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

“山西人愛吃醋,家家有個醋葫蘆”“家有二兩醋,不用去藥鋪”“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喜歡吃醋,這既是由於人們為了適應這裡的地理環境,又是當地人的傳統飲食習慣所致。吃醋,似乎成了山西人骨子裡的一種情懷,無論走到哪裡,吃飯時總忘不了找點醋作為調味。

山西人更善於釀醋,釀醋技藝歷史悠久。不過,興縣閻家塔村的釀醋歷史有多少年,就連當地的老百姓也說不清楚。他們從來沒有買過外邊的醋,而是利用大山的饋贈,就地取材,祖祖輩輩釀醋吃醋,延續著那一甕陳醋,傳承著那一種古法,保存著那一股清香。近日,本報記者走進閻家塔村,探訪當地人用流傳下來的古法釀製真正醇香老陳醋的手藝。

"

“山西人愛吃醋,家家有個醋葫蘆”“家有二兩醋,不用去藥鋪”“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喜歡吃醋,這既是由於人們為了適應這裡的地理環境,又是當地人的傳統飲食習慣所致。吃醋,似乎成了山西人骨子裡的一種情懷,無論走到哪裡,吃飯時總忘不了找點醋作為調味。

山西人更善於釀醋,釀醋技藝歷史悠久。不過,興縣閻家塔村的釀醋歷史有多少年,就連當地的老百姓也說不清楚。他們從來沒有買過外邊的醋,而是利用大山的饋贈,就地取材,祖祖輩輩釀醋吃醋,延續著那一甕陳醋,傳承著那一種古法,保存著那一股清香。近日,本報記者走進閻家塔村,探訪當地人用流傳下來的古法釀製真正醇香老陳醋的手藝。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深山裡嚐到最鮮美的醋

《周禮》記載“醯人掌共醯物”,在西周出現了“公室制醋作坊,”生產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醋,歷史上稱為醯。春秋戰國時期,山西釀醋業遍及城鄉,打破了西周“公室制醋作坊”的單一格局。北魏大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總結了前人的24種制醋法,其中不少源自山西,如“秫米酢法”。又經過隋、唐、宋、元幾代的發展演進,到明清時期是山西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醋坊林立,多種經濟形式並存。

那時候,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醋。一到冬天,村子裡就會飄出醋味兒,農戶家門口的大樹下,擺放著幾塊臉盆形狀的冰塊,散發著濃濃的醋香。百姓家的窗戶上,冒出蒸騰的熱氣。如今,這種情景很少再能看到。村民自釀醋,不同地方用的原料不同,制醋工藝也不一樣。沒有人做醋,就意味著這裡的制醋方法已經失傳。

"

“山西人愛吃醋,家家有個醋葫蘆”“家有二兩醋,不用去藥鋪”“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喜歡吃醋,這既是由於人們為了適應這裡的地理環境,又是當地人的傳統飲食習慣所致。吃醋,似乎成了山西人骨子裡的一種情懷,無論走到哪裡,吃飯時總忘不了找點醋作為調味。

山西人更善於釀醋,釀醋技藝歷史悠久。不過,興縣閻家塔村的釀醋歷史有多少年,就連當地的老百姓也說不清楚。他們從來沒有買過外邊的醋,而是利用大山的饋贈,就地取材,祖祖輩輩釀醋吃醋,延續著那一甕陳醋,傳承著那一種古法,保存著那一股清香。近日,本報記者走進閻家塔村,探訪當地人用流傳下來的古法釀製真正醇香老陳醋的手藝。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深山裡嚐到最鮮美的醋

《周禮》記載“醯人掌共醯物”,在西周出現了“公室制醋作坊,”生產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醋,歷史上稱為醯。春秋戰國時期,山西釀醋業遍及城鄉,打破了西周“公室制醋作坊”的單一格局。北魏大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總結了前人的24種制醋法,其中不少源自山西,如“秫米酢法”。又經過隋、唐、宋、元幾代的發展演進,到明清時期是山西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醋坊林立,多種經濟形式並存。

