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讀寫例話10:散文讀寫

一、散文的基本特點

1.散文,是最適於抒寫作者主觀情感、心靈的文學形式,是作者表達自己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表達自己人生感悟的一種靈活精幹的文學體裁。“感”就是作者由某一眼前物或某一身邊事產生了某種獨特的感應,或某種親切的感受,或觸發了某種潛在的感情;“悟”就是從眼前景或身邊事中悟出某種人生的真諦和哲理。而能觸發作者感喟和靈感的,一定是眼前所見的人、事、景、物中具有某一閃亮點,而這一閃亮點恰恰就是作者構思作品的動情點和著力點,作者也由此升騰情感,昇華哲思。如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其創作的動情點就是“在一個月前聽人講起一位藝術家的故事,其中一個講到藝術家和狗的故事”,這個故事觸動了作者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情感,引發了作者對小狗包弟的回憶,講述了小狗包弟在“文革”中的悲慘遭遇以及小狗的悲慘遭遇留給作者心中永難磨滅的創痛,表達了作者深重的悲憫、歉疚和懺悔之情,這就是“感悟”。

2.散文常用第一人稱敘述,自我形象鮮明,是一種“自我”的文學,“個性”的文學。巴金先生曾說“我的任何散文裡都有我自己”,可以說散文貴在表現自我,寫真實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徵和生命所在。所謂“散文筆調”,其實正是以“我”為主角、以第一人稱娓娓“告白”的親切口吻所寫出的敘述文字。有“我”是散文的靈魂,寫出鮮明的自我和個性是散文成功的要訣。

散文寫作的唯一內容和對象是作者的感情體驗。感情不只是構成散文內容的要素,也不僅僅是線索,而是散文寫作的對象。散文中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感情體驗。感情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多可少的“形”。如朱自清的《背影》,並不是為了要記錄回家和父子離別的瑣事,而是要吐露一種對父親及失敗了的父輩的憐惜和敬愛。

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感情體驗,只要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寫真實自我及由此生髮的個性口語、感情體驗和細節描寫,是散文寫作的基本要素。散文的“線”,就是感情體驗,散文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生活細節,散文寫作就是以感情體驗為紅線穿起這些細節。

散文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指材料的散漫甚至瑣碎,表面看來這些鬆亂的材料之間並沒有什麼內在聯繫,但實際上是瑣而有綱,瑣而有序,這是因為它們都如同散亂的珍珠被一根“思想”的紅線貫串成整齊的項鍊。這條“思想”的紅線就是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這些貌似散亂的材料從屬於“感悟”,是圍繞“感悟”選取並能深刻地表現作者的“感悟”,“感悟”是聚合材料之“神”。如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作者就是以“對小狗情感的變化”這根紅線串起與小狗包弟相關的事件,如“包弟的來歷”“與包弟相處”“送走包弟”等,而這些材料都是圍繞並更好地表達作者“自己良心的懺悔”。

3.“好的散文,應該是知、情、文並重。”“知”是知識性、思想性,“情”是情感、真情、情趣,“文”指個性與表述的方法。一篇文章,它有了一定的知識性或思想內涵,作者心中有了真情實感,然後用一種良好的表達方法表達出來,就是一篇好的散文了。此外還有注意創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統一,是作者浸透了時代精神的主觀感情、意志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這是散文創作的更高要求。意是靈魂,境是血肉。意高則境深,意低則境淺。散文的這種意境應是詩的意境,即所謂“詩情畫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質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動人心絃的,是精神的,性靈的。如朱自清寫《荷塘月色》,全篇著力於“淡淡的情趣”,順著沿路走來、佇立凝想的線索,通過描繪使小路、荷塘、荷花、月色、樹影、霧氣、燈光……色彩斑斕,可見可感,而葉香、蛙鳴、蟬聲,又可味可聞。再加上心情的抒寫,巧妙的譬喻,創造出一種淡雅、嫻靜、情景交融的意境。這種優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寫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創造的。

4.散文的題材可大可小、可整可零,而且常常在“小”和“零”題材上顯示出自己的特色來。細小、零散、平凡的題材正是散文的用武之地,即“小”見“大”是散文寫作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郁達夫曾說“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現代散文的特徵之一。很明顯“一粒沙”“半瓣花”確實都小得不能再小了,但寫了這“小”,卻能從中“見世界”“說人情”看出其中的“大”來,這就是地道的“以小見大”。

季羨林先生在《世界散文精華·序》中,專門談到“身邊瑣事問題”,且出語驚人:

“在中國文學史上,一直到近現代,最能感動人的散文往往寫的都是身邊瑣事。即以本書而論,入選的中國散文中有《陳情表》《蘭亭集序》《桃花源記》《別賦》《三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祭十二郎文》《陋室銘》《鑽姆潭西小丘記》《醉翁亭記》《秋聲賦》《前赤壁賦》《黃州快哉亭記》等等宋以前的散文名篇,哪一篇不是真摯動人,感人肺腑,又哪一篇寫的不是身邊瑣事或個人的一點即興的感觸,我們只能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只有真實地寫真實的身邊瑣事,才能真正撥動千千萬萬平常人的心絃;才能淨化他們的靈魂。……在這一點上,外國的散文也同中國一樣。”

季老在這裡所說的“身邊瑣事”或“個人感觸”,指的都是取材的“小”,如壯麗多嬌的山河日月、趣味盎然的花鳥蟲魚、尋常百姓的生活瑣事,古今中外的有益借鑑和啟示,當代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風尚,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等等,都可以成為散文的題材。但它和“真摯動人”“感人肺腑”即作用的“大”,卻是內裡相通、全然一致的。

在季老看來:時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作為“散文”寫作成功的一條“規律”無一例外地都是“即小見大”!因此,散文的題材包容古今、跨越中外、海闊天空。

5.散文的三要素:點、線、情。散文,無論是抒情,還是敘事,思想、情感應該是其靈魂,而要表達其思想、情感、志趣又離不開具體的景、物、人、事,因此,散文寫作要善於抓住景、物、人、事,以其為載體來表達作者情思。秦牧說過:“散文散而不亂,全靠思想把那一些材料統一起來,用一根思想的紅線串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會遍地亂滾,這才成為整齊的珍珠。”可以說,材料、線索及思想情感是構成散文的基本組件,我們把它概括為散文的三個基本要素:點、線、情。

(1)點,就是寫進文章中一個個的材料,像項鍊中的一個個單純的珍珠,先讓學生圍繞確立的觀點運用求同思維篩選出一個個材料,即確定支撐文章觀點的主要信息。如《故都的秋》中所描繪的“秋院圖”“秋槐圖”“秋蟬圖”“秋雨圖”“秋果圖”等,這就是構成散文的一個個材料,——點,學生通過梳理這些材料,等於把握了組成文章的基本單位,確定了文章的基本內容。

(2)線,就是串聯這一個個材料的線索,即串起一個個珍珠的紅線,讓學生明白這些單個材料為什麼能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有什麼內在聯繫。散文的材料應該是很“散”的,每一個材料都是一顆珍珠,但這些珍珠互相之間有內在的聯繫,寫作者要尋找一根線,用筆作針,將這些散亂的珍珠穿起來,成為一串光彩奪目的項鍊。常見的線索有感情線索、事物線索、人物線索、思緒線索、景物線索、行動線索等。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中的小路、荷塘、荷花、月色、樹影、霧氣、燈光、葉香、蛙鳴、蟬聲等景物特點的描寫無一不是與作者要著力的“淡淡的情趣”緊密關聯,“淡淡的情趣”就是統領這些材料的線索。

