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讀書,書香墨韻

閱讀更多精彩案例、多維視角、獨家訪談:中外管理雜誌

(羊毛黨也可以轉發賺錢哦)

中外管理雜誌全年訂閱—開拓視野理念領先 - 中外管理

企業家的風格各不相同,但高段位的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


作者:穆勝

來源:穆勝事務所(ID:hrm-yun)


大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


1999年,在創立阿里巴巴之初,馬雲就提出希望能讓公司活102年,這樣就能跨越三個世紀。強如阿里巴巴,居然也不敢談千秋萬代。


2001年,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這篇註明的文章裡談到:“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只有危機感!”


張瑞敏辦公室的一角,長期擺放著一張《財富》雜誌的封面照片,照片上是一艘正在傾覆的巨輪,旁邊的大字標題寫著:“企業為什麼失敗?”。他認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成功的企業只不過是踏準了時代的節拍而已。

……


"

選擇讀書,書香墨韻

閱讀更多精彩案例、多維視角、獨家訪談:中外管理雜誌

(羊毛黨也可以轉發賺錢哦)

中外管理雜誌全年訂閱—開拓視野理念領先 - 中外管理

企業家的風格各不相同,但高段位的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


作者:穆勝

來源:穆勝事務所(ID:hrm-yun)


大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


1999年,在創立阿里巴巴之初,馬雲就提出希望能讓公司活102年,這樣就能跨越三個世紀。強如阿里巴巴,居然也不敢談千秋萬代。


2001年,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這篇註明的文章裡談到:“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只有危機感!”


張瑞敏辦公室的一角,長期擺放著一張《財富》雜誌的封面照片,照片上是一艘正在傾覆的巨輪,旁邊的大字標題寫著:“企業為什麼失敗?”。他認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成功的企業只不過是踏準了時代的節拍而已。

……


為什麼一流企業家都是悲觀主義者?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過太多與企業家深度接觸的機會,這讓我對於他們的“段位”特別敏感。幾次接觸後,我通常就會在心中對他們進行分級。而我發現,企業家的風格各不相同,但高段位的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他們的大腦猶如一臺運算能力強大的計算機,在導入了大量數據(過往的經驗)後,早已推演出企業未來的終局。他們已經意識到,企業也是一個生命體,必然有其生命週期。


在他們的運算中,沒有一樣變量可以讓企業長盛不衰。


好產品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嗎?諾基亞的用戶應該不會否認其曾經的優秀。在一個不短的時期內,諾基亞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他們用諸多的爆款一次又一次地定義了手機市場。但是,隨著蘋果把手機定義為了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工具,曾經的巨人變成了昔日的黃花。


專利壁壘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嗎?專利看似天塹,實則並非萬無一失。即使企業擁有專利,但其他企業依然可以通過“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方式去解析專利。更何況,有專利不一定有市場地位。柯達首先發明瞭數碼相機技術,最後卻因為因循守舊的戰略而被後來者運用這項技術超越,直至破產。


在互聯網時代,如果擁有海量的用戶,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嗎?如果我們對互聯網時代有所感知,就會發現用戶池並不是護城河。舉例來說,在社交領域,原來最受歡迎的APP是微博,再到後來則變成了微信,而後則被抖音、快手等視頻社交進一步分流。現實是,用戶總在不同的APP上游離,沒有終點。沒有永遠的用戶忠誠,只有不斷變化的用戶偏好。


"

選擇讀書,書香墨韻

閱讀更多精彩案例、多維視角、獨家訪談:中外管理雜誌

(羊毛黨也可以轉發賺錢哦)

中外管理雜誌全年訂閱—開拓視野理念領先 - 中外管理

企業家的風格各不相同,但高段位的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


作者:穆勝

來源:穆勝事務所(ID:hrm-yun)


大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


1999年,在創立阿里巴巴之初,馬雲就提出希望能讓公司活102年,這樣就能跨越三個世紀。強如阿里巴巴,居然也不敢談千秋萬代。


2001年,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這篇註明的文章裡談到:“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只有危機感!”


