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村的美麗蝶變——市人防辦駐林家村下派幫扶工作紀實

三農 農村 蓮藕 龍蝦 東營網 2017-06-16

“蓮藕下面養著龍蝦,一畝地一年能多掙3000多塊錢。”看著眼前的美景,市人防辦駐林家村第一書記宋紹勝滿臉喜悅,這一片片碧綠的藕池,一條條平坦的馬路……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都傾注了他的心血,承載著林家村“三生三美”的希冀。

下派以來,他不負林家村群眾信任,敢擔當、爭一流,使林家村破繭成蝶,由一個落後村,一躍成為全省旅遊特色村、全市小龍蝦第一村。

抓黨建 激發內生動力

“在老百姓心目中,基層幹部就是黨的形象。”為何要把黨建幫扶放在第一位,第一書記這麼向記者解釋。

幫扶工作中,第一書記始終把抓黨建作為下派幫扶的“牛鼻子”,不斷提高林家村的基層黨建標準化水平。實施“雙帶”行動,黨支部帶頭自己致富,第一書記介紹,4個支部成員每人建設了一個成熟的致富項目,都成了全村致富能手;黨支部帶動群眾脫貧,建設了1處“支部創業基地”,帶動成立了4個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實現全村貧困戶當年脫貧。

開展黨建互助共建,把市直黨建經驗帶到農村,探索了組織共建、黨員共管、人才共育、資源共享、發展共贏、困難共幫的“六共”黨建共建機制,實現了以城帶鄉的效果。同時,第一書記注重對黨員的分類管理,對全村39名黨員精細劃分,對老黨員實行關愛式管理,對年輕黨員實行結對式管理,對流動黨員實行連線式管理,提高了黨員服務管理水平。

林家村每月會定期公開村內“三務”情況,第一書記介紹,這是為了保障群眾的監督權和知情權,像村內街巷硬化等重大工程會全程記錄,並聘請老黨員監督施工,讓重要事項在陽光下運行。

養龍蝦 探索發展新路子

到林家村後,第一書記發現村裡的土地大多是荒鹼地,村南緊鄰四乾渠,靠近水源,村內種植有600多畝蓮藕。考慮到村裡的現實情況,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他著手編制了《林家村發展規劃》,確定了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的“三生三美新林家”的發展目標。“想通過思路幫扶,給村裡留下一個好產業。”

宋紹勝介紹,村裡種植的600畝蓮藕,由於多年重茬,產量少、品相差,價格也賣不上去。如何提高蓮藕種植效益成了擺在他面前的突出問題。經過與村“兩委”和大戶考察學習,聘請漁業專家現場把脈,確定了生態蓮藕龍蝦循環養殖的思路。藕塘水生物多,是龍蝦的天然遊樂園,不用投喂飼料;龍蝦糞便可以作為蓮藕肥料,減少蟲害。經過反覆研究,林家村把擴大蓮藕規模,發展龍蝦養殖,開展鄉村旅遊作為村裡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為了打破分散的小規模種植格局,發揮規模效益,第一書記引導土地向專業大戶集中,短短一年時間,建成了3000畝的生態蓮藕龍蝦循環養殖基地,培育了路路通家庭農場、瑞豐家庭農場等4家新型農民主體。

此外,林家村設計註冊了“美林塘”小龍蝦、蓮藕商標,小龍蝦打入京津高檔酒店和我市藍海酒店集團。確定了“賞荷花、拍婚紗、吃龍蝦、到林家”的總體定位,主打東營市小龍蝦第一村招牌,建設了2家農家樂,舉辦了荷花龍蝦節,年接待遊客1萬人,全產業鏈年產值2000萬元。林家村依靠荷花、龍蝦種養實現了從土地生產到餐桌閉環消費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條農業發展新路徑。

轉作風 聚焦群眾需求

幫扶工作以來,第一書記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建設“三生三美”新林家,解決環境髒差、活動不便、用電難的突出問題,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幫扶成果。

兩年來,市人防辦對林家村新老村莊街巷實現了全部硬化,村中心街兩側進行了綠化,鋪設了花磚,清理了溝渠。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建成了文化廣場,安裝了路燈和廣場標識,徹底解決了林家村群眾多年來活動無處去、拉呱無地方的局面。現在文化廣場成了林家村的人氣聚集地和休閒好去處。同時,為適應群眾生活電氣化發展需要,新建設了10KW變壓器,改善了村莊用電環境。

老百姓最能體會到誰是“磨刀工”誰是“磨洋工”,在市人防辦的幫扶下,林家村取得了全省旅遊特色村、好客山東星級農家樂兩塊金字招牌;生態蓮藕龍蝦循環養殖基地被確定為東營市區鎮三級後續重點培育產業項目……這些項目為林家村的後續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記者 李言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