(3)情,也就是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思及志趣,即散文的“神”。這些單個材料分別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傳達作者的情感,串聯起來後指向一個共同點。這個共同歸向點即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或稱之為文章的主旨,它往往以文質兼美的議論、抒情語句形式出現,是形象與哲理的高度統一。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作者先從“清”“靜”“悲涼”三方面對“故都的秋”進行概括,接著分別選取了能體現這三方面特點的景物,如對“藍色、白色、粉紅色的牽牛花”“槐樹的落蕊”“衰弱的蟬聲”和“透著濃濃涼意的秋雨”等作了描繪。作者著力描寫故都帶有“清靜感”和“悲涼感”的景物,其主要目的正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抒發作者內心的苦悶寂寞與憂患,描寫自己心中的“悲涼”,這內心的“苦悶”、“寂寞”“憂患”和心中的“悲涼”等情感正是這些景物描寫所表現出的共同點及昇華點。

閱讀《過年了,寄一瓣心香給父親》,感受散文的基本特點,並試著進行賞析。

過年了,寄一瓣心香給父親

新浪博客 瀟瀟沐雨

今天就是年三十了。這是工作以來第三次在成都過年。第一次是因為兒子出世,第二次是因為搬新家,而今年開始,就要和弟弟輪流做東過年了。母親說得對,我已經是9歲孩子的媽媽,不能老是一到過年就想回老家了,應該立起自己的家了。

其實,根本的原因還是怕傷感。老家房子依舊,但人卻已不能復原了。自從父親離開我們,那個無論漂泊多久,總覺得可以停靠的家已經不一樣了。房子租給別人,院裡的橡樹因為忌諱砍掉了,弟弟住到別處,連門前的菊花都枯萎了。而山坡上父親的墳頭,更是荒草離離。鄉人說,要想為父親打理墳頭,需要等三年。所以,想想就在成都過年了,家鄉於我,已經回不去了,童年已逝,家人們再不能完完整整聚在一起吵吵鬧鬧、你叮嚀我囑咐,所以,不如開始新的過年方式吧,親戚朋友到我這裡來,開始感受成都的春節,成都的氣氛。只是,印象裡的成都到過年時總是空空的,周圍的朋友們都忙著回老家,不知是否能找回老家過年一樣的氛圍?

侄女喬喬說:“這裡過年不好玩,我們在老家放炮的時候,整個天空都紅了,好好玩哦!”這樣的場景,又何嘗不是在我的心頭回味過一次又一次。喜歡老家過年前鄉親之間的問候,喜歡廚房裡擺滿了桌的年貨,喜歡母親和弟媳在廚房裡張羅著年夜飯的緊張,喜歡父親每到過年時清早必起來放鞭炮的熱鬧,在噼噼啪啪聲中開始一年的新的希冀……小時候的我,會得到父母給的一塊錢零錢在那一天自由支配,然後就會去買一個氣球,一個蝴蝶車,吃一碗垂涎了一年的涼粉;自己有了孩子了,也會帶著孩子等到12點,開始和他們一起放煙花、鞭炮,而父親無論如何是會堅持到12點的,是會和我們一起辭舊迎新的……

父親得的是癌症,離世時已經瘦得不成人形,但父親不想走,他擔心我。那時我的先生在外地上班,父親總是說:“我再堅持一段時間,等過了年他回來我就放放心心地走了……”結果,父親熬不住了,但不肯走。我們只好在元旦那天告訴父親說:“你看,放鞭炮了,過年了,你不用擔心了。”在第二天清晨,父親終於撒手而去了。他的遺容是安詳的,作為一位農村人,父親一直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因為女兒爭氣離開了農村,因為兒子孝順,因為他生病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父親年輕時曾經很得意,做過村裡的治保主任;中年時曾做過施工,掙過當時鄉人們眼紅的工資。後來卻終因種種原因,從1988年後,就沒有再出去看過工程做過事了。後來家裡因為建房欠了很多債,我又讀大學,原本基礎薄弱的家庭陷入重重危機中,心高氣傲找不到合適工作的父親只好回到家裡做農活。那時的父親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活在痛苦中,終日借酒澆愁。但即便在他最委頓的日子裡,父親對我的愛也不曾有過絲毫的消減。記得我大學回家時,得了甲溝炎,腳腫得不能行走。母親為我在腳上拴上紅線,說這樣就不會腫上去了,父親卻不理這一套,揹著我就往大隊醫療站跑,走了整整半個多小時吧。父親那時滿身的汗水,到今天都彷彿在我的眼前閃爍……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樣的春節,不一樣的心情。是不是真的只有在孩子的世界裡,才能始終感到年的熱鬧呢?那個一到過年就帶著我和弟弟開始走親戚的父親,那個在孫兒、孫女們眼裡慈愛可親的爺爺,那個有時發脾氣有時固執彆扭的男子,您在天國還好嗎?在年三十的日子裡,您是否也感受到了我們的憶念呢?

這個春節,在成都的春節,我會帶著家裡的人,開開心心地過的。因為我知道,您喜歡熱鬧,喜歡我們健康、快樂……

在這寂靜的夜裡,請讓我點燃我的心香,奉獻於您的靈前……

二、散文的分類

對散文進行分類很不容易,現在文學界根據內容和表達方式把散文大致劃分為記敘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三類。

1.記敘散文

記敘散文,內容以記人、敘事、寫景為主,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和描寫。記人的如魯迅的《藤野先生》,敘事的如巴金的《小狗包弟》,寫景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類散文寫人記事,雖然不要求像小說那樣多方面刻劃人物形象和鋪陳曲折的故事情節,但人物和事件也必須相對的完整,有頭有尾,不能過於支離破碎。

為生命增色

09屆高三(14)班 彭紫娟

憂鬱的天空如巨大的深色布幔,將大地籠罩。它本來是給人帶來黑暗與恐懼的,卻因鑲嵌在天幕中的無數星星而變得閃亮有魅力。

生命中的種種坎坷與不幸讓我們時常變得狼狽不堪,把我們包裹在黑暗的角落,不敢自視。恐懼像潮水一般向我們襲來,怕,一旦走出這個角落,一旦露出自己的狼狽與累累傷痕,就會遭到世人的嘲笑。我們像一隻只醜小鴨,渴望神助我們變成童話裡的天鵝。但現實是殘酷的,外面的一切都不會因你而改變,只有改變自己,給自己嵌上一顆堅強、明亮的心,才能昂起頭,走出去。

記不起他的名字,但記得住他絢麗的一生。他是一個終生只有一百釐米的侏儒人,七歲時,他如痴如醉地迷戀鋼琴那美妙的音色,於是父親給他買了一架鋼琴,還特別為他設計了一個可以讓他短小的腳控制鋼琴踏板的輔助工具。十三歲,他第一次登臺演出,演奏前,他特意在臺上站了三分鐘,讓大家去笑;他知道,很多人並不是真正為了聽他彈鋼琴而來,只是對他的“可笑”身段感到好奇,“慕名而來”;於是,他先讓觀眾笑夠了,讓他們接下來能認真地聽,聽他演奏鋼琴曲,聽出他靈魂的高度。一曲過後,掌聲雷動。他一生都在刻苦地練習,從每天六小時到十小時到十四小時……他成了一支著名爵士樂隊的靈魂,成為法國曆史上第一位侏儒鋼琴家,成為鑲嵌在歷史天空中的一顆閃亮的讓無數人仰望的明星。

我不知道他是否也為自己身體上的殘缺而傷心自棄過,但一個先天有殘缺的人卻能那麼自信、光芒地走過了一生,而我們健全人有什麼理由被現實的挫折逼到黑暗的角落而蜷縮不前?為什麼不自己為自己的生命添色呢?