那時候,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醋。一到冬天,村子裡就會飄出醋味兒,農戶家門口的大樹下,擺放著幾塊臉盆形狀的冰塊,散發著濃濃的醋香。百姓家的窗戶上,冒出蒸騰的熱氣。如今,這種情景很少再能看到。村民自釀醋,不同地方用的原料不同,制醋工藝也不一樣。沒有人做醋,就意味著這裡的制醋方法已經失傳。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聽說興縣趙家坪鄉閻家塔村全村人仍在用古法釀製老陳醋,記者頗為興奮,懷著探祕的心情向大山飛奔而去。從興縣縣城出發,離開喧鬧的城市,車輛由深谷裡穿梭而過,在高山上蜿蜒行進,一路曲曲折折,上上下下。走了約50公里後,眼前的一個山窩處,閻家塔村就坐落在那裡。這裡四周高山環抱,山坡上鋪滿了莊稼。村子裡,棗樹掩映,穿著彩色衣服的小孩閃過,傳出追打嬉鬧的聲音。

趙引成正好從城裡回村釀醋,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人。村裡人居住的都是土石窯洞,他的家在一段坡路下。說明來意之後,趙引成徑直把大家帶到東側的窯洞裡,只說了一句:“你們先嚐嘗吧。”窯洞很涼快,整齊地擺放著幾口大甕,充滿著濃烈的醋味兒。趙引成打開一口甕的蓋子,舀了半瓢醋倒在瓷碗裡。這是老趙釀製已7年有餘的老陳醋,呈醬黑色,掛在碗壁上久久不能退去。淺淺嗅一下,酸裡透著香,那是糧食的味道。再小呷一口,酸、甜、綿、鮮。突然間,覺得這種醋在哪裡吃過。是的,小時候,太姥姥做的醋就是這種味兒,眼前的醋令人思緒萬千,回味無窮。

眾人沒有想到,在這個偏遠的山村裡,還能嚐到這樣香醇的老陳醋。見到大家連連點頭稱讚,趙引成自信地說:“我們這裡家家做醋,都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做法,做出來的醋非常純正。”

"

“山西人愛吃醋,家家有個醋葫蘆”“家有二兩醋,不用去藥鋪”“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喜歡吃醋,這既是由於人們為了適應這裡的地理環境,又是當地人的傳統飲食習慣所致。吃醋,似乎成了山西人骨子裡的一種情懷,無論走到哪裡,吃飯時總忘不了找點醋作為調味。

山西人更善於釀醋,釀醋技藝歷史悠久。不過,興縣閻家塔村的釀醋歷史有多少年,就連當地的老百姓也說不清楚。他們從來沒有買過外邊的醋,而是利用大山的饋贈,就地取材,祖祖輩輩釀醋吃醋,延續著那一甕陳醋,傳承著那一種古法,保存著那一股清香。近日,本報記者走進閻家塔村,探訪當地人用流傳下來的古法釀製真正醇香老陳醋的手藝。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深山裡嚐到最鮮美的醋

《周禮》記載“醯人掌共醯物”,在西周出現了“公室制醋作坊,”生產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醋,歷史上稱為醯。春秋戰國時期,山西釀醋業遍及城鄉,打破了西周“公室制醋作坊”的單一格局。北魏大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總結了前人的24種制醋法,其中不少源自山西,如“秫米酢法”。又經過隋、唐、宋、元幾代的發展演進,到明清時期是山西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醋坊林立,多種經濟形式並存。

那時候,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醋。一到冬天,村子裡就會飄出醋味兒,農戶家門口的大樹下,擺放著幾塊臉盆形狀的冰塊,散發著濃濃的醋香。百姓家的窗戶上,冒出蒸騰的熱氣。如今,這種情景很少再能看到。村民自釀醋,不同地方用的原料不同,制醋工藝也不一樣。沒有人做醋,就意味著這裡的制醋方法已經失傳。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聽說興縣趙家坪鄉閻家塔村全村人仍在用古法釀製老陳醋,記者頗為興奮,懷著探祕的心情向大山飛奔而去。從興縣縣城出發,離開喧鬧的城市,車輛由深谷裡穿梭而過,在高山上蜿蜒行進,一路曲曲折折,上上下下。走了約50公里後,眼前的一個山窩處,閻家塔村就坐落在那裡。這裡四周高山環抱,山坡上鋪滿了莊稼。村子裡,棗樹掩映,穿著彩色衣服的小孩閃過,傳出追打嬉鬧的聲音。

