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喪的太宰治)

關於抑鬱:

如果你和抑鬱症患者有過深入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全方位打包、高度糅合的。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喪的太宰治)

關於抑鬱:

如果你和抑鬱症患者有過深入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全方位打包、高度糅合的。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可能攜帶生理基因缺陷,從出生開始就更易情緒失控,易患精神類疾病;當抑鬱態演化為抑鬱症,它就具備了疾病的生理特徵。抑鬱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是有問題的,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可能患有胃腸道疾病,存在睡眠障礙、肌肉僵痛等狀況。

因此,抑鬱症的治療中通常有藥物輔助。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喪的太宰治)

關於抑鬱:

如果你和抑鬱症患者有過深入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全方位打包、高度糅合的。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可能攜帶生理基因缺陷,從出生開始就更易情緒失控,易患精神類疾病;當抑鬱態演化為抑鬱症,它就具備了疾病的生理特徵。抑鬱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是有問題的,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可能患有胃腸道疾病,存在睡眠障礙、肌肉僵痛等狀況。

因此,抑鬱症的治療中通常有藥物輔助。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確實有心理創傷,容易形成某種認知障礙,他們對一些事的理解有偏頗之處但自己通常無法察覺,不易改變。

這是很多人感到葉藏的想法莫名其妙的原因,也是抑鬱症治療中需要運用心理諮詢的原因。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喪的太宰治)

關於抑鬱:

如果你和抑鬱症患者有過深入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全方位打包、高度糅合的。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可能攜帶生理基因缺陷,從出生開始就更易情緒失控,易患精神類疾病;當抑鬱態演化為抑鬱症,它就具備了疾病的生理特徵。抑鬱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是有問題的,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可能患有胃腸道疾病,存在睡眠障礙、肌肉僵痛等狀況。

因此,抑鬱症的治療中通常有藥物輔助。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確實有心理創傷,容易形成某種認知障礙,他們對一些事的理解有偏頗之處但自己通常無法察覺,不易改變。

這是很多人感到葉藏的想法莫名其妙的原因,也是抑鬱症治療中需要運用心理諮詢的原因。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再比如,他們所接受的教化常有重大缺陷,很可能不知道一些眾所周知的常識,這一點也可以被理解為抑鬱症患者不夠社會化。

舉個例子:大部分情侶都默認“常對戀人說溫馨甜蜜的誇獎之詞會使關係更穩固”,但抑鬱症患者不一定,他們對此的認知是混亂的,行為也會比較混亂。

他們可能渴望與戀人保持緊密的關係,又會在實際行為中將對方推得更遠;他們可能渴望幸福的生活,卻在關鍵的選擇中偏向毀滅。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喪的太宰治)

關於抑鬱:

如果你和抑鬱症患者有過深入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全方位打包、高度糅合的。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可能攜帶生理基因缺陷,從出生開始就更易情緒失控,易患精神類疾病;當抑鬱態演化為抑鬱症,它就具備了疾病的生理特徵。抑鬱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是有問題的,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可能患有胃腸道疾病,存在睡眠障礙、肌肉僵痛等狀況。

因此,抑鬱症的治療中通常有藥物輔助。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確實有心理創傷,容易形成某種認知障礙,他們對一些事的理解有偏頗之處但自己通常無法察覺,不易改變。

這是很多人感到葉藏的想法莫名其妙的原因,也是抑鬱症治療中需要運用心理諮詢的原因。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再比如,他們所接受的教化常有重大缺陷,很可能不知道一些眾所周知的常識,這一點也可以被理解為抑鬱症患者不夠社會化。

舉個例子:大部分情侶都默認“常對戀人說溫馨甜蜜的誇獎之詞會使關係更穩固”,但抑鬱症患者不一定,他們對此的認知是混亂的,行為也會比較混亂。

他們可能渴望與戀人保持緊密的關係,又會在實際行為中將對方推得更遠;他們可能渴望幸福的生活,卻在關鍵的選擇中偏向毀滅。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總之,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充滿思想邏輯的死衚衕(想不通、障礙)。有時,這種死衚衕意味著死亡。

但人的心理非常立體,作家則總是截取其中很小的切面進行豐富描寫,文學總是片面的,片面的描寫引發人們片面的情感認同。太宰治描寫了自己複雜的喪,這也是片面的,因為他描寫的過程是刻苦的。

