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視隱藏在“小程序”背後的“大問題”'

人生第一份工作 百度 南方網評 2019-07-17
"

小程序因“用完即走”、不用下載安裝等特點,近一兩年來發展迅猛。但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小程序也暴露了諸多問題,有的成為虛假宣傳的“重災區”、售假高仿的“新天地”,有的扮演著套路貸等違規APP“中轉站”的角色。

當下,各類“小程序”應用市場的表現可謂十分亮眼,與傳統手機APP相比,其無需下載安裝、線上即時使用、適用場景豐富等特點,所凸顯出來的便捷性、實用性更是“吸粉”無數,深受年輕“手機黨”的熱捧。有數據顯示,2018年底微信小程序數超230萬、日活用戶超2.3億人次;百度日前公佈他們的智能小程序月活用戶2.5億人次,入駐小程序數量突破15萬個……由此可見,“小程序”應用市場不僅“前期給力”且“後勁十足”,毫無疑問,在未來一個時期內,“小程序”必然會成為整個手機應用市場的“新晉之星”。

然而,在程序上線數量與用戶數量節節攀升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被暴露出來的“大問題”:屢禁不止的售假、無序廣告的植入、虛假宣傳的泛濫、違規軟件的中轉、打卡圈錢的套路……這些隱藏在“小程序”背後的“大陷阱”,不僅使眾多小程序用戶“防不勝防”,更在很大程度上擾亂、制約著行業的良性有序發展,皆此種種,皆為亂象,皆此亂象,亟待滌盪。

那麼,儘管各業界“大佬”正“擼起袖子加油幹”誓要打造各具特色的小程序生態,一些國內手機龍頭產商也在下大力度改進小程序項目,在此基礎上,為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這些互聯網公司還會不定期清理一些違法違規小程序,對一些敏感詞、關鍵字進行屏蔽,如此的“不遺餘力”、“煞費苦心”,為何小程序亂象卻仍然“越禁越多”、無法根治?究其原因,還應進行更深入的縱向挖掘。

首先,由於當下正處於“小程序”市場的快速膨脹期,各大平臺競爭日益加劇,在這樣一個平臺絞盡腦計吸引小程序商加盟的階段,所謂的“自己查自己”能否客觀公正便有待進一步討論商榷了。且從現狀看,然相關企業會“不定期清理違規小程序”,但小程序“變換馬甲”後繼續活躍的情況大量存在,這正是由於平臺的“事前放任事後監管”所致,由此可見,此類監管封禁的處罰措施力度的確“綿軟無力”了些。

此外,相較於傳統APP高昂的開發費用,小程序的“入場費”則顯得“低出天際”,甚至只需幾百元,便可實現一款商業小程序的“私人訂製”。而偏低的開發成本則從側面反映出,即便是違規被禁、“易容換貌”後再上線也是“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之事。同時,消費者盲目跟風,尤其是在使用一些在朋友圈“爆紅”的小程序時,“自御屬性”幾乎為零,對於自己個人信息的授權使用、較長的條款規定等細節關注度不夠,防禦度過低等疏忽,不僅是造成自身權益受損的重要原因,更成為了日後維權路上的“絆腳石”。

那麼,要從根本上解決“小程序”所暴露出的諸多“大問題”,單純依靠企業自身這位“既得利益者”的內部監管,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提供小程序服務的互聯網公司與相關市場監管部門“多方聯動”,方可奏效。首先,相關部門要嚴把小程序平臺的准入機制,在以公司註冊、商標、稅務等資質作為進入條件的同時,將相關數據共享給公安、工信等監管部門,及時進行備案,同時各監管部門要建立有效的監測技術,加大對違規“小程序”打擊的力度;其次,要進一步明確平臺的管理責任,督促平臺發揮主體責任,同時可參照結合信用監管體系,將違規責任人列入黑名單,使其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最後,作為“小程序”用戶而言,在享受便捷、快速的服務同時,亦要增強自身的防範意識,切莫要掉以輕心,落入違法違規“小程序”的“大陷阱”之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