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人工智能 機器人 生物 植物 睡眠 歷史 瑞士 人工智能學家 2019-09-01
"

來源:AI報道

8月29日下午,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論壇(科學前沿)的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協會理事長李德毅院士,以及NNAISENSE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瑞士人工智能實驗室 IDSIA 科研主任 Jürgen Schmidhuber關於人工智能意識分別發表了獨到見解。大會現場,AI報道(AI -Report)將兩位大咖的觀點進行了整理。


"

來源:AI報道

8月29日下午,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論壇(科學前沿)的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協會理事長李德毅院士,以及NNAISENSE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瑞士人工智能實驗室 IDSIA 科研主任 Jürgen Schmidhuber關於人工智能意識分別發表了獨到見解。大會現場,AI報道(AI -Report)將兩位大咖的觀點進行了整理。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知覺意識——生物直覺的意識開關

關於意識有個共識——意識不是物質,意識是寄生在物質上的一種精神活動。存在決定意識,對自身存在的感知和表達是最起碼的自知,是最原始的意識。

李德毅院士在演講開始就講解了三種意識,低級的初級意識叫做知覺意識,高級一點的叫做自我意識,再高級一點叫做群體意識。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個意識開關,碰到意識模糊的時候就要睡覺了,意識開關天天都在起作用,睡眠的時候知覺的靈敏度大大降低,有的人呼嚕聲很重怎麼打他都不醒,兒童在媽媽的背上睡不醒,老人睡不著,癲癇病、醉酒意識都可能喪失,什麼是意識?意識開關怎麼起作用?

"

來源:AI報道

8月29日下午,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論壇(科學前沿)的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協會理事長李德毅院士,以及NNAISENSE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瑞士人工智能實驗室 IDSIA 科研主任 Jürgen Schmidhuber關於人工智能意識分別發表了獨到見解。大會現場,AI報道(AI -Report)將兩位大咖的觀點進行了整理。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知覺意識——生物直覺的意識開關

關於意識有個共識——意識不是物質,意識是寄生在物質上的一種精神活動。存在決定意識,對自身存在的感知和表達是最起碼的自知,是最原始的意識。

李德毅院士在演講開始就講解了三種意識,低級的初級意識叫做知覺意識,高級一點的叫做自我意識,再高級一點叫做群體意識。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個意識開關,碰到意識模糊的時候就要睡覺了,意識開關天天都在起作用,睡眠的時候知覺的靈敏度大大降低,有的人呼嚕聲很重怎麼打他都不醒,兒童在媽媽的背上睡不醒,老人睡不著,癲癇病、醉酒意識都可能喪失,什麼是意識?意識開關怎麼起作用?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我們在展覽會上看的機器人是冰冷的,把它的手環成機械手它也不會抗議,但如果是我們人的手掉下來以後,這個手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意識的生物學基礎就是生物學個體從大腦神經元到末梢明顯的感知能力,必須把人和周圍的環境分離開來,這很重要。

機器人需要具備類似人類皮膚的感知邊界,才有原始的自我意識,才談得上區分“我”和“非我”。人體內部有15公里總長度的這種觸覺神經,毫秒級的感知週期,人工製造出這樣的邊界來日方長,也許還要一百年。


"

來源:AI報道

8月29日下午,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論壇(科學前沿)的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協會理事長李德毅院士,以及NNAISENSE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瑞士人工智能實驗室 IDSIA 科研主任 Jürgen Schmidhuber關於人工智能意識分別發表了獨到見解。大會現場,AI報道(AI -Report)將兩位大咖的觀點進行了整理。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知覺意識——生物直覺的意識開關

關於意識有個共識——意識不是物質,意識是寄生在物質上的一種精神活動。存在決定意識,對自身存在的感知和表達是最起碼的自知,是最原始的意識。

李德毅院士在演講開始就講解了三種意識,低級的初級意識叫做知覺意識,高級一點的叫做自我意識,再高級一點叫做群體意識。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個意識開關,碰到意識模糊的時候就要睡覺了,意識開關天天都在起作用,睡眠的時候知覺的靈敏度大大降低,有的人呼嚕聲很重怎麼打他都不醒,兒童在媽媽的背上睡不醒,老人睡不著,癲癇病、醉酒意識都可能喪失,什麼是意識?意識開關怎麼起作用?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我們在展覽會上看的機器人是冰冷的,把它的手環成機械手它也不會抗議,但如果是我們人的手掉下來以後,這個手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意識的生物學基礎就是生物學個體從大腦神經元到末梢明顯的感知能力,必須把人和周圍的環境分離開來,這很重要。

