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得意時儒家,失意時道家,絕望時佛家'

"

有人說,中國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時候是個儒家,失意的時候是個道家,到了絕望的時候就是個佛家。

當一個人在得意或失意時,心中要有一個緩衝地帶。得意時,不要“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遍長安花”,當了官還想發財,有了錢就想包二奶。不要認為中國人不信基督教就沒有上帝的存在,因為“頭上三尺有神靈”。

得意千萬不要忘形。失意時,也要想得開,想不通發發牢騷,但後退一步也會有天地寬的感覺。絕望的時候很少,但也總有退路。

得意時儒家

"

有人說,中國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時候是個儒家,失意的時候是個道家,到了絕望的時候就是個佛家。

當一個人在得意或失意時,心中要有一個緩衝地帶。得意時,不要“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遍長安花”,當了官還想發財,有了錢就想包二奶。不要認為中國人不信基督教就沒有上帝的存在,因為“頭上三尺有神靈”。

得意千萬不要忘形。失意時,也要想得開,想不通發發牢騷,但後退一步也會有天地寬的感覺。絕望的時候很少,但也總有退路。

得意時儒家

南懷瑾:得意時儒家,失意時道家,絕望時佛家

我們要了解傳統文化,首先必須要了解儒家的學術思想。“儒”是人類社會所需要的人,所以在“人”字旁邊加一個需要的“需”字,便成了儒。

當年我讀四書五經,都是要背的。小朋友們要放學了,心裡高興,一邊嘴裡唱著一邊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這樣讀書,心裡會記住,一輩子忘不了。想起來的時候心裡默唸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孔子提倡仁,提倡孝,提倡道德,因為大家都用手段。譬如現代人們流行的一句話,常說“你少用手段”,尤其這六七十年來,每論團體或個人的經驗,玩手段的一個比一個高明,誰都玩不過誰,玩到最後還是個笨蛋。

所以還不如規規矩矩、誠懇的好,如果把真正的誠懇當作手段,這個手段還值得玩,這也是最高明的。

只有老實人最可愛,講道德的人才是最可愛,最後的成功還是屬於真誠的人,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

不論你是什麼職業、什麼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一直以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我一生親自看到好幾個白手成家發財成鉅富的大老闆們,死後的狀況,兒女們停屍不葬,鬧著打官司、爭財產,還背地罵爸罵孃的多著呢!因為我看得太多了,更相信孔、孟之教開的藥方,是真對症的。

可惜我國我民不肯吃藥,所以長在病中,只有莫奈他何之嘆了!

失意時道家

"

有人說,中國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時候是個儒家,失意的時候是個道家,到了絕望的時候就是個佛家。

當一個人在得意或失意時,心中要有一個緩衝地帶。得意時,不要“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遍長安花”,當了官還想發財,有了錢就想包二奶。不要認為中國人不信基督教就沒有上帝的存在,因為“頭上三尺有神靈”。

得意千萬不要忘形。失意時,也要想得開,想不通發發牢騷,但後退一步也會有天地寬的感覺。絕望的時候很少,但也總有退路。

得意時儒家

南懷瑾:得意時儒家,失意時道家,絕望時佛家

我們要了解傳統文化,首先必須要了解儒家的學術思想。“儒”是人類社會所需要的人,所以在“人”字旁邊加一個需要的“需”字,便成了儒。

當年我讀四書五經,都是要背的。小朋友們要放學了,心裡高興,一邊嘴裡唱著一邊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這樣讀書,心裡會記住,一輩子忘不了。想起來的時候心裡默唸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孔子提倡仁,提倡孝,提倡道德,因為大家都用手段。譬如現代人們流行的一句話,常說“你少用手段”,尤其這六七十年來,每論團體或個人的經驗,玩手段的一個比一個高明,誰都玩不過誰,玩到最後還是個笨蛋。

所以還不如規規矩矩、誠懇的好,如果把真正的誠懇當作手段,這個手段還值得玩,這也是最高明的。

只有老實人最可愛,講道德的人才是最可愛,最後的成功還是屬於真誠的人,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

不論你是什麼職業、什麼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一直以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我一生親自看到好幾個白手成家發財成鉅富的大老闆們,死後的狀況,兒女們停屍不葬,鬧著打官司、爭財產,還背地罵爸罵孃的多著呢!因為我看得太多了,更相信孔、孟之教開的藥方,是真對症的。

可惜我國我民不肯吃藥,所以長在病中,只有莫奈他何之嘆了!

失意時道家

南懷瑾:得意時儒家,失意時道家,絕望時佛家

中國知識分子或者說讀書人,很多不求名不求利,但有道德有學問。我們幾千年的歷史,到清朝為止二十六部歷史,這種人物並不少,都體現了道家文化的影響。這一點同老子《道德經》有絕對的關係。

世界上的人,就是為了名與利。我們仔細研究人生,從哲學的觀點看,有時候覺得人生非常可笑,很多非常虛假的東西。

像名叫張三或李四的,只是一個代號,可是他名叫張三以後,你要罵一聲“張三混蛋”,那他非要與你打架不可。事實上,那個虛名,與他本身毫不相干,連人的身體也是不相干的,人最後死的時候,身體也不會跟著走啊!

