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安產業體系新架構:聚力“四三三” 邁向中高端

三農 經濟 農業 投資 姚曉東 精選熱點資訊 2018-12-05
江蘇淮安產業體系新架構:聚力“四三三” 邁向中高端

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作為工業發展重點的淮安,也在適時發出行業的聲音

相關新聞:一圖讀懂江蘇淮安“四三三”現代產業體系

“用舊船票登不上新客船,靠老地圖找不到新大陸。”在江蘇省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看來,面對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必須讓新動能接力領跑,讓傳統動能煥發新機。

一個地方有什麼發展優勢,產業架構如何科學規劃,同樣需要頂層設計。為此,淮安把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擺在突出位置,以產業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為引領,致力於加快形成“四三三”優勢特色產業體系。

這一體系在既有架構基礎上優化提升打造升級版,特色鮮明,重點突出,覆蓋三大產業即“四大工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大服務業特色產業、三大農業特色產業”。其中,工業聚焦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鹽化凹土新材料、食品四大優勢特色產業,服務業聚焦發展現代物流、現代商貿、生態文旅三大特色產業,農業聚焦發展特優高效種植、特種綠色水產、特色生態休閒三大高附加值高顏值現代農業特色產業。

創新驅動 為工業“強筋健骨”

半導體產業被譽為電子信息產業“皇冠上的明珠”。在江蘇新一輪的造芯計劃中,除了南京、無錫、蘇州等蘇南城市,淮安也在努力爭取自己的行業地位,在其重點發力的四大工業優勢特色產業中首個便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明年一季度,總投資130億元的江蘇時代芯存半導體有限公司即將實現量產,年銷售額預計可達45億元,這是第四代存儲器領域全球屈指可數具備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的半導體企業。“第四代存儲器讀取速度更快、抗輻射,能替代現有的大部分存儲器。”公司總經理邢猛說,從2016年9月落戶淮安以來,時代芯存保持了相當快的項目推進速度,“這裡面政府的支持很給力”。

從聯手國資平臺成立合資公司到提供落戶代辦等“店小二”服務,從建設人才公寓到提供金融支持,一連串的支持舉措讓邢猛感受到這裡適宜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也彰顯了淮安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決心。

姚曉東坦言,歷史原因使淮安的區域創新能力不足,“但我們不可能等著資源生長,我們能做的就是創造發展環境,對接高端資源,吸納天下英才”。創新資源的集聚需要載體,政府的責任就是要打造這些載體,創建更多更好的機制和平臺。2017年初,時代芯存所處的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成功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與時代芯存一路之隔的德淮半導體項目總投資450億元,一期已投產,二期正在建設,其12英吋晶圓填補了我國傳感器自主芯片設計和製造的空白。

如今,以半導體、信息終端及配套、軟件與互聯網三大特色產業集群為基礎,淮安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已經初具規模。2017年,該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開票銷售225億元,預計2020年達到400億元,年均增長21%。

淮安市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處處長顧彪說,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四三三”發展戰略,就是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驅動上,把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加快推動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全力推動淮安工業經濟邁上中高端。

據瞭解,除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淮安計劃在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方面重點推進整車項目,力爭到2020年產量突破5.5萬輛,實現開票銷售300億元;鹽化凹土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力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和凹土深加工,力爭2020年實現開票銷售400億元;食品產業方面致力於打造最具競爭力的“中國食品名城”,力爭到2020年實現開票銷售400億元。

工業“強筋健骨”,須靠項目支撐。今年以來,新落戶淮安的36個10億元以上項目中,新興產業項目22個,佔比超過60%;智能製造項目30個,總投資666億元;節能環保和新能源項目35個,總投資210億元,各縣區工業項目往“更大、更新、更綠”方向發展的趨勢日漸明顯。此外,淮安還對帶動產業上下游配套發展有重要作用的“強鏈、補鏈、延鏈”型項目青睞有加,以填補現有產業鏈的空白,招引上下游項目,進而帶動全產業鏈的發展。

江蘇淮安產業體系新架構:聚力“四三三” 邁向中高端

淮安市洪澤區頭河快活嶺溼地花田項目

轉型發展 為服務業“美顏升級”

233國道旁,古鹽河畔,淮安傳化物流公路港內,大貨車日夜川流不息,滿載貨物發往全國各地。

國內企業500強浙江傳化集團何以布子淮安?“淮安地理位置好。”淮安傳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洋脫口而出。明清時期,淮安即為水陸交通要衝,有“南船北馬、九省通衢”之稱;當代淮安,地處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省內則被定位為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值得期待的是,徐宿淮鹽、連淮揚鎮兩條在淮安交匯的高鐵已分別於今年9月、10月鋪軌,並計劃於明後年開通運行。淮安步入高鐵時代已然指日可待,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基本確立。

姚曉東看來,淮安處於江淮生態經濟區、淮河生態經濟帶、大運河文化帶“一區兩帶”戰略交匯點,機遇當前,淮安的發展迫切需要增強功能支撐,特別是要加速形成航空貨運樞紐和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於是,打造淮河生態經濟帶航空貨運樞紐的目標呼之欲出。

作為淮安三大服務業特色產業的重頭戲之一,其現代物流產業即以淮河生態經濟帶航空貨運樞紐為引領,以發展港口物流為特色、公路物流為支撐、鐵路物流為重點,拓展保稅物流,計劃到2020年時全市物流業增加值達到400億元以上。

