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停經營多年的建材企業,張店區灃水鎮的黃信祝、嶽慶華夫婦在政府“森林圍城”工程和“產業轉調”的驅動下,重新當起了農民,夫婦二人懷著一顆執著、實幹的心,經過10年堅守,用汗水和辛勞讓昔日沉睡的土地披上了綠裝,用智慧和雙手把它變成了今日的“金山銀山”,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

關停工廠當農民 夫婦倆讓土地生金

從一棵小樹到一片果林,果樹用一圈圈年輪記錄著它的成長;從一片荒涼到綠意盎然,黃信祝、嶽慶華夫婦用他們的辛苦勞作改變了荒地的“容顏”。人生是用來奮鬥的,今年49歲的黃信祝和愛人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歲獻給了這片土地,也圓了自己的創業夢、致富夢。

種地初體驗 夫妻倆賠了錢

驅車自灃水鎮政府一路東行3公里到達高炳西村,在路邊豎起的“淄博群惠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大牌子下面左拐,很快就到了黃信祝、嶽慶華夫婦一手打造的桑葚園。滿樹的綠芽蠢蠢欲動,爭相生長。而一旁梨樹的花蕾正含苞待放,有幾朵已經盛開。見記者在桑葚的樹枝上尋找花苞,黃信祝笑道:“桑葚是無花果,果實和葉子一起生長。

陽光明媚,走在果林間,微風中透著淡淡的清香。“種果樹也是一門細活,不管護、不培養,就難以成材。”扎著長辮子、穿著一身樸素黑色衣服的嶽慶華是個利索人,幹活麻利、說話也響快。而起初的心酸和如今的幸福,也只有她和丈夫才能體會。

黃信祝年輕時在灃水鎮政府工作,2003年,他響應政府號召,買斷了鎮上一家股份制企業,做起了建材生意。創業是艱辛的,為了更好地幫助丈夫和照顧子女,嶽慶華辭掉了醫院的工作。2008年,在政府“森林圍城”工程的帶動下,黃信祝把企業關停,和妻子回農村當起了“農民”。雖然出生在農村,但黃信祝和妻子沒和土地打過一天交道。夫婦二人本著執著、實幹的心,邊學邊幹。桑葚園中心位置有三個溫室大棚,這裡就是黃信祝夫婦的起步階段。“最開始種了三個大棚的靈芝菇,雖然這種蘑菇的營養價值高、口感好,但價格高,而且不受本地人的認可,大家都不敢買,最後十幾塊錢一斤的蘑菇,我們就按普通蘑菇的價格出售。”第一次嘗試就讓夫妻倆賠了錢。

奮鬥的途中總會有荊棘。夫婦二人很快轉變思路,開始尋找出路。“既然承包土地,就要把這片土地整出個樣來,就得做出點好東西來。”黃信祝想著,要打造有機綠色產品,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

2013年,黃信祝從臺灣引進了“四季果桑”桑葚品種,隨後,無籽大實、桑葚098、桂花蜜以及白玉王等品種相繼引進到了他的桑葚園中。“桂花蜜和白玉王是白色的果子,非常漂亮,口感也非常好。”

在黃信祝的桑葚園裡,完全實現了果樹不施化肥、不打農藥。“每年冬天以及收完果子之後,施兩次土雜肥。”黃信祝說,施土雜肥的果樹,比施化肥的果樹坐果多,而且果子的口感也要好很多。“另外,桑樹不招蟲,所以不用噴灑農藥,大家從這裡採摘的桑葚可以放心吃。”

果實葉子深加工 生態經濟真正實現雙贏

採訪中,黃信祝88歲的老母親已經從果林的小菜地裡拔了一堆菜。“有野生的薺菜、苦菜,也有自己種的芹菜、韭菜、香菜。”老太太邊說邊來到林邊亭子下擇菜。“5月中旬到6月中旬,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採摘桑葚,有時候想在這吃飯,我們就直接從地裡弄點菜,來個韭菜炒雞蛋,香菜拌豆腐,吃著我們自己用桑葚汁和麵蒸的饅頭、包的水餃,那叫一個香啊。”老太太雖年事已高,但耳不聾眼不花,很樂意與人聊家常。

黃信祝告訴記者,每到桑葚成熟的季節,桑葚煎餅、桑葚饅頭、桑葚麵條的訂單就絡繹不絕。“大家都知道吃桑葚好,桑葚含有豐富的活性蛋白、維生素、氨基酸、胡蘿蔔素和礦物質等成分,被醫學界稱為二十一世紀的最佳保健果品。”黃信祝娓娓道來,“常吃桑葚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延緩衰老美容養顏、助消化、補血、防止血管硬化、增強免疫、補腎等功效。”

機會總是垂青敢於奮鬥的人。為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黃信祝通過走訪、查閱資料發現,桑樹的葉子可以做成桑葉茶。“《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桑葉茶有降糖、降血壓、降血脂、抗應激、抗疲勞和延緩衰老等功效。”為此,黃信祝專程奔赴福建武夷山,將當地有名的製茶師傅帶到淄博,教授他炒茶製茶的功夫。“每年霜降過後至立冬之前,都是採桑葉的最佳時候,選取最好的桑葉製茶。”在桑葚園裡有全套先進的製茶設備,但黃信祝說,雖然有了現代化的設備,但人工還是起關鍵作用的。

黃信祝說,經過兩年的推廣,桑葉茶已經逐漸被市場和消費者認可。“今年春節之後就能看出來了,很多曾經買過的顧客都回購了,說喝著不錯,喝兩三個月之後,高血壓會慢慢降下來。”

說起將來的打算,黃信祝想實施採摘、深加工一條龍,還想通過網絡銷售桑葉茶。從最初的一片荒地,到如今的果樹滿山坡,他和愛人改變的不僅僅是生態,也趟出了一條實實在在的致富路。

(文/圖記者相國旗)

責任編輯 劉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