張瑞敏辦公室的一角,長期擺放著一張《財富》雜誌的封面照片,照片上是一艘正在傾覆的巨輪,旁邊的大字標題寫著:“企業為什麼失敗?”。他認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成功的企業只不過是踏準了時代的節拍而已。

……


為什麼一流企業家都是悲觀主義者?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過太多與企業家深度接觸的機會,這讓我對於他們的“段位”特別敏感。幾次接觸後,我通常就會在心中對他們進行分級。而我發現,企業家的風格各不相同,但高段位的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他們的大腦猶如一臺運算能力強大的計算機,在導入了大量數據(過往的經驗)後,早已推演出企業未來的終局。他們已經意識到,企業也是一個生命體,必然有其生命週期。


在他們的運算中,沒有一樣變量可以讓企業長盛不衰。


好產品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嗎?諾基亞的用戶應該不會否認其曾經的優秀。在一個不短的時期內,諾基亞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他們用諸多的爆款一次又一次地定義了手機市場。但是,隨著蘋果把手機定義為了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工具,曾經的巨人變成了昔日的黃花。


專利壁壘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嗎?專利看似天塹,實則並非萬無一失。即使企業擁有專利,但其他企業依然可以通過“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方式去解析專利。更何況,有專利不一定有市場地位。柯達首先發明瞭數碼相機技術,最後卻因為因循守舊的戰略而被後來者運用這項技術超越,直至破產。


在互聯網時代,如果擁有海量的用戶,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嗎?如果我們對互聯網時代有所感知,就會發現用戶池並不是護城河。舉例來說,在社交領域,原來最受歡迎的APP是微博,再到後來則變成了微信,而後則被抖音、快手等視頻社交進一步分流。現實是,用戶總在不同的APP上游離,沒有終點。沒有永遠的用戶忠誠,只有不斷變化的用戶偏好。


為什麼一流企業家都是悲觀主義者?


一些人將政策視為利器,但這樣企業就能基業長青嗎?在我國加入了WTO之前,在家電行業裡,政府為了保護中國本土產業的發展,對國外的企業實施了嚴格的禁令,禁止國外企業進入非生產製造的流通貿易環節,禁止控股合資公司。這導致在80、90年代,國外的企業無法滲透到中國市場的消費終端,讓國內家電企業擁有了十幾年的“溫室環境”。結果,雖然扶持了一批企業,但同時也讓很多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市場開放後(重新加入WTO)迅速死亡。所以,政策是會變的。


一些人更將企業的希望寄託於偉光正的領導,但這樣的企業就能基業長青嗎?有位企業高管告訴我:“我們的企業沒問題,因為我們的老闆年富力強。”大海航行靠舵手,強調領導者重要性的想法很自然。但如果誰認為一個企業永生不滅,憑藉的是一個人的英明的話,那麼,我們只能認為他在管理上的認知還沒有入門。


上述的這些推演,在高段位的企業家心中已經進行過千百次,所以,他們才會悲觀,才會一直充滿危機意識。


除了企業家們,也有不少的學者進行過嘗試。


20世紀70年代,湯姆·彼得斯在麥肯錫的一項名為“卓越企業研究”的項目中脫穎而出。1982年,他出版了一本作品,叫《追求卓越:美國管理最佳公司的經驗》,到現在還是暢銷書。書中給出了極其簡單的工具方法論,將所有的企業成功的祕訣甚至可以說DNA層面的東西歸結為8個,包括關注自己的強項、授權適宜、接近顧客等。


但是湯姆·彼得斯馬上遭遇了現實的尷尬被“打臉” ,1982年被他成為卓越企業的樣本,後來大多數的表現卻很糟糕。德魯克說:“《追求卓越》讓管理變得簡單無比,似乎只要買幾本來放在枕頭底下,就可以成功了。”


"

選擇讀書,書香墨韻

閱讀更多精彩案例、多維視角、獨家訪談:中外管理雜誌

(羊毛黨也可以轉發賺錢哦)

中外管理雜誌全年訂閱—開拓視野理念領先 - 中外管理

企業家的風格各不相同,但高段位的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


作者:穆勝

來源:穆勝事務所(ID:hrm-yun)


大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


1999年,在創立阿里巴巴之初,馬雲就提出希望能讓公司活102年,這樣就能跨越三個世紀。強如阿里巴巴,居然也不敢談千秋萬代。


2001年,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這篇註明的文章裡談到:“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只有危機感!”


