秦向東有魏國這麼個巨無霸擋著,國內最富庶也是秦國核心區的渭河平原完全暴露在魏軍兵鋒之下。秦國咽喉被魏國扼住,只得沿洛水修軍事工事採取防禦姿態。但人總有犯錯的時候,魏文侯也一樣在此時對秦這麼大優勢下,他竟然答應幫盟友趙國消滅其境內的中山國,跨過盟友土地佔領一塊飛地得不償失,也不排除文侯後期對魏國東西二部飛地問題打算解決,想要佔領趙國,先拿下中山為以後做鋪墊。加上齊楚二國受秦國賄賂攻擊魏國東部飛地,魏國攻秦暫時告於段落,秦國由此可以喘一口氣。

魏國一個接一個的勝利,秦國一個接一個的失敗,師隰便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祖國不斷慘敗刺激著師隰,他還是秦國合法繼承人,心裡必是萬分悲痛,也激發了他觀察研究魏國為何強秦國為何弱。師隰對秦魏進行比較,發現魏國竟然沒有人殉,想想自己父親死時有很多人陪葬,在魏國卻沒聽說哪個達官顯貴死時有人殉。可只是因為人口嗎?師隰向身邊的臣子詢問秦魏不同,發現秦魏真的是大大不同,秦國官吏基本是世襲,魏國的上層有很多出身是魏國之外的人。魏國的國家稅收是按畝數收費早就承認土地私有,農民只需要上交一部分收成給國家,奴隸很少,而秦國奴隸非常多,奴隸在土地勞作只給可以裹腹的實物,這生產積極性差的是非常大。魏國土地除了分封給貴族和大夫竟然還有大量官吏只有管理權沒有所有權的縣,是君主直屬領地,縣在魏國非常多,而貴族大夫封地很少,有臣子指出這樣全國上下文侯的指令貫徹實施很好如臂指使。魏軍裡士兵立功不止有糧食錢幣上的賞賜還可以升職,還有一支大規模常備軍隨時可以出戰,秦軍則只是物質上獎勵,絕大部分軍隊都是戰時拼湊。安邑富饒工商業受到國家管理收稅,這點與秦國也有很大不同。戶籍制度嚴格,全國人口清晰明瞭展現在國君面前。師隰想了想秦魏差距主要還是國君對全國的指揮(中央集權),稅收制度上的差異。秦魏相距竟然如此之大,很明顯魏國的方向代表未來發展,可是秦國能否也是如此?師隰想要改變秦國現狀,可是自己還流亡在魏國只是有心無力,只得先學習魏國先進之處。師隰是流亡的公子在魏國待遇很高可以接觸到魏國高官,師隰經常與他們接觸,不動聲色學習魏國治國方略和行政方針,在這些高官裡師隰與公叔痤相處最好,公叔痤為人機敏善於站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師隰與公叔痤一定有很多相似性。

終止秦國沉淪再度崛起——秦獻公

時間一天天過去,師隰在魏國這個新環境成長渡過少年時代進入青年壯年。公元前396年魏國建立者百年霸業開創時代先行的魏文侯去世同年重臣李悝去世,一個時代結束。此時公子師隰28歲正值壯年,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都留在了他國。

文侯去世武侯繼位,武侯剛上臺也是貫徹文侯的策略聯合三晉對外擴張,武侯三年在東西兩線與鄭、秦開戰,竟然在兩線作戰情況下擊敗鄭、秦二國,顯示魏國可怕的國力與軍事力量,大為領先同時代所有國家。公子師隰進一步肯定魏國方向就是未來,跟魏國學沒錯。

在結束鄭秦戰爭後,武侯又聯合趙韓進攻楚國,楚國節節敗退只得求和,武侯不許,楚悼王令人攜帶金銀財寶重賄秦惠公,希望秦國出面。秦惠公一看打不了魏國還打不了韓國?出兵韓國幫楚國減輕壓力。三晉退兵魏韓直撲秦國,雙方僵持沒有重大突破。之前被打的奄奄一息的秦國敢摸老虎屁股?秦國內部施行了初租禾,承認土地私有意義很大,地主和自耕農在秦國已經佔據一定比例,秦國的封建經濟也迎來快速發展期,還允許官吏平民佩劍經濟軍事有所恢復。之後幾年魏國連續對秦用兵取得不少勝利,可是公叔痤擔心吳起威脅自己的地位離間魏武侯與吳起,吳起出奔。

秦惠公死於前387年,年僅兩歲的公子昌繼位為秦出公,其母攝政大加任用外戚侵犯秦公室利益,外戚與公室矛盾上升。連年戰爭國庫空虛,費用卻不減國內動盪,秦國更加衰弱。魏國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之前三晉攻齊、楚、秦,當時趙國與楚、秦不接壤一點好處沒撈到,出力了得到缺少心生不滿。為了更好乾涉中原遷都邯鄲,趙朝作亂失敗逃奔魏國,武侯為了更好控制趙國竟然包庇趙朝,兵發邯鄲干涉趙國內政,結果被趙國打退,三晉同盟破裂。魏國之前攻擊齊、楚、秦,只有齊國田氏為取代姜氏與魏國講和,通過魏國向周天子施壓承認田氏諸侯地位。魏國外部樹敵過多,魏武侯要改變這種環境決定把師隰送回秦國當上秦君,減輕外部壓力。

