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萬年興村記

三農 農業 畜牧業 合作社 中國網 2017-04-27

姚星宇 本報記者 練 煉

黃溪,修水縣馬坳鎮一個較為偏僻的村莊。9年前,該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上訪村,交通閉塞,產業匱乏,人心散漫,全村因鬥毆、偷竊等行為被判服刑村民60多人。

今天的黃溪村,340多棟連體式獨立庭院整齊排列,建成全縣首個村級自來水廠、首個村級公墓區、首個垃圾焚燒廠,一躍成為全縣眾人皆知的先進村,先後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9年時間,之所以發生如此巨大變化,緣於一位好支書——徐萬年。他帶領村班子致力黃溪發展,引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徐萬年願不願意再回村裡當書記呢?”不知是誰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像一顆火種,點燃了鄉親們渴望擺脫貧窮落後的心願。在鄉親們眼裡,徐萬年是位大能人。1976年擔任村支部書記後,村裡各項工作起色很大,1990年被提拔為副鄉長,不久辭職下海經商,成功創辦“萬年綜合養殖公司”,成為全縣的“豬老大”。

2008年村兩委換屆前夕,鄉親們一撥一撥地找到徐萬年請他參加村支書選舉。在大夥的真情感召下,他毅然參加選舉。當年11月26日,徐萬年全票當選黃溪村黨支部書記。“組織上信任我、老百姓期待我,我不幹好能行嗎?”年過半百的徐萬年決定沉下身子,甩開膀子,幹出樣子。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這話烙印在徐萬年的心中。他從深入分析村情、逐戶走訪問計入手,挨家挨戶徵詢意見,瞭解情況,到外地先進村取經。他用經營企業的理念來謀劃黃溪的發展,很快提出了符合黃溪實際的發展思路,明確了農業產業化、土地園林化、耕作機械化、住房城鎮化、農民工人化的“五化”發展模式和家家有資產、戶戶有股份、人人有就業、年年有分紅的“四有”發展目標,並請來專家制訂黃溪村5至10年發展規劃。

蠶桑產業是黃溪的傳統產業,受市場低迷影響,種植規模急劇下滑。村兩委經過反覆論證,認定蠶桑仍是適合黃溪發展的主導產業,徐萬年多次給村民算經濟賬,動員村組幹部和黨員帶頭髮展蠶桑,全村桑園面積由2008年幾近荒蕪的50畝擴大到現在連片優質高產桑園800多畝。為破解產業鏈條短影響蠶農增收的難題,徐萬年積極爭取省蠶種廠到黃溪創辦制種基地,有效延伸了養蠶、制種、售繭的產業鏈。村裡成立蠶桑生產專業合作社,與省蠶種廠合作推廣科技養蠶,開展技術培訓,提升繭質和產量,使單張蠶種收入由原來1000多元提高至6000多元。去年,全村蠶農收入超過400萬元。

懂經濟、善管理的徐萬年並不滿足於只發展農業產業,他還堅信充分挖掘當地豐富的資源,利用良好的生態優勢,工業也可以搞出名堂來。在他的積極運作下,成功引進投資商建成黃溪水電站、匯津純淨水、金櫻子酒業、三和傢俱等多家企業,年產值達到1.5億元,3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徐萬年通過採取資源入股的形式,村集體經濟收入也由原來的“空殼村”變身成了產業大村、經濟強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