我的真實讀後感是:哇,原來有人是這樣看世界的,有點特別。他能引起我的共鳴,但我們的處境並不完全一致,內心思想也略微不同呢。(我是一個生命力很頑強的~額~小強)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是詼諧的反抗//

喪文化一詞其實是從喪文案,喪段子中衍生出來的。多看點喪文案,你會發現,這種喪不是無力的感傷,不是束手就擒,而是戲謔,是反抗。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喪的太宰治)

關於抑鬱:

如果你和抑鬱症患者有過深入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全方位打包、高度糅合的。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可能攜帶生理基因缺陷,從出生開始就更易情緒失控,易患精神類疾病;當抑鬱態演化為抑鬱症,它就具備了疾病的生理特徵。抑鬱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是有問題的,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可能患有胃腸道疾病,存在睡眠障礙、肌肉僵痛等狀況。

因此,抑鬱症的治療中通常有藥物輔助。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確實有心理創傷,容易形成某種認知障礙,他們對一些事的理解有偏頗之處但自己通常無法察覺,不易改變。

這是很多人感到葉藏的想法莫名其妙的原因,也是抑鬱症治療中需要運用心理諮詢的原因。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再比如,他們所接受的教化常有重大缺陷,很可能不知道一些眾所周知的常識,這一點也可以被理解為抑鬱症患者不夠社會化。

舉個例子:大部分情侶都默認“常對戀人說溫馨甜蜜的誇獎之詞會使關係更穩固”,但抑鬱症患者不一定,他們對此的認知是混亂的,行為也會比較混亂。

他們可能渴望與戀人保持緊密的關係,又會在實際行為中將對方推得更遠;他們可能渴望幸福的生活,卻在關鍵的選擇中偏向毀滅。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總之,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充滿思想邏輯的死衚衕(想不通、障礙)。有時,這種死衚衕意味著死亡。

但人的心理非常立體,作家則總是截取其中很小的切面進行豐富描寫,文學總是片面的,片面的描寫引發人們片面的情感認同。太宰治描寫了自己複雜的喪,這也是片面的,因為他描寫的過程是刻苦的。

我的真實讀後感是:哇,原來有人是這樣看世界的,有點特別。他能引起我的共鳴,但我們的處境並不完全一致,內心思想也略微不同呢。(我是一個生命力很頑強的~額~小強)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是詼諧的反抗//

喪文化一詞其實是從喪文案,喪段子中衍生出來的。多看點喪文案,你會發現,這種喪不是無力的感傷,不是束手就擒,而是戲謔,是反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在知乎,喪文化話題獲得百萬+瀏覽,其中兩個回答獲得的認同度較高。

①博主坦言,生活艱苦,樂不起來。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喪的太宰治)

關於抑鬱:

如果你和抑鬱症患者有過深入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全方位打包、高度糅合的。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可能攜帶生理基因缺陷,從出生開始就更易情緒失控,易患精神類疾病;當抑鬱態演化為抑鬱症,它就具備了疾病的生理特徵。抑鬱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是有問題的,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可能患有胃腸道疾病,存在睡眠障礙、肌肉僵痛等狀況。

因此,抑鬱症的治療中通常有藥物輔助。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確實有心理創傷,容易形成某種認知障礙,他們對一些事的理解有偏頗之處但自己通常無法察覺,不易改變。

這是很多人感到葉藏的想法莫名其妙的原因,也是抑鬱症治療中需要運用心理諮詢的原因。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再比如,他們所接受的教化常有重大缺陷,很可能不知道一些眾所周知的常識,這一點也可以被理解為抑鬱症患者不夠社會化。

舉個例子:大部分情侶都默認“常對戀人說溫馨甜蜜的誇獎之詞會使關係更穩固”,但抑鬱症患者不一定,他們對此的認知是混亂的,行為也會比較混亂。

他們可能渴望與戀人保持緊密的關係,又會在實際行為中將對方推得更遠;他們可能渴望幸福的生活,卻在關鍵的選擇中偏向毀滅。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總之,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充滿思想邏輯的死衚衕(想不通、障礙)。有時,這種死衚衕意味著死亡。

但人的心理非常立體,作家則總是截取其中很小的切面進行豐富描寫,文學總是片面的,片面的描寫引發人們片面的情感認同。太宰治描寫了自己複雜的喪,這也是片面的,因為他描寫的過程是刻苦的。

我的真實讀後感是:哇,原來有人是這樣看世界的,有點特別。他能引起我的共鳴,但我們的處境並不完全一致,內心思想也略微不同呢。(我是一個生命力很頑強的~額~小強)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是詼諧的反抗//