趙引成正好從城裡回村釀醋,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人。村裡人居住的都是土石窯洞,他的家在一段坡路下。說明來意之後,趙引成徑直把大家帶到東側的窯洞裡,只說了一句:“你們先嚐嘗吧。”窯洞很涼快,整齊地擺放著幾口大甕,充滿著濃烈的醋味兒。趙引成打開一口甕的蓋子,舀了半瓢醋倒在瓷碗裡。這是老趙釀製已7年有餘的老陳醋,呈醬黑色,掛在碗壁上久久不能退去。淺淺嗅一下,酸裡透著香,那是糧食的味道。再小呷一口,酸、甜、綿、鮮。突然間,覺得這種醋在哪裡吃過。是的,小時候,太姥姥做的醋就是這種味兒,眼前的醋令人思緒萬千,回味無窮。

眾人沒有想到,在這個偏遠的山村裡,還能嚐到這樣香醇的老陳醋。見到大家連連點頭稱讚,趙引成自信地說:“我們這裡家家做醋,都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做法,做出來的醋非常純正。”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釀一次醋需半年時間

“夏伏晒,冬撈冰”。做醋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面對眾人的濃厚興趣,老趙津津有味地談起自己做醋的艱辛過程。

7月,野地裡艾草長勢旺盛。老趙把最好最嫩的艾草割了一大捆,揹回家放在窯洞裡備用。他家一年要做3000斤老陳醋,定好目標,那麼,原料也就相應算好了。第一步是制麯,把高粱、玉米、糜子、穀子幾種穀物混在一起,用機器全部磨成粉,然後用水和好。趙引成說:“制麯很關鍵,必須軟硬適中,用量多少,全在心中。”和好的混合物用小鋁盆為模型壓成一個個的小托兒,裹上穀糠,整齊地擺放在土地上。這時候艾草就派上用場了,厚厚地蓋上一層。老趙稱,艾草熱能高,對發酵麯有很好的作用。在窯洞裡靜置40天,把小托兒取出晾晒,待幹後粉碎,麯就制好了。他家裡有很多灰白色的小托兒,正等待與其他穀物混合發酵的那一刻。

接下來是煮醅,村裡人叫做醋底子。把高粱、土豆蒸熟搗爛,降溫後加入麯,倒進甕裡,放在溫熱的炕頭髮酵月餘。這段時間,要不斷給炕加熱,炕上放滿了大甕,一個個冒著熱氣,窯洞裡猶如蒸籠。四十天裡,兩千多斤的醅需要人工不斷攪動,全部工作由老趙和愛人配合完成。秋末初冬時節,外邊冷,窯內熱,老趙大汗淋漓,只能光著膀子。等到做好醋底子,炕火還不能熄,要拌醋,進行二次發酵。把發酵好的醋醅拌入煮好的穀米中,加入麩皮、穀糠等,放入大盆內,蓋上蓋,用棉被包好,繼續在炕上加熱。約半個月,穀物裡的物質得以轉化為醋酸,醋味逐漸濃郁,就該是離開炕頭的時候了。

"

“山西人愛吃醋,家家有個醋葫蘆”“家有二兩醋,不用去藥鋪”“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喜歡吃醋,這既是由於人們為了適應這裡的地理環境,又是當地人的傳統飲食習慣所致。吃醋,似乎成了山西人骨子裡的一種情懷,無論走到哪裡,吃飯時總忘不了找點醋作為調味。

山西人更善於釀醋,釀醋技藝歷史悠久。不過,興縣閻家塔村的釀醋歷史有多少年,就連當地的老百姓也說不清楚。他們從來沒有買過外邊的醋,而是利用大山的饋贈,就地取材,祖祖輩輩釀醋吃醋,延續著那一甕陳醋,傳承著那一種古法,保存著那一股清香。近日,本報記者走進閻家塔村,探訪當地人用流傳下來的古法釀製真正醇香老陳醋的手藝。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深山裡嚐到最鮮美的醋

《周禮》記載“醯人掌共醯物”,在西周出現了“公室制醋作坊,”生產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醋,歷史上稱為醯。春秋戰國時期,山西釀醋業遍及城鄉,打破了西周“公室制醋作坊”的單一格局。北魏大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總結了前人的24種制醋法,其中不少源自山西,如“秫米酢法”。又經過隋、唐、宋、元幾代的發展演進,到明清時期是山西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醋坊林立,多種經濟形式並存。

