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日本 東京 經濟 大眾汽車 軍事歷史 財經豹社 2018-12-15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20 世紀以來,日本消費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到簡的百年鉅變。我們參考日本作家三浦展的《第四消費時代》:按照時間線,對日本消費社會的百年變化進行梳理。

第一消費時代(1912-1944):西方化的商業社會雛形

第二消費時代(1945-1973):以家庭為單位的大眾消費

第三消費時代(1974-1995):以個人為單位的個性消費

第四消費時代(1996 年之後):“返璞歸真”的簡約風起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第一階段(1912-1944):西方化的商業社會雛形

二戰前的日本是消費文化開始形成的時代,整體傾向模仿借鑑歐美的消費和生活方式,被稱為第一消費時代,呈現出“大城市化”與“西方化”,即以大城市為中心,即由大城市少量的中等消費階層所享受的時代,主要消費是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西式生活成為當時的階級象徵。伴隨著戰後工業革命,批量化生產初具規模, 商業形態開始形成,百貨業態在大城市開始興起,都市化建設日新月異。

(1)大眾媒體開始形成,傳播“西式生活方式”。

隨著交通逐漸便利,人口向東京、大阪等大城市流動。1913-1940 年,東京人口由 280 萬人增至 728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 5.3%提升至 10.1%;大阪人口由 218 萬增至 474 萬,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 4.1% 提升至 6.6%。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在“西式風潮”的帶動下,製造端、渠道端、品牌端分別呈現如下特徵:

(1)批量化生產初具規模。

(2)商業形態開始形成,百貨業態在大城市開始興起。

裝飾風、新藝術風格的圖案與傳統和服相融合,西方服飾愈發流行。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第二階段(1945-1973):以家庭為單位的大眾消費

日本二戰戰敗後(至 1973 年石油危機為止),日本迎來了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將這個時代定義為第二消費時代。伴隨著工業化發展,以及美國消費主義的文化輸出,日本進入了“批量生產、大眾消費”的大發展時代。消費主體以家庭為單位,家用電器等耐用品的滲透率不斷提升,日本自有家電品牌崛起。大型連鎖百貨與超市業態快速擴張,消費從大城市擴大至全國範圍。消費理念重量、多多益善、追求與他人相同(have)、大眾化、批量化、標準化的消費。

戰後日本經濟從逐漸復甦到高速成長,居民消費快速增長,消費從大城市邁向全國範圍。伴隨著 1960 年日本收入倍增計劃,人均 GDP 從 258 美元提升至 3998 美元,CAGR 為 16.44%;居民消費規模從 5.5 萬億日元增至 60.31 萬億日元,CAGR 為 14.24%。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第二消費時代的人口結構特徵為:出生率高、勞動力充足、城鎮化提升、家庭小型化。日本人口快速增長。1947-1949 年為日本戰後首次嬰兒潮時期,三年間累計新出生人口 806 萬,出生率均保持在 3%以上。1965-1975 年為日本戰後第二波嬰兒潮,其中 1965-1970 年系東京等大城市新生兒數量快速增長,1970-1975 年系戰後首次嬰兒潮進入生育年齡帶來的回聲潮;1965-1975 年累計新生人口為 2088 萬,出生率均保持在 1.7%以上,1966 年例外因為日本“火馬年”,即該年出生的女性被認為脾氣暴躁,帶來不幸。

勞動人口占比提升。1945-1973 年,日本勞動年齡人口從 4435 萬增加至 7121 萬,CAGR 為 1.71%,佔比提升至 65%。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人口繼續向大城市集中,城市化發展速度加快。1945-1973 年,城鎮化率從 28%提升至 76%,東京、大阪、神奈川、北海道四大城市的合計家庭總數量從 1960 年的 637 萬戶提升至 1970 年的 970 萬戶,CAGR 為 4.3%。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家庭規模小型化趨勢明顯。1960-1975 年,日本家庭平均人數由 4.14 人降至 3.28 人;日本小家庭(由夫婦以及與 1 或 2 個孩子組成的家庭)數量從 849 萬戶增至 1429 萬戶,CAGR 為 3.5%,佔比從 30%提升至 43%。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第二消費時代的製造端、渠道端與品牌端呈現的特徵:

(1)近代工業化發展使得批量生產產品成為可能,以家電為代表的耐用品類獲得普及。出口快速增長,紡織品佔比逐漸下降。出口總金額中,紡織品佔比從 26%下降至 9% ,紡織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逐漸向外轉移。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為滿足批量生產與家庭大量消費需求,日本開始從歐美引進商業連鎖經營的方式,大型商超渠道在全國範圍內跑馬圈地。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西式服裝成為日常穿著,傳統圖案與西式衣著結合。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第三階段(1974-1995):以個人為單位的個性消費

石油危機爆發後,日本經濟換擋轉至中速發展階段。伴隨著新人類一代成長、勞動女性增加、單身佔比提升,促進便利店超過百貨超市快速擴張。第三消費時代從追求與他人相同(have)的消費向追求隨心所欲(be) 消費轉移,消費由量向質轉變,由商品向服務轉移,由大眾消費向個性消費變化,並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高端化、品牌化趨勢,個人的消費慾望強烈,炫耀式消費、表達與眾不同的自我為這一階段最主要的特徵。

