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小說就是挑戰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知識分子,是指以闡發或者運用知識為核心工作的腦力勞動者。作家、大學教師、律師、藝術工作者、科學工作者和大部分職員均屬於知識分子。曾幾何時,"知識分子"這個詞都是帶著褒義、崇敬的意味的。對知識分子開始批判和強烈諷刺的作品肯定要算《儒林外史》。魯迅說《儒林外史》是"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通過對種種不和諧、悖於人情、逆於常理的荒謬現象的揭露,注入描寫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慚、自作聰明、弄巧成拙、欺世盜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裡所說:"我們的騙子們,我們的怪物們。……讓大家笑個痛快。笑真偉大,它不奪去生命、田產,可是在它面前,你會低頭服罪,像個被綁住的兔子。" 到高中的時候讀了一本小說:《圍城》。《圍城》這部書倒是真的顛覆了筆者對"知識分子"的看法。黑格爾認為:一切精神活動的目的都在於使人的主觀意圖與倫理世界和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的結合,即它的自由,並且成為有意識的。。夏志清《中國近代小說史》中說道"《圍城》比任何中國古典諷刺小說優秀。"這部小說講的是"中國近代知識分子"醜態的,"知識分子"這個詞從這裡開始就"臭了"。也是從這裡開始,"知識分子"從這裡開始不再神聖,更帶著很多"諷刺的意味"。

王朔小說就是挑戰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等年紀再大一點,我又看到了另一位作家開始對"知識分子"進行"審醜"與"批判"。一個作家,其實一個作家並不需要什麼多高的學歷。但是,"靈性"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有些作家先前自然是稱不上什麼"知識分子"的。就像王朔一樣,對於知識分子總是有著反感與鄙夷:

中國的文壇上有些大腕混得跟個破落貴族似的, 把自己經營的那一畝三分地想象成一個莊 園, 每個新到者都應該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如果你不表示或者說你乾脆不去, 在其他地方開 一塊自己的地、蓋一所自己的房子,他們就看著彆扭。我覺得咱中國的知識分子可能是現在最找不著自己位置的一群人。商品大潮興起後危機感最強的就是他們, 比任何社會階層都失 落他們的經濟地位已然喪失了。過去的大學教授生活得很好, 比一般人好多了,起碼是體面的。 但現在卻不行了, "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蛋的。" 所以他們要保住尊嚴, 唯一固守著的就是文化上的優勢地位。現在在大眾文化、通俗小說、流行歌曲的衝擊下, 文化上的優越感也蕩然 無存了真有點一無所有的感覺。如果不及時調整心態, 恐怕將來難有一席之地.....我覺得知識 分子的概念不應該只侷限於過去的內涵,這個社會必將出現新型的知識分子, 比如許名從商 的人都受到高等教育, 也有研究生畢業的, 碩士博士的。不能說只有在大學裡或研究所中清貧的那種才叫知識分子。

——王朔《我的自白》

王朔小說就是挑戰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王朔不僅對中國的"知識分子"有意見,而且對中國的"高等教育也有意見",《王朔自選集》的序言:我沒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這本是件好事。我以為中國高校的文科教育結果不過於訓練出一班知識的奴隸。

筆者看到王朔這樣說其實也是有些心酸的,這大概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而覺得葡萄酸"的感受吧。王朔還和馮小剛在一起寫一些具有"痞氣"的劇本來諷刺"知識分子"。《你不是個俗人》中:"這就是我,和知識分子迥然不同的,一個俗人的標準——我為此驕傲,"王朔這麼說道。

說了這麼多也該正經介紹介紹王朔了,介紹這位如此另類而公然挑戰"知識分子圈"的"作家"。

王朔小說就是挑戰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王朔

王朔,中國內地作家、編劇。先後發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凶猛》、《無知者無畏》等中、長篇小說。他那種反派的表演也是讓人深入人心。他的早期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隊"大雜院"的成長經歷為素材,後來的小說則形成特有風格,對白通俗化又充滿活力,敘述語言則以戲謔、反諷為主,對權威話語和知識分子的精英立場都有嘲諷。

做了這麼多的鋪墊,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大家都知道王朔的主旨傾向就是在挑戰知識分子,就是在揶揄知識分子。至於他是怎麼"挑戰"的,筆者在下文中為各位慢慢道來:

王朔小說就是挑戰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王朔作品如何"挑戰"知識分子

1、 痞子寫作法挑戰知識分子的擔當意識

"如果我還有起碼的真誠,首先應該面對自己才是。我對寫別人寫社會失去了興趣,"《我的文學動機》。傳統的文學寫作目的是"文以載道",特別是韓愈和柳宗元等古代作家都是"以代聖人立言"為目的而進行寫作。王朔沒有那種文學研究會等"為人生"的要求與使命感受。他挑戰的就是"知識分子"那種擔當意識與王朔認為,"小說不應該承擔太多的社會責任,不應該只是知識分子精英階層眼中和精英作家們筆下的那種脫離和掩蓋了生活真相後為著某些大而化之的理念探索與價值追求的生活圖景,而更多地應展布個體化與私人化的生活情緒。"

