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杜文育 李思遠

"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杜文育 李思遠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生源少,她動員親戚朋友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教師少,她動員婆婆和丈夫來學校教課;經費少,她陸陸續續墊資20多萬元。禹州一所僅有6名學生、差點兒關停的鄉村小學,被女教師王變變一家救活,今年秋季招收了210名學生。9月9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對王變變進行採訪。

鄉村小學傳出歡聲笑語

禹州市花石鎮政府西南有個路口,一條小路爬過起伏的丘陵,向南延伸2公里多就是觀音堂村。

"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杜文育 李思遠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生源少,她動員親戚朋友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教師少,她動員婆婆和丈夫來學校教課;經費少,她陸陸續續墊資20多萬元。禹州一所僅有6名學生、差點兒關停的鄉村小學,被女教師王變變一家救活,今年秋季招收了210名學生。9月9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對王變變進行採訪。

鄉村小學傳出歡聲笑語

禹州市花石鎮政府西南有個路口,一條小路爬過起伏的丘陵,向南延伸2公里多就是觀音堂村。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9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觀音堂小學,一進校門就看到了一片歡快的景象。一棟兩層教學樓,外牆貼著白淨的瓷磚,樓前一小塊空地鋪成了五顏六色。伴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學生們在整齊地做體操。做完體操,學生們三五成群,有的跳繩,有的打乒乓球,還有的纏著老師一起玩耍。

"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杜文育 李思遠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生源少,她動員親戚朋友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教師少,她動員婆婆和丈夫來學校教課;經費少,她陸陸續續墊資20多萬元。禹州一所僅有6名學生、差點兒關停的鄉村小學,被女教師王變變一家救活,今年秋季招收了210名學生。9月9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對王變變進行採訪。

鄉村小學傳出歡聲笑語

禹州市花石鎮政府西南有個路口,一條小路爬過起伏的丘陵,向南延伸2公里多就是觀音堂村。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9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觀音堂小學,一進校門就看到了一片歡快的景象。一棟兩層教學樓,外牆貼著白淨的瓷磚,樓前一小塊空地鋪成了五顏六色。伴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學生們在整齊地做體操。做完體操,學生們三五成群,有的跳繩,有的打乒乓球,還有的纏著老師一起玩耍。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教學樓前,聳立著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學生們的歡聲笑語中,紅旗高高飄揚。

“今年秋季開學後,我們學校一共招收了210名學生,除了本村的,周圍幾個村也把孩子往這裡送。”校長王變變說,觀音堂小學現有六個年級共7個班,11名老師參與教學,210名學生已經達到學校辦學能力的極限,再多就收不下了。

觀音堂小學教學樓二樓護欄外,一幅寫著“讓農村家庭的孩子享受可與城市學校相媲美的免費的優質特色教育”字樣的標語格外醒目。王變變說,這是觀音堂小學的辦學宗旨。

一家人救活一所學校

看著如今這番蒸蒸日上的景象,很多人不會想到,就在三年前,觀音堂小學差點兒關停。

2016年春季開學前,觀音堂小學僅剩7名學生,到報名時又走了1個。老校長也辭職離開了學校,學校僅剩王變變、董豔麗2名教師和6名學生。因為生源嚴重不足,成績落後,觀音堂小學從一所完全小學降格為教學點,面臨被撤併的命運。

村裡的老支書著急,想到了學校的年輕教師王變變。王變變今年33歲,畢業於新鄉學院數學系,2009年通過招教考試到蜂王灣小學任教。王變變的丈夫是觀音堂村人,她嫁過來後,2011年調到了觀音堂小學。

“城裡的學校遠,附近的私立學校貴,村裡的孩子上學太難了。”王變變說,村裡和鎮裡讓她擔任校長,她感到肩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下決心一定要把觀音堂小學留住。

學校生源少,王變變動員親戚朋友把孩子送來上學。教師人手不足,王變變除了兼授多年級多門課程,還動員已經退休的婆婆馬彩峰到校義務任教;王變變的丈夫靳遠統在花石鎮中心學校任教,抽出時間也來觀音堂小學幫忙上課,2017年秋季乾脆調過來支教。硬件條件差,王變變和教師們利用週末批牆、刷漆、架線、安裝水管、牆體繪畫,能自己乾的堅決不花錢請人幹。

