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4)

主筆:閒樂生

長阪坡之戰後,劉備帶著殘兵敗將在漢津與關羽水軍會和了。我們都知道,戰船的速度比步兵要快很多,又時為秋天,秋水上漲,船速更快,順水而下,船速能達到120裡到140裡(注1),比劉備步兵帶著老百姓一起走的蝸牛速度(注2)要快上十倍,而從襄陽到漢津的水路,最多隻比陸路遠一倍,為何兩支部隊能在漢津匯合呢?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4)

主筆:閒樂生

長阪坡之戰後,劉備帶著殘兵敗將在漢津與關羽水軍會和了。我們都知道,戰船的速度比步兵要快很多,又時為秋天,秋水上漲,船速更快,順水而下,船速能達到120裡到140裡(注1),比劉備步兵帶著老百姓一起走的蝸牛速度(注2)要快上十倍,而從襄陽到漢津的水路,最多隻比陸路遠一倍,為何兩支部隊能在漢津匯合呢?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圖:劉備撤退線路

原因只有一個,關羽水軍的任務,就是掩護和策應劉備陸軍。兩支隊伍雖然速度差得很遠,但關羽定然是極力放慢了速度,以與劉備陸軍保持同步,甚至可能他們每天都會互通消息、協調進度,最終同時到達江陵。這或許也就是劉備敢於帶著老百姓一起南撤的原因,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忍不忍(注3),而是劉備早就備好了後路。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4)

主筆:閒樂生

長阪坡之戰後,劉備帶著殘兵敗將在漢津與關羽水軍會和了。我們都知道,戰船的速度比步兵要快很多,又時為秋天,秋水上漲,船速更快,順水而下,船速能達到120裡到140裡(注1),比劉備步兵帶著老百姓一起走的蝸牛速度(注2)要快上十倍,而從襄陽到漢津的水路,最多隻比陸路遠一倍,為何兩支部隊能在漢津匯合呢?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圖:劉備撤退線路

原因只有一個,關羽水軍的任務,就是掩護和策應劉備陸軍。兩支隊伍雖然速度差得很遠,但關羽定然是極力放慢了速度,以與劉備陸軍保持同步,甚至可能他們每天都會互通消息、協調進度,最終同時到達江陵。這或許也就是劉備敢於帶著老百姓一起南撤的原因,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忍不忍(注3),而是劉備早就備好了後路。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總之,劉備就是那麼“巧”的“適與羽船會”了,鑑於曹操已追至當陽,則必將搶先佔據江陵,那麼再按原計劃前往江陵就很傻逼了,劉備與諸葛亮當下便決定放棄江陵而沿漢水退守江夏,去與劉表的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會和,並伺機與江東合縱,以共抗曹操。

劉琦此時,也正率萬餘水軍沿漢水而上,探聽情況。兩軍會和後,合兵兩萬餘人,便一同駛回江夏郡治夏口(亦稱沔口,即今武漢三鎮之漢口)。夏口,既為夏水(今已不存)入長江之水口,也是漢水入長江之水口,殊為長江重鎮,即便今日之漢口也是如此(注4)。

這便看出當日諸葛亮安排劉琦到夏口這步棋的重要高妙之處了。從夏口的地理環境來看,由於此處有龜、蛇兩山雄踞長江兩岸,並向江心突出,以至江面受到約束而變窄,從而在其上下游泥沙堆積形成沙洲,即鸚鵡洲。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4)

主筆:閒樂生

長阪坡之戰後,劉備帶著殘兵敗將在漢津與關羽水軍會和了。我們都知道,戰船的速度比步兵要快很多,又時為秋天,秋水上漲,船速更快,順水而下,船速能達到120裡到140裡(注1),比劉備步兵帶著老百姓一起走的蝸牛速度(注2)要快上十倍,而從襄陽到漢津的水路,最多隻比陸路遠一倍,為何兩支部隊能在漢津匯合呢?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圖:劉備撤退線路

原因只有一個,關羽水軍的任務,就是掩護和策應劉備陸軍。兩支隊伍雖然速度差得很遠,但關羽定然是極力放慢了速度,以與劉備陸軍保持同步,甚至可能他們每天都會互通消息、協調進度,最終同時到達江陵。這或許也就是劉備敢於帶著老百姓一起南撤的原因,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忍不忍(注3),而是劉備早就備好了後路。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總之,劉備就是那麼“巧”的“適與羽船會”了,鑑於曹操已追至當陽,則必將搶先佔據江陵,那麼再按原計劃前往江陵就很傻逼了,劉備與諸葛亮當下便決定放棄江陵而沿漢水退守江夏,去與劉表的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會和,並伺機與江東合縱,以共抗曹操。

