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宴:日本好不容易打贏了大清和俄國,卻把自己送上不歸路'

"

文/亞洲的決裂

甲午戰爭中日本的勝利,讓英國決定放棄大清,挑選日本作為其在遠東的盟國,以遏制俄國的野心,此後一段時間內日本與歐美國家進入蜜月期,但隨著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日益膨脹,令其在歐美世界的外交舉步維艱。

"

文/亞洲的決裂

甲午戰爭中日本的勝利,讓英國決定放棄大清,挑選日本作為其在遠東的盟國,以遏制俄國的野心,此後一段時間內日本與歐美國家進入蜜月期,但隨著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日益膨脹,令其在歐美世界的外交舉步維艱。

文史宴:日本好不容易打贏了大清和俄國,卻把自己送上不歸路

1907年至1908年間,日本外交關係頻頻遭人詬病,因為它不再堅守以前所主張的理念和原則,而恰恰是這些才令日本煥發了生機。日本人現在逐漸意識到了問題,國際社會對此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這種局面是日本的現代外交政策造成的,除此之外,周邊環境也是一個原因,所以此事值得我們進一步深究。

日本的外交政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萌芽和發展階段,成熟和衰退階段。整個過渡期不到兩年時間,兩個階段都應該予以重點關注。因為我們不僅可以通過它們看到日本這個國家的野心和實力,同時也可以看到日本外交政策發展到成熟階段時的整個局勢樣貌。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政客的心思都放在了外交問題上,而非國內事務,外交可以說是他們的首要關注點,我們可以找到能夠支持這一說法的眾多例證。


"

文/亞洲的決裂

甲午戰爭中日本的勝利,讓英國決定放棄大清,挑選日本作為其在遠東的盟國,以遏制俄國的野心,此後一段時間內日本與歐美國家進入蜜月期,但隨著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日益膨脹,令其在歐美世界的外交舉步維艱。

文史宴:日本好不容易打贏了大清和俄國,卻把自己送上不歸路

1907年至1908年間,日本外交關係頻頻遭人詬病,因為它不再堅守以前所主張的理念和原則,而恰恰是這些才令日本煥發了生機。日本人現在逐漸意識到了問題,國際社會對此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這種局面是日本的現代外交政策造成的,除此之外,周邊環境也是一個原因,所以此事值得我們進一步深究。

日本的外交政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萌芽和發展階段,成熟和衰退階段。整個過渡期不到兩年時間,兩個階段都應該予以重點關注。因為我們不僅可以通過它們看到日本這個國家的野心和實力,同時也可以看到日本外交政策發展到成熟階段時的整個局勢樣貌。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政客的心思都放在了外交問題上,而非國內事務,外交可以說是他們的首要關注點,我們可以找到能夠支持這一說法的眾多例證。


文史宴:日本好不容易打贏了大清和俄國,卻把自己送上不歸路


日俄戰爭,日本稱之為日露戰爭

日本政府不滿足於單純管理本國事務,它希望對外擴張,而戰爭只是通向此目標的一步,只是為下一步開闢道路罷了。然而,和平局面的來臨只是拉開了日本國內政治危機的序幕而已,《朴茨茅斯和約》[1]在日本受到普遍詬病,隨後導致桂太郎[2]內閣的垮臺和正彥伯爵政權勢力的衰退,正彥伯爵曾引領日本度過了之前的戰爭時期。

之後日本經歷政府班子重組,侯爵西園寺[3]當選首相,林銑十郎掌管外務省,林銑十郎剛剛成功簽署英日同盟協議,有人便會認為,日本對外擴張政策要在林銑十郎任期內推行。所以無論他個人到底在日本的外交活動中貢獻了多少力量,日本的外交成果與他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在公眾看來,他必須對一切外交事務負責,他也自然成了議會在野黨的攻擊靶子。


"

文/亞洲的決裂

甲午戰爭中日本的勝利,讓英國決定放棄大清,挑選日本作為其在遠東的盟國,以遏制俄國的野心,此後一段時間內日本與歐美國家進入蜜月期,但隨著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日益膨脹,令其在歐美世界的外交舉步維艱。