"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杜文育 李思遠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生源少,她動員親戚朋友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教師少,她動員婆婆和丈夫來學校教課;經費少,她陸陸續續墊資20多萬元。禹州一所僅有6名學生、差點兒關停的鄉村小學,被女教師王變變一家救活,今年秋季招收了210名學生。9月9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對王變變進行採訪。

鄉村小學傳出歡聲笑語

禹州市花石鎮政府西南有個路口,一條小路爬過起伏的丘陵,向南延伸2公里多就是觀音堂村。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9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觀音堂小學,一進校門就看到了一片歡快的景象。一棟兩層教學樓,外牆貼著白淨的瓷磚,樓前一小塊空地鋪成了五顏六色。伴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學生們在整齊地做體操。做完體操,學生們三五成群,有的跳繩,有的打乒乓球,還有的纏著老師一起玩耍。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教學樓前,聳立著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學生們的歡聲笑語中,紅旗高高飄揚。

“今年秋季開學後,我們學校一共招收了210名學生,除了本村的,周圍幾個村也把孩子往這裡送。”校長王變變說,觀音堂小學現有六個年級共7個班,11名老師參與教學,210名學生已經達到學校辦學能力的極限,再多就收不下了。

觀音堂小學教學樓二樓護欄外,一幅寫著“讓農村家庭的孩子享受可與城市學校相媲美的免費的優質特色教育”字樣的標語格外醒目。王變變說,這是觀音堂小學的辦學宗旨。

一家人救活一所學校

看著如今這番蒸蒸日上的景象,很多人不會想到,就在三年前,觀音堂小學差點兒關停。

2016年春季開學前,觀音堂小學僅剩7名學生,到報名時又走了1個。老校長也辭職離開了學校,學校僅剩王變變、董豔麗2名教師和6名學生。因為生源嚴重不足,成績落後,觀音堂小學從一所完全小學降格為教學點,面臨被撤併的命運。

村裡的老支書著急,想到了學校的年輕教師王變變。王變變今年33歲,畢業於新鄉學院數學系,2009年通過招教考試到蜂王灣小學任教。王變變的丈夫是觀音堂村人,她嫁過來後,2011年調到了觀音堂小學。

“城裡的學校遠,附近的私立學校貴,村裡的孩子上學太難了。”王變變說,村裡和鎮裡讓她擔任校長,她感到肩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下決心一定要把觀音堂小學留住。

學校生源少,王變變動員親戚朋友把孩子送來上學。教師人手不足,王變變除了兼授多年級多門課程,還動員已經退休的婆婆馬彩峰到校義務任教;王變變的丈夫靳遠統在花石鎮中心學校任教,抽出時間也來觀音堂小學幫忙上課,2017年秋季乾脆調過來支教。硬件條件差,王變變和教師們利用週末批牆、刷漆、架線、安裝水管、牆體繪畫,能自己乾的堅決不花錢請人幹。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我和老師們心裡都攢著一股勁兒,支撐著我們渡過了最難的那段時間。”王變變說,這幾年,觀音堂小學的成績明顯提高,保持在花石鎮公辦小學的前5名,口碑越來越好,學生也越來越多。2019年3月,觀音堂小學正式恢復為完全小學。

學生多了,教學設備和辦公設備嚴重不足,但學校又沒有錢購買。王變變就把自己家的電視、打印機、電扇等一股腦兒地搬到學校使用,還墊資購置了空調、滑梯、廣播器材、窗簾等,陸續投入了20多萬元。

辦學內容不輸城市學校

以前,觀音堂小學只開設了語文、數學兩門課程。為了讓農村孩子接受好的教育,2016年春,王變變帶領教師們將課程豐富到了英語、體育、音樂、美術、勞技等全科課程。“這些課程都是我們學校老師先自學,學會後再教學生。”王變變說。

早上英語晨讀課,中午國學誦讀,學習《三字經》、《千字文》、唐詩宋詞等。

“下午4點半放學,很多家長還沒下班,沒法輔導學生。學生不會做作業,跑到我家裡來問問題,每天都能有兩三個。”王變變說,觀音堂小學學生60%是留守兒童,下午放學早無人看管,爺爺奶奶也輔導不成。王變變和教師們義務加班,下午放學後在學校輔導學生寫作業,並讓學生對當天學習的內容逐個過關,解決了家長的難題。