劉琦此時,也正率萬餘水軍沿漢水而上,探聽情況。兩軍會和後,合兵兩萬餘人,便一同駛回江夏郡治夏口(亦稱沔口,即今武漢三鎮之漢口)。夏口,既為夏水(今已不存)入長江之水口,也是漢水入長江之水口,殊為長江重鎮,即便今日之漢口也是如此(注4)。

這便看出當日諸葛亮安排劉琦到夏口這步棋的重要高妙之處了。從夏口的地理環境來看,由於此處有龜、蛇兩山雄踞長江兩岸,並向江心突出,以至江面受到約束而變窄,從而在其上下游泥沙堆積形成沙洲,即鸚鵡洲。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如此,從軍事方面來說,由於江面變窄和鸚鵡洲的天然碼頭,使得夏口成為截斷上下流往來聯絡的絕佳地點。劉備佔據了這裡,往西北可以溯漢水而攻襄陽,西可以逆夏水而打江陵,北可以沿溳水而攻南陽,南可以溯長江而取巴丘(今湖南嶽陽),東可以順長江而攻柴桑(今江西九江)以直取吳會,故後世蕭衍曾雲:“漢口路通荊、雍,控引秦、樑,糧運資儲,仰此氣息;所以兵壓漢口,連絡數州。”(注5 )看來諸葛亮早就想到了今天——若襄陽、江陵不保,劉備便可退守夏口,截斷交通,東聯孫權,以共抗曹操。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4)

主筆:閒樂生

長阪坡之戰後,劉備帶著殘兵敗將在漢津與關羽水軍會和了。我們都知道,戰船的速度比步兵要快很多,又時為秋天,秋水上漲,船速更快,順水而下,船速能達到120裡到140裡(注1),比劉備步兵帶著老百姓一起走的蝸牛速度(注2)要快上十倍,而從襄陽到漢津的水路,最多隻比陸路遠一倍,為何兩支部隊能在漢津匯合呢?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圖:劉備撤退線路

原因只有一個,關羽水軍的任務,就是掩護和策應劉備陸軍。兩支隊伍雖然速度差得很遠,但關羽定然是極力放慢了速度,以與劉備陸軍保持同步,甚至可能他們每天都會互通消息、協調進度,最終同時到達江陵。這或許也就是劉備敢於帶著老百姓一起南撤的原因,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忍不忍(注3),而是劉備早就備好了後路。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總之,劉備就是那麼“巧”的“適與羽船會”了,鑑於曹操已追至當陽,則必將搶先佔據江陵,那麼再按原計劃前往江陵就很傻逼了,劉備與諸葛亮當下便決定放棄江陵而沿漢水退守江夏,去與劉表的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會和,並伺機與江東合縱,以共抗曹操。

劉琦此時,也正率萬餘水軍沿漢水而上,探聽情況。兩軍會和後,合兵兩萬餘人,便一同駛回江夏郡治夏口(亦稱沔口,即今武漢三鎮之漢口)。夏口,既為夏水(今已不存)入長江之水口,也是漢水入長江之水口,殊為長江重鎮,即便今日之漢口也是如此(注4)。

這便看出當日諸葛亮安排劉琦到夏口這步棋的重要高妙之處了。從夏口的地理環境來看,由於此處有龜、蛇兩山雄踞長江兩岸,並向江心突出,以至江面受到約束而變窄,從而在其上下游泥沙堆積形成沙洲,即鸚鵡洲。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如此,從軍事方面來說,由於江面變窄和鸚鵡洲的天然碼頭,使得夏口成為截斷上下流往來聯絡的絕佳地點。劉備佔據了這裡,往西北可以溯漢水而攻襄陽,西可以逆夏水而打江陵,北可以沿溳水而攻南陽,南可以溯長江而取巴丘(今湖南嶽陽),東可以順長江而攻柴桑(今江西九江)以直取吳會,故後世蕭衍曾雲:“漢口路通荊、雍,控引秦、樑,糧運資儲,仰此氣息;所以兵壓漢口,連絡數州。”(注5 )看來諸葛亮早就想到了今天——若襄陽、江陵不保,劉備便可退守夏口,截斷交通,東聯孫權,以共抗曹操。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與諸葛亮更早有先見之明的,還有一人,那便是孫權手下的重要謀臣、以外交能力揚名史冊(有可能是三國第一)的魯肅魯子敬。