利也同樣是假的,不過一般人不瞭解,只想到沒有錢如何吃飯!拿這個理由來孜孜為利。古人有兩句名詩:“名利本為浮世重,世間能有幾人拋。”名利在世界上是最嚴重的,世界上能有幾個人拋去不顧呢?

道家老子說過,“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這是天地間不易的原理。宇宙萬物,不管哪種生物形態,它的生、發、茂、盛,都要歸元到本身根本的蘊藏,就像草木一樣,要有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就是恢復自己本有的靜態生命。

生命的原則若是合乎“動之徐生”,那將很好。任何事情,任何行為,能慢一步蠻好的。我們的壽命,欲想保持長久,就不能過“盈”過“滿”。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該適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過了頭,那麼保證你適得其反。

修道有成的人,腦子是非常清明空靈的。如同山谷一樣,空空洞洞,到山谷裡一叫,就有回聲,反應很靈敏。為什麼一個有智慧的人反應會那麼靈敏?因為他的心境永遠保持在空靈無著之中。

心境不空的人,便如莊子所說:“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整個心都被蓬茅塞死了,等於現在罵人的話:“你的腦子是水泥做的,怎麼那樣不通竅。”整天迷迷糊糊,莫名其妙,豈不糟糕!

心中不應被蓬茅堵住,而應海闊天空,空曠得纖塵不染。道家講“清虛”,佛家講空,空到極點,清虛到極點,這時候的智慧自然高遠,反應也就靈敏。

莊子借孔子的嘴講出來,“人莫鑑於流水”,流水不能做鏡,你心中像流水一樣的雜念妄想不能靜止,就永遠不能見道;“而鑑於止水”,必須要把心波的識浪停止、靜止,才可以明心見性。

如果心念不能像止水一樣澄清,就永遠沒有智慧,永遠不能悟道;而生命之流,永遠沒有辦法自己作主,永遠沒有辦法了脫生死。

我們人的思想的紊亂、痛苦、煩惱,就是因為心念不能得止;心念得止是一個內在的基本修養,然後外在的行為也要做到止。

修道想成神仙,沒有另外一個法子,只要一切煩惱痛苦都丟掉放開,永遠高興,這樣才會修成神仙。會不會成為神仙不管,至少可以冒充神仙,活得很快活。

絕望時佛家

"

有人說,中國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時候是個儒家,失意的時候是個道家,到了絕望的時候就是個佛家。

當一個人在得意或失意時,心中要有一個緩衝地帶。得意時,不要“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遍長安花”,當了官還想發財,有了錢就想包二奶。不要認為中國人不信基督教就沒有上帝的存在,因為“頭上三尺有神靈”。

得意千萬不要忘形。失意時,也要想得開,想不通發發牢騷,但後退一步也會有天地寬的感覺。絕望的時候很少,但也總有退路。

得意時儒家

南懷瑾:得意時儒家,失意時道家,絕望時佛家

我們要了解傳統文化,首先必須要了解儒家的學術思想。“儒”是人類社會所需要的人,所以在“人”字旁邊加一個需要的“需”字,便成了儒。

當年我讀四書五經,都是要背的。小朋友們要放學了,心裡高興,一邊嘴裡唱著一邊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這樣讀書,心裡會記住,一輩子忘不了。想起來的時候心裡默唸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孔子提倡仁,提倡孝,提倡道德,因為大家都用手段。譬如現代人們流行的一句話,常說“你少用手段”,尤其這六七十年來,每論團體或個人的經驗,玩手段的一個比一個高明,誰都玩不過誰,玩到最後還是個笨蛋。

所以還不如規規矩矩、誠懇的好,如果把真正的誠懇當作手段,這個手段還值得玩,這也是最高明的。

只有老實人最可愛,講道德的人才是最可愛,最後的成功還是屬於真誠的人,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

不論你是什麼職業、什麼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一直以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我一生親自看到好幾個白手成家發財成鉅富的大老闆們,死後的狀況,兒女們停屍不葬,鬧著打官司、爭財產,還背地罵爸罵孃的多著呢!因為我看得太多了,更相信孔、孟之教開的藥方,是真對症的。

可惜我國我民不肯吃藥,所以長在病中,只有莫奈他何之嘆了!

失意時道家

南懷瑾:得意時儒家,失意時道家,絕望時佛家

中國知識分子或者說讀書人,很多不求名不求利,但有道德有學問。我們幾千年的歷史,到清朝為止二十六部歷史,這種人物並不少,都體現了道家文化的影響。這一點同老子《道德經》有絕對的關係。

世界上的人,就是為了名與利。我們仔細研究人生,從哲學的觀點看,有時候覺得人生非常可笑,很多非常虛假的東西。

像名叫張三或李四的,只是一個代號,可是他名叫張三以後,你要罵一聲“張三混蛋”,那他非要與你打架不可。事實上,那個虛名,與他本身毫不相干,連人的身體也是不相干的,人最後死的時候,身體也不會跟著走啊!