文史宴:日本好不容易打贏了大清和俄國,卻把自己送上不歸路

1907年至1908年間,日本外交關係頻頻遭人詬病,因為它不再堅守以前所主張的理念和原則,而恰恰是這些才令日本煥發了生機。日本人現在逐漸意識到了問題,國際社會對此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這種局面是日本的現代外交政策造成的,除此之外,周邊環境也是一個原因,所以此事值得我們進一步深究。

日本的外交政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萌芽和發展階段,成熟和衰退階段。整個過渡期不到兩年時間,兩個階段都應該予以重點關注。因為我們不僅可以通過它們看到日本這個國家的野心和實力,同時也可以看到日本外交政策發展到成熟階段時的整個局勢樣貌。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政客的心思都放在了外交問題上,而非國內事務,外交可以說是他們的首要關注點,我們可以找到能夠支持這一說法的眾多例證。


文史宴:日本好不容易打贏了大清和俄國,卻把自己送上不歸路


日俄戰爭,日本稱之為日露戰爭

日本政府不滿足於單純管理本國事務,它希望對外擴張,而戰爭只是通向此目標的一步,只是為下一步開闢道路罷了。然而,和平局面的來臨只是拉開了日本國內政治危機的序幕而已,《朴茨茅斯和約》[1]在日本受到普遍詬病,隨後導致桂太郎[2]內閣的垮臺和正彥伯爵政權勢力的衰退,正彥伯爵曾引領日本度過了之前的戰爭時期。

之後日本經歷政府班子重組,侯爵西園寺[3]當選首相,林銑十郎掌管外務省,林銑十郎剛剛成功簽署英日同盟協議,有人便會認為,日本對外擴張政策要在林銑十郎任期內推行。所以無論他個人到底在日本的外交活動中貢獻了多少力量,日本的外交成果與他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在公眾看來,他必須對一切外交事務負責,他也自然成了議會在野黨的攻擊靶子。


文史宴:日本好不容易打贏了大清和俄國,卻把自己送上不歸路


藩閥元老西園寺公望

林銑十郎所面對的主要呼聲是,在必要情況下,日本應該動用陸海軍力量實現其在遠東地區的經濟霸權,而且還要維護日本的外交關係,即使不能保證日本在國際社會的處境能夠有助其完成大計,至少也要確保日本的計劃不會因為外交關係而受到阻礙。

儘管此事需要考量許多相關因素,但日本政策成功與否,關鍵取決於中國的命運,因此中日兩國外交關係就成了一個重要議題。日本宏圖大計的成敗取決於與中國的關係,所以日本要與中國建立關係,就面臨著兩條路:通過和平協商達成圓滿結局;策劃外交陰謀,必要情況下依靠武力達成目的。

事實證明,在西園寺內閣時期日本明顯偏向第一種政策,但也曾一度選擇了折中策略。然而,我們也無法否認,日本有一段時期是後者當道。的確,我們甚至懷疑日本政府當時是否曾考慮過第二種方案,雖然當時國際社會的權宜之策曾一度對日本政府有所牽制,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日本政府預期其東亞政策會遭遇西方勢力的阻撓,美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除外,日本因此在實際外交活動中態度會有所折中,此事後面章節會進行回顧;而中日兩國關係目前似乎進展迅速,儼然有走向白熱化的趨勢,所以此問題值得關注。

無論日本想對中國實行怎樣的統治,其理想局面是要徹底把持中國政權,有觀點認為這或許也是日本藍圖中的最終目的。即使日本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也肯定要歷經漫長的時日。只是考慮中國這一個因素的話,日本要想對其進行徹底的政治統治,可能需要搶在中國軍隊完成現代化之前發起戰爭,但這也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易。

但目前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無論日本還是其他想要軍事佔領中國的國家,恐怕都將會遭遇其他勢力的大力阻撓。所以日本目前選擇了一種明智的做法,只在當前的日本勢力範圍內建立政權,然後在整個中國領土推動其本國貿易發展。

日本的外交政策就是因為此舉而受挫,更準確點說,是日本沒有審慎行事的後果;日本所遭遇的絆腳石顯然不是中國,表面上也和中國的局勢並無關聯,但這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即日本對華的態度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

