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四城”同創 建設美麗家園

三農 農業 建築 交通 紅網 2017-06-10

郴州桂陽開展“四創”工作,即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城市和省歷史文化名城,改變的是環境,塑造的是形象,凝聚的是人心,收到的是效益,是責任所在、大勢所趨、民心所向,要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著力四個“突出”,確保創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突出薄弱環節,率先創成國家園林縣城。這是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的鋪墊和基礎,明年必須通過驗收。按常規,“創園”需要三年,而我們要在一年內完成,時間緊、任務重。桂陽雖已具備創建條件,但也還存在差距:綠地規劃體系不健全,綠線綠章管理不到位;部分道路綠化不達標,古樹名木和文化古蹟保護工作有空檔;城區周邊採石場破壞生態,邊坡裸露地較多;汙水處理率、汙泥處置率差距較大,等等。對此,我們要把準環節、抓住關鍵,對號入座、補齊短板。一是把“創園”與塑造城市個性特色相結合。要立足“顯山露水、彰顯文化”,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冶煉文化、古郡特色的精品園林。當前,重點要完成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綠線規劃、綠道建設規劃、防護綠地規劃、綠地系統避險規劃、溼地資源保護規劃的編制;要搶抓黃金時間,加快實施一批提質擴量工程,千方百計擴大綠量。重點實施“四大廣場”、翡翠公園、主次幹道等綠化提質工程,抓好麒麟山公園、聚寶廣場、金葉南路、培才路等綠化建設,著力把寶嶺公園建成綜合性公園。廣泛開展“園林式單位”“園林式小區”創建活動,拆牆透綠、見縫插綠、屋頂增綠,推進立體綠化,促進全民參與。突出燃氣、道路、供水、環衛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城中村、棚戶區改造項目,要因地制宜建設綠島綠地和市民公園,多為居民提供休閒場所。二是把“創園”與改善生態環境相結合。要大力實施“青山、碧水、淨土、藍天”工程,抓好縣城周邊、主要交通幹線的裸露邊坡綠化、森林生態景觀提質,以及西河風光帶沿岸的綠化補植補造,打造城市生態屏障。強化工業廢水廢氣、生活垃圾汙水、揚塵噪音油煙汙染治理,抓好城市水體修復,加強舂陵江、西河溼地保護,加快推進舂陵國家溼地公園、城北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商貿城至物流園排水管網建設,治理迎薰廣場至縣工業園段河道,確保城區汙水處理率、汙泥處置率達到考核要求,環境質量各項指標全面達標。三是把“創園”與提升城市管理相結合。要杜絕重建輕管、建管脫節,城管、住建、房產等部門要協調配合落實綠色圖章制度,嚴格監管綠化工程,從源頭上解決設計水平低和綠量不足的問題。要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保護好古樹名木和綠化成果,依法查處各類破壞園林綠地的行為,提高市民愛綠、護綠、植綠意識。城管、環保、公安交警、市場服務、國土資源等部門及相關街道,要聯合開展菜地、交通、馬路市場、廣告招牌、渣土運輸和採石場專項治理行動,切實改善市容市貌。

突出保護傳承,加緊創建省歷史文化名城。這項工作要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申報,2018年獲得省歷史文化名城稱號。對照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條件,桂陽雖擁有良好的基礎,但短板也比較明顯。比如,歷史文化厚重,但特色與價值尚未凸顯;保存文物豐富,但“省保、國保”單位極少;集中成片的歷史建築較多,但沒有創建歷史文化街區;十字街保留著傳統格局,但私房改建致使古街整體風貌失調,等等。對此,我們在創建工作中要注重三個統籌。一是統籌規劃與實施。按照“繼承傳統、發揚特色,保護與發展並重”的原則,科學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城市紫線規劃》,尤其要編制好各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劃定保護範圍,明確保護目標和保護要求,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整體保護框架。要按照規劃方案,逐年分解任務、抓緊推進實施,確保規劃“畫在圖上、落在地上”,著力把“歷史文化名城”打造成精美名片。二是統籌文化與文物。一方面,要加快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申報。這是申報認定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重點在展示地方特色、延續歷史特色、傳承文化特色上下功夫,按照“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的原則,加快對七裡街、十字街等歷史文化街區進行集中整治和修繕,確保建成歷史文化街區6個以上。另一方面,要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突出對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古村古井等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修復,全方位保護歷史風貌、文化內涵、民俗風情。加強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爭取古戲臺群、古礦冶遺址群、千家坪遺址等文物申報為國保,確保新增文物保護單位15個以上。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執法,嚴厲打擊破壞文化遺產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三是統籌開發與保護。依託現有歷史文化遺存,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提升城市歷史文化內涵,打造城市文化品牌。重點圍繞“郡縣範本”“千年礦都”“千年戲曲”三大獨特文化,加快桂陽文化園、寶山國家礦山公園建設,重現厚重的桂陽曆史文化;配套建好“中華郡縣”展示館、桂陽博物館、劉家嶺宋代壁畫墓陳列館等文物保護和陳列布展工程,撰好桂陽曆史簡本、文化遺產簡本、歷史文化編年簡,有效保存歷史記憶;挖掘歷史名人、湘昆湘劇、民間藝術、傳統工藝、老字號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大做強地域文化品牌,擦亮“千年古郡”城市名片。