為自己的天空鑲嵌一顆堅強勇敢的星,讓它引領我們回到光明的道路上,永不言棄,不停地向前奔跑,風雨無阻;為自己的天空鑲嵌一顆名為夢想的星,給我們以方向;為自己的天空鑲嵌一顆純潔、高尚的星,給我們的靈魂以高度……

當我們生命的天空嵌滿明星時,黑暗、恐懼、退縮、迷茫……都將被溫暖的光所融化,我們的生命也將變得光明而充滿魅力。

不要再抱怨自己的生命暗淡無光,為你的生命增色的人就是你自己!

【分析】

文章先亮出觀點“既然環境無法改變,那麼我們就應改變自身,為自身增添砝碼,使自身變得更加勇敢和堅強”,然後以世界鋼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鋼琴家法國人貝楚齊亞尼的成長經歷為例,比較詳細地敘述他成長的過程來詮釋文章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以反問句式進一步闡釋觀點,得出結論。本文以敘事為主,兼及分析議論,詮釋主旨很形象。

2.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內容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感受,表達方式除了敘述和描寫之外,大量採用抒情筆法。或直抒胸臆,或託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如朱自清的《背影》,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的如茅盾的《白楊禮讚》、楊朔的《荔枝蜜》等。

月光如水

09屆高三(14)班 潘有光

當我們匆匆穿行於“水泥森林”之中,當我們奔忙於教室與寢室之中,當我們感到心浮氣躁、身心憔悴而無法承受激烈競爭時,我們似乎成為現代社會的奴隸,如同一葉扁舟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隨風飄蕩,我們找不到心靈的歸宿。

追隨古人的足跡,掀取古人智慧的靈光,我們會發現有一種東西成為千年來人們心靈的寄託,那就是被我們忽視的月亮。當月光如水般灑進窗臺,照亮我們的心房,那時我們身心才會得到釋放,內心才會覺得和諧。

一輪明月,千年來的寄託;一縷月光,千年來的渴望。一張藤椅,一杯香茗,端坐在月光之下:看,那月光如銀幕般直瀉而下;聽,月光如一縷縷春風吹入心扉,如渺茫的歌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讓人孤寂但更讓人心靜。月光下,品一杯香茗,心靜如水,心中所有煩惱,白天所有不快都煙消雲散;月光下,牛郎織女悄悄對話,青蛙與月亮高聲對唱,而我也想象莊子那樣做一棵守望心靈月亮的樹,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守住心靈的天地,保持身心的和諧。

那一輪明月,是阿炳飽經人世滄桑,找到的心靈歸宿。一曲《二泉映月》,表現出了一個人命運多舛,更表現出一個人對心靈歸宿的期盼。阿炳將自己一生傾注在那一首千古絕唱《二泉映月》,所以他面對自己的種種不幸,仍保持一顆平靜心,保持內心的和諧。阿炳已去,然而他的《二泉映月》將傳唱千年,他那對心靈歸宿的追尋將永遠啟迪著我們。是那一輪明月讓阿炳在人生的苦海中找到了港灣,是那一輪明月讓阿炳找到心靈的寄託,獲得身心的釋放。

那一輪明月,寄託著杜甫“月是故鄉明”的思念,也承載著蘇軾“一樽還酹江月”的人生感嘆,更抒寫著對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的亙古不變的友情。

月光如水,照耀著千年,流淌了千年,映照了千年。

月光如水,如同心若止水。把我們愁情予月亮,讓他沖洗;把我們浮躁心靈予月亮,讓他沉寂;把我們焦躁雙眼予月亮,讓他明亮;把我們的心靈予月光,讓他在月光的滋潤下清靜、釋放。

【分析】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月亮成為人們心靈的寄託,是人們浮躁心靈的歸宿,更是思念、友情及人生感嘆的承載。文中既有千年來不變的自然環境的描摹,也有阿炳故事的敘寫,還有文人墨客詩文的引用,但其歸向都指向月亮的象徵意義,主旨明瞭,創設的意境恬淡優美,讓人神往。

3.議論散文

議論散文,雖然也有敘事和抒情,但側重於說明事理、發表議論,它和一般的評論不同。一般的評論用事實和邏輯來說理,而議論性散文除了事實和理論之外,還要運用文學形象來進行說理,使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理論和形象相結合,它是一種哲理性散文。

充實源於夢想

09屆高三(1)班 張夢陽

芽兒帶著對陽光和水的夢幻追求,衝破泥土終成參天大樹;鯉魚帶著對龍門的渴望與嚮往,不畏艱險終躍門成龍;老鷹帶著對藍天的崇敬與熱愛,逆風而上終翔於九天。芽兒的追求,鯉魚的渴望,老鷹的熱愛,都是它們生命中的夢想,它們帶著實現夢想的決心和勇氣前行,因此它們一生充實。

充實源於夢想,讓我們閉上眼睛為自己編織一個彩虹似的夢,裡面也許有藍色,也許有紅色,也許有……帶著這個夢想,我們努力前行,踏著先哲們的足跡,我似乎看見充實的生命伴著夢想如雨後的陽光在足跡中蔓延。

那在絲綢之路上一行深深淺淺的足跡大概是張騫的吧,帶著夢想和使命,他歷盡艱苦,高山、大河、戈壁、沙漠擋不住他前行的腳步;他的目光是那般地堅定、執著,每日在孤單寂寞中行走,儘管艱難,可他卻因夢想的存在而格外充實。

張騫的生命中因為有通西域的夢想而變得充實。有了夢想,困難將不再是困難,而是你前行道路的伴奏;有了夢想,你的生活將更加充實。

那將自己足跡灑遍祖國山河的是徐霞客吧,有著求真務實態度的他,憑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當時的條件是那麼的艱苦,沒有火車,沒有飛機,也沒有大輪船,有的只是兩隻腳,然而他卻用自己的雙腳丈量著祖國的大好河山,記下了自己的見聞感受。他的一生是充實的,充實在他不斷前行的腳步間。

徐霞客的生命因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嚮往而充實,在他的眼中,風餐露宿,高山絕壁並非他裹足不前的理由,踏遍祖國的名山大川才是他的終極目標,才使他每日的行走變得異常的充實。

踏著那些陽光的足跡,我更加堅信充實源於夢想,但是夢想必須付諸行動才能使生活充實,如果只是坐在那裡空想,也是沒有用的。如古時的守株待兔者,一心以為有兔子會自己撞樹樁,乖乖地等他來撿,結果荒廢自己的田業,顆粒無收。這個故事看來好笑,孰不知生活中這樣的人到處都是,有的人不去想方設法充實自己的大腦,卻只想通過偶然機會獲得上司的提拔;有的人坐在教室裡不努力學習卻希望能考個好大學;有的人不去想法加強田間管理,只希望風調雨順,獲得大豐收。

充實源於夢想,生活因夢想而充實,但夢想不是空想,夢想不是坐享其成。讓我們共同編織一個不是空想的夢,讓困難成為生命前行的伴奏,讓充實成生活的主旋律。

【分析】

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充實源於夢想”的觀點貫穿整篇文章。文章既有形象的描述,如編織夢想的想象描寫、張騫西域之途的描寫,也有敘事、描述後的說理、議論,如“有了夢想,困難將不再是困難,而是你前行道路的伴奏;有了夢想,你的生活將更加充實”“踏遍祖國的名山大川才是他的終極目標,才使他每日的行走變得異常的充實”,描寫、敘述、抒情、議論融為一體,說理形象、深刻。

散文的內容離不開人、事、物、景,表達方式大都是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記敘性散文有時會有議論和抒情,抒情性散文需要以敘述和描寫作為基礎,議論性散文的議論也要藉助於敘事和抒情。所以這三類散文並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它們的區分僅僅在於寫作目的和側重點不同而已。