張瑞敏辦公室的一角,長期擺放著一張《財富》雜誌的封面照片,照片上是一艘正在傾覆的巨輪,旁邊的大字標題寫著:“企業為什麼失敗?”。他認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成功的企業只不過是踏準了時代的節拍而已。

……


為什麼一流企業家都是悲觀主義者?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過太多與企業家深度接觸的機會,這讓我對於他們的“段位”特別敏感。幾次接觸後,我通常就會在心中對他們進行分級。而我發現,企業家的風格各不相同,但高段位的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他們的大腦猶如一臺運算能力強大的計算機,在導入了大量數據(過往的經驗)後,早已推演出企業未來的終局。他們已經意識到,企業也是一個生命體,必然有其生命週期。


在他們的運算中,沒有一樣變量可以讓企業長盛不衰。


好產品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嗎?諾基亞的用戶應該不會否認其曾經的優秀。在一個不短的時期內,諾基亞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他們用諸多的爆款一次又一次地定義了手機市場。但是,隨著蘋果把手機定義為了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工具,曾經的巨人變成了昔日的黃花。


專利壁壘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嗎?專利看似天塹,實則並非萬無一失。即使企業擁有專利,但其他企業依然可以通過“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方式去解析專利。更何況,有專利不一定有市場地位。柯達首先發明瞭數碼相機技術,最後卻因為因循守舊的戰略而被後來者運用這項技術超越,直至破產。


在互聯網時代,如果擁有海量的用戶,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嗎?如果我們對互聯網時代有所感知,就會發現用戶池並不是護城河。舉例來說,在社交領域,原來最受歡迎的APP是微博,再到後來則變成了微信,而後則被抖音、快手等視頻社交進一步分流。現實是,用戶總在不同的APP上游離,沒有終點。沒有永遠的用戶忠誠,只有不斷變化的用戶偏好。


為什麼一流企業家都是悲觀主義者?


一些人將政策視為利器,但這樣企業就能基業長青嗎?在我國加入了WTO之前,在家電行業裡,政府為了保護中國本土產業的發展,對國外的企業實施了嚴格的禁令,禁止國外企業進入非生產製造的流通貿易環節,禁止控股合資公司。這導致在80、90年代,國外的企業無法滲透到中國市場的消費終端,讓國內家電企業擁有了十幾年的“溫室環境”。結果,雖然扶持了一批企業,但同時也讓很多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市場開放後(重新加入WTO)迅速死亡。所以,政策是會變的。


一些人更將企業的希望寄託於偉光正的領導,但這樣的企業就能基業長青嗎?有位企業高管告訴我:“我們的企業沒問題,因為我們的老闆年富力強。”大海航行靠舵手,強調領導者重要性的想法很自然。但如果誰認為一個企業永生不滅,憑藉的是一個人的英明的話,那麼,我們只能認為他在管理上的認知還沒有入門。


上述的這些推演,在高段位的企業家心中已經進行過千百次,所以,他們才會悲觀,才會一直充滿危機意識。


除了企業家們,也有不少的學者進行過嘗試。


20世紀70年代,湯姆·彼得斯在麥肯錫的一項名為“卓越企業研究”的項目中脫穎而出。1982年,他出版了一本作品,叫《追求卓越:美國管理最佳公司的經驗》,到現在還是暢銷書。書中給出了極其簡單的工具方法論,將所有的企業成功的祕訣甚至可以說DNA層面的東西歸結為8個,包括關注自己的強項、授權適宜、接近顧客等。


但是湯姆·彼得斯馬上遭遇了現實的尷尬被“打臉” ,1982年被他成為卓越企業的樣本,後來大多數的表現卻很糟糕。德魯克說:“《追求卓越》讓管理變得簡單無比,似乎只要買幾本來放在枕頭底下,就可以成功了。”


為什麼一流企業家都是悲觀主義者?


