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出創新生命力 “合”出發展新動能

三農 農村電商 經濟 大數據 農業 精選熱點資訊 2018-12-08

12月5日,貴州雅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端主機汽車用二極管智能生產示範線高效運轉著,高度智能化的設備不間斷地進行灌封、自動測試、激光打標等工序。

通過建立智能生產線,雅光電子生產單班人數由原來的40人減少到13人,生產10萬支整流二極管的時間從過去的24小時減少到8小時,產能提升了58%,優品率提升了33%,不僅節約了時間成本、人力成本,而且產品質量明顯提升。

在貴陽,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像雅光電子一樣,通過擁抱大數據、融合大數據,迸發出新的發展活力,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做大做強。今年,貴州興達興高性能混凝土智能工廠、貴州航天電器精密電子元器件智能製造等4個項目還成功入選工信部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名單。

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數化萬物,智在融合。近年來,貴陽市緊緊圍繞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和“中國數谷”建設,以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以“千企改造”工程和“千企融合”行動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在實體經濟中的創新融合,持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實體經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有力推動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貴陽緊扣中國製造2025明確的關鍵領域和重點方向,按照“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的發展要求,搭建了“一企一策”線上服務系統和鏈接大數據 工業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的工業雲平臺,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指導和支撐。

通過建立大數據運營中心,“老乾媽”公司對原材料採購、產品生產和營銷、質量檢測和監管等進行精準分析、精細管理,穩定提高了產品質量和標準,目前已有20個品種的產品銷往國外,涵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72個國家和地區;貴陽海信通過對11條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工廠人員由1000人壓縮到500人,節省人工成本近5000萬元,產品的穩定性、準確率和成品率也穩步提升……通過“大數據 工業”融合發展,貴陽按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快進鍵”。2017年,全市有10家企業成為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37家企業入選全省“大數據 工業”深度融合試點示範企業。

助推鄉村振興為農業賦能

利用“互聯網 ”打造農產品追溯體系,實現生產數據分析、產地準出管理、檢測數據自動上傳等功能;構建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助推農貨進城、網貨下鄉、電商扶貧……大數據不僅促進貴陽工業升級,也為貴陽農業賦能,助推鄉村振興步入“快車道”。

修文獼猴桃就是一個典型例證。通過建設覆蓋獼猴桃種植面積6萬餘畝、種植企業和合作社313戶的修文縣農業大數據物聯網平臺,對產銷過程的實時數據進行採集、監測和分析,實現了全過程記錄、全流程管控,使每一個獼猴桃都可追蹤溯源、質量都有保障,讓消費者吃得安全、放心,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力帶動了獼猴桃產業的發展。

促進旅遊、商貿等融合升級

大數據,不僅是“數谷貴陽”的一張靚麗名片,更是貴陽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數據顯示,去年,貴陽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指數達到42.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7,貴陽成為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通過大力推進“大數據 旅遊業”,搭建“智慧貴陽”旅遊平臺等,為廣大遊客提供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公共服務,2017年,貴陽在線旅遊達到2195.83萬人次、增長43.9%,佔全省在線旅遊市場份額的59.1%;

通過大力推進“大數據 電子商務”,貴陽成為阿里巴巴佈局新零售業態的第一批城市之一,“盒馬鮮生”貴陽單店單日銷售額在全國所有門店中排第一;

通過大力推進“大數據 物流業”,滿幫集團構建起中國公路物流社會公共運力池,今年1—9月完成收入超過8億元,同比增長1358%;

通過大力推進“大數據 交通”,智慧交通成為治理城市擁堵的有效藥方,《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貴陽市擁堵指數同比下降8.03%,交通擁堵治理效果位居全國第3位;

……

貴陽以大數據促進旅遊、商貿、物流、金融、交通等行業向平臺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級,全力推動大數據與服務領域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發展,不僅打造了業態模式創新“升級版”,而且讓大數據成為服務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助力。(樊成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