三、散文的寫作

散文寫作和其他文學體裁的寫作一樣,講究寫作方法和技巧。要寫好散文,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立意

立意就是確立主旨,即作品的主題思想。好的散文應該具有思想深刻、意境深邃的特點。

散文的立意要善於選擇大眾關心的重要事件,善於表現時代特點和大眾的意願。也可以小見大,因為較多的散文寫的是日常生活和自然風光,題材並不重大,甚至只是一鱗半爪,一言一事,一草一木;運用這種寫法,就要特別注意對題材的開掘,提煉出一個積極健康的主題,因為這種類型的好散文,往往是題材雖小,卻能因小見大,見微知著,從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意義來,就像郁達夫所說的“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如巴金的《小狗包弟》講的是作者家中一條可愛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慘遭遇,從一個側面反映那個瘋狂時代的慘無人道的現實,引起人們對於“文革”的思索。“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慘遭遇”是小,反映了“‘文革’慘無人道的現實,引起人們對於‘文革’的思索”卻是大。“以小見大”已經成為散文寫作中選材立意普遍採用的方法。這種方法因使用者而異,各有不同,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1)透過平凡的現象挖出現象背後蘊涵的本質

魯迅的《風箏》,寫的是十歲的小弟弟最喜歡風箏,十幾歲的哥哥卻嫌惡他放風箏,一次哥哥把弟弟偷著做的風箏折斷、踏扁了。這種小事是再平凡不過了,可是魯迅卻對它進行了無情的解剖,把主題提到“精神的虐殺”的高度。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玩具是兒童的天性;恃強凌弱,無端粗暴摧殘兒童的天性,就是精神的虐殺。這種虐殺不是直接來自凶惡的敵人,而是來自親人的無知,又造成被虐殺者的麻木,卻不為人所覺察。這正是中國的封建舊意識——這把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不可寬恕的地方。魯迅的《風箏》題材雖小,但挖掘得深刻,提出的問題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以細小的局部顯示宏大的整體

劉秀新、劉崇明的《一件珍貴的襯衫》,敘述作者騎自行車插進快行線,被周總理坐的轎車輕輕地掛了一下,掛破了襯衫,蹭破了一點皮。作者認為事故是自己造成的,聲明“沒事兒”。可是周總理卻對這位素不相識的普通工人關懷備至。先是拉開窗簾注視著“我”,接著派車送“我”去醫院,又親自打電話詢問檢查結果,最後還派人送來一件新的確涼襯衫。這件事與周總理在黨政、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動人事蹟比起來,的確是太小了,但我們讀後還是深受感動,這是因為有些小事放在廣闊的時代背景上看意義並不小。這篇散文正是把這件小事和周總理整個的光輝人格聯繫在一起,因此文章主題的意義就大了。這正如作者在結尾時所說的“我經歷的這件事,在敬愛的周總理一生的偉大革命實踐中,僅僅是一件小事,然而,從這件小事上,我們看到的是周總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貴品質,對勞動人民的深情關懷,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本色”。

(3)用生活瑣事講述深刻的哲理

秦牧的《菱角的喜劇》,從小娃娃唱“菱角兒,兩頭尖”寫起,說自己從小到大吃菱角不知道吃了幾百次,“菱角是有兩個角的”這個概念牢固形成了。後來看見三個角的菱角,小小吃了一驚;後來又看見四個角的菱角,大大吃了一驚。從菱角談到蝴蝶、蝗蟲、喝咖啡、牙齒、黑雲、種子、養豬,談出了一條深刻的道理:“一切事物都有複雜性、多樣性。”菱角、蝴蝶、喝咖啡自然是瑣屑平凡的事物,作者卻從中概括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道理,從而幫助人們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增加頭腦裡的辯證法。當我們讀到作者最後的勸告“事物是複雜多樣的,我們得和絕對化簡單化的認識方法打仗”時,人們會聯想到當時思想界的某些情況。可見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4)運用象徵的手法立意

象徵是古今中外常用的手法。茅盾的《白楊禮讚》,讚美白楊樹,是為了讚美北方的農民,讚美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那種不可缺少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直白地說,是為了讚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中國人民的堅強不屈的抗日精神。楊朔的《荔枝蜜》,不僅頌揚了渺小而又高尚的蜜蜂,更進一步頌揚了平凡而又偉大的普通勞動者。蜜蜂和白楊樹都是有“個性”的生物,作者沒有單純地描繪白楊樹和蜜蜂,而是用它們各自的特點象徵人類社會裡更為深廣的東西,這就使散文主題的社會意義大大地擴展了。

2.謀篇

謀篇,就是對文章的整體佈局進行恰到好處的安排,是散文寫作的重要環節。在寫作過程中,從主題需要出發,沿著一定的思路對零散的材料進行增減、提煉、加工、串連、排列,組成一篇文章。散文篇幅儘管短小,但構思並非易事,許多散文作者在這個環節上絞盡腦汁,為構思一篇好散文付出了艱苦的勞動。

散文的取材,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寫單一的事物,事件的開頭、結尾、經過大體完整,情節前後連貫,謀篇簡單,容易掌握,如《小狗包弟》,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鏈,有開端、發展、結局和尾聲;另一種是寫兩個以上的事物,這一類散文的謀篇複雜,不易掌握。在一文寫多個事物的散文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就是“散”與“不散”的把握。在散文的許多評論中,有的說散文貴散,有的說散文忌散。這兩種說法都對,又散又不散,形散神不散,這就是散文寫作中的辯證法。形散神不散,有人把它說成是散文寫作的普遍性的原則。其實,寫單一事物的散文不存在散與不散的問題,形散神不散是針對一文寫多個事物的散文而言。“散”,主要是就題材而言,作者思路開闊,從一點生髮開去,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無所不說,一篇文章中寫了好幾件或者相關的、或者貌似而不相關的事物;“不散”,主要是就主題和結構而言,儘管題材駁雜,思路開闊,但是仍然必須圍繞一個主題來選材剪裁,必須緊針密線,把它們組織成一個縝密的整體。這類散文就要能夠有散有聚,能放能收,舒捲自如,這樣才有散文的味道。

3.聯想

聯想,就是由此及彼的過程,即由自然想到社會生活,由現實社會生活想到歷史經驗,由現象想到深刻的道理等等。一句話,由此時此地此類事物想到彼時彼地彼類事物。聯想可以使散文內容豐富,主題深化,形象性強,感情奔放,形成“形散神聚”的特點。因此,散文作者構思時,往往要運用豐富聯想,聯想成為散文寫作中一個突出的藝術手法。在聯想時,我們必須注意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主題像根紅線,把題材貫穿起來,如果不貫穿這根線,聯想出再好的材料也不過是一堆散金碎玉;聯想時,還必須注意理清思路的層次和步驟,從一個材料聯想到另一個材料,銜接要緊湊,過渡要自然,要有交代和照應。如果這兩方面做好了,聯想再飄忽,思路還是清晰的;材料再分散,脈絡還是分明的。就像風箏系線一樣,風箏放得再高再遠,還是有地上的一根線維繫著,這樣就真正做到了形散神不散。構思散文常用的聯想方式有以下三種:

(1)輻射式聯想

這種聯想有一個具體的輻射出發點或網絡集結點,全篇文章的聯想都從這一點引出,環繞著這一點,形成輻射狀態或網絡狀態。

讓心靈之燈為你導航

09屆高三(14)班 李道波

曾經,在無數個錯雜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曾經,因為旅途中鳥鳴蝶舞、鷗翔魚遊而徘徊不前;曾經,在眾說紛紜中、失敗挫折前失去了自我。