1974-1995 年,日本 GDP 的 CAGR 為 6.59%,較 1945-1973 年 15.53%的複合增速下降 8.94 pct,經濟增速回落;人均 GDP 由 4354 美元增長至 4.3 萬美元,CAGR 為 11.58%。此外,1974-1995 年,日本居民消費總額由 72.91 萬億增至 274.17 萬億日元,CAGR 為 6.51%,較 1945-1973 年14.24%的複合增速亦明顯減慢,與此期間 6.59%的 GDP 複合增速一致。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第三消費時代的人口結構特徵為:新人類一代成長、勞動女性增加、單身比例提升新人類一代開始登上舞臺。1946-1949 年是日本戰後的嬰兒潮,這部分人於 60 年代逐漸邁入生育高峰期,這一階段出生的人被稱為“新人類一代”。隨著上一代家庭從鄉村完成向城市的遷移後,新一代大多出生在大城市,並且成長於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最黃金時期(60 年代末,日本超越西德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強國,80 年代末超越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強國)。70 年代末,新人類一代逐漸成年,他們傾向於消費屬於個人、具有表達自我屬性的商品,從而引領了個性化消費的風潮。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勞動女性增加。1975-1995 年,女性/男性勞動力參與率從 56.2%提升至 64.4%。女性逐漸獲得經濟獨立,也進一步刺激了她們的個性化消費需求。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晚婚、單身寄生人群增加。1970-1995 年,日本 25-29 歲男性/女性未婚人口比率分別提升 20.9 pct/30.1 pct 至 67.4%/48.2%;男性/女性平均首次結婚年齡從 26.9/24.2 歲推遲到 28.5/26.3 歲。消費主體以個人為單位,單身者追求便利、個性商品;單身寄生者因生活成本降低,消費能力與意願強烈,偏愛高端品質化商品。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第三消費階段的消費特徵:消費服務化、便利店興起、品牌高端化

從日本家庭消費支出看,消費結構從商品向服務轉變,從追求物質向精神富裕轉變,2000 年追求精神豐富(通過精神和體驗消費帶來自我滿足和愉悅感)的人群佔比已超 60%。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百貨/商超增速放緩、便利店迅速擴張,便利店開始取代商超成為主流消費場景,百貨轉型為一站式購物中心。1974 年日本第一家便利店誕生—Seven-Eleven豐州店,目前全世界三大便利店(全家、7-11、羅森)均為日資公司。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年輕人追求個性表達,從大眾到小眾品牌流行。年輕人熱衷於購買不同品牌和風格的服裝,通過不同的服裝配飾以探尋自我,對自我的探索需求越來越強烈,帶動了個性化消費熱潮。比起實用性,更追求商品上的“感性”和“附加價值”。

階層分化、追求品牌、炫耀式消費、奢侈品銷售量快速增加。消費者對於高端品牌化產品與服飾的消費慾望旺盛,身在日本,享受西方一流國家的物質生活,擁有比他人更貴重、更稀有的物品給人強烈的滿足感。1995 年日本奢侈品市場規模達 978 億美元,佔據全球 68%市場份額。

第四階段(1996 年至今):“返璞歸真”的簡約風起

90 年代開始,日本經濟低迷,居民收入增長為零,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勞動人口占比下降,國民開始返璞歸真,追逐淳樸的感受和對美好事物的欣賞,消費呈現出社會化、本土化、簡約化、環保化等趨勢,無印良品和優衣庫等品牌商以及唐吉訶德、大創等渠道商,以淡化品牌、強調高性價比商品而獨領風騷。