機器人需要具備類似人類皮膚的感知邊界,才有原始的自我意識,才談得上區分“我”和“非我”。人體內部有15公里總長度的這種觸覺神經,毫秒級的感知週期,人工製造出這樣的邊界來日方長,也許還要一百年。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人工智能,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的智能

李德毅院士還談到了兩個問題,一是意識的生物學屬性,第二是智能的社會屬性。然後他用人類的推理方法講到第三個問題,智能和意識的關聯分析

"

來源:AI報道

8月29日下午,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論壇(科學前沿)的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協會理事長李德毅院士,以及NNAISENSE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瑞士人工智能實驗室 IDSIA 科研主任 Jürgen Schmidhuber關於人工智能意識分別發表了獨到見解。大會現場,AI報道(AI -Report)將兩位大咖的觀點進行了整理。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知覺意識——生物直覺的意識開關

關於意識有個共識——意識不是物質,意識是寄生在物質上的一種精神活動。存在決定意識,對自身存在的感知和表達是最起碼的自知,是最原始的意識。

李德毅院士在演講開始就講解了三種意識,低級的初級意識叫做知覺意識,高級一點的叫做自我意識,再高級一點叫做群體意識。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個意識開關,碰到意識模糊的時候就要睡覺了,意識開關天天都在起作用,睡眠的時候知覺的靈敏度大大降低,有的人呼嚕聲很重怎麼打他都不醒,兒童在媽媽的背上睡不醒,老人睡不著,癲癇病、醉酒意識都可能喪失,什麼是意識?意識開關怎麼起作用?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我們在展覽會上看的機器人是冰冷的,把它的手環成機械手它也不會抗議,但如果是我們人的手掉下來以後,這個手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意識的生物學基礎就是生物學個體從大腦神經元到末梢明顯的感知能力,必須把人和周圍的環境分離開來,這很重要。

機器人需要具備類似人類皮膚的感知邊界,才有原始的自我意識,才談得上區分“我”和“非我”。人體內部有15公里總長度的這種觸覺神經,毫秒級的感知週期,人工製造出這樣的邊界來日方長,也許還要一百年。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人工智能,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的智能

李德毅院士還談到了兩個問題,一是意識的生物學屬性,第二是智能的社會屬性。然後他用人類的推理方法講到第三個問題,智能和意識的關聯分析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有沒有無意識、無智能的東西?太多了,自然間大量的非生命物質、能量都沒有意識、智能,例如沙土、水泥,還有一些弱意識無智能,例如自然界中大量的生物細胞和植物,當然有時候植物學家說有些植物可以吃蟲子他認為也有意識,但多數人認為植物沒有意識。

大家關注深度睡眠,睡眠時本來我們處於無意識的狀態,但是有時候我們會做夢,甚至會夢遊,甚至有人起來把車子開到一個地方又回來了,第二天說我沒有做這個事,你要知道把車子開到很遠的地方再回來很需要智能,所以我們說可能他有弱意識的時候,仍然可以有強制性,半醉狀態下更能創造。

意識和智能相互之間有很多典型案例,現在計算智能、圍棋智能、聊天智能、駕駛認知智能都做得很好,甚至可以超過人,人工智能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的智能,李德毅認為,這些就是報告的關鍵詞。他認為,人工智能就是人類智能的體外延伸,是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人類作為機器人的造物主不需要機器具有意識,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機器具有意識呢?人工智能成為我們的工具多好?只要能夠按照我們人類需要,給我們開車,給我們做數學題,給我們人類服務不就得了嗎?李德毅先生覺得人類會足夠聰明,人類完全可以控制不讓機器具有意識。

