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決戰在一線」呼和浩特市2億扶貧資金優先投向有未脫貧人口村推動旗縣區產業結構升級'

"

日前,記者從市農牧局獲悉,為了落實好自治區支持武川縣、清水河縣的各類支農惠牧政策、資金和項目,推動旗縣區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壯大農牧業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提升帶貧能力,2019年呼和浩特市本級產業扶貧資金2億元要優先投向有未脫貧人口的村。

大力發展畜牧業,積極培育帶貧龍頭企業

呼和浩特市在推動旗縣區產業結構調整中,根據現有的產業基礎,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發揮養殖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積極推動“公司+養殖基地+貧困戶”合作共建的方式發展養殖,在貧困人口數量較多的土左旗,扶持發展奶牛養殖業,在貧困戶集中山區,如清水河縣、和林縣南部與武川縣北部,發展肉羊、生豬、肉牛、肉驢、奶山羊和禽等養殖業。加大畜禽品種改良力度,加大牛羊人工授精站點建設力度,提高畜禽生產水平和畜產品產量和質量,建設一批特色養殖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今年,將安排專項資金4700萬元,以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奶業振興扶持政策等重點項目扶持武川縣、清水河縣。扶持清水河縣建設2個千頭以上奶牛牧場,兩縣畜牧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牲畜存欄達到2.78萬頭只。在武川縣年內新建肉羊生態家庭牧場(基礎母羊100-300只)20個,標準化養殖場(基礎母羊300只以上)50個,發展肉牛標準化養殖場(戶)10個(基礎母牛50頭以上),重點推動二份子鄉、西烏蘭不浪鎮、哈拉合少鄉、得勝溝鄉、大青山鄉等鄉鎮的貧困戶脫貧。在清水河縣新增奶山羊0.8萬隻,新增肉驢0.7萬頭,用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由內蒙古聖地牧業有限公司以“奶牛託管”養殖模式為貧困戶代購奶牛。在和林縣繼續實施“扶貧牛”“扶貧豬”“扶貧驢”“扶貧雞”項目。

抓好產銷對接,暢通銷售渠道

在推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開發的同時,積極打造農畜產品品牌,強化產地追溯管理,提升農畜產品質量,加快“三品一標”認證步伐,年內農畜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產量增長15%以上,新增“三品一標”、名優特認證企業15個,新增“三品一標”、名優特產品45個。支持土左旗大蔥、託縣紅辣椒、和林縣正大豬肉、蒙羊羊肉、清水河縣小香米、武川縣馬鈴薯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認證,推介清水河縣“窯上田”區域性公共品牌。推進互聯網與產業扶貧相結合,通過貧困地區農畜產品推介會、洽談會、電商平臺等,建立穩定購銷關係。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參加第七屆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博覽會、第十七屆全國農產品交易會和2019年呼和浩特市國際智慧農牧業博覽會等展會,開展專場推介活動,特別是要藉助京蒙幫扶項目實施機遇,將貧困戶生產的品質好、特色濃、可能出現賣難的農產品推向全國,賣出好價錢,鼓勵企事業單位、學校、公共機構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採購貧困戶生產的農畜產品。探索“互聯網+標準化”營銷模式,採取農超對接、直銷店、體驗店、博覽會等形式促進產銷對接,打通貧困農民增收“最後一公里”。

強化科技服務和人才培養,增強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建立並落實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指導各旗縣區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村選派產業發展指導員。協助旗縣區對產業發展指導員進行集中培訓。督促旗縣區組織產業發展指導員進村入戶指導貧困戶科學選擇產業,對貧困戶開展全程的技術指導,協調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提升產業扶貧質量。幫助武川縣農民提高青貯技術,促進奶牛、肉羊、肉牛產業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能力。安排資金455萬元,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1516人,培育農村致富“領頭雁”100人,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指導旗縣區儘量安排貧困人口參加培訓,增強對貧困群眾的示範引導和輻射帶動。(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雲豔芳)