那時候,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醋。一到冬天,村子裡就會飄出醋味兒,農戶家門口的大樹下,擺放著幾塊臉盆形狀的冰塊,散發著濃濃的醋香。百姓家的窗戶上,冒出蒸騰的熱氣。如今,這種情景很少再能看到。村民自釀醋,不同地方用的原料不同,制醋工藝也不一樣。沒有人做醋,就意味著這裡的制醋方法已經失傳。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聽說興縣趙家坪鄉閻家塔村全村人仍在用古法釀製老陳醋,記者頗為興奮,懷著探祕的心情向大山飛奔而去。從興縣縣城出發,離開喧鬧的城市,車輛由深谷裡穿梭而過,在高山上蜿蜒行進,一路曲曲折折,上上下下。走了約50公里後,眼前的一個山窩處,閻家塔村就坐落在那裡。這裡四周高山環抱,山坡上鋪滿了莊稼。村子裡,棗樹掩映,穿著彩色衣服的小孩閃過,傳出追打嬉鬧的聲音。

趙引成正好從城裡回村釀醋,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人。村裡人居住的都是土石窯洞,他的家在一段坡路下。說明來意之後,趙引成徑直把大家帶到東側的窯洞裡,只說了一句:“你們先嚐嘗吧。”窯洞很涼快,整齊地擺放著幾口大甕,充滿著濃烈的醋味兒。趙引成打開一口甕的蓋子,舀了半瓢醋倒在瓷碗裡。這是老趙釀製已7年有餘的老陳醋,呈醬黑色,掛在碗壁上久久不能退去。淺淺嗅一下,酸裡透著香,那是糧食的味道。再小呷一口,酸、甜、綿、鮮。突然間,覺得這種醋在哪裡吃過。是的,小時候,太姥姥做的醋就是這種味兒,眼前的醋令人思緒萬千,回味無窮。

眾人沒有想到,在這個偏遠的山村裡,還能嚐到這樣香醇的老陳醋。見到大家連連點頭稱讚,趙引成自信地說:“我們這裡家家做醋,都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做法,做出來的醋非常純正。”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釀一次醋需半年時間

“夏伏晒,冬撈冰”。做醋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面對眾人的濃厚興趣,老趙津津有味地談起自己做醋的艱辛過程。

7月,野地裡艾草長勢旺盛。老趙把最好最嫩的艾草割了一大捆,揹回家放在窯洞裡備用。他家一年要做3000斤老陳醋,定好目標,那麼,原料也就相應算好了。第一步是制麯,把高粱、玉米、糜子、穀子幾種穀物混在一起,用機器全部磨成粉,然後用水和好。趙引成說:“制麯很關鍵,必須軟硬適中,用量多少,全在心中。”和好的混合物用小鋁盆為模型壓成一個個的小托兒,裹上穀糠,整齊地擺放在土地上。這時候艾草就派上用場了,厚厚地蓋上一層。老趙稱,艾草熱能高,對發酵麯有很好的作用。在窯洞裡靜置40天,把小托兒取出晾晒,待幹後粉碎,麯就制好了。他家裡有很多灰白色的小托兒,正等待與其他穀物混合發酵的那一刻。

接下來是煮醅,村裡人叫做醋底子。把高粱、土豆蒸熟搗爛,降溫後加入麯,倒進甕裡,放在溫熱的炕頭髮酵月餘。這段時間,要不斷給炕加熱,炕上放滿了大甕,一個個冒著熱氣,窯洞裡猶如蒸籠。四十天裡,兩千多斤的醅需要人工不斷攪動,全部工作由老趙和愛人配合完成。秋末初冬時節,外邊冷,窯內熱,老趙大汗淋漓,只能光著膀子。等到做好醋底子,炕火還不能熄,要拌醋,進行二次發酵。把發酵好的醋醅拌入煮好的穀米中,加入麩皮、穀糠等,放入大盆內,蓋上蓋,用棉被包好,繼續在炕上加熱。約半個月,穀物裡的物質得以轉化為醋酸,醋味逐漸濃郁,就該是離開炕頭的時候了。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淋醋就是要把二次發酵後的醋醅裡的醋用水淋出來。將醋醅裝入底部有一小洞的容器中,塞住洞口,加入開水,靜置數小時,讓醋充分溶解在水中。然後拔下塞子,將溶液流出收納。再倒水淋醋,如此反覆,直至醋醅沒有酸味。

