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人生四種境界和禪宗的人生三種境界,哪一種打動你的心?

儒家 馮友蘭 王國維 佛教 人間詞話 好玩的國學 2018-12-17

人生境界是個很玄乎的東西,很難說清楚。但是好在在歷史上,已經有著名哲學家、評論家等,都對人生境界進行過闡述,非常經典,對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很有教益。

儒家的人生四種境界和禪宗的人生三種境界,哪一種打動你的心?

一、儒家學說的人生境界。

著名哲學史家馮友蘭先生,對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學說有很深的研究。馮友蘭先生認為,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提升人生境界的學問。儒家哲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成為聖人,而聖人就是中國文化中的最高境界和理想人格。既然說中國文化的終極目標是提升人生境界,那麼什麼是中國人的人生境界呢?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把人生分成四種境界。分別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第一個境界是自然境界。這個比較容易懂。就是說,在這個境界的人,基本上和動物差不多,只是滿足於吃飽飯活著而已,他追求的是身體本能的幸福。

第二個境界是功利境界。在這個境界的人,他有想法,會算計,甚至還會耍點小聰明。他追求的是個人的幸福。就像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所說的那樣,“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我們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歌劇《白毛女》中,那個壞人地主黃世仁,他曾經得意洋洋地唱到:“我家自有樑滿倉,哪管那窮人餓肚腸”。處於功利境界的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訴求。

第三個境界是道德境界。達到這種境界的人並不多。這種境界的人,都是具有極高的道德修養,全身心奉獻自己的人。用毛澤東給雷鋒的題字,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

第四種境界是天地境界。在這種境界,那基本上已經成為聖人了。在這個境界中的人,不在乎什麼個人得失,什麼社會發展還是落後,他的思想已經與天地同在,他的道德與日月同輝,用莊子的理想,就是“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在精神上達到了絕對自由了,他還追求什麼呢,他追求的是全人類、全社會、全宇宙的價值和意義。

儒家的人生四種境界和禪宗的人生三種境界,哪一種打動你的心?

關於這四種人生境界,馮友蘭先生有一段經典的話,非常值得我們好好地學習和思考,可以這樣說,理解了這幾句話,也就初步理解了中國哲學。

這四種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前兩者是自然的產物,後兩者是精神的創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後是天地境界。生活於道德境界的人是賢人,生活於天地境界的人是聖人。哲學教人以怎樣成為聖人的方法。成為聖人就是達到人作為人的最高成就。這是哲學的崇高任務。

也就是說,馮友蘭先生認為,中國哲學的任務是幫助人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別是達到聖人那樣的天地境界。事實上,中國哲學中的三大主幹,儒家、道家和佛教,他們都有最高理想最高追求。儒家追求天地境界,成為聖人,道家追求長生不老坐地飛昇,成為神仙,而佛教追求涅槃是成佛。

儒家的人生四種境界和禪宗的人生三種境界,哪一種打動你的心?

二、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說。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他說的是治學境界,但是我們同樣可以理解為人生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對未來人生理想的“望盡天涯路”的苦苦求索和執著的追求;第二種境界是對人生的取捨,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堅定目標孜孜以求而“衣帶漸寬終不悔”;第三種境界是一種禪宗式的頓悟,鉛華落盡,心情不必載沉載浮,此時人生已豁然貫通,如晉人之入桃花源。

三、禪宗的人生三境界。

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大概是說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是純真的,他不大有什麼功利性,就像是一張白紙,是什麼就是什麼,沒有什麼虛頭巴腦的事情和想法。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是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第二個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世界有多複雜,人性就有多複雜。在經歷過人生的種種磨難挫折欺騙之後,我們會發現,好多事情並非你看起來的那個樣子,真的少假的多,於是我們往往會陷入真與假的旋渦之中。我們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的真實性,開始懷疑這個世界是否是美麗的。所謂的山和水,無非是虛妄的存在而已,一切還是要靠自己的心來在這個並不真實的世界上生活!

第三個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人生到了最後的階段,我們會發現,什麼都是假的,只有自己的感悟才是真的。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何必斤斤計較那些東西。所謂燦爛之際歸於平淡,一切又像是回到了生命的原點。而生命的原點,必然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純真階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