20世紀90年代,吉姆.柯林斯和他的夥伴在斯坦福大學為期6年的一次研究中,選取了18個在1950-1990年期間表現優異的公司,包括福特、摩托羅拉、索尼和惠普等,研究了他們的成功經驗,並於1994年出版了經典的《基業長青:企業永續經營的準則》。書中揭示,好的機制(組織、戰略、激勵等)、共同的價值觀、本土成長的人才要素等是這些企業基業長青的祕密。


但時至今日,名單中有一半以上的企業的表現不如道瓊斯工業指數,更有摩托羅拉這樣曾經的巨頭還被迫委身出售,幾易買家。


德國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曾經提出過一個命題:他認為人都是會死亡的,唯一不同的是不知道你在哪一天死亡,每個人都向死而生,活出生命的內涵。企業家們不願意承認,但又不得不承認的是,企業的生死也有相似的邏輯。


如何跨越企業生死的邏輯?也許,我們必須將企業變成另一個“物種”,一種能夠隨戰略環境自動迭代進化的“物種”。大多企業始終是老闆的企業,是一個精心規劃修剪的花園,無法經歷風雨、跨越生死;只有當企業變成了員工的企業,人人都成為自己的CEO,企業才是一座萬世不竭的熱帶雨林。從這個意義上說,讓企業從金字塔組織(科層制)走向平臺型組織似乎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

選擇讀書,書香墨韻

閱讀更多精彩案例、多維視角、獨家訪談:中外管理雜誌

(羊毛黨也可以轉發賺錢哦)

中外管理雜誌全年訂閱—開拓視野理念領先 - 中外管理

企業家的風格各不相同,但高段位的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


作者:穆勝

來源:穆勝事務所(ID:hrm-yun)


大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


1999年,在創立阿里巴巴之初,馬雲就提出希望能讓公司活102年,這樣就能跨越三個世紀。強如阿里巴巴,居然也不敢談千秋萬代。


2001年,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這篇註明的文章裡談到:“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只有危機感!”


張瑞敏辦公室的一角,長期擺放著一張《財富》雜誌的封面照片,照片上是一艘正在傾覆的巨輪,旁邊的大字標題寫著:“企業為什麼失敗?”。他認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成功的企業只不過是踏準了時代的節拍而已。

……


為什麼一流企業家都是悲觀主義者?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過太多與企業家深度接觸的機會,這讓我對於他們的“段位”特別敏感。幾次接觸後,我通常就會在心中對他們進行分級。而我發現,企業家的風格各不相同,但高段位的企業家似乎都是悲觀主義者。他們的大腦猶如一臺運算能力強大的計算機,在導入了大量數據(過往的經驗)後,早已推演出企業未來的終局。他們已經意識到,企業也是一個生命體,必然有其生命週期。


在他們的運算中,沒有一樣變量可以讓企業長盛不衰。


好產品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嗎?諾基亞的用戶應該不會否認其曾經的優秀。在一個不短的時期內,諾基亞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他們用諸多的爆款一次又一次地定義了手機市場。但是,隨著蘋果把手機定義為了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工具,曾經的巨人變成了昔日的黃花。


專利壁壘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嗎?專利看似天塹,實則並非萬無一失。即使企業擁有專利,但其他企業依然可以通過“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方式去解析專利。更何況,有專利不一定有市場地位。柯達首先發明瞭數碼相機技術,最後卻因為因循守舊的戰略而被後來者運用這項技術超越,直至破產。


在互聯網時代,如果擁有海量的用戶,能讓企業基業長青嗎?如果我們對互聯網時代有所感知,就會發現用戶池並不是護城河。舉例來說,在社交領域,原來最受歡迎的APP是微博,再到後來則變成了微信,而後則被抖音、快手等視頻社交進一步分流。現實是,用戶總在不同的APP上游離,沒有終點。沒有永遠的用戶忠誠,只有不斷變化的用戶偏好。


為什麼一流企業家都是悲觀主義者?