魯肅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一位奇人。這位奇人對時代的敏銳,以及對歷史的看法可謂神奇二字。

首先,魯肅早在八年前投奔剛出道的孫權時,就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所以“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最終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按照之前的歷史經驗,無論是秦末楚漢亂世還是王莽更始之亂世,時間都不過二十年,而從黃巾之亂到曹操打敗袁紹剛好二十年過去,局勢也已相當明朗,大部分人都認為曹操集團將很快重新統一全國,開始另一個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大一統政治循環。這也就是蔡瑁蒯越張昭秦鬆等人主張降曹的原因,這不能怪他們骨頭軟,實在是時代侷限性導致他們認定這才是歷史大趨勢,換作誰都會這麼做,非常正常的選擇。

但魯肅就是個不正常的奇人,他以敏銳的政治觸覺認識到當今天下的政治與經濟組織的整個制度正在趨向崩潰,在沒有找到新的統治手段、併到達新的社會環境之前,天下將重新回到四百年前的戰國分裂割據時代(同時期羅馬帝國也在遭遇同樣困境,中西曆史驚人相似)。所以魯肅認為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打敗,當然,北方歷經劫亂,曹操雖以其才具屯田養民,收攬士族重建了北方,但重建的結果,尚不足以恢復到對南方擁有足夠的優勢,所以東吳現在要做到的,應該是鼎足江東,進而全據長江,建立帝業,並做好長期割據的準備。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4)

主筆:閒樂生

長阪坡之戰後,劉備帶著殘兵敗將在漢津與關羽水軍會和了。我們都知道,戰船的速度比步兵要快很多,又時為秋天,秋水上漲,船速更快,順水而下,船速能達到120裡到140裡(注1),比劉備步兵帶著老百姓一起走的蝸牛速度(注2)要快上十倍,而從襄陽到漢津的水路,最多隻比陸路遠一倍,為何兩支部隊能在漢津匯合呢?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圖:劉備撤退線路

原因只有一個,關羽水軍的任務,就是掩護和策應劉備陸軍。兩支隊伍雖然速度差得很遠,但關羽定然是極力放慢了速度,以與劉備陸軍保持同步,甚至可能他們每天都會互通消息、協調進度,最終同時到達江陵。這或許也就是劉備敢於帶著老百姓一起南撤的原因,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忍不忍(注3),而是劉備早就備好了後路。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總之,劉備就是那麼“巧”的“適與羽船會”了,鑑於曹操已追至當陽,則必將搶先佔據江陵,那麼再按原計劃前往江陵就很傻逼了,劉備與諸葛亮當下便決定放棄江陵而沿漢水退守江夏,去與劉表的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會和,並伺機與江東合縱,以共抗曹操。

劉琦此時,也正率萬餘水軍沿漢水而上,探聽情況。兩軍會和後,合兵兩萬餘人,便一同駛回江夏郡治夏口(亦稱沔口,即今武漢三鎮之漢口)。夏口,既為夏水(今已不存)入長江之水口,也是漢水入長江之水口,殊為長江重鎮,即便今日之漢口也是如此(注4)。

這便看出當日諸葛亮安排劉琦到夏口這步棋的重要高妙之處了。從夏口的地理環境來看,由於此處有龜、蛇兩山雄踞長江兩岸,並向江心突出,以至江面受到約束而變窄,從而在其上下游泥沙堆積形成沙洲,即鸚鵡洲。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如此,從軍事方面來說,由於江面變窄和鸚鵡洲的天然碼頭,使得夏口成為截斷上下流往來聯絡的絕佳地點。劉備佔據了這裡,往西北可以溯漢水而攻襄陽,西可以逆夏水而打江陵,北可以沿溳水而攻南陽,南可以溯長江而取巴丘(今湖南嶽陽),東可以順長江而攻柴桑(今江西九江)以直取吳會,故後世蕭衍曾雲:“漢口路通荊、雍,控引秦、樑,糧運資儲,仰此氣息;所以兵壓漢口,連絡數州。”(注5 )看來諸葛亮早就想到了今天——若襄陽、江陵不保,劉備便可退守夏口,截斷交通,東聯孫權,以共抗曹操。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與諸葛亮更早有先見之明的,還有一人,那便是孫權手下的重要謀臣、以外交能力揚名史冊(有可能是三國第一)的魯肅魯子敬。

魯肅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一位奇人。這位奇人對時代的敏銳,以及對歷史的看法可謂神奇二字。