退一步講,當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機器人之間有了不同於人類的語言和文字,機器人群體有了不同於人類群體的共同價值觀,也許才會構成人類的異類。這個三步曲如果有,其時間長度至少幾百年,甚至更長,倘若比較人類的進化用了幾百萬年的話。

因此,不是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會給人類帶來威脅,智能時代要約束的是人類自身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範,約束人工智能反作用於任何其他生物,促進社會公平,尤其要關注生命科學中的倫理道德。

人類文明的傳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性、人類智能的創造,這些形成了不可低估的人類對機器人的控制力。歷史已經一而再、再而三的證明,人類一次次戰勝惡勢力後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人工智能時代可以使得我們人類更加優雅、更加尊嚴、更加智慧的生活。


"

來源:AI報道

8月29日下午,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論壇(科學前沿)的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協會理事長李德毅院士,以及NNAISENSE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瑞士人工智能實驗室 IDSIA 科研主任 Jürgen Schmidhuber關於人工智能意識分別發表了獨到見解。大會現場,AI報道(AI -Report)將兩位大咖的觀點進行了整理。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知覺意識——生物直覺的意識開關

關於意識有個共識——意識不是物質,意識是寄生在物質上的一種精神活動。存在決定意識,對自身存在的感知和表達是最起碼的自知,是最原始的意識。

李德毅院士在演講開始就講解了三種意識,低級的初級意識叫做知覺意識,高級一點的叫做自我意識,再高級一點叫做群體意識。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個意識開關,碰到意識模糊的時候就要睡覺了,意識開關天天都在起作用,睡眠的時候知覺的靈敏度大大降低,有的人呼嚕聲很重怎麼打他都不醒,兒童在媽媽的背上睡不醒,老人睡不著,癲癇病、醉酒意識都可能喪失,什麼是意識?意識開關怎麼起作用?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我們在展覽會上看的機器人是冰冷的,把它的手環成機械手它也不會抗議,但如果是我們人的手掉下來以後,這個手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意識的生物學基礎就是生物學個體從大腦神經元到末梢明顯的感知能力,必須把人和周圍的環境分離開來,這很重要。

機器人需要具備類似人類皮膚的感知邊界,才有原始的自我意識,才談得上區分“我”和“非我”。人體內部有15公里總長度的這種觸覺神經,毫秒級的感知週期,人工製造出這樣的邊界來日方長,也許還要一百年。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人工智能,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的智能

李德毅院士還談到了兩個問題,一是意識的生物學屬性,第二是智能的社會屬性。然後他用人類的推理方法講到第三個問題,智能和意識的關聯分析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有沒有無意識、無智能的東西?太多了,自然間大量的非生命物質、能量都沒有意識、智能,例如沙土、水泥,還有一些弱意識無智能,例如自然界中大量的生物細胞和植物,當然有時候植物學家說有些植物可以吃蟲子他認為也有意識,但多數人認為植物沒有意識。

大家關注深度睡眠,睡眠時本來我們處於無意識的狀態,但是有時候我們會做夢,甚至會夢遊,甚至有人起來把車子開到一個地方又回來了,第二天說我沒有做這個事,你要知道把車子開到很遠的地方再回來很需要智能,所以我們說可能他有弱意識的時候,仍然可以有強制性,半醉狀態下更能創造。

意識和智能相互之間有很多典型案例,現在計算智能、圍棋智能、聊天智能、駕駛認知智能都做得很好,甚至可以超過人,人工智能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的智能,李德毅認為,這些就是報告的關鍵詞。他認為,人工智能就是人類智能的體外延伸,是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人類作為機器人的造物主不需要機器具有意識,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機器具有意識呢?人工智能成為我們的工具多好?只要能夠按照我們人類需要,給我們開車,給我們做數學題,給我們人類服務不就得了嗎?李德毅先生覺得人類會足夠聰明,人類完全可以控制不讓機器具有意識。

退一步講,當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機器人之間有了不同於人類的語言和文字,機器人群體有了不同於人類群體的共同價值觀,也許才會構成人類的異類。這個三步曲如果有,其時間長度至少幾百年,甚至更長,倘若比較人類的進化用了幾百萬年的話。