一些人將政策視為利器,但這樣企業就能基業長青嗎?在我國加入了WTO之前,在家電行業裡,政府為了保護中國本土產業的發展,對國外的企業實施了嚴格的禁令,禁止國外企業進入非生產製造的流通貿易環節,禁止控股合資公司。這導致在80、90年代,國外的企業無法滲透到中國市場的消費終端,讓國內家電企業擁有了十幾年的“溫室環境”。結果,雖然扶持了一批企業,但同時也讓很多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市場開放後(重新加入WTO)迅速死亡。所以,政策是會變的。


一些人更將企業的希望寄託於偉光正的領導,但這樣的企業就能基業長青嗎?有位企業高管告訴我:“我們的企業沒問題,因為我們的老闆年富力強。”大海航行靠舵手,強調領導者重要性的想法很自然。但如果誰認為一個企業永生不滅,憑藉的是一個人的英明的話,那麼,我們只能認為他在管理上的認知還沒有入門。


上述的這些推演,在高段位的企業家心中已經進行過千百次,所以,他們才會悲觀,才會一直充滿危機意識。


除了企業家們,也有不少的學者進行過嘗試。


20世紀70年代,湯姆·彼得斯在麥肯錫的一項名為“卓越企業研究”的項目中脫穎而出。1982年,他出版了一本作品,叫《追求卓越:美國管理最佳公司的經驗》,到現在還是暢銷書。書中給出了極其簡單的工具方法論,將所有的企業成功的祕訣甚至可以說DNA層面的東西歸結為8個,包括關注自己的強項、授權適宜、接近顧客等。


但是湯姆·彼得斯馬上遭遇了現實的尷尬被“打臉” ,1982年被他成為卓越企業的樣本,後來大多數的表現卻很糟糕。德魯克說:“《追求卓越》讓管理變得簡單無比,似乎只要買幾本來放在枕頭底下,就可以成功了。”


為什麼一流企業家都是悲觀主義者?


20世紀90年代,吉姆.柯林斯和他的夥伴在斯坦福大學為期6年的一次研究中,選取了18個在1950-1990年期間表現優異的公司,包括福特、摩托羅拉、索尼和惠普等,研究了他們的成功經驗,並於1994年出版了經典的《基業長青:企業永續經營的準則》。書中揭示,好的機制(組織、戰略、激勵等)、共同的價值觀、本土成長的人才要素等是這些企業基業長青的祕密。


但時至今日,名單中有一半以上的企業的表現不如道瓊斯工業指數,更有摩托羅拉這樣曾經的巨頭還被迫委身出售,幾易買家。


德國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曾經提出過一個命題:他認為人都是會死亡的,唯一不同的是不知道你在哪一天死亡,每個人都向死而生,活出生命的內涵。企業家們不願意承認,但又不得不承認的是,企業的生死也有相似的邏輯。


如何跨越企業生死的邏輯?也許,我們必須將企業變成另一個“物種”,一種能夠隨戰略環境自動迭代進化的“物種”。大多企業始終是老闆的企業,是一個精心規劃修剪的花園,無法經歷風雨、跨越生死;只有當企業變成了員工的企業,人人都成為自己的CEO,企業才是一座萬世不竭的熱帶雨林。從這個意義上說,讓企業從金字塔組織(科層制)走向平臺型組織似乎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為什麼一流企業家都是悲觀主義者?


坦白說,並不是每個企業家都面臨這樣的選擇。當企業尚且弱小,從金字塔組織起步是必然規律,此時,應該一招一式搭建管理基礎,練好組織設計、崗位分工、編制核定、激勵考核、培訓賦能等“硬招式”。此時,千萬不能像某些初嘗組織管理的朋友“下跳棋”,用車庫創業的情懷替代正規化的管理。但是,當企業一步步壯大,部門牆、隔熱層、流程桶形成的大企業病必然如影隨形,老闆就必須做出選擇——究竟是固守科層制保守續命,還是走向平臺型組織重獲新生。


這種選擇是個幸福的煩惱,能夠迎來大企業病的老闆,本來就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功。這種選擇也是不可能被外界干預的,老闆是怎樣的人,他就有怎樣的選擇。要當成吉思汗的老闆選擇封疆固土,死守金字塔組織;要當聖雄的老闆選擇開放包容,走向平臺型組織。


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老闆開始擁抱平臺型組織。

選擇讀書,書香墨韻

閱讀更多精彩案例、多維視角、獨家訪談:中外管理雜誌

(羊毛黨也可以轉發賺錢哦)

中外管理雜誌全年訂閱—開拓視野理念領先 - 中外管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