首先,魯肅早在八年前投奔剛出道的孫權時,就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所以“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最終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按照之前的歷史經驗,無論是秦末楚漢亂世還是王莽更始之亂世,時間都不過二十年,而從黃巾之亂到曹操打敗袁紹剛好二十年過去,局勢也已相當明朗,大部分人都認為曹操集團將很快重新統一全國,開始另一個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大一統政治循環。這也就是蔡瑁蒯越張昭秦鬆等人主張降曹的原因,這不能怪他們骨頭軟,實在是時代侷限性導致他們認定這才是歷史大趨勢,換作誰都會這麼做,非常正常的選擇。

但魯肅就是個不正常的奇人,他以敏銳的政治觸覺認識到當今天下的政治與經濟組織的整個制度正在趨向崩潰,在沒有找到新的統治手段、併到達新的社會環境之前,天下將重新回到四百年前的戰國分裂割據時代(同時期羅馬帝國也在遭遇同樣困境,中西曆史驚人相似)。所以魯肅認為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打敗,當然,北方歷經劫亂,曹操雖以其才具屯田養民,收攬士族重建了北方,但重建的結果,尚不足以恢復到對南方擁有足夠的優勢,所以東吳現在要做到的,應該是鼎足江東,進而全據長江,建立帝業,並做好長期割據的準備。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劉備與曹操有深仇大恨,所以劉備集團必須抗曹,可孫權集團情形不一樣,他們其實並不一定非要抗曹,首先,孫曹兩族多有聯姻,其次,張昭張紘等人與曹操手下士大夫也多有交情,孫氏如果選擇與曹操合作,成為類似東漢初年竇融那樣的新帝國合夥人,也是不錯的選擇;事實上,曹操南征以後,益州的劉璋就三次派出使團與曹操結好,顯然已經在打算走這條路了。但魯肅等人奇就奇在一舉認定此路不通,就是要走割據江南稱帝之路,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所以我說魯肅實乃中國史上第一大奇人,真正改變歷史方向奠定三國鼎立的大奇人。

所以九年後,魯肅病逝,孫權親自為其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後來孫權雖然對魯肅借荊州一事還是有點微詞,但仍認為魯肅是東吳政權建立過程中的大功臣;所以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對公卿們大加讚譽魯肅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且其計策決策,遠出蘇秦張儀之上!”

而魯肅最厲害的,還不是明事勢,而是抓時機,早在劉表剛死的時候,魯肅就對孫權說:

"夫荊楚與國鄰接,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素不和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曹操有隙,寄寓於荊州,劉表卻惡其能而不能用也。今劉表新亡,肅請奉命往江夏弔喪,因說劉備使撫劉表眾將,同心一意,共破曹操;備若喜而從命,則大事可定矣。今不速往,恐為曹操所先。"

孫權與劉表兩家有三世仇怨,魯肅竟自請吊劉表之喪,這份政治膽魄果然非凡,孫權壯而許之,魯肅於是帶著十幾個隨從坐船溯江而來,行至半路聽說曹軍已大舉南下,劉琮不戰而降,劉備正在逃命,似乎沒希望了;但魯肅毫不退縮,竟然冒著兵荒馬亂,晝夜兼程趕到長阪坡,正好碰到曹操虎豹騎在大殺四方,魯肅毫不畏懼,帶幾個人一路廝殺一路尋找,終於找到了正落荒而逃的劉備。魯肅於是騎著馬跟在劉備旁邊,兩人一邊跑一邊喊:

——劉使君你好,我乃江東魯肅也,您這是要跑去哪兒啊!

——哦,小魯啊,你有所不知,這曹孟德太猛,荊州完蛋啦,我準備順漢水跑去夏口,再沿湘水南下走靈渠,去交州投靠老朋友吳巨,聽說他在那當蒼梧太守,混的還可以。

——ridiculous!吳巨武夫輕悍,凡人一個;蒼梧窮鄉僻壤,鳥不拉屎,你跑去扶貧還差不多!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4)

主筆:閒樂生

長阪坡之戰後,劉備帶著殘兵敗將在漢津與關羽水軍會和了。我們都知道,戰船的速度比步兵要快很多,又時為秋天,秋水上漲,船速更快,順水而下,船速能達到120裡到140裡(注1),比劉備步兵帶著老百姓一起走的蝸牛速度(注2)要快上十倍,而從襄陽到漢津的水路,最多隻比陸路遠一倍,為何兩支部隊能在漢津匯合呢?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圖:劉備撤退線路