一天,終於在心靈深處找到燈塔,於是點亮了心靈之燈,每當我迷失方向時都有它為我導航;每當我徘徊不前時,它都會用柔和的光驅除心中的烏雲。從此,一個個充實的日子代替了那每天看著日曆一天天變薄的空虛。

看!一個農夫正佝僂著背,拿著一把鋤頭在那鋤草,他不是一般的農夫,他是昔日的越王勾踐。與吳王戰敗後,他忍辱負重,與朝臣一起卑事夫差,但他並沒有氣餒,一蹶不振,而是勵精圖治以雪前恥,終於,經過了十多年的生聚,最終讓夫差成了階下囚。試想如若越王沒有點亮心靈之燈,沒有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並朝著既定的目標堅實地往前走,那他只能在空虛的歲月裡獨嘗亡國的滋味。正是由於他勇敢地點亮了心靈之燈,臥薪嚐膽儘管苦楚但卻充實,最終洗雪了自己卑事夫差的恥辱。

挫折、困難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調味劑,每個人能力的差距也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實;但只要我們以能力為燈油,選擇適合自己的燈芯把它點亮,然後朝著它指引的方向堅持走下去,即使最終未能到達理想的彼岸,我們也可以毫無怨悔地說:“我的生活很充實。”小草若因為沒有大樹偉岸的身軀而感到自卑,那麼就不會有一望無際碧綠的草原;小溪若因為前方是斷壁陡崖而停滯不前,那麼就不會有一瀉千里的磅礴。正是由於小草結合自己實際點亮成為一片草原的心靈之燈,正是由於小溪朝著成為瀑布的心靈之燈的方向勇往直前,他們才擁有了一串由拼搏串起的充實生活併成就了自身的輝煌。

君不見海倫·凱勒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裡點亮了為他人提供精神食糧的心靈之燈,我們才得以讀到那一部部不朽之作;君不見貝多芬在無聲的世界裡點亮了創造世界上最美音樂的心靈之燈,我們才有幸聆聽到那“餘音繞樑,三月不絕”的經典旋律;君不見司馬遷在身心遭受極度摧殘後點亮了為後人記下真實歷史的心靈之燈,我們才能一睹那不朽的傳世經典——《史記》……儘管,他們的身體也許都是殘缺的,但因為他們都勇敢地點燃了心靈之燈,所以他們的生活仍然是充實的。

朋友,你現在是否正遭受著挫折?你現在是否正迷失著方向?你現在是否正感覺到空虛?那麼,別再猶豫,讓我們一起點亮心靈之燈吧!它將會賦予你信心和勇氣,它會指給你方向,它會讓你生活得更充實……

【分析】

本文始終圍繞“讓心靈之燈為你導航,你的人生將會異常充實”這個聚焦點輻射開去生髮聯想,既有穿越歷史隧道對越王勾踐躬耕畫面和司馬遷的聯想,也有越過大洋對偉大的文學家海倫·凱勒和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的聯想,還有對大自然小草、溪流的聯想,材料涉及古今中外,從不同的角度恰切地詮釋了聚焦點,形散神聚,形象鮮明,內容充實。

(2)聯串式聯想

這種聯想有點像電燈的聯串,它以一個具體的事物作為開頭,聯想到第二個、第三個……開頭的那個不是中心,後面聯想到的也不圍繞開頭的事物。作者把順著思路聯想起來的或是相似、或是相近、或是相反的材料串起來,從中引出一個主題,形成一篇文章。

陽光的味道

09屆高三(14)班 徐帥慶

每天,我們的視野半徑只在周圍延展,每天,我們都和不同的人擦肩而過,人生的起起落落,生活的悲喜無常,更需要我們以一平靜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去欣賞每一個日出日落。

一個人走夜路太孤單,如果有大自然的陪伴,那麼這段旅程又該會是多麼的愜意呀!大漠收斜陽,明月醉荷花,又該是多麼令人神往。從《荷塘月色》中,我們可以領略荷塘月色的魅力,從《再別康橋》中,我們可以看到康橋在作者心中無法替代的位置。其實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與心態。有這樣一位年輕人,在創業失敗後一度想自殺,當他蹣跚來到一處懸崖邊,想要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一聲鳥叫把他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使他徹底清醒了,他覺得那是對生命的呼喚。

樹不是青山的君王,游魚是綠水的主宰,在自然中享受生命,我們定能收穫一片美好的未來。美學大師朱光潛曾經說過,以自然的心態追求自然的生活是最美好的生活。大自然是一位神祕的畫家,它給予我們以一片蒼翠,一片光芒,我們時常會說綠色是生命的顏色。一個農夫,打著赤腳,挽起褲管,站在田埂上,在寧靜的傍晚,聽流水潺潺撞擊禾苗聲音,那是麼多美妙的天籟之音呀!從農夫嘴角的微笑中,我們讀出的是滿足。

城市人說城市太喧囂,他們想過寧靜的生活;鄉村人說農村太清貧,他們想過城市人富裕的生活。究竟怎樣的生活才可以滿足人的無限慾望?雖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追求,但不管誰都難以追求到十全十美的生活,因為不同的人他欣賞生活的眼光和心態不一樣,自然會有不同的結論,只有學會去欣賞生活中的每一道風景,我們的生活才能得到滿足。

陽光的味道真好,尤其是在春天,山花爛漫時,捧一本散文集,與山花同住,與蟲蝶共舞,在和諧春風的吹拂中,在溫暖陽光的沐浴下逍遙,快樂;陽光的味道真好,在陽臺上,在綠地上,看看陽光驅逐棉被的晦溼,想著晚上可以在陽光的氣味中快暢地呼吸,誰人能說生活不是美好的呢?

風雨過後豔陽天。不論歲月多麼艱難,學會去欣賞生活中的每一道風景。因為,陽光是美好的,大自然是美好的,我們的生活更是美好的!

【分析】

本文是以串聯式聯想組織材料構思而成的散文。作者聯想非常豐富,運用的材料非常散亂,如第二自然段的一個人走夜路、大漠、明月、《荷塘月色》《再別康橋》、創業失意欲自殺的年輕人,第三自然段的樹、游魚、大自然、農夫,第四自然段的城市人、鄉村人等等,這些材料與材料之間內容上並沒有內在的聯繫,且前後材料間並沒有多大關聯,但這些材料串聯在一起卻能準確詮釋“只要我們學會去欣賞生活中的每一道風景,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非常美好”的主題。

(3)借托式聯想

借托式聯想就是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式的聯想,大致是借用一種景或物,來寄寓人情或事理。這種景或物與人情或事理,在客觀上未必有什麼內在的聯繫,作者通過聯想把它們粘連在一起,構成一篇象徵的散文。借托式聯想所取譬的景或物,多數是花鳥蟲魚或山川日月,所寄寓的卻是深沉的情志和深刻的思想。取譬和寄寓兩者之間要有形似或神似之處,尤其要神似。這便是所謂“妙在形似之外”。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是我國現代散文家喜歡採用的方式。陸蠡的《囚綠記》、茅盾的《白楊禮讚》、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等都是這方面的珍品。

觀 雪

09級高二(1)班 余文娟

沒有預兆地,下起了一場紛紛揚揚的雪。她如散落的花絮,飄入人的眼簾,惹得旁人慨嘆——好一場雪。站在窗臺上,看這紛飛的尤物,的確夠令人賞心悅目。

只見那晶瑩的雪花,努力地聚在一起,結伴從高空飄落下來,一個個著白衣的精靈,還在遠方,就對著黃葉笑,對著枯草笑,對著廣袤的大地笑,似乎久違了這世間的一切。雨卻總也陰魂不散,頑固地纏繞著這純白的花絲,不容它擁抱這神聖的大地片刻,我伸出冰冷的雙手,企圖抓住這易逝的精靈,但那雪花過於脆弱,剛一接觸掌心,它就湮滅得沒有痕跡,我的心裡是滿滿的失望:南國的雪,終究是個易碎的夢。

