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法委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精準發力脫貧向著幸福出發

三農 農民 農業 種植業 渭南政法網 2017-05-19

市委政法委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精準發力脫貧向著幸福出發

4月27日,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政法委書記樊存弟在走訪永內村貧困戶過程中強調,脫貧攻堅工作,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之一,全市政法幹部有責任,也要有信心打贏這場攻堅戰。脫貧工作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以“點”作為突破口,從“面”上扶持產業發展,全面提高貧困群眾生活質量,高位推進脫貧攻堅。

樊存弟走訪中瞭解到貧困戶白太銀家中的特殊情況後,專門叮囑政法委機關幫扶工作隊要儘快採取措施給予資金等方面的幫扶和支持。5月11日,市委政法委機關幹部赴澄城縣莊頭鎮永內村開展脫貧幫扶活動中,專門把幫扶資金送到白太銀家中,幫助群眾解決眼前的實際困難。

據瞭解,市委政法委包聯永內村扶貧工作三年多來,通過駐村開展工作、籌建基礎設施、加大扶貧項目資金投入等,永內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6年底實現了“脫貧摘帽”,為2020年前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了堅實基礎。

精準扶貧帶來新希望

“精準識別貧困戶是精準扶貧的關鍵,也是問需於民的第一道關口。只有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才知道群眾真正要什麼、怎麼幫?”為幫助貧困戶解決脫貧問題,市委政法委扶貧工作組多次到永內村走訪調研,慰問貧困農戶,深入瞭解相關情況。

5月11日,市委政法委幫扶工作隊帶領機關包聯幹部到永內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與鄉、村工作隊的十幾名成員分為4個工作小組,分頭深入永內村的14戶貧困戶中走訪調查。隊員們細緻詢問每戶村民詳細情況,並與14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象。在此基礎上,將家庭結構、年齡、資產現狀、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致貧原因等諸多要素納入到建檔立卡內容中,最終形成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數據庫,做到“一戶一臺賬”,為下一步精準扶貧提供理論依據。

採訪中,永內村支部書記劉保林告訴記者:2016年年初,全村共確定貧困戶39戶,在市委政法委的包聯幫扶下2016年已脫貧22戶。近期,通過精準識別,退出貧困戶2戶,1戶1人死亡,剩餘14戶未脫貧,2017年通過產業扶持有望脫貧3戶。

在脫貧攻堅中,清晰列出扶貧對象分佈、脫貧任務規劃、脫貧時間、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在此基礎上盯住不放,定期督察、考核,以確保精準扶貧措施的落實。

“今年,永內村已脫貧3戶,其餘貧困戶的幫扶工作也正在持續推進中。”劉寶林說,全村的改善,這得益於澄城縣兩級黨委、政府以及渭南市委政法委的包聯幫扶,各項精準措施讓廣大村民大踏步邁上小康生活不再是夢。

產業扶持帶動經濟發展

就扶貧工作而言,“造血”比“輸血”更重要,只有增強“造血”功能,才能從根本上脫貧致富,而“造血”的關鍵是要發展適合當地的產業。

“如果把錢直接給村民,用不了多久錢就花沒了,依然解決不了貧困根本。”劉寶林認為,許多貧困戶之所以貧困,是因為沒有合適的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在認真分析永內村民情並全面瞭解村民意願後,市委政法委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脫貧。2016年初,召開了永內村產業發展動員大會,鼓勵群眾“少種糧,多栽果,建大棚,擴面積”。通過村民靳紅民、靳拴奇、趙振杰等的產業成果交流發言,使部分還在觀望、還在種玉米、小麥的群眾心熱了起來,紛紛報名申請樹苗,發展經濟果木種植。去年一年,39戶貧困戶中,有14戶貧困戶新栽了蘋果、櫻桃共計53畝。

走訪期間,村書記劉寶林跟我們算了一筆賬:“我們種植櫻桃,大棚一畝地最少收入也在8000元,種植好的話,就像我們村主任一年一畝地都在一萬五甚至兩萬元。不用跟村民說,村民也能算得來這筆賬。”

“不只讓農民向現代農業要效益,讓農民少下苦、多產出,更要把現代農業作為資源,來發展旅遊、觀光、採摘等,讓農民多掙錢,多收益。”劉寶林說。有“澄城後花園”之稱的永內村人在6月份,舉辦“瓜果節”,吸引縣城人來採摘櫻桃、草莓等;在村裡開起了一家家“壩上人家”農家樂,讓城裡人嚐嚐農村的小吃飯菜,為群眾增加了收入。

“看,我家的櫻桃再過十幾天就上市了,有了產業支撐,我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了。”村民白大叔高興地說。在澄城縣永內村,村民們向記者講述著村裡的變化。美麗的村貌、鼓起的腰包讓村民們喜笑顏開。

市委政法委通過全面瞭解掌握了永內村的村情、社情、民意,並對已組建的“紅袖章”巡邏隊,加大培訓和管理力度,使之成為保障村民安全的保護傘。今年以來,永內村實現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發案率為零,平安村建設成效顯著。永內村發生的變化,是渭南市委政法委、縣鎮黨委政府及全體村幹部群眾辛勤汗水結出的碩果。產業幫扶托起“脫貧致富夢”,鼓起的錢袋子讓村民們開始謀劃新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