原因只有一個,關羽水軍的任務,就是掩護和策應劉備陸軍。兩支隊伍雖然速度差得很遠,但關羽定然是極力放慢了速度,以與劉備陸軍保持同步,甚至可能他們每天都會互通消息、協調進度,最終同時到達江陵。這或許也就是劉備敢於帶著老百姓一起南撤的原因,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忍不忍(注3),而是劉備早就備好了後路。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總之,劉備就是那麼“巧”的“適與羽船會”了,鑑於曹操已追至當陽,則必將搶先佔據江陵,那麼再按原計劃前往江陵就很傻逼了,劉備與諸葛亮當下便決定放棄江陵而沿漢水退守江夏,去與劉表的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會和,並伺機與江東合縱,以共抗曹操。

劉琦此時,也正率萬餘水軍沿漢水而上,探聽情況。兩軍會和後,合兵兩萬餘人,便一同駛回江夏郡治夏口(亦稱沔口,即今武漢三鎮之漢口)。夏口,既為夏水(今已不存)入長江之水口,也是漢水入長江之水口,殊為長江重鎮,即便今日之漢口也是如此(注4)。

這便看出當日諸葛亮安排劉琦到夏口這步棋的重要高妙之處了。從夏口的地理環境來看,由於此處有龜、蛇兩山雄踞長江兩岸,並向江心突出,以至江面受到約束而變窄,從而在其上下游泥沙堆積形成沙洲,即鸚鵡洲。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如此,從軍事方面來說,由於江面變窄和鸚鵡洲的天然碼頭,使得夏口成為截斷上下流往來聯絡的絕佳地點。劉備佔據了這裡,往西北可以溯漢水而攻襄陽,西可以逆夏水而打江陵,北可以沿溳水而攻南陽,南可以溯長江而取巴丘(今湖南嶽陽),東可以順長江而攻柴桑(今江西九江)以直取吳會,故後世蕭衍曾雲:“漢口路通荊、雍,控引秦、樑,糧運資儲,仰此氣息;所以兵壓漢口,連絡數州。”(注5 )看來諸葛亮早就想到了今天——若襄陽、江陵不保,劉備便可退守夏口,截斷交通,東聯孫權,以共抗曹操。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與諸葛亮更早有先見之明的,還有一人,那便是孫權手下的重要謀臣、以外交能力揚名史冊(有可能是三國第一)的魯肅魯子敬。

魯肅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一位奇人。這位奇人對時代的敏銳,以及對歷史的看法可謂神奇二字。

首先,魯肅早在八年前投奔剛出道的孫權時,就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所以“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最終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按照之前的歷史經驗,無論是秦末楚漢亂世還是王莽更始之亂世,時間都不過二十年,而從黃巾之亂到曹操打敗袁紹剛好二十年過去,局勢也已相當明朗,大部分人都認為曹操集團將很快重新統一全國,開始另一個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大一統政治循環。這也就是蔡瑁蒯越張昭秦鬆等人主張降曹的原因,這不能怪他們骨頭軟,實在是時代侷限性導致他們認定這才是歷史大趨勢,換作誰都會這麼做,非常正常的選擇。

但魯肅就是個不正常的奇人,他以敏銳的政治觸覺認識到當今天下的政治與經濟組織的整個制度正在趨向崩潰,在沒有找到新的統治手段、併到達新的社會環境之前,天下將重新回到四百年前的戰國分裂割據時代(同時期羅馬帝國也在遭遇同樣困境,中西曆史驚人相似)。所以魯肅認為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打敗,當然,北方歷經劫亂,曹操雖以其才具屯田養民,收攬士族重建了北方,但重建的結果,尚不足以恢復到對南方擁有足夠的優勢,所以東吳現在要做到的,應該是鼎足江東,進而全據長江,建立帝業,並做好長期割據的準備。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劉備與曹操有深仇大恨,所以劉備集團必須抗曹,可孫權集團情形不一樣,他們其實並不一定非要抗曹,首先,孫曹兩族多有聯姻,其次,張昭張紘等人與曹操手下士大夫也多有交情,孫氏如果選擇與曹操合作,成為類似東漢初年竇融那樣的新帝國合夥人,也是不錯的選擇;事實上,曹操南征以後,益州的劉璋就三次派出使團與曹操結好,顯然已經在打算走這條路了。但魯肅等人奇就奇在一舉認定此路不通,就是要走割據江南稱帝之路,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所以我說魯肅實乃中國史上第一大奇人,真正改變歷史方向奠定三國鼎立的大奇人。

所以九年後,魯肅病逝,孫權親自為其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後來孫權雖然對魯肅借荊州一事還是有點微詞,但仍認為魯肅是東吳政權建立過程中的大功臣;所以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對公卿們大加讚譽魯肅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且其計策決策,遠出蘇秦張儀之上!”