因此,不是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會給人類帶來威脅,智能時代要約束的是人類自身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範,約束人工智能反作用於任何其他生物,促進社會公平,尤其要關注生命科學中的倫理道德。

人類文明的傳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性、人類智能的創造,這些形成了不可低估的人類對機器人的控制力。歷史已經一而再、再而三的證明,人類一次次戰勝惡勢力後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人工智能時代可以使得我們人類更加優雅、更加尊嚴、更加智慧的生活。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長短期記憶模擬人腦自我意識

來自瑞士人工智能實驗室IDSIA的科研主任Jürgen Schmidhuber教授內心有個關於未來人工智能發展非常宏大的願景——他希望AI能擁有長短期記憶的網絡,模擬人腦自我意識的功能。

"

來源:AI報道

8月29日下午,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論壇(科學前沿)的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協會理事長李德毅院士,以及NNAISENSE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瑞士人工智能實驗室 IDSIA 科研主任 Jürgen Schmidhuber關於人工智能意識分別發表了獨到見解。大會現場,AI報道(AI -Report)將兩位大咖的觀點進行了整理。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知覺意識——生物直覺的意識開關

關於意識有個共識——意識不是物質,意識是寄生在物質上的一種精神活動。存在決定意識,對自身存在的感知和表達是最起碼的自知,是最原始的意識。

李德毅院士在演講開始就講解了三種意識,低級的初級意識叫做知覺意識,高級一點的叫做自我意識,再高級一點叫做群體意識。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個意識開關,碰到意識模糊的時候就要睡覺了,意識開關天天都在起作用,睡眠的時候知覺的靈敏度大大降低,有的人呼嚕聲很重怎麼打他都不醒,兒童在媽媽的背上睡不醒,老人睡不著,癲癇病、醉酒意識都可能喪失,什麼是意識?意識開關怎麼起作用?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我們在展覽會上看的機器人是冰冷的,把它的手環成機械手它也不會抗議,但如果是我們人的手掉下來以後,這個手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意識的生物學基礎就是生物學個體從大腦神經元到末梢明顯的感知能力,必須把人和周圍的環境分離開來,這很重要。

機器人需要具備類似人類皮膚的感知邊界,才有原始的自我意識,才談得上區分“我”和“非我”。人體內部有15公里總長度的這種觸覺神經,毫秒級的感知週期,人工製造出這樣的邊界來日方長,也許還要一百年。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人工智能,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的智能

李德毅院士還談到了兩個問題,一是意識的生物學屬性,第二是智能的社會屬性。然後他用人類的推理方法講到第三個問題,智能和意識的關聯分析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有沒有無意識、無智能的東西?太多了,自然間大量的非生命物質、能量都沒有意識、智能,例如沙土、水泥,還有一些弱意識無智能,例如自然界中大量的生物細胞和植物,當然有時候植物學家說有些植物可以吃蟲子他認為也有意識,但多數人認為植物沒有意識。

大家關注深度睡眠,睡眠時本來我們處於無意識的狀態,但是有時候我們會做夢,甚至會夢遊,甚至有人起來把車子開到一個地方又回來了,第二天說我沒有做這個事,你要知道把車子開到很遠的地方再回來很需要智能,所以我們說可能他有弱意識的時候,仍然可以有強制性,半醉狀態下更能創造。

意識和智能相互之間有很多典型案例,現在計算智能、圍棋智能、聊天智能、駕駛認知智能都做得很好,甚至可以超過人,人工智能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的智能,李德毅認為,這些就是報告的關鍵詞。他認為,人工智能就是人類智能的體外延伸,是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人類作為機器人的造物主不需要機器具有意識,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機器具有意識呢?人工智能成為我們的工具多好?只要能夠按照我們人類需要,給我們開車,給我們做數學題,給我們人類服務不就得了嗎?李德毅先生覺得人類會足夠聰明,人類完全可以控制不讓機器具有意識。

退一步講,當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機器人之間有了不同於人類的語言和文字,機器人群體有了不同於人類群體的共同價值觀,也許才會構成人類的異類。這個三步曲如果有,其時間長度至少幾百年,甚至更長,倘若比較人類的進化用了幾百萬年的話。