不過有一些事情貌似沒有關聯,但通過這些事情,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日本在國際社會地位的下滑。現在我們簡要回溯下近期發生的一些事件。

其中最重要的當屬造成美日關係產生裂痕的一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日本如今在國際社會處境艱難。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美國遲早會對日本產生反感情緒,即使沒有發生什麼具體衝突事件,事情也會發展到這一步。日本戰後的姿態膨脹得厲害,此外,日本在日俄戰爭末期的一些所作所為,在西方社會也傳得沸沸揚揚,日本的這種舉動不可避免地會招致一些反感。

換作任何一個國家,將他置於當時日本所獲的國際聲望之中,都不可能泰然自若。聰明的西方人士現在或許已經明白,日本之前的光輝形象全是假象;但假設日本當時沒有以加利福尼亞事件作為美日外交關係的擋箭牌,沒有做出這種短視的選擇,或許它還能利用之前的光輝形象謀得可觀的利益,這倒還算是具有可行性的政治手段,而且甚至還可能免受之後美國的反擊。

此事件隨後變成了國際焦點,但沒持續多久。雖然話是這麼說,還是有那麼一段日子,人們感覺到此事可能是那種小的外交失誤,由於大國勢力參與其中,便對國家命運產生了決定性影響。不知道到底是東京哪位人士想出了這麼一招,把國際社會的視線都引向了學校問題,現在這已經難以追究了,因為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承認。

這段時間裡,兩國都默契地對外營造一種觀感,即美日兩國已經恢復和平友好關係,有意思的是,所有人都徹底將學校事件[4]拋到了腦後。

日本政府各機關都在忙著鞏固林銑十郎的外務部政權,當時林銑十郎在議會處境艱難,遭到了猛烈抨擊,他們幾乎一致將下列事情列為重點問題:美國日籍移民問題、加拿大日籍移民問題,以及就日本在滿洲的地位與中國進行協商談判。日本那些親政府派報紙在回顧林銑十郎任期內的外交成果時,沒有一家報紙提及舊金山學校事件。

一些前文列舉過的林銑十郎任期內的大事件都得到了正確評議;但是有些人可能會對一件事感到詫異,即近期的日俄協議和日法協議竟然沒有列入大事記。

滿洲問題是上述三個問題中最重要的一個,中國正是觀察到日本在西方社會的影響力有所減退,才振作了起來,採取更加果斷的態度,開始主動地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尋求國際社會人道主義援助,以此與其東方鄰國相抗衡,否則,日本也不會在滿洲地區陷入這樣的困境。

不論英國政客們怎樣加以辯駁,加拿大的日本移民問題,再加上日本新政暴露出的其他問題,都對英日聯盟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英國國民對此聯盟的熱情有所消退。

這就意味著,假設日本在貫徹其對華政策過程中與其他西方強國發生衝突,英日聯盟並不能為日本提供什麼實質性支援。同樣,如果日美兩國間沒有發生上述學校事件,加拿大移民問題也就不會發生,因為後者顯然是前者的產物。

目前,英日聯盟之前所承諾的道義支持有所收縮,而這又導致日俄和日法協議效力削弱,且這兩個協議本來就模稜兩可、頗具爭議。


"

文/亞洲的決裂

甲午戰爭中日本的勝利,讓英國決定放棄大清,挑選日本作為其在遠東的盟國,以遏制俄國的野心,此後一段時間內日本與歐美國家進入蜜月期,但隨著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日益膨脹,令其在歐美世界的外交舉步維艱。

文史宴:日本好不容易打贏了大清和俄國,卻把自己送上不歸路

1907年至1908年間,日本外交關係頻頻遭人詬病,因為它不再堅守以前所主張的理念和原則,而恰恰是這些才令日本煥發了生機。日本人現在逐漸意識到了問題,國際社會對此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這種局面是日本的現代外交政策造成的,除此之外,周邊環境也是一個原因,所以此事值得我們進一步深究。