而魯肅最厲害的,還不是明事勢,而是抓時機,早在劉表剛死的時候,魯肅就對孫權說:

"夫荊楚與國鄰接,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素不和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曹操有隙,寄寓於荊州,劉表卻惡其能而不能用也。今劉表新亡,肅請奉命往江夏弔喪,因說劉備使撫劉表眾將,同心一意,共破曹操;備若喜而從命,則大事可定矣。今不速往,恐為曹操所先。"

孫權與劉表兩家有三世仇怨,魯肅竟自請吊劉表之喪,這份政治膽魄果然非凡,孫權壯而許之,魯肅於是帶著十幾個隨從坐船溯江而來,行至半路聽說曹軍已大舉南下,劉琮不戰而降,劉備正在逃命,似乎沒希望了;但魯肅毫不退縮,竟然冒著兵荒馬亂,晝夜兼程趕到長阪坡,正好碰到曹操虎豹騎在大殺四方,魯肅毫不畏懼,帶幾個人一路廝殺一路尋找,終於找到了正落荒而逃的劉備。魯肅於是騎著馬跟在劉備旁邊,兩人一邊跑一邊喊:

——劉使君你好,我乃江東魯肅也,您這是要跑去哪兒啊!

——哦,小魯啊,你有所不知,這曹孟德太猛,荊州完蛋啦,我準備順漢水跑去夏口,再沿湘水南下走靈渠,去交州投靠老朋友吳巨,聽說他在那當蒼梧太守,混的還可以。

——ridiculous!吳巨武夫輕悍,凡人一個;蒼梧窮鄉僻壤,鳥不拉屎,你跑去扶貧還差不多!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前面已是漢津渡口,劉備於是停下來,翻身下馬,微笑道:“那先生以為備當何往呢?”

魯肅道:"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都來歸附,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心腹之人為使,與江東締約,以共圖大事。”果然是奇人魯肅,先替孫權張昭把事情答應下來,回頭再去做工作,這才是幹大事的人啊!

可劉備聽了,頗為踟躕,他將諸葛亮拉到一旁,小聲問道:“孔明以為如何?”

諸葛亮亦低聲道:“魯子敬所言不差。今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劉備還是猶豫:“孤自然知道,只不過孫權承父兄之資,少年統業,孤未知其人也。若他頂不住壓力,最終投向曹操,那我等也只得逃亡蒼梧了。”

諸葛亮道:“故亮欲往,以堅其意。”正說著,關羽的水軍大隊已然開至,諸葛亮於是笑道:“孫權若降曹也就罷了,若欲抗曹,有關將軍與我劉琦表兄之水軍佔據夏口,扼控東西,也由不得那孫權不與我等聯合。”

十天後,魯肅和諸葛亮的小船已過了蘄春,柴桑在望,諸葛亮默然不語,魯肅卻在旁跟他套近乎:“我年長子瑜兩歲,乃其好友也。孔明此次不僅結盟,正好也可探親哪!”

原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字子瑜)在孫權手下當長史,和魯肅一樣都是孫權的心腹之人,大家既然都是親戚好友,更好一起搞事情。

諸葛亮忽然問道:“吾兄在孫討虜帳下任長史,子敬既同為孫討虜心腹之人,目前所任何等官職?”

魯肅道:“慚愧!張子布言我年少粗疏,未可用也(注6);故至今不過一介幕賓爾,並無官職。”

諸葛亮道:“巧了,我也沒有。”

兩人乃相視大笑,現在這當口,官職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贏,只要贏了曹操,這天下就是我們的啦,哇哈哈哈哈呀……

"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14)

主筆:閒樂生

長阪坡之戰後,劉備帶著殘兵敗將在漢津與關羽水軍會和了。我們都知道,戰船的速度比步兵要快很多,又時為秋天,秋水上漲,船速更快,順水而下,船速能達到120裡到140裡(注1),比劉備步兵帶著老百姓一起走的蝸牛速度(注2)要快上十倍,而從襄陽到漢津的水路,最多隻比陸路遠一倍,為何兩支部隊能在漢津匯合呢?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圖:劉備撤退線路