下雪固然讓人興奮,但“雨夾雪”帶給人的只是興奮過後的失望。孩童時就已知曉,雪花夾著雨絲下地,頃刻間就要融化,永遠也聚不成想象中厚厚的皚皚白雪。更何況,這溫潤的空氣對於那如花的精靈早已是個致命的打擊,又何必去想“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盛景呢?這時的我,真想這裡就是遙遠的北方,溫度夠低,空氣夠乾燥。

萬萬沒想到,一節課過後,這雪竟越下越大,全然不管下得正歡的雨點,她們搖著潔白的羽翼四處尋找著伴侶,一片、二片、三四片,一層疊著一層。它們緊緊相擁,企圖用自己的身軀護著同伴,讓其免受雨水的侵蝕,她們互相鼓勵,給對方在絕望的旅途中送上一盞心燈。終於,雨水妥協了,終於,她們勝利了——雪已經積得很厚了。白色的精靈啊,是你們給了我啟迪:你們用單薄的身板向環境發出抗議,你們用團結的力量創造奇蹟,你們用火熱的心為同伴遮住風雨。是你們告訴我:團結是一種精神,堅韌是一種品格。沒了它,生命本身就是個易碎的夢;沒了它,幸福的灑落也是一種奢望。

都說雨雪同途,我道雨鍛造了雪。

【分析】

本文是運用借托式聯想構思而成的散文。作者先極力描寫雪花給人們帶來的驚喜,再極力鋪陳“雨夾雪”難以積聚的失落,最後寫到雪不顧雨的侵蝕,緊緊相擁,相互鼓勵,用自己的身軀護著同伴終積聚成一層厚厚的白雪,由此引申出要表達的思想“團結是一種精神,堅韌是一種品格。沒了它,生命本身就是個易碎的夢,沒了它,幸福的灑落也是一種奢望”。聯想自然,不露痕跡。

四、散文寫作要注意以下幾種關係

1.景(物、事)與情(志、理)的聯繫。一方面緣情(志、理)擇景(物、事),另一方面借景(物、事)抒情(志、理)。寫景(物、事)是手段,是依託,抒情(志、理)才是目的,是歸宿。散文的“情(理、志)”往往體現在議論抒情的文字當中,表現散文的精義(或主旨)須用足用活議論抒情的文字。

2.內容與技巧的聯繫。

(1)主體與客體的聯繫。散文凡是寫到主體(寫作對象)之外的景、事、物,目的都是從側面映襯主體,強化主體特徵和作者的情感意念。

(2)人稱與情感的聯繫。第一人稱以身臨其境的口吻敘述,顯得真實貼切,可以增強可信度。第二人稱以人物對話的口吻敘述,直接起到擬人化的作用,顯得親切自然,便於交流感情,進行抒情,能夠增強感染力;第三人稱以客觀旁白形式敘述,張弛自由,便於多角度伸展。第一、二人稱是站在抒情主體角度表達,物我一體,抒情散文都採用這種強化性表達。

(3)寫實與寫虛的聯繫。散文是一種“實”“虛”結合、因“實”出“虛”的藝術。

所謂“實”,指的是現實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實的客觀外物。寫作“主體”(我)生活在社會現實裡,處身於這些人、事、物、景的實生活環繞之中,他自然會有所觀照、感應,併產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寫出這些激活“主體”精神映射的“實生活”來,就顯得很有必要,它是營造作品精神家園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構築整個情感大廈必不可少的“鋪墊”。

在散文的“實生活”層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運動”。在這裡,“真實”是絕對的要求。其記寫應準確無誤取信後世,力戒虛構編織(並不排除個別細節的想象),矯情偽飾。散文的這種“紀實性”,是這種“文體”和讀者之間千百年來所達成的一種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動的。

散文需要寫“實”,但寫“實”並非終極目的,散文的真正作意或精神是在鋪墊好這些“基石”後,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領域大膽進發,構建出一個精神或心靈的大廈——“虛”。

“虛”是在“實生活”的基礎上生髮的想象或聯想,並由此昇華的思想、情感。一般可向兩方面發展:一是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上著力,走客觀、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及理智的深刻;二是在“人類自身”的觀照上著力,走主觀、向內的路,主“情”,重人性開掘,求心靈淨化,以情感的明淨、深沉動人。

散文的“向內性”或“精神性”相當重要,其“神髓”更在於“內”或“虛”上。因此,寫作散文既要看到它是一種實、虛結合的藝術:虛,不離實(外物)的鋪墊;實,有待虛(精神)的昇華;有實無虛,缺乏精神的含金量,猶如趴在地下的寫作;而有虛無實,缺少心靈寄植的根基,使人讀後如墮五里霧中,又恰似懸在半空的寫作。更要看到內(從情感到心靈都是內宇宙)或虛(從情感到精神都是超越實生活的),才真正是觸發作家作意的“激活點”,思想、精神的“閃光點”,是散文作品的魅力所在。

五、寫作訓練

1.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說磨難是生活之鹽,那麼浪漫便是生活之蜜。沒有“鹽”的生活淡而無味,但是“鹽”加得太多,生活就會變苦,因為很少有人有意識地為生活加鹽。

“蜜”就不同了,那令人回味的香甜彷彿是一種誘惑——讓我們忘記生活的平常、平淡和平庸。

說到底,浪漫是富有詩意、充滿幻想的,行為是不拘小節、放蕩不羈的。

請以“磨難”或“浪漫”為話題,寫一篇散文,立意自定,題目自擬,內容在規定的話題範圍之內,不少於800字。

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四氣”:奮發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氣;鐵面無私,令人敬畏的正氣;披荊斬棘、捨生取義的勇氣;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氣。

請根據材料,以“人生的關鍵”為話題寫一篇散文。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3.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數學試卷發下之後,有人喜形於色,有人垂頭喪氣,李珊拿到自己的試卷一看,是個“不及格”。她懊悔地想到自己近一段時間的學習,暗暗下定決心:“我要一切從零開始!”可是有位作家曾說過:“一個人可以棄舊圖新,寫上歷史嶄新的一頁,但是,卻不能‘從零開始’,重寫自己的歷史。”

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文體自定。

六、佳作賞析

水之韻

09級高二(1)班 朱淑媛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我不是智者,也不是仁者,但我愛山的渾厚、沉穩,更愛水的凝重、純潔,那滿江流水,從混沌初開的原始流到地老天荒的遙遠,依舊往復不止,依然生生不息地滋養萬物。

遙望幼發拉底、底格里斯河的奔騰,訴說古巴比倫踏上征程演繹生命之旅的意義,談及流淌著的尼羅河沖刷出的古埃及,在那奔騰不息的流水中無疑孕育著文明的種子。

長江、黃河的雀躍,賦予了兩岸子民非凡的才能,半坡的萌芽,河姆渡的覺醒,預示著一個強大民族生命的誕生。眨眼間,華夏破殼而出,而水便從龜背上的文字裡流入那古老的黃土地,又從黃土地裡悄悄淌出一段五千年的輝煌文明。

我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啊,連綿不絕的長江流淌出了江南魚米之鄉的甜美和溫婉,氣勢磅礴的黃河則哺育了北國漢子的坦蕩和雄渾。望著逝去的江水,我想起那個曾吟著“把欄杆拍遍”的南宋詞人的錚錚鐵骨,我感受到東坡誦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灑脫豪放。一江一河,一南一北,剛柔並濟,成就了巍巍中華文明,造就了炎黃子孫淡然、沉靜、君子坦蕩蕩的大氣!