俗話說,“數九寒天凍醋忙”。別人在家避寒取暖,舒適過冬,老趙一家還是忙裡忙外。淋好的醋要放入大盆中自然冷凍。勤勞的農民,面對大自然的饋贈,激發出很多智慧。他們懂得醋的冰點比水低。把凍好的冰撈出放在大篩子上,在溫暖的地方,醋會先融化,滴入缸內,冰慢慢變白。這樣就可把醋溶液中的水分提出,重複多次,溶液不能結冰時,醋就釀

好了。將其裝入大甕,靜置數年,這便是老陳醋。趙引成家的醋大多在7年以上,他說,年份越長越好。不過,放十年以上,會變得粘稠,還需要勾兌才能食用。

"

“山西人愛吃醋,家家有個醋葫蘆”“家有二兩醋,不用去藥鋪”“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喜歡吃醋,這既是由於人們為了適應這裡的地理環境,又是當地人的傳統飲食習慣所致。吃醋,似乎成了山西人骨子裡的一種情懷,無論走到哪裡,吃飯時總忘不了找點醋作為調味。

山西人更善於釀醋,釀醋技藝歷史悠久。不過,興縣閻家塔村的釀醋歷史有多少年,就連當地的老百姓也說不清楚。他們從來沒有買過外邊的醋,而是利用大山的饋贈,就地取材,祖祖輩輩釀醋吃醋,延續著那一甕陳醋,傳承著那一種古法,保存著那一股清香。近日,本報記者走進閻家塔村,探訪當地人用流傳下來的古法釀製真正醇香老陳醋的手藝。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深山裡嚐到最鮮美的醋

《周禮》記載“醯人掌共醯物”,在西周出現了“公室制醋作坊,”生產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醋,歷史上稱為醯。春秋戰國時期,山西釀醋業遍及城鄉,打破了西周“公室制醋作坊”的單一格局。北魏大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總結了前人的24種制醋法,其中不少源自山西,如“秫米酢法”。又經過隋、唐、宋、元幾代的發展演進,到明清時期是山西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醋坊林立,多種經濟形式並存。

那時候,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醋。一到冬天,村子裡就會飄出醋味兒,農戶家門口的大樹下,擺放著幾塊臉盆形狀的冰塊,散發著濃濃的醋香。百姓家的窗戶上,冒出蒸騰的熱氣。如今,這種情景很少再能看到。村民自釀醋,不同地方用的原料不同,制醋工藝也不一樣。沒有人做醋,就意味著這裡的制醋方法已經失傳。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聽說興縣趙家坪鄉閻家塔村全村人仍在用古法釀製老陳醋,記者頗為興奮,懷著探祕的心情向大山飛奔而去。從興縣縣城出發,離開喧鬧的城市,車輛由深谷裡穿梭而過,在高山上蜿蜒行進,一路曲曲折折,上上下下。走了約50公里後,眼前的一個山窩處,閻家塔村就坐落在那裡。這裡四周高山環抱,山坡上鋪滿了莊稼。村子裡,棗樹掩映,穿著彩色衣服的小孩閃過,傳出追打嬉鬧的聲音。

趙引成正好從城裡回村釀醋,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人。村裡人居住的都是土石窯洞,他的家在一段坡路下。說明來意之後,趙引成徑直把大家帶到東側的窯洞裡,只說了一句:“你們先嚐嘗吧。”窯洞很涼快,整齊地擺放著幾口大甕,充滿著濃烈的醋味兒。趙引成打開一口甕的蓋子,舀了半瓢醋倒在瓷碗裡。這是老趙釀製已7年有餘的老陳醋,呈醬黑色,掛在碗壁上久久不能退去。淺淺嗅一下,酸裡透著香,那是糧食的味道。再小呷一口,酸、甜、綿、鮮。突然間,覺得這種醋在哪裡吃過。是的,小時候,太姥姥做的醋就是這種味兒,眼前的醋令人思緒萬千,回味無窮。

眾人沒有想到,在這個偏遠的山村裡,還能嚐到這樣香醇的老陳醋。見到大家連連點頭稱讚,趙引成自信地說:“我們這裡家家做醋,都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做法,做出來的醋非常純正。”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釀一次醋需半年時間

“夏伏晒,冬撈冰”。做醋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面對眾人的濃厚興趣,老趙津津有味地談起自己做醋的艱辛過程。