因此,不是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會給人類帶來威脅,智能時代要約束的是人類自身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範,約束人工智能反作用於任何其他生物,促進社會公平,尤其要關注生命科學中的倫理道德。

人類文明的傳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性、人類智能的創造,這些形成了不可低估的人類對機器人的控制力。歷史已經一而再、再而三的證明,人類一次次戰勝惡勢力後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人工智能時代可以使得我們人類更加優雅、更加尊嚴、更加智慧的生活。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長短期記憶模擬人腦自我意識

來自瑞士人工智能實驗室IDSIA的科研主任Jürgen Schmidhuber教授內心有個關於未來人工智能發展非常宏大的願景——他希望AI能擁有長短期記憶的網絡,模擬人腦自我意識的功能。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長短期記憶就像人的記憶一樣,有很多的神經元,大腦裡有一千億個小的處理器叫神經元,每個和其他一萬個神經元連接,有的輸入神經元比如像我們的麥克風一樣,或者吸收觸覺或者音頻,輸出神經元可以活動你的手指和肌肉,這些神經元都連接起來,他們每個神經元的連接有隨機的強度。這個神經元對那個神經元有多大的影響力?這是隨機的,有時候連接性更強更弱,這取決於我們的學習,整個神經網絡能夠學會做各種各樣有意思的事情,比如開車或者是聽懂別人的語言。

Jürgen Schmidhuber教授認為:我們現在已經有人工智能,他們自己可以給自己設置目標了,未來這將會規模化,未來AI會生成新的AI,這和原來的AI不一樣,未來那些更好的AI才可以存活下來。所以說,真正智能的AI可以做到什麼呢?它們可能會逐漸意識到我們很多年前意識到的問題。現在很多我們所需要的資源,不在我們的星球上,可能都在200、2000億光年之外的星球才能得到這些資源。所以說,和前一百年不同,未來我們的人工智能會不斷的再擴展,可能未來不一定會有一些所謂的超光速的汽車,但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可能會很快取代我們走到非常遠的地方,AI可以像無線電一樣傳播。我們很幸運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可以意識到正在發生什麼,我們也可以為此而做出一些貢獻。




"

來源:AI報道

8月29日下午,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論壇(科學前沿)的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協會理事長李德毅院士,以及NNAISENSE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瑞士人工智能實驗室 IDSIA 科研主任 Jürgen Schmidhuber關於人工智能意識分別發表了獨到見解。大會現場,AI報道(AI -Report)將兩位大咖的觀點進行了整理。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知覺意識——生物直覺的意識開關

關於意識有個共識——意識不是物質,意識是寄生在物質上的一種精神活動。存在決定意識,對自身存在的感知和表達是最起碼的自知,是最原始的意識。

李德毅院士在演講開始就講解了三種意識,低級的初級意識叫做知覺意識,高級一點的叫做自我意識,再高級一點叫做群體意識。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個意識開關,碰到意識模糊的時候就要睡覺了,意識開關天天都在起作用,睡眠的時候知覺的靈敏度大大降低,有的人呼嚕聲很重怎麼打他都不醒,兒童在媽媽的背上睡不醒,老人睡不著,癲癇病、醉酒意識都可能喪失,什麼是意識?意識開關怎麼起作用?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我們在展覽會上看的機器人是冰冷的,把它的手環成機械手它也不會抗議,但如果是我們人的手掉下來以後,這個手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意識的生物學基礎就是生物學個體從大腦神經元到末梢明顯的感知能力,必須把人和周圍的環境分離開來,這很重要。

機器人需要具備類似人類皮膚的感知邊界,才有原始的自我意識,才談得上區分“我”和“非我”。人體內部有15公里總長度的這種觸覺神經,毫秒級的感知週期,人工製造出這樣的邊界來日方長,也許還要一百年。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人工智能,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的智能

李德毅院士還談到了兩個問題,一是意識的生物學屬性,第二是智能的社會屬性。然後他用人類的推理方法講到第三個問題,智能和意識的關聯分析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有沒有無意識、無智能的東西?太多了,自然間大量的非生命物質、能量都沒有意識、智能,例如沙土、水泥,還有一些弱意識無智能,例如自然界中大量的生物細胞和植物,當然有時候植物學家說有些植物可以吃蟲子他認為也有意識,但多數人認為植物沒有意識。