千年輪迴,時間會褪去一切,但綿延、亙古流淌的水卻一直用它偉岸而執著的姿態,靜看瞬息萬變,奔向滄海桑田。其中,分明噴薄著華夏流光溢彩的文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詩人在水邊吟唱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盪舟水鄉,縱情放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後主憑江遠望,愁思綿綿。

試想,若沒有了水,詞人多愁善感的綿綿情懷就無從寄託,又怎能留下這麼多的珠璣文字,錦繡詩句?

水不但給了我們生命,而且給了我們生命的充實。水是文明的根,是中華文化的魂。當我把靈魂浸潤在水中,傾聽流水潺潺,耳邊那輕拂的水聲,在盈盈水波和交替縱橫的歷史足跡間蔓延開來。

純潔厚重而又輕盈的水啊,是您給了我無盡的遐思和啟迪,我敬你,愛你!

【點評】

“韻”有風度、風致、情趣、意味的意思;“水”,柔美而雋永,用它廣博的胸懷養育著生命,用它高尚的精神洗禮著生命。本文圍繞著“水”的這一特點創設了悠遠而又恬美的意境,側重表現出“水”柔美而又雋永的風致和神韻,讀後讓人震撼。

選材上作者穿越了時空限制,以“水”為聚焦點生髮輻射式聯想,內容非常豐富,有著非常厚重的文化色彩,“韻”的含義詮釋得很到位;大量的引用既增添了語言的文采,又豐富了文章的內容;篇末的直抒胸臆水到渠成,真正做到了“形散神不散”。

孤 木

09級高二(1)班 徐瑞琴

沿著陌生的泥濘小路,我漫無目的地走著。現在已經是冬天,剛剛下過了一場大雪,這場雪來得太突然,讓我十分驚喜,可大雪過後,雪漸漸融化,我的好心情也煙消雲散了,取而代之的是瀰漫在心中淡淡的憂鬱。凜冽的寒風迎面撲來,我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停了下來,靠近路旁的草地坐下,獨自享受這份難得的清閒。

是的,周圍的一切太安靜了,只聽得見寒風撲面時呼呼的聲響。環顧四周,我面前是一個靜臥著的池塘,清澈見底,這個小巧可愛的池塘,收藏了不少雪水,難怪如此清靈。池塘邊有一棵孤獨的樹,與其說這是一棵樹,還不如說這只是一個分佈著些許枝丫的孤木。它那瘦弱的樹幹,彷彿被歲月刻滿了傷痕,奇醜無比,卻又令人感到憐惜;縱橫交錯的細枝,似乎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可它卻又不肯就此湮滅。

因為它曾經歷過許多,也承受了許多。它感受過柳絮紛飛,鶯飛草長的明媚,也曾在烈日之下,遭受煉獄般的折磨;它領略過落葉紛飛,雁陣驚寒的悽美,也常在冰雪之中,受到寒風的譏諷。可這又算得了什麼?一切過後,又是風輕雲淡,孤木依然在此靜靜地屹立,坦然地面對一切。旁邊依舊是安靜的池塘,清晰地映照著它的身影。這裡面,有過它朝著太陽,努力伸長的畫面;這裡面,有過它在暴風雨中,搖曳的舞姿;這裡面,有過它聆聽鳥鳴時專注的神情。

輕輕地摩挲著孤木粗糙的傷痕,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面對人生的挫折和打擊,我們往往是哀嘆和退縮。在退縮中,節節敗退;在哀嘆中,原本年輕的心變得老氣橫秋。我們何不嘗試著一笑而過,坦然面對?野火燒不盡芳草不息的激情,懸崖百丈冰改變不了梅的錚錚傲骨。卸下心靈的包袱,踏上風雨無阻的路,儘管路途崎嶇坎坷,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只要我們的生命還在繼續,我們就不能駐足。

失意時,若能從容面對,不失風度,這便是一種豁達和灑脫。忽然想到要為孤木拍照,想把它的從容、淡定定格在畫面裡。回去的路上,孤木的形象久久縈繞在心頭,忽然燃起一種信念:儘管前進的路有許多坎坷和挫折,但只要有一顆淡定的心坦然面對,定然會邁過眼前的坎,創造出自己的人生輝煌。

【點評】

這是一篇緣情造景、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先寫自己淡淡的憂鬱,再寫孤木的“瘦弱”“傷痕”和“瑟瑟發抖”,儘管如此,孤木並不因此而自甘湮滅,而是“靜靜地屹立”“坦然地面對”,為下文抒情、言志張本,作鋪墊,卒章顯志,順理成章。雖然景與志之間客觀上並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繫,作者通過聯想找到了它們的相似點,並把它們粘連在一起,形象地詮釋了自己的觀點。

觀 雨

09級高二(2)班 盛穎

雨,又淅淅瀝瀝地下起來了。我站在窗前,不斷有豆大的雨點砸在窗臺上,濺起一朵朵水花,窗外樹枝上幾片僅存的枯黃的葉子在雨中飄搖。我看得出神,恍惚間似乎看到了在那遙遠的時空,一個瘦弱的女子倚在窗前,眼看著窗外的綿綿細雨,低聲沉吟:“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那在亂世裡漂泊的詩性女子,也曾有過美好的回憶。她曾經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婚後夫唱婦隨,“繡幕芙蓉一笑間,斜偎寶鴨依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這樣的句子猶不能言盡她的幸福。然而,上天是殘酷的,金兵入侵,國破,丈夫作為一方長官竟棄城而逃,她憤然指責:“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之後,丈夫故去,親人離散,她獨自一人在人世間顛沛流離,一路追隨南渡的小朝廷。在這期間,她用她的才情留下了那些鏗鏘或愁緒滿腸的辭章,歷史記住了她飽經憂患卻不甘沉淪的身影!

她,一個弱女子,經歷了痛徹心扉的國破家亡,卻沒有被磨難擊倒,這些磨難反而成就了她在宋詞上獨樹一幟的風格。若沒有這些挫折,她的才情也許只能停留在“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嬌憨上。經歷了人世間的顛沛,她成長了,易安詞中染上了沉鬱雄渾之氣,增添了憂時憂民之感。她能在歷史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是因為她的才情,更是因為她飽經滄桑的愁思和對國家堅貞的氣節!

有人說:“磨難對於強者是財富,對於弱者是萬丈深淵。”無疑,易安是一個真正的強者,每每讀到她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我都會去想象那個孤獨的女子,帶著怎樣的堅定神情走過驚濤駭浪,曾經的大家閨秀失去了家人的庇護,獨自扛起生活的重擔,無論多麼艱難,她都挺過來了,她是才女,更是永不屈服者!