日本的外交政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萌芽和發展階段,成熟和衰退階段。整個過渡期不到兩年時間,兩個階段都應該予以重點關注。因為我們不僅可以通過它們看到日本這個國家的野心和實力,同時也可以看到日本外交政策發展到成熟階段時的整個局勢樣貌。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政客的心思都放在了外交問題上,而非國內事務,外交可以說是他們的首要關注點,我們可以找到能夠支持這一說法的眾多例證。


文史宴:日本好不容易打贏了大清和俄國,卻把自己送上不歸路


日俄戰爭,日本稱之為日露戰爭

日本政府不滿足於單純管理本國事務,它希望對外擴張,而戰爭只是通向此目標的一步,只是為下一步開闢道路罷了。然而,和平局面的來臨只是拉開了日本國內政治危機的序幕而已,《朴茨茅斯和約》[1]在日本受到普遍詬病,隨後導致桂太郎[2]內閣的垮臺和正彥伯爵政權勢力的衰退,正彥伯爵曾引領日本度過了之前的戰爭時期。

之後日本經歷政府班子重組,侯爵西園寺[3]當選首相,林銑十郎掌管外務省,林銑十郎剛剛成功簽署英日同盟協議,有人便會認為,日本對外擴張政策要在林銑十郎任期內推行。所以無論他個人到底在日本的外交活動中貢獻了多少力量,日本的外交成果與他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在公眾看來,他必須對一切外交事務負責,他也自然成了議會在野黨的攻擊靶子。


文史宴:日本好不容易打贏了大清和俄國,卻把自己送上不歸路


藩閥元老西園寺公望

林銑十郎所面對的主要呼聲是,在必要情況下,日本應該動用陸海軍力量實現其在遠東地區的經濟霸權,而且還要維護日本的外交關係,即使不能保證日本在國際社會的處境能夠有助其完成大計,至少也要確保日本的計劃不會因為外交關係而受到阻礙。

儘管此事需要考量許多相關因素,但日本政策成功與否,關鍵取決於中國的命運,因此中日兩國外交關係就成了一個重要議題。日本宏圖大計的成敗取決於與中國的關係,所以日本要與中國建立關係,就面臨著兩條路:通過和平協商達成圓滿結局;策劃外交陰謀,必要情況下依靠武力達成目的。

事實證明,在西園寺內閣時期日本明顯偏向第一種政策,但也曾一度選擇了折中策略。然而,我們也無法否認,日本有一段時期是後者當道。的確,我們甚至懷疑日本政府當時是否曾考慮過第二種方案,雖然當時國際社會的權宜之策曾一度對日本政府有所牽制,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日本政府預期其東亞政策會遭遇西方勢力的阻撓,美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除外,日本因此在實際外交活動中態度會有所折中,此事後面章節會進行回顧;而中日兩國關係目前似乎進展迅速,儼然有走向白熱化的趨勢,所以此問題值得關注。

無論日本想對中國實行怎樣的統治,其理想局面是要徹底把持中國政權,有觀點認為這或許也是日本藍圖中的最終目的。即使日本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也肯定要歷經漫長的時日。只是考慮中國這一個因素的話,日本要想對其進行徹底的政治統治,可能需要搶在中國軍隊完成現代化之前發起戰爭,但這也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易。

但目前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無論日本還是其他想要軍事佔領中國的國家,恐怕都將會遭遇其他勢力的大力阻撓。所以日本目前選擇了一種明智的做法,只在當前的日本勢力範圍內建立政權,然後在整個中國領土推動其本國貿易發展。

日本的外交政策就是因為此舉而受挫,更準確點說,是日本沒有審慎行事的後果;日本所遭遇的絆腳石顯然不是中國,表面上也和中國的局勢並無關聯,但這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即日本對華的態度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

不過有一些事情貌似沒有關聯,但通過這些事情,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日本在國際社會地位的下滑。現在我們簡要回溯下近期發生的一些事件。

其中最重要的當屬造成美日關係產生裂痕的一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日本如今在國際社會處境艱難。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美國遲早會對日本產生反感情緒,即使沒有發生什麼具體衝突事件,事情也會發展到這一步。日本戰後的姿態膨脹得厲害,此外,日本在日俄戰爭末期的一些所作所為,在西方社會也傳得沸沸揚揚,日本的這種舉動不可避免地會招致一些反感。

