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建築大都是木頭原本的顏色,連清漆都沒有刷,更沒有繁複的裝飾,加之時間的洗禮,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建築大都是木頭原本的顏色,連清漆都沒有刷,更沒有繁複的裝飾,加之時間的洗禮,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佛殿後的法堂建成於1825年,是鎌倉最大的木建築。法堂正門匾額上書“海東法窟”。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建築大都是木頭原本的顏色,連清漆都沒有刷,更沒有繁複的裝飾,加之時間的洗禮,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佛殿後的法堂建成於1825年,是鎌倉最大的木建築。法堂正門匾額上書“海東法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建築大都是木頭原本的顏色,連清漆都沒有刷,更沒有繁複的裝飾,加之時間的洗禮,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佛殿後的法堂建成於1825年,是鎌倉最大的木建築。法堂正門匾額上書“海東法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步入法堂,抬頭仰望,天頂的《雲龍圖》長10米寬12米,是日本現代畫家小泉淳作(1924-2012)的作品。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建築大都是木頭原本的顏色,連清漆都沒有刷,更沒有繁複的裝飾,加之時間的洗禮,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佛殿後的法堂建成於1825年,是鎌倉最大的木建築。法堂正門匾額上書“海東法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步入法堂,抬頭仰望,天頂的《雲龍圖》長10米寬12米,是日本現代畫家小泉淳作(1924-2012)的作品。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內部供奉千手觀音,前面的是釋迦苦行像。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建築大都是木頭原本的顏色,連清漆都沒有刷,更沒有繁複的裝飾,加之時間的洗禮,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佛殿後的法堂建成於1825年,是鎌倉最大的木建築。法堂正門匾額上書“海東法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步入法堂,抬頭仰望,天頂的《雲龍圖》長10米寬12米,是日本現代畫家小泉淳作(1924-2012)的作品。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內部供奉千手觀音,前面的是釋迦苦行像。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法堂外的唐門看上去與古樸的寺院格格不入,它與佛殿一起同為德川二代將軍德川秀中夫人的靈殿,1647年遷移至此,因使用了“唐破風屋頂”而得名,2011年重修粉飾一新。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建築大都是木頭原本的顏色,連清漆都沒有刷,更沒有繁複的裝飾,加之時間的洗禮,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佛殿後的法堂建成於1825年,是鎌倉最大的木建築。法堂正門匾額上書“海東法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步入法堂,抬頭仰望,天頂的《雲龍圖》長10米寬12米,是日本現代畫家小泉淳作(1924-2012)的作品。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內部供奉千手觀音,前面的是釋迦苦行像。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法堂外的唐門看上去與古樸的寺院格格不入,它與佛殿一起同為德川二代將軍德川秀中夫人的靈殿,1647年遷移至此,因使用了“唐破風屋頂”而得名,2011年重修粉飾一新。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中國總聽人稱呼寺廟的最高領導者為“方丈”,其最初本意是住持的居所。唐門一側的“方丈”坐落在封閉式建築群中央,又稱“龍王殿”,始建於1732年,原來在京都作為存放皇室的牌位,1940年與總門一起遷移過來,今天作為舉辦法事和講學之用,入內需要脫鞋換上拖鞋。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建築大都是木頭原本的顏色,連清漆都沒有刷,更沒有繁複的裝飾,加之時間的洗禮,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佛殿後的法堂建成於1825年,是鎌倉最大的木建築。法堂正門匾額上書“海東法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步入法堂,抬頭仰望,天頂的《雲龍圖》長10米寬12米,是日本現代畫家小泉淳作(1924-2012)的作品。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內部供奉千手觀音,前面的是釋迦苦行像。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法堂外的唐門看上去與古樸的寺院格格不入,它與佛殿一起同為德川二代將軍德川秀中夫人的靈殿,1647年遷移至此,因使用了“唐破風屋頂”而得名,2011年重修粉飾一新。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中國總聽人稱呼寺廟的最高領導者為“方丈”,其最初本意是住持的居所。唐門一側的“方丈”坐落在封閉式建築群中央,又稱“龍王殿”,始建於1732年,原來在京都作為存放皇室的牌位,1940年與總門一起遷移過來,今天作為舉辦法事和講學之用,入內需要脫鞋換上拖鞋。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建築大都是木頭原本的顏色,連清漆都沒有刷,更沒有繁複的裝飾,加之時間的洗禮,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佛殿後的法堂建成於1825年,是鎌倉最大的木建築。法堂正門匾額上書“海東法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步入法堂,抬頭仰望,天頂的《雲龍圖》長10米寬12米,是日本現代畫家小泉淳作(1924-2012)的作品。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內部供奉千手觀音,前面的是釋迦苦行像。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法堂外的唐門看上去與古樸的寺院格格不入,它與佛殿一起同為德川二代將軍德川秀中夫人的靈殿,1647年遷移至此,因使用了“唐破風屋頂”而得名,2011年重修粉飾一新。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中國總聽人稱呼寺廟的最高領導者為“方丈”,其最初本意是住持的居所。唐門一側的“方丈”坐落在封閉式建築群中央,又稱“龍王殿”,始建於1732年,原來在京都作為存放皇室的牌位,1940年與總門一起遷移過來,今天作為舉辦法事和講學之用,入內需要脫鞋換上拖鞋。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殿後有一處庭園,據說是蘭溪道隆留下的,周圍的幾座建築不對外開放,主要用於接待客人。庭園中的池塘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蘸碧池”,周圍樹木青翠,倒映池中,如同在此浸筆。坐在廊道的凳子上,四下靜謐,只聽得鳴蟲作響、流水淙淙,彷彿一幅美妙的中國江南園林景象。

"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回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蹟,國寶重財遍佈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佈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佈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寺院外的導遊圖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斗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建長寺的建築大都是木頭原本的顏色,連清漆都沒有刷,更沒有繁複的裝飾,加之時間的洗禮,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佛殿後的法堂建成於1825年,是鎌倉最大的木建築。法堂正門匾額上書“海東法窟”。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步入法堂,抬頭仰望,天頂的《雲龍圖》長10米寬12米,是日本現代畫家小泉淳作(1924-2012)的作品。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內部供奉千手觀音,前面的是釋迦苦行像。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法堂外的唐門看上去與古樸的寺院格格不入,它與佛殿一起同為德川二代將軍德川秀中夫人的靈殿,1647年遷移至此,因使用了“唐破風屋頂”而得名,2011年重修粉飾一新。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中國總聽人稱呼寺廟的最高領導者為“方丈”,其最初本意是住持的居所。唐門一側的“方丈”坐落在封閉式建築群中央,又稱“龍王殿”,始建於1732年,原來在京都作為存放皇室的牌位,1940年與總門一起遷移過來,今天作為舉辦法事和講學之用,入內需要脫鞋換上拖鞋。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殿後有一處庭園,據說是蘭溪道隆留下的,周圍的幾座建築不對外開放,主要用於接待客人。庭園中的池塘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蘸碧池”,周圍樹木青翠,倒映池中,如同在此浸筆。坐在廊道的凳子上,四下靜謐,只聽得鳴蟲作響、流水淙淙,彷彿一幅美妙的中國江南園林景象。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八百餘年的寺院傳承至今,仍有許多僧侶在此進行嚴格的修行。

交通: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至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步行約15分鐘

開放時間:8:30-16:30

門票:成人500日元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40餘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