大家關注深度睡眠,睡眠時本來我們處於無意識的狀態,但是有時候我們會做夢,甚至會夢遊,甚至有人起來把車子開到一個地方又回來了,第二天說我沒有做這個事,你要知道把車子開到很遠的地方再回來很需要智能,所以我們說可能他有弱意識的時候,仍然可以有強制性,半醉狀態下更能創造。

意識和智能相互之間有很多典型案例,現在計算智能、圍棋智能、聊天智能、駕駛認知智能都做得很好,甚至可以超過人,人工智能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的智能,李德毅認為,這些就是報告的關鍵詞。他認為,人工智能就是人類智能的體外延伸,是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人類作為機器人的造物主不需要機器具有意識,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機器具有意識呢?人工智能成為我們的工具多好?只要能夠按照我們人類需要,給我們開車,給我們做數學題,給我們人類服務不就得了嗎?李德毅先生覺得人類會足夠聰明,人類完全可以控制不讓機器具有意識。

退一步講,當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機器人之間有了不同於人類的語言和文字,機器人群體有了不同於人類群體的共同價值觀,也許才會構成人類的異類。這個三步曲如果有,其時間長度至少幾百年,甚至更長,倘若比較人類的進化用了幾百萬年的話。

因此,不是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會給人類帶來威脅,智能時代要約束的是人類自身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範,約束人工智能反作用於任何其他生物,促進社會公平,尤其要關注生命科學中的倫理道德。

人類文明的傳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性、人類智能的創造,這些形成了不可低估的人類對機器人的控制力。歷史已經一而再、再而三的證明,人類一次次戰勝惡勢力後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人工智能時代可以使得我們人類更加優雅、更加尊嚴、更加智慧的生活。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長短期記憶模擬人腦自我意識

來自瑞士人工智能實驗室IDSIA的科研主任Jürgen Schmidhuber教授內心有個關於未來人工智能發展非常宏大的願景——他希望AI能擁有長短期記憶的網絡,模擬人腦自我意識的功能。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長短期記憶就像人的記憶一樣,有很多的神經元,大腦裡有一千億個小的處理器叫神經元,每個和其他一萬個神經元連接,有的輸入神經元比如像我們的麥克風一樣,或者吸收觸覺或者音頻,輸出神經元可以活動你的手指和肌肉,這些神經元都連接起來,他們每個神經元的連接有隨機的強度。這個神經元對那個神經元有多大的影響力?這是隨機的,有時候連接性更強更弱,這取決於我們的學習,整個神經網絡能夠學會做各種各樣有意思的事情,比如開車或者是聽懂別人的語言。

Jürgen Schmidhuber教授認為:我們現在已經有人工智能,他們自己可以給自己設置目標了,未來這將會規模化,未來AI會生成新的AI,這和原來的AI不一樣,未來那些更好的AI才可以存活下來。所以說,真正智能的AI可以做到什麼呢?它們可能會逐漸意識到我們很多年前意識到的問題。現在很多我們所需要的資源,不在我們的星球上,可能都在200、2000億光年之外的星球才能得到這些資源。所以說,和前一百年不同,未來我們的人工智能會不斷的再擴展,可能未來不一定會有一些所謂的超光速的汽車,但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可能會很快取代我們走到非常遠的地方,AI可以像無線電一樣傳播。我們很幸運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可以意識到正在發生什麼,我們也可以為此而做出一些貢獻。




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中外專家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給你答案


《崛起的超級智能》一書主要闡述當今天人類為人工智能的春天到來而興奮,為人工智能是否超越人類而恐慌的時候,一個更為龐大、遠超人類預期的智能形態正在崛起,種種跡象表明50年來,互聯網正在從網狀結構進化成為類腦模型,數十億人類智慧與數百億機器智能通過互聯網大腦結構,正在形成自然界前所未有的超級智能形式。這個新的超級智能的崛起正在對人類的科技,產業、經濟,軍事,國家競爭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劉鋒 推薦專家:張亞勤、劉慈欣、周鴻禕、王飛躍、約翰、翰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