1990 年日本地產泡沫破滅,尤其是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經濟陷入長期停滯不前甚至衰退階段,日本開始進入“失去的 20 年”。1996 年-2016 年日本居民消費支出總額從 280 萬億日元緩慢增長至 300 萬億日元,CAGR 僅為 0.34%。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提稅政策挫傷居民消費能力與意願,服裝、耐用消費品最受影響。1989 年日本引入消費稅,稅率定在 3%。1994 年日本消費稅率從 3%提高至 5%,並於 1997 年實施,1997-1998 年日本政府增值稅收入分別同增 33.6%、24.9%,而日本居民消費同比增速由 1996 年 2.1%下滑至1997/1998 年的 1.9%/-0.6%。2011 年日本消費稅由 5%提高至 8%,並於 2014 年實施。2014-2015 年日本政府增值稅收入分別同增42%、17.1%,而日本居民消費同比增速再次從2013 年的2.2%下滑至2014/2015 年的1.1%/0.4%。加稅導致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且居民對未來懷有不同程度的憂慮,從而消費意願降低。從二人及以上家庭消費支出看,服裝、耐用消費品同比增速對消費稅上調最為敏感,必選消費品受影響最小。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第四消費時代的人口結構變化特徵為:低出生率,勞動人口減少,老齡化加重,貧富差距拉大。在低出生率下,勞動力人口下降,社會老齡化情況嚴重,社會負擔加重。1975 年日本出生率為 1.7%, 1996 年為 0.97%,之後持續下降至 2016 年的 0.78%。1975 年,日本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僅佔總人口的8%,並於 1995/2005/2015 年升至 15%/20%/25%。日本勞動年齡人口(15-64 歲)在 1995 年達到峰值(8716 萬),並提前總人口(2010 年)拐點向下,預計到 2020 年降至 7500 萬,帶動社會撫養比(生產年齡外人口/生產年齡人口)從 1990 年的 0.44 上升至 2015 年的 0.59,預計 2020 年將進一步上升至 0.65。生產年齡人口數量減少造成社會負擔加重,消費能力不足,尤其是醫療服務支出對其他消費造成擠壓。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經濟下滑導致失業率上升,貧富差距拉大。1996-2006 年,日本失業率從 3.4%上升至 4.1%,且年輕人失業率遠高於整體:2006 年 15-19 歲/20-24 歲/25-29 歲/30-34 歲年齡段失業率分別為10.2%/8.4%/6.2%/5.0%。前 10%國民的收入佔比從 1985 年的 33%提升至 2006 年的 43%。民眾開始分化為有錢且寬裕的人和有錢但不寬裕的人,有錢且寬裕的人繼續迷戀品牌化的高端商品,而有錢但並不寬裕的“新窮人”開始追逐低價且符合內心感性的物品,以在該階段出現的無印良品與優衣庫為代表。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第四消費階段的特徵:消費分眾產生、消費迴歸理性、新渠道興起

日本地方傳統文化崛起。2006 年的調查顯示,20-30 歲居住在城市的的年輕人中 30%希望迴歸郊區和小城市,體驗與自然親近的舒適生活,主流文化開始倡導日式的簡約和審美。細膩、周到、簡潔地安置用品和環境的能力的審美意識,是日本影響世界的核心文化基礎。

消費分眾產生、後逐漸迴歸理性。第三和第四消費時代的劃分並沒有明顯界限,在第四階段前期,崇尚品牌與追求簡約並存,消費者既有主張更高檔、時尚、高級的消費升級、彰顯炫耀自我個性的生活, 又有主張環境友好、溫和簡約的消費降級的生活方式。經歷過物質的極度繁華後,開始意識到攀比無價值,少即是多,進而把原先消耗在物質上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到積累人生體驗和豐富感受上,收穫精神層面的充實。

炫耀式消費終將結束。物慾被過度滿足後,日本奢侈品消費市場 1997 年後出現疲軟,2007 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則表現得更加明顯,2008-2010 年日本奢侈品市場規模 CAGR 為負 6%。日本奢侈品市場規模直接佔比從 1995 年的 68%降至 2000 年的不足 30%,再到 2015 年的約 10%。《不同年代、階層意識對於各品牌喜愛度差異》調查顯示:不同階層意識的消費者對於品牌的喜好差異在逐漸減小,這意味著消費品牌商品的社會地位表達作用在減小,人們更關注商品使用價值,而不是品牌 Logo。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淡化品牌、追求高性價比的消費趨勢催生堂吉訶德、百元店等新渠道的興起,百貨商超逐漸衰退。堂吉訶德性價比高、24 小時營業、品類豐富,FY2007-FY2018 堂吉訶德營收從 24.4 億日元增至 85.3 億日元,CAGR 為 12.1%,門店數從 161 家增至 418 家 CAGR 為 9.06%;百元店以銷售折扣商品為特色,日本百元店龍頭大創集團銷售額從 1999 年 818 億日元增至 2010 年的 3414 億日元,CAGR 13.9%,門店數量從 1200 家增至 3000 家,CAGR 為 8.69%。百貨商超渠道逐漸衰退,1996-2016 年商超/百貨銷售額CAGR 分別為 0.43%/-2.54%。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啟示

縱觀日本四個消費時代,我們得出以下特徵的對比:


觀日本消費變遷史啟示


不同的時代,由於社會背景,國民人均收入,人口總數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會產生不同的國民價值觀,在不同國民價值觀的基礎上形成不同的消費傾向,在消費傾向的影響下會有幾個行業的產品需求呈幾何式增長,這幾個行業也將成為時代的寵兒取得騰飛,這幾個行業的產品就成為這個時期的消費主題。

這個啟示對於我們投資分析有什麼指導意義?

最近兩年正在我國經歷“消費升級”的消費變遷,於是很多研究的文章都恨不得把自己看好的領域往“消費升級”的概念上靠,弄得廣大投資者雲裡霧裡一頭霧水,但是在我們盤點了日本消費變遷的歷史後我們能夠發現,我國的“消費升級”指的只是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而人均收入的提升並不會雨露均沾的平均分配到所有消費品身上,而是要結合社會背景,人口總數以及人口結構等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摸清我國現在的國民價值觀及消費傾向,進而找出處於時代風口的幾個行業,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讓我們的投資行為取得更好的回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