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8年成績單,無非是一場科技公司與傳統車企的賭局

在人工智能這塊大蛋糕面前,自動駕駛業務已經讓眾多巨頭覬覦已久。這個有可能最先落地的場景,背後帶動的是數以億計的龐大產業鏈。對他們來說,錯過了自動駕駛,也許就錯過了人工智能的未來。

雖然距離多數企業認為的自動駕駛元年2020年還有一段時間,但從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正式啟動至今,自動駕駛發展已走過八個年頭,傳統車企和互聯網巨頭們都給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傳統車企,轉型求生

傳統車企工業化程度高,每家看似還執著於調教更高效的發動機,更舒適的駕乘體驗。其實從未忽視來自人工智能的威脅,大手筆收購核心技術公司,與互聯網巨頭合作成了車企之間較勁的手段之一。炫技、爆料、虛張聲勢也是慣用伎倆,但也看出了傳統車企在自動駕駛方面做出的努力。

☞奧迪:技術妥協,搶佔先機

今年7月,奧迪推出首款支持L3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量產轎車A8,稱在低於60km/h,或者擁堵的路況下,可以通過車身30餘處傳感器,及高速運轉的ZFAS處理器下實現解放雙手功能。

雖然是全球首款量產,但是終究還是半自動,還是需要人類輔助,想真正做到無人駕駛還是有諸多條件限制。

☞通用:截胡谷歌特斯拉,搶灘L4

相比奧迪,通用顯得更為激進。

自動駕駛8年成績單,無非是一場科技公司與傳統車企的賭局

上週,通用旗下的Cruise Automation的CEO凱爾·沃格特在一篇博文中說,他的團隊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可以大規模生產的L4級別自動駕駛產的汽車,它具有“安全氣囊,摺疊區域和舒適的座椅,只要軟件和監管環境成熟,這些汽車就將實現全自動駕駛。”

沃格特還說,通用汽車已生產出了50輛這種車輛,未來的產量還將增加。

雖然聽起來振奮人心,可是沃格特口中的量產應該還和普通人理解的有所出入。這款L4級別無人車何時能出現在大眾視野仍是個謎。

☞江淮:搭乘百度順風車

江淮算是國內較早佈局無人駕駛的車企。

自動駕駛8年成績單,無非是一場科技公司與傳統車企的賭局

早在去年年末,江淮汽車第一代自動駕駛樣車就已成功完成首秀,依照自動駕駛L3級水平標準,已經具備在園區環境內40公里/時,結構化道路(高架、快速行車道路)60公里/時的自動駕駛能力。標誌著江淮汽車在無人駕駛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今年,江淮與百度開展全方位合作,希望實現資源和技術互補,將在高精地圖、自動駕駛、Apollo平臺的進行合作。力爭在2019年率先推出自動駕駛量產車型。

科技巨頭,先天優勢

人們提到自動駕駛,最先想到的還是Google,特斯拉,百度這樣的科技巨鱷們。事實也確實如此,相比工業催生出的汽車,人工智能更像是科技互聯網的產物,而一直專注於這項研究的也正是那群痴迷於計算機科學的專家們。如今無人駕駛的眾多核心技術也都掌握在科技企業當中。

☞特斯拉:用激進的方式推動自動駕駛

雖然特斯拉因電動車聞名遐邇,人們更願意稱特斯拉為科技公司,因為這家公司流著的是馬斯克這個科技狂人的血。

特斯拉是最早將自動駕駛作為汽車賣點的企業,高級輔助駕駛功能autopilot雖然是L2級別,但是可以利用雷達和攝像頭,結合圖像語義分割等技術提供自動變換車道或轉向等自動駕駛功能。

特斯拉最新推出autopilot2.0包含了8個相機、1個雷達和超神波傳感器,以及一臺新的超級計算機,用於支持其“特斯拉視覺”技術和端到端的圖像處理軟件和神經網絡。

最新消息,特斯拉正在和AMD共同研發一款自動駕駛的AI芯片,向來激進的特斯拉會成為第一個量產L4以上自動駕駛汽車的企業嗎?