喪文化一詞其實是從喪文案,喪段子中衍生出來的。多看點喪文案,你會發現,這種喪不是無力的感傷,不是束手就擒,而是戲謔,是反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在知乎,喪文化話題獲得百萬+瀏覽,其中兩個回答獲得的認同度較高。

①博主坦言,生活艱苦,樂不起來。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陳風暴烈酒)

②博主質問,勤勞換取恥辱,能不喪嗎?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喪的太宰治)

關於抑鬱:

如果你和抑鬱症患者有過深入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全方位打包、高度糅合的。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可能攜帶生理基因缺陷,從出生開始就更易情緒失控,易患精神類疾病;當抑鬱態演化為抑鬱症,它就具備了疾病的生理特徵。抑鬱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是有問題的,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可能患有胃腸道疾病,存在睡眠障礙、肌肉僵痛等狀況。

因此,抑鬱症的治療中通常有藥物輔助。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確實有心理創傷,容易形成某種認知障礙,他們對一些事的理解有偏頗之處但自己通常無法察覺,不易改變。

這是很多人感到葉藏的想法莫名其妙的原因,也是抑鬱症治療中需要運用心理諮詢的原因。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再比如,他們所接受的教化常有重大缺陷,很可能不知道一些眾所周知的常識,這一點也可以被理解為抑鬱症患者不夠社會化。

舉個例子:大部分情侶都默認“常對戀人說溫馨甜蜜的誇獎之詞會使關係更穩固”,但抑鬱症患者不一定,他們對此的認知是混亂的,行為也會比較混亂。

他們可能渴望與戀人保持緊密的關係,又會在實際行為中將對方推得更遠;他們可能渴望幸福的生活,卻在關鍵的選擇中偏向毀滅。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總之,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充滿思想邏輯的死衚衕(想不通、障礙)。有時,這種死衚衕意味著死亡。

但人的心理非常立體,作家則總是截取其中很小的切面進行豐富描寫,文學總是片面的,片面的描寫引發人們片面的情感認同。太宰治描寫了自己複雜的喪,這也是片面的,因為他描寫的過程是刻苦的。

我的真實讀後感是:哇,原來有人是這樣看世界的,有點特別。他能引起我的共鳴,但我們的處境並不完全一致,內心思想也略微不同呢。(我是一個生命力很頑強的~額~小強)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是詼諧的反抗//

喪文化一詞其實是從喪文案,喪段子中衍生出來的。多看點喪文案,你會發現,這種喪不是無力的感傷,不是束手就擒,而是戲謔,是反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在知乎,喪文化話題獲得百萬+瀏覽,其中兩個回答獲得的認同度較高。

①博主坦言,生活艱苦,樂不起來。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陳風暴烈酒)

②博主質問,勤勞換取恥辱,能不喪嗎?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繼續者張付)

在微信討論中,有網友說,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喪的太宰治)

關於抑鬱:

如果你和抑鬱症患者有過深入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全方位打包、高度糅合的。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可能攜帶生理基因缺陷,從出生開始就更易情緒失控,易患精神類疾病;當抑鬱態演化為抑鬱症,它就具備了疾病的生理特徵。抑鬱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是有問題的,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可能患有胃腸道疾病,存在睡眠障礙、肌肉僵痛等狀況。

因此,抑鬱症的治療中通常有藥物輔助。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確實有心理創傷,容易形成某種認知障礙,他們對一些事的理解有偏頗之處但自己通常無法察覺,不易改變。

這是很多人感到葉藏的想法莫名其妙的原因,也是抑鬱症治療中需要運用心理諮詢的原因。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再比如,他們所接受的教化常有重大缺陷,很可能不知道一些眾所周知的常識,這一點也可以被理解為抑鬱症患者不夠社會化。

舉個例子:大部分情侶都默認“常對戀人說溫馨甜蜜的誇獎之詞會使關係更穩固”,但抑鬱症患者不一定,他們對此的認知是混亂的,行為也會比較混亂。

他們可能渴望與戀人保持緊密的關係,又會在實際行為中將對方推得更遠;他們可能渴望幸福的生活,卻在關鍵的選擇中偏向毀滅。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總之,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充滿思想邏輯的死衚衕(想不通、障礙)。有時,這種死衚衕意味著死亡。