7月,野地裡艾草長勢旺盛。老趙把最好最嫩的艾草割了一大捆,揹回家放在窯洞裡備用。他家一年要做3000斤老陳醋,定好目標,那麼,原料也就相應算好了。第一步是制麯,把高粱、玉米、糜子、穀子幾種穀物混在一起,用機器全部磨成粉,然後用水和好。趙引成說:“制麯很關鍵,必須軟硬適中,用量多少,全在心中。”和好的混合物用小鋁盆為模型壓成一個個的小托兒,裹上穀糠,整齊地擺放在土地上。這時候艾草就派上用場了,厚厚地蓋上一層。老趙稱,艾草熱能高,對發酵麯有很好的作用。在窯洞裡靜置40天,把小托兒取出晾晒,待幹後粉碎,麯就制好了。他家裡有很多灰白色的小托兒,正等待與其他穀物混合發酵的那一刻。

接下來是煮醅,村裡人叫做醋底子。把高粱、土豆蒸熟搗爛,降溫後加入麯,倒進甕裡,放在溫熱的炕頭髮酵月餘。這段時間,要不斷給炕加熱,炕上放滿了大甕,一個個冒著熱氣,窯洞裡猶如蒸籠。四十天裡,兩千多斤的醅需要人工不斷攪動,全部工作由老趙和愛人配合完成。秋末初冬時節,外邊冷,窯內熱,老趙大汗淋漓,只能光著膀子。等到做好醋底子,炕火還不能熄,要拌醋,進行二次發酵。把發酵好的醋醅拌入煮好的穀米中,加入麩皮、穀糠等,放入大盆內,蓋上蓋,用棉被包好,繼續在炕上加熱。約半個月,穀物裡的物質得以轉化為醋酸,醋味逐漸濃郁,就該是離開炕頭的時候了。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淋醋就是要把二次發酵後的醋醅裡的醋用水淋出來。將醋醅裝入底部有一小洞的容器中,塞住洞口,加入開水,靜置數小時,讓醋充分溶解在水中。然後拔下塞子,將溶液流出收納。再倒水淋醋,如此反覆,直至醋醅沒有酸味。

俗話說,“數九寒天凍醋忙”。別人在家避寒取暖,舒適過冬,老趙一家還是忙裡忙外。淋好的醋要放入大盆中自然冷凍。勤勞的農民,面對大自然的饋贈,激發出很多智慧。他們懂得醋的冰點比水低。把凍好的冰撈出放在大篩子上,在溫暖的地方,醋會先融化,滴入缸內,冰慢慢變白。這樣就可把醋溶液中的水分提出,重複多次,溶液不能結冰時,醋就釀

好了。將其裝入大甕,靜置數年,這便是老陳醋。趙引成家的醋大多在7年以上,他說,年份越長越好。不過,放十年以上,會變得粘稠,還需要勾兌才能食用。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釀醋是祖傳的手藝

閻家塔村位於呂梁山深處,這裡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有助於老陳醋的釀製和保存。這裡的老百姓家家至少一甕醋,老祖宗留下來釀醋的祕密就保存在這一甕醋中。

說起做醋的歷史,趙引成說他的太爺爺、爺爺都做過醋,到底村裡從什麼時候開始釀醋,他就說不清楚了。趙引成釀醋的手藝是從父輩那裡學來的,他十三歲時,就跟著父母做醋了。割艾草、晒麯、拌醅、燒炕、淋醋、凍醋,他一樣沒落下。結婚成家後,他就開始自己獨立做醋,到現在已有近30年了。

養活三個孩子,一家五口人,趙引成倍感肩上的擔子沉重。為了讓孩子上學,他帶著一家人來到縣城。一年下來需要七八千元的房租。而他雖然是興縣供電局職工,負責趙家坪鄉的供電工作,但一個月2000元的工資,對家庭開支仍顯不足,還要照管70多歲的老父親。他愛人說:“老的不能靠,小的靠不上,只能靠我倆。”於是,2008年起,趙引成夫妻倆在做醋時就稍微增加點量,如果有人願意買,還可以增加些收入。

"

“山西人愛吃醋,家家有個醋葫蘆”“家有二兩醋,不用去藥鋪”“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喜歡吃醋,這既是由於人們為了適應這裡的地理環境,又是當地人的傳統飲食習慣所致。吃醋,似乎成了山西人骨子裡的一種情懷,無論走到哪裡,吃飯時總忘不了找點醋作為調味。