終止秦國沉淪再度崛起——秦獻公

師隰流亡外國30年後終於有一個機會重返魏國,他也知道魏武侯正是用到自己的時候,可也不能貿然返回秦國,秦國上層和下層接不接納自己還不一定。武侯希望師隰越早回去越好可以減輕魏國壓力,師隰卻打算做做前期工作否則貿然回去也怕坐不穩,秦國富強不一定弄不好自己還有生命危險。武侯給師隰提供資金支持,給他做返國活動經費。師隰派出左右之人偷偷返回秦國刺探秦國情報,聯絡秦公室和大夫看他們支不支持自己,以重金賄賂秦軍將領。有了這些動作,師隰感覺還是不夠。秦國此時江河日下內部動盪,出公其母又重用外戚矛盾增加,國人希望有一位國君能夠站出來帶領秦國走出困境變得富強。師隰敏銳嗅到這點,繼續派人到秦國大造輿論說公子師隰要回國進行變法。這時師隰終於覺得差不多,要回國向武侯辭行。魏國養師隰這麼多年是要回報的,武侯就問師隰怎麼回報魏國。這個回答不好讓武侯覺得不合適,師隰就不可能回秦國,不能太過犧牲秦國利益也不能回饋魏國太少,師隰決定給武侯最需要的外部環境,在武侯有生之年絕不與魏國為敵。這個回報稍微有點小,武侯可能要的更多想要點土地,可能解決西面壓力,把西部軍隊放心調往別處也是可以。武侯勉勉強強答應,還派出軍隊護送師隰回國。公子師隰回國應該是有魏國軍隊護送,否則以自己身邊那點人何必需要出公母親派出軍隊消滅,所以師隰回國帶的人一定不少。

師隰從河西歸國,出公母親派軍隊希望消滅師隰,這將領正是受賄的一個軍隊倒戈,直撲秦國都,出公母親重用外戚引發秦公室不滿,左庶長嬴改即受師隰賄賂又對出公母親不滿趁機叛變迎立公子師隰,師隰進入秦國都雍,嬴改捉住出公及其母淹死在渭水,可憐出公才是四歲的小孩能有什麼罪過,真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師隰當上秦國君是為秦獻公,上臺第一件事當然是論功行賞,獎勵幫自己上臺的大夫,還提拔在魏國時就追隨自己的人鞏固權力,他可不想再坐幾年位置就被弒。做好這些後,秦獻公要開始變法,他在魏國待了近三十年對魏國制度瞭如指掌有樣學樣。

首先終止在秦國已經進行三百年的人殉學習東方以陶俑代替,不做無謂流血犧牲,讓這些勞動力用到地方。秦國人少地多吸引外國人到秦國定居生活開墾荒地,秦國經濟人口有所增加,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變法,要觸及到秦國內部集團的利益。

終止秦國沉淪再度崛起——秦獻公

秦獻公在國內繼續承認土地私有,推行按土地畝數收稅的政策,發展封建經濟,奴隸主與地主是有矛盾的,地主與自耕農把糧食的一部分交稅,地主也會僱傭人來種地,給的勞動報酬是產出糧食一定比例。奴隸主則把糧食全部收繳只給奴隸餓不死又有一定體力的飯吃,兩相比較地主有巨大優勢,奴隸主的奴隸不斷逃亡。秦獻公是靠奴隸主才上的位,可是奴隸制不適應時代發展,地主與自耕農才是國家富強關鍵,獻公很明白這點,他要扶持地主自耕農也就是新興封建經濟,但他又不可能傷害奴隸主利益太多,獻公遷都到秦國東部的櫟陽離開奴隸主聚集的秦國西部雍,那裡地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適合發展封建經濟,擺脫奴隸主對他的掣肘,西部仍然不變保護奴隸主利益。櫟陽果然很適合發展,這裡的地主和自耕農發展很快,獻公提拔一批地主和自耕農出身的人當上官吏,更好鞏固自己的地位,也更好改革,從此地主和自耕農給秦國提供了大量的兵源和財源。

獻公在推動土地私有發展後,還學起了魏國的縣制,之前秦國政治混亂就是因為君輕臣重,必須加強國君力量中央集權,陸陸續續把幾塊土地設成縣,國君勢力大大加強,這時秦國四代亂政才畫上句號。之後便是在魏國學的戶籍制度,加強對全國控制以及對工商業收稅。

改革了這麼多,秦國埋頭髮展了20年國力上升很大,國內矛盾卻很尖銳,主要是奴隸主和地主之間矛盾。奴隸主支持獻公上位,獻公的改革卻損害奴隸主利益,地主大大發展,奴隸主獲得獲得土地是靠國君賞賜,此時獻公加強國君實力置縣怎麼會拿自己直屬土地給奴隸主,奴隸主在獻公手下無望估計也動搖了支持獻公的想法。獻公不是不知道,為了轉移矛盾撫慰奴隸主,獻公決定對外戰爭,可秦四塞之地只能想東發展,東邊是巨無霸魏國,而且獻公當年承諾在武侯有生之年絕不與魏國為敵。可武侯早已死去,三晉同盟破裂不知多長時間,魏國東部受齊國競爭,魏國國力有所下降秦國發展這麼長時間,還是可以打的。

公元前366年,秦獻公藉口魏韓威脅周王室出兵,積蓄了20年的秦國就是不一樣,竟然打敗魏韓聯軍,一舉洗刷了秦軍不敵魏軍的恥辱,把奪得的土地分給奴隸主和地主緩和國內矛盾。兩年後又在石門斬首魏軍六萬。公元前362年又在龐擊敗魏軍俘虜主帥公叔痤老熟人了,獻公晚年發動戰爭不想再打,魏國此時也要緩過勁來,所以款待公叔痤後便放他回國,與魏國講和,獻公死於同年。

秦獻公是一個有為的君主,終止秦國的繼續下滑,可以說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變法積蓄實力發展封建經濟,在秦國大方略上基本沒出過錯,為後來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沒有獻公變法商鞅變法能不能成功是個問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