"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杜文育 李思遠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生源少,她動員親戚朋友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教師少,她動員婆婆和丈夫來學校教課;經費少,她陸陸續續墊資20多萬元。禹州一所僅有6名學生、差點兒關停的鄉村小學,被女教師王變變一家救活,今年秋季招收了210名學生。9月9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對王變變進行採訪。

鄉村小學傳出歡聲笑語

禹州市花石鎮政府西南有個路口,一條小路爬過起伏的丘陵,向南延伸2公里多就是觀音堂村。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9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觀音堂小學,一進校門就看到了一片歡快的景象。一棟兩層教學樓,外牆貼著白淨的瓷磚,樓前一小塊空地鋪成了五顏六色。伴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學生們在整齊地做體操。做完體操,學生們三五成群,有的跳繩,有的打乒乓球,還有的纏著老師一起玩耍。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教學樓前,聳立著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學生們的歡聲笑語中,紅旗高高飄揚。

“今年秋季開學後,我們學校一共招收了210名學生,除了本村的,周圍幾個村也把孩子往這裡送。”校長王變變說,觀音堂小學現有六個年級共7個班,11名老師參與教學,210名學生已經達到學校辦學能力的極限,再多就收不下了。

觀音堂小學教學樓二樓護欄外,一幅寫著“讓農村家庭的孩子享受可與城市學校相媲美的免費的優質特色教育”字樣的標語格外醒目。王變變說,這是觀音堂小學的辦學宗旨。

一家人救活一所學校

看著如今這番蒸蒸日上的景象,很多人不會想到,就在三年前,觀音堂小學差點兒關停。

2016年春季開學前,觀音堂小學僅剩7名學生,到報名時又走了1個。老校長也辭職離開了學校,學校僅剩王變變、董豔麗2名教師和6名學生。因為生源嚴重不足,成績落後,觀音堂小學從一所完全小學降格為教學點,面臨被撤併的命運。

村裡的老支書著急,想到了學校的年輕教師王變變。王變變今年33歲,畢業於新鄉學院數學系,2009年通過招教考試到蜂王灣小學任教。王變變的丈夫是觀音堂村人,她嫁過來後,2011年調到了觀音堂小學。

“城裡的學校遠,附近的私立學校貴,村裡的孩子上學太難了。”王變變說,村裡和鎮裡讓她擔任校長,她感到肩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下決心一定要把觀音堂小學留住。

學校生源少,王變變動員親戚朋友把孩子送來上學。教師人手不足,王變變除了兼授多年級多門課程,還動員已經退休的婆婆馬彩峰到校義務任教;王變變的丈夫靳遠統在花石鎮中心學校任教,抽出時間也來觀音堂小學幫忙上課,2017年秋季乾脆調過來支教。硬件條件差,王變變和教師們利用週末批牆、刷漆、架線、安裝水管、牆體繪畫,能自己乾的堅決不花錢請人幹。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我和老師們心裡都攢著一股勁兒,支撐著我們渡過了最難的那段時間。”王變變說,這幾年,觀音堂小學的成績明顯提高,保持在花石鎮公辦小學的前5名,口碑越來越好,學生也越來越多。2019年3月,觀音堂小學正式恢復為完全小學。

學生多了,教學設備和辦公設備嚴重不足,但學校又沒有錢購買。王變變就把自己家的電視、打印機、電扇等一股腦兒地搬到學校使用,還墊資購置了空調、滑梯、廣播器材、窗簾等,陸續投入了20多萬元。

辦學內容不輸城市學校

以前,觀音堂小學只開設了語文、數學兩門課程。為了讓農村孩子接受好的教育,2016年春,王變變帶領教師們將課程豐富到了英語、體育、音樂、美術、勞技等全科課程。“這些課程都是我們學校老師先自學,學會後再教學生。”王變變說。