山西人更善於釀醋,釀醋技藝歷史悠久。不過,興縣閻家塔村的釀醋歷史有多少年,就連當地的老百姓也說不清楚。他們從來沒有買過外邊的醋,而是利用大山的饋贈,就地取材,祖祖輩輩釀醋吃醋,延續著那一甕陳醋,傳承著那一種古法,保存著那一股清香。近日,本報記者走進閻家塔村,探訪當地人用流傳下來的古法釀製真正醇香老陳醋的手藝。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深山裡嚐到最鮮美的醋

《周禮》記載“醯人掌共醯物”,在西周出現了“公室制醋作坊,”生產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醋,歷史上稱為醯。春秋戰國時期,山西釀醋業遍及城鄉,打破了西周“公室制醋作坊”的單一格局。北魏大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總結了前人的24種制醋法,其中不少源自山西,如“秫米酢法”。又經過隋、唐、宋、元幾代的發展演進,到明清時期是山西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醋坊林立,多種經濟形式並存。

那時候,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醋。一到冬天,村子裡就會飄出醋味兒,農戶家門口的大樹下,擺放著幾塊臉盆形狀的冰塊,散發著濃濃的醋香。百姓家的窗戶上,冒出蒸騰的熱氣。如今,這種情景很少再能看到。村民自釀醋,不同地方用的原料不同,制醋工藝也不一樣。沒有人做醋,就意味著這裡的制醋方法已經失傳。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聽說興縣趙家坪鄉閻家塔村全村人仍在用古法釀製老陳醋,記者頗為興奮,懷著探祕的心情向大山飛奔而去。從興縣縣城出發,離開喧鬧的城市,車輛由深谷裡穿梭而過,在高山上蜿蜒行進,一路曲曲折折,上上下下。走了約50公里後,眼前的一個山窩處,閻家塔村就坐落在那裡。這裡四周高山環抱,山坡上鋪滿了莊稼。村子裡,棗樹掩映,穿著彩色衣服的小孩閃過,傳出追打嬉鬧的聲音。

趙引成正好從城裡回村釀醋,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行人。村裡人居住的都是土石窯洞,他的家在一段坡路下。說明來意之後,趙引成徑直把大家帶到東側的窯洞裡,只說了一句:“你們先嚐嘗吧。”窯洞很涼快,整齊地擺放著幾口大甕,充滿著濃烈的醋味兒。趙引成打開一口甕的蓋子,舀了半瓢醋倒在瓷碗裡。這是老趙釀製已7年有餘的老陳醋,呈醬黑色,掛在碗壁上久久不能退去。淺淺嗅一下,酸裡透著香,那是糧食的味道。再小呷一口,酸、甜、綿、鮮。突然間,覺得這種醋在哪裡吃過。是的,小時候,太姥姥做的醋就是這種味兒,眼前的醋令人思緒萬千,回味無窮。

眾人沒有想到,在這個偏遠的山村裡,還能嚐到這樣香醇的老陳醋。見到大家連連點頭稱讚,趙引成自信地說:“我們這裡家家做醋,都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做法,做出來的醋非常純正。”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釀一次醋需半年時間

“夏伏晒,冬撈冰”。做醋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面對眾人的濃厚興趣,老趙津津有味地談起自己做醋的艱辛過程。

7月,野地裡艾草長勢旺盛。老趙把最好最嫩的艾草割了一大捆,揹回家放在窯洞裡備用。他家一年要做3000斤老陳醋,定好目標,那麼,原料也就相應算好了。第一步是制麯,把高粱、玉米、糜子、穀子幾種穀物混在一起,用機器全部磨成粉,然後用水和好。趙引成說:“制麯很關鍵,必須軟硬適中,用量多少,全在心中。”和好的混合物用小鋁盆為模型壓成一個個的小托兒,裹上穀糠,整齊地擺放在土地上。這時候艾草就派上用場了,厚厚地蓋上一層。老趙稱,艾草熱能高,對發酵麯有很好的作用。在窯洞裡靜置40天,把小托兒取出晾晒,待幹後粉碎,麯就制好了。他家裡有很多灰白色的小托兒,正等待與其他穀物混合發酵的那一刻。