換作任何一個國家,將他置於當時日本所獲的國際聲望之中,都不可能泰然自若。聰明的西方人士現在或許已經明白,日本之前的光輝形象全是假象;但假設日本當時沒有以加利福尼亞事件作為美日外交關係的擋箭牌,沒有做出這種短視的選擇,或許它還能利用之前的光輝形象謀得可觀的利益,這倒還算是具有可行性的政治手段,而且甚至還可能免受之後美國的反擊。

此事件隨後變成了國際焦點,但沒持續多久。雖然話是這麼說,還是有那麼一段日子,人們感覺到此事可能是那種小的外交失誤,由於大國勢力參與其中,便對國家命運產生了決定性影響。不知道到底是東京哪位人士想出了這麼一招,把國際社會的視線都引向了學校問題,現在這已經難以追究了,因為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承認。

這段時間裡,兩國都默契地對外營造一種觀感,即美日兩國已經恢復和平友好關係,有意思的是,所有人都徹底將學校事件[4]拋到了腦後。

日本政府各機關都在忙著鞏固林銑十郎的外務部政權,當時林銑十郎在議會處境艱難,遭到了猛烈抨擊,他們幾乎一致將下列事情列為重點問題:美國日籍移民問題、加拿大日籍移民問題,以及就日本在滿洲的地位與中國進行協商談判。日本那些親政府派報紙在回顧林銑十郎任期內的外交成果時,沒有一家報紙提及舊金山學校事件。

一些前文列舉過的林銑十郎任期內的大事件都得到了正確評議;但是有些人可能會對一件事感到詫異,即近期的日俄協議和日法協議竟然沒有列入大事記。

滿洲問題是上述三個問題中最重要的一個,中國正是觀察到日本在西方社會的影響力有所減退,才振作了起來,採取更加果斷的態度,開始主動地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尋求國際社會人道主義援助,以此與其東方鄰國相抗衡,否則,日本也不會在滿洲地區陷入這樣的困境。

不論英國政客們怎樣加以辯駁,加拿大的日本移民問題,再加上日本新政暴露出的其他問題,都對英日聯盟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英國國民對此聯盟的熱情有所消退。

這就意味著,假設日本在貫徹其對華政策過程中與其他西方強國發生衝突,英日聯盟並不能為日本提供什麼實質性支援。同樣,如果日美兩國間沒有發生上述學校事件,加拿大移民問題也就不會發生,因為後者顯然是前者的產物。

目前,英日聯盟之前所承諾的道義支持有所收縮,而這又導致日俄和日法協議效力削弱,且這兩個協議本來就模稜兩可、頗具爭議。


文史宴:日本好不容易打贏了大清和俄國,卻把自己送上不歸路


英日同盟岌岌可危

近日有一種說法是日美間將爆發戰爭,這不僅讓西方社會的親日情緒有所消退,而且對日本在英國和歐洲的信譽度產生了負面影響,他在美國的信譽更是已經蕩然無存。假設日本沒有牽扯進學校事件,美國的移民問題恐怕也不會出現。由此看來,東京政府沒有人願意出來承認自己是罪魁禍首也就可想而知了。

日美關係破裂給日本外交政策帶來了災難性影響,日本政客們恰恰是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才急於修復日美關係,並且還急著昭告天下,特別是在中國,兩國間關係可說毫無遮掩。

如果日美關係繼續保持這樣的局面,日本的相關利益肯定會受到波及,首當其衝的是日本的海外債務問題,有幾項戰爭緊急貸款已經到期。日本只有重新籌措資金才能清償欠款,這意味著日本必須再次在外幣市場借貸。

外國金融家一旦拒絕向日本提供貸款,十有八九將會引發日本的金融危機,日本的海外信用債券和有價證券必然會貶值,雖然其他籌資貸款手段可以有所保障,但具體情況會受到日本在國際社會處境的影響。

就在日本打算進行新一輪貸款時,國內有人提議皇太子對歐洲進行訪問,但這一策略遭到了兩點駁斥:其一,日本太過頻繁使用這一手段;其二,皇太子是庶出,謹慎的日本外交家們紛紛質疑,歷來重視皇室純正血統的歐洲國家會如何看待這種巧合。