早上英語晨讀課,中午國學誦讀,學習《三字經》、《千字文》、唐詩宋詞等。

“下午4點半放學,很多家長還沒下班,沒法輔導學生。學生不會做作業,跑到我家裡來問問題,每天都能有兩三個。”王變變說,觀音堂小學學生60%是留守兒童,下午放學早無人看管,爺爺奶奶也輔導不成。王變變和教師們義務加班,下午放學後在學校輔導學生寫作業,並讓學生對當天學習的內容逐個過關,解決了家長的難題。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每週五下午,觀音堂小學還開展社團興趣班活動,包括書法、舞蹈、歌唱、繪畫、朗誦、電子琴、乒乓球、健美操等,拓展學生才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017年3月,觀音堂小學成為鄭州輕工業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每年暑假,鄭州輕工業大學的優秀碩士生、本科生到校支教,教授學生們繪畫、音樂等藝術類課程。學生們都很喜歡,家長們也願意把孩子送到學校來。

村裡謀劃新建學校

近年來,王變變被授予“禹州市花石鎮最美校長”“禹州市十大傑出青年”“出彩許昌青年”等榮譽稱號。

“在農村辦教育不容易”,是王變變這些年擔任鄉村教師最大的感受。

她說,首先是教師不足。觀音堂小學這些年因為辦學成績提高,上級陸續給調來了幾名教師。如今,學校有7名在編教師、3名校聘教師,還有1名義務教師,就是王變變的婆婆,一共11人蔘與教學工作。隨著學生增多,教學任務很重,王變變現在一條要上11節課。

其次是教育氛圍不濃。王變變說,總體上,農村家長對待學生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比城市還有差距。“我們正通過家長會等途徑,提升學生家長的素養,讓家長與學校一起培養學生,提高教學質量。”

還有就是硬件條件太差。觀音堂小學內原來沒有廁所,學生上廁所要走出校園,穿過一條馬路,很不安全。王變變擔任校長後,在學校一角建了一座小廁所,由於蹲位太少,學生們解手還要排隊。“廁所實在是沒法擴建了,因為學校連操場也沒有,就樓前這一小塊空地。”王變變說。

"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杜文育 李思遠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生源少,她動員親戚朋友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教師少,她動員婆婆和丈夫來學校教課;經費少,她陸陸續續墊資20多萬元。禹州一所僅有6名學生、差點兒關停的鄉村小學,被女教師王變變一家救活,今年秋季招收了210名學生。9月9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對王變變進行採訪。

鄉村小學傳出歡聲笑語

禹州市花石鎮政府西南有個路口,一條小路爬過起伏的丘陵,向南延伸2公里多就是觀音堂村。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9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觀音堂小學,一進校門就看到了一片歡快的景象。一棟兩層教學樓,外牆貼著白淨的瓷磚,樓前一小塊空地鋪成了五顏六色。伴隨著節奏明快的音樂,學生們在整齊地做體操。做完體操,學生們三五成群,有的跳繩,有的打乒乓球,還有的纏著老師一起玩耍。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教學樓前,聳立著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學生們的歡聲笑語中,紅旗高高飄揚。

“今年秋季開學後,我們學校一共招收了210名學生,除了本村的,周圍幾個村也把孩子往這裡送。”校長王變變說,觀音堂小學現有六個年級共7個班,11名老師參與教學,210名學生已經達到學校辦學能力的極限,再多就收不下了。

觀音堂小學教學樓二樓護欄外,一幅寫著“讓農村家庭的孩子享受可與城市學校相媲美的免費的優質特色教育”字樣的標語格外醒目。王變變說,這是觀音堂小學的辦學宗旨。

一家人救活一所學校

看著如今這番蒸蒸日上的景象,很多人不會想到,就在三年前,觀音堂小學差點兒關停。

2016年春季開學前,觀音堂小學僅剩7名學生,到報名時又走了1個。老校長也辭職離開了學校,學校僅剩王變變、董豔麗2名教師和6名學生。因為生源嚴重不足,成績落後,觀音堂小學從一所完全小學降格為教學點,面臨被撤併的命運。

村裡的老支書著急,想到了學校的年輕教師王變變。王變變今年33歲,畢業於新鄉學院數學系,2009年通過招教考試到蜂王灣小學任教。王變變的丈夫是觀音堂村人,她嫁過來後,2011年調到了觀音堂小學。