利也同樣是假的,不過一般人不瞭解,只想到沒有錢如何吃飯!拿這個理由來孜孜為利。古人有兩句名詩:“名利本為浮世重,世間能有幾人拋。”名利在世界上是最嚴重的,世界上能有幾個人拋去不顧呢?

道家老子說過,“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這是天地間不易的原理。宇宙萬物,不管哪種生物形態,它的生、發、茂、盛,都要歸元到本身根本的蘊藏,就像草木一樣,要有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就是恢復自己本有的靜態生命。

生命的原則若是合乎“動之徐生”,那將很好。任何事情,任何行為,能慢一步蠻好的。我們的壽命,欲想保持長久,就不能過“盈”過“滿”。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該適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過了頭,那麼保證你適得其反。

修道有成的人,腦子是非常清明空靈的。如同山谷一樣,空空洞洞,到山谷裡一叫,就有回聲,反應很靈敏。為什麼一個有智慧的人反應會那麼靈敏?因為他的心境永遠保持在空靈無著之中。

心境不空的人,便如莊子所說:“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整個心都被蓬茅塞死了,等於現在罵人的話:“你的腦子是水泥做的,怎麼那樣不通竅。”整天迷迷糊糊,莫名其妙,豈不糟糕!

心中不應被蓬茅堵住,而應海闊天空,空曠得纖塵不染。道家講“清虛”,佛家講空,空到極點,清虛到極點,這時候的智慧自然高遠,反應也就靈敏。

莊子借孔子的嘴講出來,“人莫鑑於流水”,流水不能做鏡,你心中像流水一樣的雜念妄想不能靜止,就永遠不能見道;“而鑑於止水”,必須要把心波的識浪停止、靜止,才可以明心見性。

如果心念不能像止水一樣澄清,就永遠沒有智慧,永遠不能悟道;而生命之流,永遠沒有辦法自己作主,永遠沒有辦法了脫生死。

我們人的思想的紊亂、痛苦、煩惱,就是因為心念不能得止;心念得止是一個內在的基本修養,然後外在的行為也要做到止。

修道想成神仙,沒有另外一個法子,只要一切煩惱痛苦都丟掉放開,永遠高興,這樣才會修成神仙。會不會成為神仙不管,至少可以冒充神仙,活得很快活。

絕望時佛家

南懷瑾:得意時儒家,失意時道家,絕望時佛家

佛法的基本道理只有四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每次唸到這四句話,我個人都會感到慚愧,能夠做到多少,實在是沒把握。“諸惡莫作”已經太難了,這還是消極地行善;“眾善奉行”是積極地行善,真菩薩行一定要做到。

佛學為什麼講無常?因為世界上的事沒有永恆的。人的慾望,永遠貪求永恆,想永遠保持存在,那是永遠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訴你,積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墮落,合會終須別離……那是必然的道理,這是大原則。

學佛就是為了破除魔障,人生到處是魔,開眼閉眼都是魔。羅漢在中文的意義是殺煩惱賊。人生有四種魔:煩惱魔、陰魔、死魔、天魔。第一個煩惱魔我們就解脫不了。

可是要注意,佛學說人生是煩惱的,煩惱不是痛苦,比痛苦輕,討厭就是煩,覺得頭痛就是惱。人生隨時隨地有煩惱,這是個魔障。魔字在古代是用磨,就是磨練之意。

而佛法在哪裡呢?佛法就在魔法中,佛道就在魔道中,所以轉煩惱就成菩提。佛法的標記是蓮花,蓮花的特性是它不長在乾淨的地方,那泥巴越髒,蓮花長得越好。它另一個特性是花果同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花一開就有蓮蓬,蓬中就有蓮子。

學佛的人常想走清高的路線,但是清高是不能成道業的。所以菩薩要入世,進入煩惱圈子去鍛鍊自己,才是佛道。

智慧真到了極點,就是最平淡的人。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平凡就是偉大。

世間法就是佛法,任何學問,任何事情,都是佛法,這一點要特別瞭解,千萬不要認為般若波羅密有一個特殊的智慧,會一下蹦出來開悟,很多人都有這個錯誤的觀念。一切世間的學問、智慧、思想,一切世間的事,在在處處都可以使你悟道。

人生的遭遇,一切各有因果,不怨恨他人,也不羨慕他人。

儒家像是開了個糧店,五四運動砸爛了孔家店,所以中國捱餓,就是精神飢餓啊。現在不光在中國把孔家店又開了起來,而且還開到國外。道家是藥店,人生有毛病,社會有毛病,一定要吃點藥。人的心靈和精神有點問題,道家可以幫你解決。佛家是開大型購物廣場,有錢沒錢都可以進去逛逛。

過去我們動不動就講政治,上綱上線,這是迷信,那是毒草。後來講道德講文明,無論講哪種道德、哪種文明,你身邊都會留下陰影。只有開啟你心中的文明之燈,才會照亮你人生的方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