但人的心理非常立體,作家則總是截取其中很小的切面進行豐富描寫,文學總是片面的,片面的描寫引發人們片面的情感認同。太宰治描寫了自己複雜的喪,這也是片面的,因為他描寫的過程是刻苦的。

我的真實讀後感是:哇,原來有人是這樣看世界的,有點特別。他能引起我的共鳴,但我們的處境並不完全一致,內心思想也略微不同呢。(我是一個生命力很頑強的~額~小強)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是詼諧的反抗//

喪文化一詞其實是從喪文案,喪段子中衍生出來的。多看點喪文案,你會發現,這種喪不是無力的感傷,不是束手就擒,而是戲謔,是反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在知乎,喪文化話題獲得百萬+瀏覽,其中兩個回答獲得的認同度較高。

①博主坦言,生活艱苦,樂不起來。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陳風暴烈酒)

②博主質問,勤勞換取恥辱,能不喪嗎?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繼續者張付)

在微信討論中,有網友說,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網友認為喪是一種姿態——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喪的太宰治)

關於抑鬱:

如果你和抑鬱症患者有過深入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全方位打包、高度糅合的。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可能攜帶生理基因缺陷,從出生開始就更易情緒失控,易患精神類疾病;當抑鬱態演化為抑鬱症,它就具備了疾病的生理特徵。抑鬱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是有問題的,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可能患有胃腸道疾病,存在睡眠障礙、肌肉僵痛等狀況。

因此,抑鬱症的治療中通常有藥物輔助。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確實有心理創傷,容易形成某種認知障礙,他們對一些事的理解有偏頗之處但自己通常無法察覺,不易改變。

這是很多人感到葉藏的想法莫名其妙的原因,也是抑鬱症治療中需要運用心理諮詢的原因。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再比如,他們所接受的教化常有重大缺陷,很可能不知道一些眾所周知的常識,這一點也可以被理解為抑鬱症患者不夠社會化。

舉個例子:大部分情侶都默認“常對戀人說溫馨甜蜜的誇獎之詞會使關係更穩固”,但抑鬱症患者不一定,他們對此的認知是混亂的,行為也會比較混亂。

他們可能渴望與戀人保持緊密的關係,又會在實際行為中將對方推得更遠;他們可能渴望幸福的生活,卻在關鍵的選擇中偏向毀滅。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總之,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充滿思想邏輯的死衚衕(想不通、障礙)。有時,這種死衚衕意味著死亡。

但人的心理非常立體,作家則總是截取其中很小的切面進行豐富描寫,文學總是片面的,片面的描寫引發人們片面的情感認同。太宰治描寫了自己複雜的喪,這也是片面的,因為他描寫的過程是刻苦的。

我的真實讀後感是:哇,原來有人是這樣看世界的,有點特別。他能引起我的共鳴,但我們的處境並不完全一致,內心思想也略微不同呢。(我是一個生命力很頑強的~額~小強)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是詼諧的反抗//

喪文化一詞其實是從喪文案,喪段子中衍生出來的。多看點喪文案,你會發現,這種喪不是無力的感傷,不是束手就擒,而是戲謔,是反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在知乎,喪文化話題獲得百萬+瀏覽,其中兩個回答獲得的認同度較高。

①博主坦言,生活艱苦,樂不起來。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陳風暴烈酒)

②博主質問,勤勞換取恥辱,能不喪嗎?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繼續者張付)

在微信討論中,有網友說,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網友認為喪是一種姿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實話說,我也會喪。但當我反芻這份喪,我認為它更多是矛盾,是思索。就像一位網友說的:喪不是結局,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前半段——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喪的太宰治)

關於抑鬱:

如果你和抑鬱症患者有過深入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全方位打包、高度糅合的。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可能攜帶生理基因缺陷,從出生開始就更易情緒失控,易患精神類疾病;當抑鬱態演化為抑鬱症,它就具備了疾病的生理特徵。抑鬱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是有問題的,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可能患有胃腸道疾病,存在睡眠障礙、肌肉僵痛等狀況。

因此,抑鬱症的治療中通常有藥物輔助。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確實有心理創傷,容易形成某種認知障礙,他們對一些事的理解有偏頗之處但自己通常無法察覺,不易改變。

這是很多人感到葉藏的想法莫名其妙的原因,也是抑鬱症治療中需要運用心理諮詢的原因。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再比如,他們所接受的教化常有重大缺陷,很可能不知道一些眾所周知的常識,這一點也可以被理解為抑鬱症患者不夠社會化。