原因只有一個,關羽水軍的任務,就是掩護和策應劉備陸軍。兩支隊伍雖然速度差得很遠,但關羽定然是極力放慢了速度,以與劉備陸軍保持同步,甚至可能他們每天都會互通消息、協調進度,最終同時到達江陵。這或許也就是劉備敢於帶著老百姓一起南撤的原因,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忍不忍(注3),而是劉備早就備好了後路。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總之,劉備就是那麼“巧”的“適與羽船會”了,鑑於曹操已追至當陽,則必將搶先佔據江陵,那麼再按原計劃前往江陵就很傻逼了,劉備與諸葛亮當下便決定放棄江陵而沿漢水退守江夏,去與劉表的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會和,並伺機與江東合縱,以共抗曹操。

劉琦此時,也正率萬餘水軍沿漢水而上,探聽情況。兩軍會和後,合兵兩萬餘人,便一同駛回江夏郡治夏口(亦稱沔口,即今武漢三鎮之漢口)。夏口,既為夏水(今已不存)入長江之水口,也是漢水入長江之水口,殊為長江重鎮,即便今日之漢口也是如此(注4)。

這便看出當日諸葛亮安排劉琦到夏口這步棋的重要高妙之處了。從夏口的地理環境來看,由於此處有龜、蛇兩山雄踞長江兩岸,並向江心突出,以至江面受到約束而變窄,從而在其上下游泥沙堆積形成沙洲,即鸚鵡洲。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如此,從軍事方面來說,由於江面變窄和鸚鵡洲的天然碼頭,使得夏口成為截斷上下流往來聯絡的絕佳地點。劉備佔據了這裡,往西北可以溯漢水而攻襄陽,西可以逆夏水而打江陵,北可以沿溳水而攻南陽,南可以溯長江而取巴丘(今湖南嶽陽),東可以順長江而攻柴桑(今江西九江)以直取吳會,故後世蕭衍曾雲:“漢口路通荊、雍,控引秦、樑,糧運資儲,仰此氣息;所以兵壓漢口,連絡數州。”(注5 )看來諸葛亮早就想到了今天——若襄陽、江陵不保,劉備便可退守夏口,截斷交通,東聯孫權,以共抗曹操。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與諸葛亮更早有先見之明的,還有一人,那便是孫權手下的重要謀臣、以外交能力揚名史冊(有可能是三國第一)的魯肅魯子敬。

魯肅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一位奇人。這位奇人對時代的敏銳,以及對歷史的看法可謂神奇二字。

首先,魯肅早在八年前投奔剛出道的孫權時,就認為“漢室不可復興”,所以“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最終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按照之前的歷史經驗,無論是秦末楚漢亂世還是王莽更始之亂世,時間都不過二十年,而從黃巾之亂到曹操打敗袁紹剛好二十年過去,局勢也已相當明朗,大部分人都認為曹操集團將很快重新統一全國,開始另一個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大一統政治循環。這也就是蔡瑁蒯越張昭秦鬆等人主張降曹的原因,這不能怪他們骨頭軟,實在是時代侷限性導致他們認定這才是歷史大趨勢,換作誰都會這麼做,非常正常的選擇。

但魯肅就是個不正常的奇人,他以敏銳的政治觸覺認識到當今天下的政治與經濟組織的整個制度正在趨向崩潰,在沒有找到新的統治手段、併到達新的社會環境之前,天下將重新回到四百年前的戰國分裂割據時代(同時期羅馬帝國也在遭遇同樣困境,中西曆史驚人相似)。所以魯肅認為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打敗,當然,北方歷經劫亂,曹操雖以其才具屯田養民,收攬士族重建了北方,但重建的結果,尚不足以恢復到對南方擁有足夠的優勢,所以東吳現在要做到的,應該是鼎足江東,進而全據長江,建立帝業,並做好長期割據的準備。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劉備與曹操有深仇大恨,所以劉備集團必須抗曹,可孫權集團情形不一樣,他們其實並不一定非要抗曹,首先,孫曹兩族多有聯姻,其次,張昭張紘等人與曹操手下士大夫也多有交情,孫氏如果選擇與曹操合作,成為類似東漢初年竇融那樣的新帝國合夥人,也是不錯的選擇;事實上,曹操南征以後,益州的劉璋就三次派出使團與曹操結好,顯然已經在打算走這條路了。但魯肅等人奇就奇在一舉認定此路不通,就是要走割據江南稱帝之路,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所以我說魯肅實乃中國史上第一大奇人,真正改變歷史方向奠定三國鼎立的大奇人。

所以九年後,魯肅病逝,孫權親自為其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後來孫權雖然對魯肅借荊州一事還是有點微詞,但仍認為魯肅是東吳政權建立過程中的大功臣;所以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對公卿們大加讚譽魯肅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且其計策決策,遠出蘇秦張儀之上!”