“城裡的學校遠,附近的私立學校貴,村裡的孩子上學太難了。”王變變說,村裡和鎮裡讓她擔任校長,她感到肩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下決心一定要把觀音堂小學留住。

學校生源少,王變變動員親戚朋友把孩子送來上學。教師人手不足,王變變除了兼授多年級多門課程,還動員已經退休的婆婆馬彩峰到校義務任教;王變變的丈夫靳遠統在花石鎮中心學校任教,抽出時間也來觀音堂小學幫忙上課,2017年秋季乾脆調過來支教。硬件條件差,王變變和教師們利用週末批牆、刷漆、架線、安裝水管、牆體繪畫,能自己乾的堅決不花錢請人幹。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我和老師們心裡都攢著一股勁兒,支撐著我們渡過了最難的那段時間。”王變變說,這幾年,觀音堂小學的成績明顯提高,保持在花石鎮公辦小學的前5名,口碑越來越好,學生也越來越多。2019年3月,觀音堂小學正式恢復為完全小學。

學生多了,教學設備和辦公設備嚴重不足,但學校又沒有錢購買。王變變就把自己家的電視、打印機、電扇等一股腦兒地搬到學校使用,還墊資購置了空調、滑梯、廣播器材、窗簾等,陸續投入了20多萬元。

辦學內容不輸城市學校

以前,觀音堂小學只開設了語文、數學兩門課程。為了讓農村孩子接受好的教育,2016年春,王變變帶領教師們將課程豐富到了英語、體育、音樂、美術、勞技等全科課程。“這些課程都是我們學校老師先自學,學會後再教學生。”王變變說。

早上英語晨讀課,中午國學誦讀,學習《三字經》、《千字文》、唐詩宋詞等。

“下午4點半放學,很多家長還沒下班,沒法輔導學生。學生不會做作業,跑到我家裡來問問題,每天都能有兩三個。”王變變說,觀音堂小學學生60%是留守兒童,下午放學早無人看管,爺爺奶奶也輔導不成。王變變和教師們義務加班,下午放學後在學校輔導學生寫作業,並讓學生對當天學習的內容逐個過關,解決了家長的難題。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每週五下午,觀音堂小學還開展社團興趣班活動,包括書法、舞蹈、歌唱、繪畫、朗誦、電子琴、乒乓球、健美操等,拓展學生才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017年3月,觀音堂小學成為鄭州輕工業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每年暑假,鄭州輕工業大學的優秀碩士生、本科生到校支教,教授學生們繪畫、音樂等藝術類課程。學生們都很喜歡,家長們也願意把孩子送到學校來。

村裡謀劃新建學校

近年來,王變變被授予“禹州市花石鎮最美校長”“禹州市十大傑出青年”“出彩許昌青年”等榮譽稱號。

“在農村辦教育不容易”,是王變變這些年擔任鄉村教師最大的感受。

她說,首先是教師不足。觀音堂小學這些年因為辦學成績提高,上級陸續給調來了幾名教師。如今,學校有7名在編教師、3名校聘教師,還有1名義務教師,就是王變變的婆婆,一共11人蔘與教學工作。隨著學生增多,教學任務很重,王變變現在一條要上11節課。

其次是教育氛圍不濃。王變變說,總體上,農村家長對待學生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比城市還有差距。“我們正通過家長會等途徑,提升學生家長的素養,讓家長與學校一起培養學生,提高教學質量。”

還有就是硬件條件太差。觀音堂小學內原來沒有廁所,學生上廁所要走出校園,穿過一條馬路,很不安全。王變變擔任校長後,在學校一角建了一座小廁所,由於蹲位太少,學生們解手還要排隊。“廁所實在是沒法擴建了,因為學校連操場也沒有,就樓前這一小塊空地。”王變變說。

投資20多萬元 禹州一女教師全家上陣救活一所村小學

“哪個學校教得好,學生就往哪個學校跑。”村民陳戰旗不住地誇獎。“王變變老師乾得很不錯,原先一所撤併的學校,他們自費給搞起來了,以往在外面上學的學生,如今很多都回來上學了,村裡人都看在眼裡。”觀音堂村黨支部書記陳三勳說,觀音堂小學的困難,村裡都知道,如今正在考慮找一塊地方,新建一所村小學,給學生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王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