舉個例子:大部分情侶都默認“常對戀人說溫馨甜蜜的誇獎之詞會使關係更穩固”,但抑鬱症患者不一定,他們對此的認知是混亂的,行為也會比較混亂。

他們可能渴望與戀人保持緊密的關係,又會在實際行為中將對方推得更遠;他們可能渴望幸福的生活,卻在關鍵的選擇中偏向毀滅。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總之,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充滿思想邏輯的死衚衕(想不通、障礙)。有時,這種死衚衕意味著死亡。

但人的心理非常立體,作家則總是截取其中很小的切面進行豐富描寫,文學總是片面的,片面的描寫引發人們片面的情感認同。太宰治描寫了自己複雜的喪,這也是片面的,因為他描寫的過程是刻苦的。

我的真實讀後感是:哇,原來有人是這樣看世界的,有點特別。他能引起我的共鳴,但我們的處境並不完全一致,內心思想也略微不同呢。(我是一個生命力很頑強的~額~小強)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是詼諧的反抗//

喪文化一詞其實是從喪文案,喪段子中衍生出來的。多看點喪文案,你會發現,這種喪不是無力的感傷,不是束手就擒,而是戲謔,是反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在知乎,喪文化話題獲得百萬+瀏覽,其中兩個回答獲得的認同度較高。

①博主坦言,生活艱苦,樂不起來。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陳風暴烈酒)

②博主質問,勤勞換取恥辱,能不喪嗎?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繼續者張付)

在微信討論中,有網友說,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網友認為喪是一種姿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實話說,我也會喪。但當我反芻這份喪,我認為它更多是矛盾,是思索。就像一位網友說的:喪不是結局,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前半段——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位很喪的作家【太宰治】,聊聊喪文化及我所關注到的其他相關現象。

最近,一位00後小朋友告訴我,他們(同學群體)很喜歡類似的個性簽名:你是我的氟西汀,你是我的命,沒你我會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氟西汀的另一個名字是“百優解”(優秀的優),是抗抑鬱藥物中藥效比較強的一種。網友喜歡稱其“百憂解”,因為這藥會使人喪失情緒知覺,似乎吃下一片就能解除千百種憂愁。

類似的、被用進個性簽名的抗抑鬱藥物還有:舍曲林、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我對此很納悶:傳媒視線中,80後、90後飽嘗艱辛,00後常與希望等同。為什麼這樣的文案會引發00後群體的共鳴?

與此同時,我也很好奇:

①太宰治怎麼又火起來了?全國型興趣閱讀組織【貝塔閱讀分享會】對4000多份樣本進行統計後得出讀者推薦書目,其中,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被推薦了117次,位列第28名。這本書很喪且極富感染力——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②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有人從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知道這句話並經常引用——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電影劇照)

③為什麼現在流行很喪的段子?這些段子通常用調侃的語氣抒發關於理想落空、經濟條件不寬裕、體型不好、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狀況的抱怨,比如——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這是一種群體性的情緒崩潰嗎?

與此同時,我也關注到幾件事:

①同齡人生育慾望低。

②同齡人談論996話題時熱情高漲。

③同齡人關注到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421結構。

聯想到近期看的股市崩盤、龍頭企業裁員、中美貿易摩擦、物價上漲、地區暴亂、治安案件頻發之類新聞,我感到不安。

我對上述內容的擔憂是:喪已經從小眾狀態演變為大概率事件了嗎?我天朝的青年喪失了對生活的期望嗎?言論『要做好艱難度日的準備』靠譜嗎?

於是,我在微信中詢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先介紹太宰治和《人間失格》//

太宰治是日本作家,曾反覆自殺,在寫完《人間失格》後自殺成功;比較著名的作品還有:《逆行》、《斜陽》、《維庸之妻》等。他的書引起很多讀者的強烈共鳴,也被很多讀者噴——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太宰治家境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參與了當時的戰爭,總認為自己有罪;他曾被女傭猥褻,個性比較懦弱。人們普遍認為《人間失格》中的葉藏是以太宰治為原型,也有人覺得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就是女版葉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常被用作為心理分析的素材:松子爸一直比較關注松子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松子爸的關愛但始終求而不得。她的一生是與渣男糾葛的一生,也是在不幸遭遇中逐漸喪失希望的一生。

《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都攜帶滿滿的、極具感染力的負能量,喪得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在自我代入中,讀者或許會覺得人生盡是荒涼。