當美國輿論不再支持日本的時候,日本才猛然意識到自己失去了一份珍貴的財產,自然會急於想要與美國重修舊好。在中國,日本將因此受到更大的打擊,這一點已經是不言自明的事情。日本本可以對中國實施懷柔政策,根本無須動用威脅或者武力,便能在這裡確立自己的優勢地位。

不過這也有可能是日本經過一番實地調查後所做的決策,他們認為自己沒有時間採取循序漸進的外交策略。機會來臨時,日本必須迅速行動,否則就將永遠錯過機會。如果是從這個角度來看,沒人會說日本政客判斷錯誤。中國要是能夠成功捍衛自己的主權,日本成為遠東霸主的夢想就將漸行漸遠;這意味著這個問題必須在十年之內形成定局。

既然日本會在遠東地區有主動攻勢,那麼遠東地區似乎將會面臨一段危險時期。在這個問題上,中美關係極大地影響著日本利益,日本清楚地知道,中國之所以向美國靠攏,他自身的政策是主要促成因素,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勢力均衡很可能要被打破重組,日本的“宏圖偉略”將因此受到制約。

從目前局勢來看,日本的大陸政策如果由國際法庭審理,那麼日本將會有一個喘息的機會,他們可以利用這個短暫的時間修復外交關係,重新拾回丟失的陣地。日本國內的政治信號也透露出這一點,政客們就等著這一刻呢。

1908年春,進步黨公然抨擊當屆政府的外交政策,令西園寺內閣處境難堪,這也是西園寺之後遞交辭呈的原因之一。雖然進步黨拿外交政策說事,但我們也不清楚進步黨此舉是否有借題發揮的意思。因為從某些方面來看,進步黨似乎只是在落井下石,趁著西園寺內閣處境堪憂的情況下對其進行肆意攻擊。政府機構為了支持內閣,不斷地找各種藉口,要麼就是此刻提出這個問題不合時宜,要麼就是這種挑釁讓行政機構難堪,有損國家榮譽。

內閣自己也在訴苦,抗議說現在攻擊外交政策太不是時候。此事形勢如此嚴峻,政府費盡心思地在滿洲地區和朝鮮掩蓋這一事實,不讓消息走漏風聲。

許多日本人士認為青木子爵在這件事情中發揮了作用,青木為前任日本駐美大使,曾經因日美關係問題與林銑十郎意見不一。此外,林銑十郎的聲援者們紛紛提出抗議,認為就因為青木不聽上級指示,美國才會疏遠日本,然後還對日本的其他外交問題磨刀霍霍。

不過此事此刻被拎出來討論,更加印證了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有人把日本帝國的外交關係弄得一團糟。或許,日本國內受到的衝擊比任何一個地區都要大,他們因此感受到了後果的嚴重性,充分意識到西方社會不再對日本報以信任,而這給日本帶來了多麼慘痛的後果。

日本企圖在遠東問題上外交孤立美國,結果卻導致自己被孤立。

如果向西方社會尋求人道主義援助,日本或許有朝一日還可以找到另一個機遇,但現在錯失了這個機會,再也找尋不回來了。這個機會本是由一個西方國家送到他的身邊,這個國家對日本和他的主張理念滿懷幻想,全然偏離了真實面貌。

日本此前受到西方國家熱情對待,現在則被懷疑和不信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日本報紙更具有洞見,所以在報道中承認了這點。日本以前被視為遠東地區的和平守護者,現在則被當作一個不安定因素;而假設西方社會不再對日本抱有幻想,對他的虛假姿態深惡痛絕,將日本視為國際社會的毒瘤,對其實施外交制約,凡是對東方局勢有著深入認識的人,恐怕都不會吃驚。

註釋:

[1]《朴茨茅斯和約》,日本與俄國結束日俄戰爭簽訂的和約。1905年9月5日在美國朴茨茅斯簽訂。主要內容:俄國承認朝鮮為日本的勢力範圍;將在中國遼東半島(包括旅順口和大連)的租借權轉讓給日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