突出協調聯動,積極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標準共有8大項40個小項208個考核點,任何一點不到位、有缺陷,都不能創建成功。對照標準,立足縣情,我們的壓力很大、任務很重:省市級衛生村鎮數量不達標;公廁數量不足、檔次不高、設施標識不全;垃圾收集系統不符合標準,無獨立餐廚垃圾收運處理系統;缺糞便無害化處理系統;市場內外、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差,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銀”。“創衛”的總體目標是,力爭2019年成功創建。各級各部門要咬定目標,突破難點,提升亮點,全力以赴抓創建。一是既抓硬件建設,又抓綜合治理。突出抓好公廁、垃圾收集系統、糞便無害化處理系統、汙水處理、停車場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對難度較大的重點工程,要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確保工程建設紮實有序推進。全面開展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專項整治,以及城市出入口、集貿市場、居民社區、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的環境衛生整治,集中解決突出問題。二是既抓衛生創建,又抓素養提高。深入推進愛國衛生運動,繼續開展“全民衛生日”活動,鞏固提升健康教育和除害防病工作,引導城鄉居民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下移“創衛”重心,組織開展“文明衛生社區”“文明衛生居民樓院”等評比活動,促使創建工作深入千家萬戶、覆蓋所有人群。全力抓好衛生村鎮創建,2017年,龍潭、鹿峰、黃沙坪等三個街道所轄村必須全部創成市級衛生村;正和鎮要創建30%的市級衛生村、20%的省級衛生村。三是既抓城鎮建設,又抓村容村貌。各鄉鎮、街道、農林場所要圍繞“創衛”工作方案,分類確定整治標準和“創衛”目標,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鎮面貌。環保、農業、城管等部門要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五化”為抓手,加快“潔淨鄉村”推進步伐,建立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加強農業面源汙染和固體廢棄物汙染防治,改造農村旱廁,確保農村垃圾、汙水處理率達到“創衛”標準。

突出問題導向,統籌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是對一個城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綜合評價,是城市的最高榮譽和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桂陽縣創建工作在全市起步最早,2002年就取得了省級文明縣城稱號,已連續三輪創建成功。但是,比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標準,依然任重道遠。首先,競爭日趨白熱化。全國文明城市三年評選一次,名額控制很緊,全省指標僅為2-4個,競爭非常激烈。其次,測評標準複雜化。新版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項目更多、要求更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仍然是前置條件。從近兩年省測評情況來看,桂陽縣總體成績中等偏上,與獲取提名資格有較大差距。第三,現實問題多元化。比照測評體系和創建標準,我們的城市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市民文明素質有待提升,市容環境衛生不盡人意,長效常態機制不夠健全,創建工作氛圍也不濃厚。因此,要想奪取全國縣級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必須超常規、大力度、硬舉措。一要抓品質提升。圍繞市政設施不完善、城市環境“髒亂差”等問題,著力完善硬件設施,通過精緻化建設項目,精細化管理城市,全面提升文明創建成效和水平。要採取集中整治與常態管理相結合、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城中村、學校周邊、景區、網吧、農貿市場和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的集中整治;常態化開展不文明行為綜合整治;深入實施違章建築、經營秩序、公共交通等專項整治,著力實現市容管理、街面保潔常態推進、長效保持。二要抓文明創建。堅持社區網格化管理與文明創建相結合,完善網格服務網絡,強化隊伍素質,提升工作實效。以“情滿蓉城·最美桂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常態化開展市民素質教育提升、“最美桂陽人”評選、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學雷鋒志願服務等活動,著力提升市民綜合素養。加強社會道德建設,講好“桂陽故事”,傳播桂陽聲音,傳遞正能量。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確保2017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達到85分以上。堅持以城帶鄉,深入推進文明村鎮創建。同時,要認真抓好每季度的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模擬測評,找差距、補短板、促提升。三要抓氛圍營造。縣電視臺、廣播電臺、桂陽新聞網、政府門戶網、今日桂陽報等各類新聞媒體要通過專題、專欄、專訪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宣傳報道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全面提高市民對創文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參與度和滿意度。

“四創”,既是“國考”,又是“民考”,考的是我們的信心決心,考的是幹部的能力水平,考的是群眾的綜合素質,考得好就能助推桂陽發展,考不好就會耽誤桂陽發展,全縣要上下一盤棋,部門一條心,上下一股勁,考出優異成績,交出滿意答卷。

(作者系中共桂陽縣委副書記、縣長 黃四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