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東三村精準扶貧帶動增收致富

三農 合作社 畜牧業 農業 央廣網 2017-06-09

央廣網烏魯木齊6月9日消息(記者張雷 烏魯木齊臺記者趙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黨的十八大以來,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把實現農村小康作為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謀劃推進。五年來,通過精準發力使得烏魯木齊市農牧民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水磨溝區東部三個村的增收致富之路就是烏魯木齊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不斷實現突破,全面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李松林是水磨溝區石人子溝村的養雞大戶,現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為石人子溝村、葛家溝村、澇壩溝村東部三村的致富樣板。

從2012年至今,李松林從過去的莊稼漢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養殖戶,每年能有近40萬元的年收入。李松林說,這樣的改變完全得益於市區兩級農牧局對農戶的政策+資金+技術的扶持:“2012年定的示範戶,科技局跟農牧局給撥了10萬元,專門搞這個土雞這個品牌,就是養蘆花雞,2014年我們成立的合作社,上面給我們補貼資金,最後我們圈舍又蓋起來了。”

由於雞的品質好,李松林的養殖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養殖數量達到1.3萬多隻。不僅如此,在農牧局的幫助下,他又搭上了互聯網快車,把合作社的雞遠銷到北京、廣州、杭州等地:“我養的這個黑土雞已經註冊這個品牌了,通過這個在線上線下同時銷售,這樣能擴大規模,有更好的收入。”

近年來,水磨溝區投入450萬元扶持三個村10個合作社,成功扶持了20多名示範戶。為了幫助引導更多人走上致富道路,今年水磨溝區又把東部三村的村民劃定為貧困戶、邊緣戶和一般戶,根據每戶的實際情況實施“精準扶貧”。

今年3月,石人子溝村的困難戶米力汗·克里木家免費領到了80只雛雞和100公斤飼料,米力汗粗略的算一下能賺6000多元:“土雞長大了以後可以賣100多元1只,特別好。今年好的話,明年我還想養。”

“精準扶貧”的核心要義就在於找準病症,開對藥方。除了特色家禽養殖,水磨溝區、烏魯木齊市兩級農牧局還在東部三村實施了“百萬肉羊肉牛生產體系建設項目”,給村民扶持資金,幫村民蓋標準化圈舍、改良牛羊品種,實現致增收致富。

水磨溝區紅土灣牛羊養殖合作社副社長肉孜·阿布都艾尼就是受益者:“2015年給了50萬元的扶持資金,這對我們一個很大的支持。今年我們準備達到500頭育肥牛,育肥羊1000只,從去年10月到今年5月純利潤達到100萬元。”

在一系列扶貧政策的幫扶下,2012年至2016年,水磨溝區東部三村村民的平均年收入實現了翻翻,村民們距離小康的目標越來越近。

水磨溝區石人子溝村副主任李志峰表示:“我們想在今年突破小康水平,現在我們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現在條件比城裡人條件都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