//讀《人間失格》,認真你就輸了//

太宰治內心敏感、情緒豐富,他的文字是美的、有風格的,是細膩的、具象的,他能表現一部分人無法言說的內心感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電影海報)

你能說這樣的文字不好嗎——

①“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②“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③“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④“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閃著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種感覺吧。經歷過悲傷的極限,心情不可思議地,朦朧地明亮起來,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麼我現在確實是幸福的。”

但讀者對這些文字看法不一↓↓↓↓

有人理解太宰治的痛苦——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害怕太宰治的喪——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坦言,希望太宰治的書早點絕版——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人建議,不要去看自暴自棄的言論——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而我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太宰治不利於身心健康,把他作為文學的一個樣本就好,千萬不要太認真——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回顧《人間失格》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深感葉藏與松子的抑鬱態、心理障礙很明顯,葉藏像重度抑鬱症患者,孱弱,缺乏求生動力;松子則像情境性抑鬱——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做出固定的應激反應。他們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你我。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喪的太宰治)

關於抑鬱:

如果你和抑鬱症患者有過深入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問題是全方位打包、高度糅合的。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可能攜帶生理基因缺陷,從出生開始就更易情緒失控,易患精神類疾病;當抑鬱態演化為抑鬱症,它就具備了疾病的生理特徵。抑鬱症患者的生理機能是有問題的,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可能患有胃腸道疾病,存在睡眠障礙、肌肉僵痛等狀況。

因此,抑鬱症的治療中通常有藥物輔助。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比如,他們確實有心理創傷,容易形成某種認知障礙,他們對一些事的理解有偏頗之處但自己通常無法察覺,不易改變。

這是很多人感到葉藏的想法莫名其妙的原因,也是抑鬱症治療中需要運用心理諮詢的原因。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再比如,他們所接受的教化常有重大缺陷,很可能不知道一些眾所周知的常識,這一點也可以被理解為抑鬱症患者不夠社會化。

舉個例子:大部分情侶都默認“常對戀人說溫馨甜蜜的誇獎之詞會使關係更穩固”,但抑鬱症患者不一定,他們對此的認知是混亂的,行為也會比較混亂。

他們可能渴望與戀人保持緊密的關係,又會在實際行為中將對方推得更遠;他們可能渴望幸福的生活,卻在關鍵的選擇中偏向毀滅。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 總之,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充滿思想邏輯的死衚衕(想不通、障礙)。有時,這種死衚衕意味著死亡。

但人的心理非常立體,作家則總是截取其中很小的切面進行豐富描寫,文學總是片面的,片面的描寫引發人們片面的情感認同。太宰治描寫了自己複雜的喪,這也是片面的,因為他描寫的過程是刻苦的。

我的真實讀後感是:哇,原來有人是這樣看世界的,有點特別。他能引起我的共鳴,但我們的處境並不完全一致,內心思想也略微不同呢。(我是一個生命力很頑強的~額~小強)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喪是詼諧的反抗//

喪文化一詞其實是從喪文案,喪段子中衍生出來的。多看點喪文案,你會發現,這種喪不是無力的感傷,不是束手就擒,而是戲謔,是反抗。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在知乎,喪文化話題獲得百萬+瀏覽,其中兩個回答獲得的認同度較高。

①博主坦言,生活艱苦,樂不起來。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陳風暴烈酒)

②博主質問,勤勞換取恥辱,能不喪嗎?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繼續者張付)

在微信討論中,有網友說,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有網友認為喪是一種姿態——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實話說,我也會喪。但當我反芻這份喪,我認為它更多是矛盾,是思索。就像一位網友說的:喪不是結局,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前半段——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人間失格》:為什麼「喪文化」在年輕人中這麼流行?

長期以來,新聞媒體的關注就像追光燈,光追到哪裡哪裡就成為焦點。信息背後的力量角逐、自媒體跟風,服務器參與輿論引導都讓我感到:網絡與現實有別。

長期以來,人們也達成了共識:青年人會犯錯,但他們是信仰基本價值的,是社會進步的最主要動力。

信心來自對未來明確而穩定的預期。成熟的社會可以接受一些人不陽光、不積極,不努力,但生存還是毀滅,妥協還是鬥爭,都得自己選。想清楚了,不會後悔就好。

————————————————

作者:伍小仙,編輯一枚,長期關注閱讀與寫作。專欄【書痴評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