而魯肅最厲害的,還不是明事勢,而是抓時機,早在劉表剛死的時候,魯肅就對孫權說:

"夫荊楚與國鄰接,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素不和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曹操有隙,寄寓於荊州,劉表卻惡其能而不能用也。今劉表新亡,肅請奉命往江夏弔喪,因說劉備使撫劉表眾將,同心一意,共破曹操;備若喜而從命,則大事可定矣。今不速往,恐為曹操所先。"

孫權與劉表兩家有三世仇怨,魯肅竟自請吊劉表之喪,這份政治膽魄果然非凡,孫權壯而許之,魯肅於是帶著十幾個隨從坐船溯江而來,行至半路聽說曹軍已大舉南下,劉琮不戰而降,劉備正在逃命,似乎沒希望了;但魯肅毫不退縮,竟然冒著兵荒馬亂,晝夜兼程趕到長阪坡,正好碰到曹操虎豹騎在大殺四方,魯肅毫不畏懼,帶幾個人一路廝殺一路尋找,終於找到了正落荒而逃的劉備。魯肅於是騎著馬跟在劉備旁邊,兩人一邊跑一邊喊:

——劉使君你好,我乃江東魯肅也,您這是要跑去哪兒啊!

——哦,小魯啊,你有所不知,這曹孟德太猛,荊州完蛋啦,我準備順漢水跑去夏口,再沿湘水南下走靈渠,去交州投靠老朋友吳巨,聽說他在那當蒼梧太守,混的還可以。

——ridiculous!吳巨武夫輕悍,凡人一個;蒼梧窮鄉僻壤,鳥不拉屎,你跑去扶貧還差不多!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前面已是漢津渡口,劉備於是停下來,翻身下馬,微笑道:“那先生以為備當何往呢?”

魯肅道:"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都來歸附,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心腹之人為使,與江東締約,以共圖大事。”果然是奇人魯肅,先替孫權張昭把事情答應下來,回頭再去做工作,這才是幹大事的人啊!

可劉備聽了,頗為踟躕,他將諸葛亮拉到一旁,小聲問道:“孔明以為如何?”

諸葛亮亦低聲道:“魯子敬所言不差。今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劉備還是猶豫:“孤自然知道,只不過孫權承父兄之資,少年統業,孤未知其人也。若他頂不住壓力,最終投向曹操,那我等也只得逃亡蒼梧了。”

諸葛亮道:“故亮欲往,以堅其意。”正說著,關羽的水軍大隊已然開至,諸葛亮於是笑道:“孫權若降曹也就罷了,若欲抗曹,有關將軍與我劉琦表兄之水軍佔據夏口,扼控東西,也由不得那孫權不與我等聯合。”

十天後,魯肅和諸葛亮的小船已過了蘄春,柴桑在望,諸葛亮默然不語,魯肅卻在旁跟他套近乎:“我年長子瑜兩歲,乃其好友也。孔明此次不僅結盟,正好也可探親哪!”

原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字子瑜)在孫權手下當長史,和魯肅一樣都是孫權的心腹之人,大家既然都是親戚好友,更好一起搞事情。

諸葛亮忽然問道:“吾兄在孫討虜帳下任長史,子敬既同為孫討虜心腹之人,目前所任何等官職?”

魯肅道:“慚愧!張子布言我年少粗疏,未可用也(注6);故至今不過一介幕賓爾,並無官職。”

諸葛亮道:“巧了,我也沒有。”

兩人乃相視大笑,現在這當口,官職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贏,只要贏了曹操,這天下就是我們的啦,哇哈哈哈哈呀……

三國第一縱橫家,最早預見三國鼎立,能力遠超蘇秦張儀

圖:當時37歲的魯肅和27歲的諸葛亮

注1:據北京大學收藏秦道里簡冊所載:“用船江、漢……春秋重船上日行七十里,下一百二十里,空船上日行八十五里,下行一百四十里。”

注2:據《三國志 先主傳》:“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

注3:見《三國志 先主傳》:“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注4:據杜預注《春秋左傳》曰:“漢水曲入江,即夏口矣。”另據民國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疏》:“由於夏、漢二水合流,自此以下的漢水河道亦兼稱為“夏水”,故其入江之口稱作夏口。”

注5:見《梁書 武帝紀》

注6:張子布即張昭,見《三國志 魯肅傳》:“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