痞子寫作法就集中在《頑主》、《你不是一個俗人》、《一點正經沒有》、《動物凶猛》、《千萬別把我當人》中。 首先,王朔在他的作品中大規模地運用口語化語言,大量使用民間口語的對話體小說"。 他說過,"寫作從始至終都是在找一種特別好的表達方式……我就是在找一種順暢的表達方式,找方式就是考驗你支配語言的能力,這就要求你必須擺弄過這些語言。"這種口語不管是王朔故意寫出來,或者無意間而自然流露的。有時候讀起來也有點造作,但是這種寫法卻贏得了很多人的心。王朔還喜歡調侃。"在他筆下,似乎沒有什麼是嚴肅的事情,一切都被諧謔化了。這也是當代文學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敘事風格。調侃式語言是王朔小說獨具特色的話語調式,具有極大的藝術魅力。在王朔的小說中,我們可以充分地感受他那種極盡調侃的語言風格。調侃在王朔小說裡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不僅作品中的人物對話充滿了調侃,作品敘事也是調侃的。 "相對嚴肅寫作來看,王朔的痞子式樣的寫作也是在和"知識分子"嚴肅寫作進行反抗。

王朔小說就是挑戰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經過八十年代的傷痕文學、鄉土文學等一系列"嚴肅寫作"的一個又一個風潮,人們自然而然開始反抗,開始反叛這種寫作方式。王朔也開始用這種"非嚴肅"、"非正統"的寫作方式開始正式"挑戰知識分子"。

2、 "醜化"知識分子、多寫卑劣

和"知識分子"開戰的王朔當然少不了要開始"醜化"這些"有知識的人"。這個就要說到《頑主》。頑主是北京話,指的是不務正業,拉幫結夥,整天瞎混的小混混,或者紈絝子弟。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是頑主最為鼎盛的時期,到了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人們都挖空心思賺錢,頑主們也慢慢走向了衰敗。那麼頑主到底是什麼?有些人會這樣認為,他們不過是一些地痞、流氓,專做壞事的閒人。首先這個"頑主"就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然後我們再說到《頑主》中寶康,他表面上是一個"知識分子",是一位所謂的"作家";他也非常樂意別人叫他作家。可是,他僅僅是一個文學愛好者。身上的作家"才氣"倒是不多,但是就是身上的那一股子"匪氣"特別多。王朔用他來諷刺那些"知識分子"一方面為了表現自己對於名利的漠視與淡化,另一方面又極力去爭取文學上的榮譽和成就。為的就是表現"知識分子"的虛偽。"頑主"三部曲《頑主》、《一點正經也沒有》、《你不是個俗人》刻畫了青年"作家"寶康,老作家古德白(goodbye),還有學者關漢雄這三個沽名釣譽所謂"文人"形象。

王朔小說就是挑戰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他們在現實中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地位感,英達說: 王朔要表現的就是"卑賤者最聰明, 高貴者最愚蠢。""因為我沒念過什麼大書, 走上革命的漫漫路受夠了知識分子的氣, 這口氣難以 下嚥。象我這種粗人, 頭上始終壓著一座知識分子的大山。他們那無孔不入的優越感, 他們 控制著全社會價值系統、以他們的價值觀為標準, 使我們這些粗人掙扎起來非常困難。只有給他們打掉了, 才有我們的翻身之日。"

3、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剖其中,幹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為欺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 峨大冠、 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節選《賣柑者言》劉基

這篇明朝開國功臣劉基的《賣柑者言》說的就是外表金玉內裡就像爛棉絮的柑中看不中用。也就是虛有其表,內心一團糟糕的感受。

王朔小說就是挑戰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王朔的《懵然無知》、《修改後發表》、《誰也不比誰傻》成為了編輯部系列小說的主要結構構成篇目。老年知識分子裡:主編老陳對待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牛大姐快人快語、疾惡如仇;老劉膽小怕事,體現著傳統知識分子懦弱的一面;中年知識分子餘德利善於接受新事物 ,聰明圓滑,帶著點市井江湖的習氣。青年一派,李冬寶想法前衛,正直善良,總想和機敏美麗的女同事戈玲處處對象,無奈戈玲心高氣傲,對待貌不驚人的冬寶不冷不熱,若即若離。 他們共同經營著一家叫《人間指南》的雜誌社,看上去一個個是光鮮亮麗的"知識分子",然而他們卻瘋狂地在追逐物質,當然合理的追逐物質是沒有錯的。但是,他們在追逐利益中表現出了很多想當然的"無知"。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曹丕《典論.論文》

王朔小說就是挑戰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知識分子"相互看不起是非常很正常的事情。編輯部裡頭的"知識分子"人人都想表現自己無所不能的特徵,或者死不承認自己觀點錯誤而貶低對方。知識分子要的是尊嚴的,他們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使勁證明自己的正確性。"知識分子"一肚子卑劣和外表那樣的光鮮的樣子做出反差對比就是王朔的目的。

王朔小說就是挑戰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王朔對於這些人從來不留什麼情面,就是要用諷刺和調侃的意味來塑造他們,他們衣著乾淨華麗,可是內心空虛或者說是一片荒蕪。就像楊絳的《洗澡》一樣,施蟄存說道:《洗澡》中的人物,都是《儒林外史》中的人。不過最好的一段,許彥成、杜麗琳和姚宓的三角故事,卻是吳敬梓寫不出來的。《儒林外史》是一部作品寫"知識分子"內心中卑劣和不堪,而王朔的作品形成了一個集群,一個集群小說來證明他心中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不論王朔是否有失偏頗,這種"痞子式儒林外史"卻讓王朔名利雙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