易安嬌羞的少女時期,甜蜜的婚後生活,顛沛流離的晚年組成了她精彩的一生。若缺少了磨難,再幸福美滿的生活也只像那白開水,純淨卻無味,只有用磨難給生活加點鹽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雨依舊在下,猛然回頭,看到桌上未解出的題,真想丟下不管,但想到那令人敬佩的女子,我又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繼續在題海中爬行。

【點評】

這是一篇由眼前所見想到心中情和事再回到眼前所見的敘事類散文,“雨”是眼前景與心中情契合的連接點。作者由眼前所見的“雨”生髮相關聯想,聯想到李清照的詩句,並由此寫到這個亂世佳人半生漂泊中的“不甘沉淪”和“永不屈服”的堅貞氣節,欽佩之情溢於言表。

文中大量詩句的引用有效地詮釋了人物形象的特點,也增強了語言的文采,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七、高考真題回放

1.2010年湖北省作文真題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孫悟空的筋斗雲,哪吒的風火輪,都是神奇想象的產物,寄寓了人類渴求飛速行進的美好願望。誰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說《新中國》預言百餘年後在上海陸家嘴一帶舉辦萬國博覽會,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夢想“從地球到月球”,在今天會成為現實?幻想源自人類的求知本能,展現了人類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動現實,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樂的源泉……

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選準角度,寫一篇作文。

要求: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

葉子的幻想

湖北考生

回家的路上有一道很陡的坡。

坡上有一棵小樹。每當我騎車上坡時,雖然感到特別吃力,但一想到馬上就能看到坡上那棵小樹時,渾身便充滿了力氣。

小樹上有幾片葉子,她們是我心靈的朋友,更是季節的象徵,坡路的使者、生命價值的寫照。

葉子總是微微地搖擺著,我很好奇,問:“葉子,你們為什麼老是擺動?”“我們幻想飛翔,想去看看大地的美麗。”她們很認真地說。“葉子只是葉,永遠不可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啊!”“看看吧。”她們單純地笑著,不再說話。

葉子從春天搖擺到夏天,執著而熱烈。我感到詫異:“為什麼?一季的時間過去了,你們已長大,應該明白了……”“可能吧。”她們望著那道陡陡的坡,輕輕地說,“但是每當我們聞到大地飄來的清甜的泥香時,我們總是渴望著幻想著飛翔……”她們朝我笑笑,笑容裡帶著那股倔強……

秋天到了。

當我騎車上坡後,望著搖搖欲墜即將凋零的葉子,說:“你們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你們還追逐那不可能實現的幻想嗎?”“是的。”葉子抬起頭,眼裡煥發著不可抑制的光彩,“你知道嗎?朋友,現在我們很快樂。”“快樂?”“嗯,這段時間,我們明白了許多。我們在這樹梢看到人來人往,雖然他們上坡很累,但是我們卻看到他們上到坡頂後,眼裡充滿了勝利的喜悅。我們知道,幻想飛翔對於我們而言,就像一座不可翻越的高山,但我們並不懼怕。因為我們相信,美麗的大地正等待著我們。”我有些懂了,對她們燦爛一笑。

冬天到了。

我頂著凜冽的寒風艱難地將自行車騎到坡前。忽然,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呆了——幾片乾癟的葉子,在飛,在飛翔!

時間如同停滯了一般,她們散發出年輕時的光彩。葉子離開了樹的懷抱,在四溢的冬日暖陽中,拼命地想飛過那道陡陡的坡。在風的幫助下,她們越過了坡頂,像一個個吉卜賽少女,雖然衣著陳舊,裙襖破損,卻舞得神采飛揚,旁若無人,眼裡閃爍著熾熱的光芒。那是平靜的熱烈,超脫的歡呼!

最終,葉子像一隻只折翼的黃蝴蝶飄落到了地上,夕陽將她們染成了金色,如同天邊即將逝去的火燒雲……

淚從我的眼裡緩緩地流淌出來。

朦朧中,眼前的葉子彷彿是追求生命價值的偉人,她們把幻想變成了現實。這時,我才明白,她們生在坡路邊,長在幻想中,卻真正感悟到了生命的內涵。幻想是一座高高的橋樑,連接著葉子還有我的理想和追求。

【分析】

本文是一篇構思巧妙、情感真摯的佳作,主要有以下亮點:

作者用一顆敏感的心去感受生活,用葉子闡釋了生命的價值,構思十分新奇。“每當我騎車上坡時,雖然感到特別吃力,但一想到馬上就能看到坡上那棵小樹時,渾身便充滿了力氣”“葉子從春天搖擺到夏天,執著而熱烈”“葉子像一隻只折翼的黃蝴蝶飄落到了地上,夕陽將她們染成了金色,如同天邊即將逝去的火燒雲”……這是多麼平凡的情景,又是多麼真實感人的畫面。“幾片葉子”一經作者之手,就成了追求生命價值的偉人,這也彰顯了作者的才氣和靈氣。

文章多處暗合對比、比喻、象徵等表現手法,行文貼切自然,描寫信手拈來,寓意深刻,把葉子的幻想,對生命的理解,都極具張力地表達了出來。

得分:內容24分十表達25分十發展10分=59分

2.2010年江蘇省高考作文真題(70分)

綠色,生機勃勃,賞心悅目。綠色,與生命、生態緊密相連。今天,綠色成為嶄新的理念,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請以“綠色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綠色生活

江蘇考生

那是一塊地,一塊青草地。那時的生活是綠色的,因為,有這塊地。

總懷念那天高雲淡,總懷念那芳草青青。曾經,那片綠地躺在城市的近郊,盡情地呼吸,恣意地生長,沒有人能打擾它的安寧,它以為可以一直這樣下去,蓬勃而淡然,我也以為。

那片地上什麼草都有,參差而雜亂,遠沒有城裡的景觀草坪美觀,但我總覺得這裡多了些什麼,一種自然,一種蓬勃,一種生命的本真。

那時的我總愛在這裡,一坐一個下午,這塊地踩上去軟綿綿的,但卻厚重,不像城裡的水泥地,雖然堅硬,但我總覺得踩上去空蕩蕩的。

看那些草恣意地生長,任生活被綠意染透,綠得閒適而舒暢。

城市像發酵的饅頭,像是要吞沒一切,推土機轟鳴著,翻起那一層層的泥土。我看見泥土被掀起,那原本蓬勃的青草已然發黃、乾枯,它們的根裸露著,任風擺弄。

我愣在那裡,心中一陣痛,淚無聲地漫出眼眶。

為什麼?為什麼要奪走這塊地,奪走這一片綠意?奪走這春天的芳草依依,夏天的繁花滿地,奪走這秋天金黃的熱烈,冬天瑩潔的靜謐。

我不明白。

綠色,澄淨,閒適,卻似乎與這現代化的社會格格不入。人們拼命地追逐,追逐著名,追逐著利,一刻也不放鬆,人們喜歡紅色,紅色代表著財富,代表著利益。

“煮酒話桑麻”已經成為一種奢望,“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也已成為幻想,稻香漸漸飄散,蛙聲早已消逝。沒有人願意停下腳步,欣賞一路的風景,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的心境早已失落。

我懷念那片綠地,也懷念綠色的生活,綠色的人心。

當城市將我們包圍,我們是否還能做一個綠色的人,過綠色的生活?

突然想起一個人來,那個鳳凰小城吊腳樓中的身影——沈從文。一切的塵囂到他的心裡都寂靜了,只剩下水的純粹、泥的厚朴,只剩下一片盎然的綠。不為名,不為利,靜靜地,只為尋求生命的真諦。

讓心情變得疏(輕)鬆些吧!稍稍放慢些腳步,給心一片澄明與自然,這樣便會感受到陽光與雨露。

淡泊、安(寧)靜,這便是綠色的人。澄澈、透亮,靜靜地堅守,靜靜地追尋生命的本真,這便是綠色的生活。

【分析】

這是一篇緊扣命題,主題鮮明的文章。開篇直接進入主題,寫在城市近郊一塊青草地上的綠色生活,之後寫城市奪走了這一片綠地,進而引發自己對“綠色生活”的深思,思路清晰,每一部分都突出主題,沒有“旁逸斜出”。

文章構思獨到,在極富生活氣息的描寫中體現了作者目光的深邃和思考的深入。從一塊充滿綠色的青草地切入,描寫綠色生活的閒適和舒暢,這與後文在現代化進程中綠色生活漸漸消逝而讓“我”失落、惋惜形成鮮明對比。這樣的安排使得文章後半部分的感悟有了憑藉,也使感悟有了說服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