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邁入業績加速釋放期

來源:經濟參考報

3月29日,融創中國(1918.HK)發佈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實現收入1247.5億元,同比增長89.4%;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165.7億元,同比增長50.6%。

在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融創中國槓桿水平穩步下降,流動性繼續保持寬裕,堅決去化,銷售額穩步增長,市場地位進一步提升。同時,公司進一步鞏固了在土地儲備和產品服務能力方面的核心競爭優勢,並圍繞“地產+”美好生活,高起點佈局文旅與文化產業,形成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年報顯示,2018年,融創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在充足高質量的可售資源及高品質的產品支持下,銷售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去化率水平,全年實現合同銷售額4608億元,同比增長27%,超額完成了4500億元的銷售目標,在克而瑞排名中位於行業第四,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同時,近三年合同銷售額複合增長率高達75%,成為業績快速增長的有力保障。

同時,融創深耕一二線和環一線核心城市的戰略持續發力,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迅速提升市場份額。2018年,融創在16個城市的銷售額突破百億元大關,重慶和青島兩座城市的銷售額更是突破了300億元大關。從市場份額來看,2018年,融創在25個城市銷售排名前十,37個城市銷售排名前五,上海、天津、重慶等9個城市位居第一。

同時,2019年,融創仍然手握充足且高質量的可售資源,有望支持銷售的持續穩步增長。從預計總可售資源的分佈來看,2019年,融創還將新增6052億元的可售資源,在華北、北京、上海、西南等區域的101個城市合計擁有7834億元的可售資源。其中,6589億元的可售資源分佈於一二線城市,佔比高達84%。

在銷售額大幅增長的同時,2018年融創中國毛利率提升4.3個百分點,公司進入業績集中釋放期。年報顯示,2018年,融創實現收入1247.5億元,同比增長89.4%;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165.7億元,同比增長50.6%。

作為大型房企,融創在高基數之上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長。同時,毛利率水平持續增長,2018年毛利率達25%,同比提升了4.3個百分點,剔除攤銷對毛利的影響,毛利率為33.5%,盈利能力不斷增強。每股盈利3.79元,同比增長37%。

2018年,融創業績的持續穩定增長受到市場認可。2018年5月,融創中國入選恆生中國(香港上市)25指數,離藍籌級公司更近一步。UBS(瑞銀)、摩根斯丹利等國際知名大行紛紛對公司發佈“首選買入”評級。同時,融創以優異的業績積極回報股東,2018年每股派息0.827元,同比增長65.1%。

在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融創的淨負債率水平繼續保持穩步下降的趨勢,截至2018年底的淨負債率為149%,同比大幅下降了53個百分點,降槓桿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8年底,融創的淨負債率連續三年實現同比下降。

與此同時,融創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充裕的流動性,截至2018年底,在手現金達到1202億元,同比增長24%。同時,融創總資產7166.6億元,同比增長15%;所有者權益731.1億元,同比增長21%。

作為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行業,融創始終重視現金流的安全,強化現金流管理,時刻保證現金流充足的基礎上去提升市場份額和經營績效。2018年,公司經營業務的現金流入淨額520.5億元,投資業務的現金流出淨額340.8億元,融資業務的現金流出淨額104.3億元,現金流繼續為正。

分析人士指出,截至2018年底,融創中國總資產和權益明顯提升,債務總額未同比放大,是融創在2018年有意識主動降債增效的結果,顯示財務狀況和資本結構更趨良性發展。考慮到未來業績集中釋放對淨資本的增厚作用,融創的淨負債率水平有望繼續下行,業績增長的質量進一步提高。

2018年,融創進一步提高拿地標準,嚴控拿地節奏和規模,發揮在併購領域的口碑和影響力,整合和利用合作方的資源獲取優質項目,通過收購泛海國際項目1號地塊及上海董家渡項目等進一步鞏固了優質土地的儲備。同時,隨著2018年四季度土地價格進入合理區間,期內融創抓住機會在一二線核心城市補充優質土地儲備。

2018年,融創新增土地儲備約4820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2631萬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3723元/平方米,對應同期超過15000元/平方米的銷售均價,可運作的利潤空間十分豐厚。截至年報公告日,融創總土地儲備約2.56億平方米,總貨值約3.55萬億元,充足的土地儲備為地產業務未來均衡、穩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以來融創中國合理有效地規避了市場下行風險,建立並強化了土地儲備的競爭優勢。近幾年來,融創在迅速完成全國化核心城市的佈局後,從2016年10月起控制拿地節奏,基本停止了公開市場拿地,有效規避了拿地貴的風險,並抓住併購機會拿下了大量成本合理的優質土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