"

日前,記者從市農牧局獲悉,為了落實好自治區支持武川縣、清水河縣的各類支農惠牧政策、資金和項目,推動旗縣區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壯大農牧業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提升帶貧能力,2019年呼和浩特市本級產業扶貧資金2億元要優先投向有未脫貧人口的村。

大力發展畜牧業,積極培育帶貧龍頭企業

呼和浩特市在推動旗縣區產業結構調整中,根據現有的產業基礎,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發揮養殖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積極推動“公司+養殖基地+貧困戶”合作共建的方式發展養殖,在貧困人口數量較多的土左旗,扶持發展奶牛養殖業,在貧困戶集中山區,如清水河縣、和林縣南部與武川縣北部,發展肉羊、生豬、肉牛、肉驢、奶山羊和禽等養殖業。加大畜禽品種改良力度,加大牛羊人工授精站點建設力度,提高畜禽生產水平和畜產品產量和質量,建設一批特色養殖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今年,將安排專項資金4700萬元,以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奶業振興扶持政策等重點項目扶持武川縣、清水河縣。扶持清水河縣建設2個千頭以上奶牛牧場,兩縣畜牧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牲畜存欄達到2.78萬頭只。在武川縣年內新建肉羊生態家庭牧場(基礎母羊100-300只)20個,標準化養殖場(基礎母羊300只以上)50個,發展肉牛標準化養殖場(戶)10個(基礎母牛50頭以上),重點推動二份子鄉、西烏蘭不浪鎮、哈拉合少鄉、得勝溝鄉、大青山鄉等鄉鎮的貧困戶脫貧。在清水河縣新增奶山羊0.8萬隻,新增肉驢0.7萬頭,用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由內蒙古聖地牧業有限公司以“奶牛託管”養殖模式為貧困戶代購奶牛。在和林縣繼續實施“扶貧牛”“扶貧豬”“扶貧驢”“扶貧雞”項目。

抓好產銷對接,暢通銷售渠道

在推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開發的同時,積極打造農畜產品品牌,強化產地追溯管理,提升農畜產品質量,加快“三品一標”認證步伐,年內農畜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產量增長15%以上,新增“三品一標”、名優特認證企業15個,新增“三品一標”、名優特產品45個。支持土左旗大蔥、託縣紅辣椒、和林縣正大豬肉、蒙羊羊肉、清水河縣小香米、武川縣馬鈴薯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認證,推介清水河縣“窯上田”區域性公共品牌。推進互聯網與產業扶貧相結合,通過貧困地區農畜產品推介會、洽談會、電商平臺等,建立穩定購銷關係。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參加第七屆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博覽會、第十七屆全國農產品交易會和2019年呼和浩特市國際智慧農牧業博覽會等展會,開展專場推介活動,特別是要藉助京蒙幫扶項目實施機遇,將貧困戶生產的品質好、特色濃、可能出現賣難的農產品推向全國,賣出好價錢,鼓勵企事業單位、學校、公共機構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採購貧困戶生產的農畜產品。探索“互聯網+標準化”營銷模式,採取農超對接、直銷店、體驗店、博覽會等形式促進產銷對接,打通貧困農民增收“最後一公里”。

強化科技服務和人才培養,增強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建立並落實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指導各旗縣區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村選派產業發展指導員。協助旗縣區對產業發展指導員進行集中培訓。督促旗縣區組織產業發展指導員進村入戶指導貧困戶科學選擇產業,對貧困戶開展全程的技術指導,協調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提升產業扶貧質量。幫助武川縣農民提高青貯技術,促進奶牛、肉羊、肉牛產業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能力。安排資金455萬元,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1516人,培育農村致富“領頭雁”100人,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指導旗縣區儘量安排貧困人口參加培訓,增強對貧困群眾的示範引導和輻射帶動。(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雲豔芳)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決戰在一線」呼和浩特市2億扶貧資金優先投向有未脫貧人口村推動旗縣區產業結構升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