看準淮安地利之便的傳化物流捷足先登——淮安傳化物流公路港項目一期佔地158畝,總投資10億元,2016年1月開工,同年9月投入試運營,現已集聚了279家物流企業。張海洋介紹,他們藉助傳化集團全國佈局的100多個“網點”,搭建中國道路貨運的線下貨運網絡,在這裡建設蘇北唯一,輻射蘇北、魯南、豫東、皖北的公路港物流中心。

淮安產業結構比重已從傳統“二一三”完成到“三二一”的突破性轉變,消費拉動功不可沒。未來,淮安亦把現代商貿產業劃為重點,推動商貿業向農村、社區延伸服務網點,向“互聯網 ”全面轉型升級,到202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500億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5%。

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淮安的老牌商場新亞百貨已經嚐到轉型升級的甜頭。“從過去沒電梯、沒空調的老商場,到現在88部電梯、多部空調機組的新商場,我們的環境提檔升級了,服務也在升級。”江蘇中央新亞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秦文泉介紹,目前新亞百貨入駐品牌數量已達708個,國際一線品牌就有81個,“預計今年我們的銷售額將突破24億元,有望在蘇北地區拔得頭籌。”如今,在新亞百貨周邊,還分佈著金鷹、萬達、金地、茂業等多個商業綜合體,淮海東路成了當地名副其實的商業中心。

“過去想買點一線品牌的化妝品,還得開車200公里去南京的大商場,現在家門口就有專櫃,感覺level提高了好多!”淮安市民李小姐如此感慨。

在生態文旅產業方面,淮安將以建設“獨具生態文旅水城魅力的長三角地區知名旅遊目的地”為目標,依託運河文化、淮揚文化、紅色文化、西遊文化等特色資源,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精心打造“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旅遊品牌,到2020年實現年接待遊客超44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500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220億元,力爭創成省級以上產業基地(園區)3-4個。

江蘇淮安產業體系新架構:聚力“四三三” 邁向中高端

以秸稈作培養基質生產食用菌,帶出一個“錢景”喜人的現代農業

強化“生態+” 讓農業更綠色高效

農業要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以生態為前提,提高質量和效益。淮安選定的三大農業特色產業,是特優高效種植、特種綠色水產和特色生態休閒三個方向。

離淮安漣水機場不遠,上萬畝田地上不種莊稼,種的是芍藥、牡丹、菊花等,這是漣水縣陳師鎮2016年啟動的百藥園項目。李俊流轉了450畝土地用來種菊花,大部分供給涼茶企業,畝均年收益約在4000元。陳師鎮國民村的王旭老人把10多畝田流轉後,收入穩定,“每畝流轉費750元/年,我跟老伴兒在李老闆的基地上打打小工,一天工資還有近200元”。

1萬多畝的中草藥帶動了1500多位農民就業,且其中50%以上都是低收入農戶。陳師鎮黨委書記左鵬告訴記者,建立中草藥基地是第一步,接下來陳師鎮還將打造田園綜合體,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建成“中醫藥養生小鎮”,帶動更多的農戶通過中草藥種植脫貧致富。

百藥園項目是淮安傳統農業升級的縮影,獨特的氣候條件、豐富的水利資源,使淮安物產豐饒,運河文化養育的淮安人不滿足於“中國淮揚菜之鄉”的頭銜,打造了盱眙龍蝦、洪澤湖螃蟹、淮安紅椒、淮安大米等一系列知名度、美譽度較高的農產品品牌。

在盱眙縣天泉湖鎮化農村,承包大戶王立停最近在稻田間收穫了套養的小龍蝦。近年來,以龍蝦聞名全國的盱眙縣積極推廣“蝦稻共生”綠色農業新模式。稻田四周挖溝3米養殖龍蝦看似簡單,背後則是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贏。

“稻田裡養龍蝦會帶來稻米少量的減產,但綜合收益卻能夠大大提高。”淮安市農業委員會農業處處長賈軍告訴記者,由於龍蝦對周圍環境極其敏感,要讓龍蝦存活不但要保證水溫、含氧量等指標,還必須嚴格控制肥料和藥物的投入,這麼一來,龍蝦長好了,稻米也比其他種植方法綠色、健康許多。

截至目前,盱眙縣龍蝦養殖面積52萬畝,其中稻蝦共生面積33.9萬畝,廣大農民採取“標準化設施、電氣化排灌”的模式,“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畝產水稻500公斤、龍蝦100公斤,畝均純收入3000元以上,帶動農民增收6.8億元。

在洪澤區,秸稈焚燒從來都不令人發愁,因為這裡的江蘇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將全區絕大部分的麥秸稈都收購來用於食用菌的生產。據瞭解,麥秸稈、雞糞和草碳木混合後可以製作保水性高的培養基質,每平米菇房可以產出30公斤雙孢菇。鮮菇經過深加工還能產出蘑菇罐頭和蘑菇濃縮液,遠銷日本、歐洲。全區這樣的菇房150多個,年產量近1.6萬噸,產值突破了2億元。

近年來,淮安農產品累計獲得120件地理標誌商標、6件中國馳名商標,品牌農業創造的產值已佔到全市農業總產值的近八成。“現代農業發展必須要走品牌建設之路。”姚曉東說,只有將淮安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品牌優勢,才能真正發揮出農業產業的巨大潛力,才能實現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轉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