☞谷歌:投入最久,最有耐心

作為最早投入自動駕駛的公司,八年的時間裡,谷歌的測試車輛已經在美國行駛了300萬英里的距離。不僅如此,它還學會了從禮貌地鳴笛到感受騎車輛和行人在內的多項技能。

自動駕駛8年成績單,無非是一場科技公司與傳統車企的賭局

但隨著無人駕駛行業的升溫,谷歌面臨來自通用、福特、寶馬等傳統汽車廠商以及特斯拉、Otto、Comma.ai等互聯網公司的夾擊,而自動駕駛汽車項目也陸續爆出高管離職、進展不利、缺乏合作者等不利信息。

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谷歌對自動駕駛的研究,在今年的北美國際汽車展上,谷歌自動駕駛公司Waymo的CEO John Krafick聲稱,隨著公司AI和軟件技術的研發,Google現在已經能夠讓自動駕駛汽車以3D形態觀察環境,並形成360度點雲數據地圖。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無人車的運算速度。

而且谷歌正在加快他們研究的步伐,找來了英特爾作為自動駕駛芯片供應商,後者能更好的實現他們的L4、L5級別的自動駕駛。

☞百度:自動駕駛成為最後的賭注

現在關於百度的消息,多數與其自動駕駛項目有關,和其他科技巨頭相比,百度大有把命運都壓在無人駕駛上的意思。這是百度看到的趨勢,也是百度的無奈之舉。

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小智君之前做過詳細的介紹→CES Asia 丨無人車要量產了?百度阿波羅計劃到底唱的什麼戲?

近日,百度的Apollo 計劃升級到了1.5。據上次推出Apollo 1.0僅僅過了兩個半月,可見百度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推進速度。

自動駕駛8年成績單,無非是一場科技公司與傳統車企的賭局

新增的版本開放了路線圖,其中包含障礙物感知、決策規劃、雲端仿真、高精地圖服務、端到端的深度學習(End-to-End)等五大核心開放能力,並支持晝夜定車道自動駕駛。

按照計劃,今年 12 月的時候 Apollo 還會開放雲端服務平臺的安全模塊、開放軟件平臺的神經網絡模塊、參考硬件平臺的毫米波雷達以及黑盒,這時 Apollo 將更新至 2.0 版本,Apollo 2.0 將能夠實現簡單城市路況的自動駕駛。

車企VS科技公司,誰是贏家

目前自動駕駛是汽車創新的制高點,已經成為傳統車企與互聯網公司交鋒最激烈的一個戰場,勝敗將具有決定性意義。

據此前JD Power的市調顯示,多數人看好科技公司主導下一輪的汽車創新,認為在人工智能的研發上,科技公司更有優勢,且起步較早,但其實車企的動作並不慢。

在美國加州機動車管理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拿到無人駕駛路試牌照的企業中,車企梯隊實力不俗,大眾、奔馳、通用、日產、寶馬、本田、福特、斯巴魯甚至上汽都赫然在列。

諮詢公司Navigant所列出的未來10年最可能把自動駕駛商業化的18家企業中,除特斯拉外僅5家是互聯網公司,而且都在前6名之外,其餘全是傳統車企。

所以在自動駕駛這個領域上,車企行事更為低調,技術上也更接地氣,如奧迪的A8雖然為完全達到全自動駕駛,但技術的成熟也讓其率先量產。而谷歌與百度則是在日益完善更高級別的技術。

簡而言之,車企的考量的是商業,而科技公司更關心技術。

在小智君看來,未來成熟的自動駕駛一定是傳統車企和科技公司合作的結晶。畢竟一個成熟的產業離不開技術的支持與商業的轉化。而自動駕駛涉及到的安全、倫理、法制問題才應該是車企,互聯網公司,甚至是各國政府都必須要面對的。

【本文系人工智能觀察作者AI小智君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