接下來是煮醅,村裡人叫做醋底子。把高粱、土豆蒸熟搗爛,降溫後加入麯,倒進甕裡,放在溫熱的炕頭髮酵月餘。這段時間,要不斷給炕加熱,炕上放滿了大甕,一個個冒著熱氣,窯洞裡猶如蒸籠。四十天裡,兩千多斤的醅需要人工不斷攪動,全部工作由老趙和愛人配合完成。秋末初冬時節,外邊冷,窯內熱,老趙大汗淋漓,只能光著膀子。等到做好醋底子,炕火還不能熄,要拌醋,進行二次發酵。把發酵好的醋醅拌入煮好的穀米中,加入麩皮、穀糠等,放入大盆內,蓋上蓋,用棉被包好,繼續在炕上加熱。約半個月,穀物裡的物質得以轉化為醋酸,醋味逐漸濃郁,就該是離開炕頭的時候了。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淋醋就是要把二次發酵後的醋醅裡的醋用水淋出來。將醋醅裝入底部有一小洞的容器中,塞住洞口,加入開水,靜置數小時,讓醋充分溶解在水中。然後拔下塞子,將溶液流出收納。再倒水淋醋,如此反覆,直至醋醅沒有酸味。

俗話說,“數九寒天凍醋忙”。別人在家避寒取暖,舒適過冬,老趙一家還是忙裡忙外。淋好的醋要放入大盆中自然冷凍。勤勞的農民,面對大自然的饋贈,激發出很多智慧。他們懂得醋的冰點比水低。把凍好的冰撈出放在大篩子上,在溫暖的地方,醋會先融化,滴入缸內,冰慢慢變白。這樣就可把醋溶液中的水分提出,重複多次,溶液不能結冰時,醋就釀

好了。將其裝入大甕,靜置數年,這便是老陳醋。趙引成家的醋大多在7年以上,他說,年份越長越好。不過,放十年以上,會變得粘稠,還需要勾兌才能食用。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釀醋是祖傳的手藝

閻家塔村位於呂梁山深處,這裡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有助於老陳醋的釀製和保存。這裡的老百姓家家至少一甕醋,老祖宗留下來釀醋的祕密就保存在這一甕醋中。

說起做醋的歷史,趙引成說他的太爺爺、爺爺都做過醋,到底村裡從什麼時候開始釀醋,他就說不清楚了。趙引成釀醋的手藝是從父輩那裡學來的,他十三歲時,就跟著父母做醋了。割艾草、晒麯、拌醅、燒炕、淋醋、凍醋,他一樣沒落下。結婚成家後,他就開始自己獨立做醋,到現在已有近30年了。

養活三個孩子,一家五口人,趙引成倍感肩上的擔子沉重。為了讓孩子上學,他帶著一家人來到縣城。一年下來需要七八千元的房租。而他雖然是興縣供電局職工,負責趙家坪鄉的供電工作,但一個月2000元的工資,對家庭開支仍顯不足,還要照管70多歲的老父親。他愛人說:“老的不能靠,小的靠不上,只能靠我倆。”於是,2008年起,趙引成夫妻倆在做醋時就稍微增加點量,如果有人願意買,還可以增加些收入。

【文化興縣】走進興縣深山閻家塔村 看古法釀製老陳醋

平日裡,趙引成一家人居住在興縣縣城的楊玉春溝村,從老家把老陳醋拉來數十斤,除了自己使用,還可以賣一部分。由於手工老陳醋質量高,味道正,人們喜歡買上幾斤作為禮品贈送親友。到了夏天開始備料釀醋的日子,他們隔三差五再搬回閻家塔村住上幾天。到發酵醋醅、淋醋、凍醋時,就得一直住在村裡,直到臘月底。

趙引成告訴記者,過去,山裡人窮,只要自己能做的,決不捨不得買。而現在到處都能買到醋吃,而且又便宜。但是祖輩人流傳下來自釀醋的習慣,讓村民對自己親手釀的醋情有獨鍾。最關鍵的是,村裡具備釀醋的條件,既有釀醋所需的糧食、工具,還有自家的院落可供晒麯、凍醋,而且窯洞冬暖夏涼,具有釀醋適宜的環境和溫度。這些條件都是城裡沒有的。

一年下來,趙引成在老陳醋上的收入還算可觀,這是對他們辛苦付出的回報。談及老陳醋的未來,資金缺乏仍是擺在他面前的一大難題。而其製作工藝複雜、週期長、產量低,他還需要在這方面尋找突破點。或許,在他看來,對得起自然的饋贈,傳承好先人的工藝,才是他最大的願望。

來源:三晉都市報

編輯:張豔

責編:馬志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