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北極光楊磊:AI芯片賽道現在進場已經晚了'

"

楊磊,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

“北極光在半導體領域投資從無敗績?”

“從來沒有。”楊磊回答地斬釘截鐵。

“北極光在半導體領域十四年投資了 15 家公司,其中有八家是孵化的,剩餘的 7 家很多在我們投資的時候還沒有產品,但這些公司沒有一家沒有把產品做出來,沒有一家公司死掉,我們在 2016 年投了 10 家公司的時候,做過一個覆盤分析,這 10 家公司 50% 已經退出,其中,展訊、炬力、兆易創新三家公司已經成功上市,有兩家公司併購退出,其餘五家全部融到了 B 輪或者 C 輪階段,處於發展上升期。”

上個月,左林右狸頻道為撰寫《2019 AI 芯片行業創投白皮書》專程拜訪了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在半導體投資圈,北極光是無法繞過的名字,從 2005 年成立之日起就關注半導體領域投資,被北極光投資的半導體初創公司都經過了「千挑萬選」,雖然最新出現的創業項目都會考察,但北極光出手卻極為謹慎,十四年只投資了 15 家公司,幾乎保持著每年只投一家公司的節奏。


"

楊磊,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

“北極光在半導體領域投資從無敗績?”

“從來沒有。”楊磊回答地斬釘截鐵。

“北極光在半導體領域十四年投資了 15 家公司,其中有八家是孵化的,剩餘的 7 家很多在我們投資的時候還沒有產品,但這些公司沒有一家沒有把產品做出來,沒有一家公司死掉,我們在 2016 年投了 10 家公司的時候,做過一個覆盤分析,這 10 家公司 50% 已經退出,其中,展訊、炬力、兆易創新三家公司已經成功上市,有兩家公司併購退出,其餘五家全部融到了 B 輪或者 C 輪階段,處於發展上升期。”

上個月,左林右狸頻道為撰寫《2019 AI 芯片行業創投白皮書》專程拜訪了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在半導體投資圈,北極光是無法繞過的名字,從 2005 年成立之日起就關注半導體領域投資,被北極光投資的半導體初創公司都經過了「千挑萬選」,雖然最新出現的創業項目都會考察,但北極光出手卻極為謹慎,十四年只投資了 15 家公司,幾乎保持著每年只投一家公司的節奏。


對話北極光楊磊:AI芯片賽道現在進場已經晚了


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 楊磊

自 2015 年開始,AI 芯片的相關研發逐漸成為學術界和工業界研發的熱點,寒武紀、地平線等一批 AI 芯片創新公司也相繼成立,根據 Synopsys AI Lab AI 芯片專家唐杉博士整理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世界範圍內的已經公開的 AI 芯片公司超過 104 家,其中,中國已經存在超過 20 家以上的 AI 芯片初創公司。

北極光投資的三家 AI 芯片公司,登臨科技(2017)、億智科技(2016)、黑芝麻智能(2016)目前都發展迅速,而且各有特點。

登臨科技專攻雲端 AI 芯片,並且靈活性很高,可以和英偉達的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統一計算設備架構)兼容;億智科技則是以 AI 機器視覺算法和 SoC 芯片設計為核心的系統方案供應商,其產品已經完全量產並已商業化落地;黑芝麻智能科技則把神經網絡的計算做成專用芯片,用作自動駕駛,把前端的 ISP 能力和後端 AI 芯片的能力結合在一起,對神經網絡利用效率非常高,其剛剛發佈了“華山一號”車規級自動駕駛芯片 A500,據稱在關鍵性指標上已經超越了 Mobileye 的 EyeQ4。

以下為左林右狸頻道和楊磊的對話實錄(節選):

左林右狸頻道:AI 芯片賽道還有沒有機會?

楊磊:從北極光角度,我們覺得 AI 芯片投資基本上到了收官的階段了,換句話說,如果是去年或者今年才成立去做 AI 芯片公司,基本上已經太晚了。

左林右狸頻道:為什麼太晚了?

楊磊:在 AI 芯片這塊,我們佈局了三家公司。一個是 2015 年成立的做從端到雲的 SoC 芯片的億智科技,一個是做車載感知芯片的黑芝麻智能科技(2016 年成立),還有做雲端芯片的登臨科技(2017 年成立)。

因為這些芯片基本上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開發,這三家做的芯片沒有一塊芯片是在二年之內可以做好,基本上時間都是在三年左右才能夠第一次流片。所以如果有新的公司今年或去年再做的話,感覺就已經有點晚了。

這個行業還有一些特點,不管是雲端的芯片還是端的芯片,其實賣給客戶的時候還有大量的跟客戶握手服務的過程,所以如果比這批公司晚一年到兩年再做的話,基本上也沒什麼人願意買,因為替換成本非常高。

從計算構架來說,我們認為雲端芯片構架需要非常靈活,適配性要做得好,到端的時候其實構架會更加固定一些,這個時候其實算法的適配都是很累的,比如一家做人機系統的公司已經做了一些人臉識別的算法,換一個芯片就需要再重新做一遍,時間和資金成本都很高。

所以我覺得後來再做的芯片公司可能都會有一些挑戰,所以我們的佈局相對來說比較早一些。

左林右狸頻道:目前 AI 芯片創投市場存在哪些盲點?

楊磊:我覺得盲點有很多。

第一,認為做算法的人也可以做芯片。做芯片其實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事情,做算法的人不能夠做芯片。

第二,認為只要是原來芯片大公司(比如英偉達、AMD)出來的人就可以做 AI 芯片了,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不是說從英偉達、AMD 或者從英特爾出來的人,就一定能夠駕馭雲端 AI 芯片或是 SoC。首先要認識這個產品的複雜性,知道里面有哪些核心的點,然後要看這群人是不是在這些領域具有經驗。需要知道這些機構的組織機構、管理方法、什麼人做什麼事情,歷史是什麼樣的,如果不知道的話,其實很容易被誤導。

一個以前在 AMD 擔任管理崗位的人不一定就能夠做芯片。每一個芯片都有自己獨特的一些難點,這個團隊是不是有合適的人有經驗去解決這些問題才是最關鍵的。其實市場上做 AI 芯片的公司非常非常多,但是做出來的幾乎沒有。

包括現在市場上有一些自稱是 AI 芯片的公司,但是其實打開看的話,其實是把 AI 算法再移植到 DSP 上這種方法去做的,這個其實不是我們說的端或雲的 AI 芯片。

第三點,盲目追風,覺得大廠能做的,自己也能做。

舉個例子,很多人覺得谷歌做 TPU,我也做 TPU 吧,其實好多公司剛開始做的構架很像 TPU,但是最後做出來就死了。

谷歌的 TPU 其實動用了大量的軟件工程和算法的人把算法移植到谷歌 TPU 上面,由於谷歌體量太大了,只要某些任務在上面跑,這個 TPU 就有價值。

但是如果是一個第三方,做了一個 TPU,會遇到兩個問題:第一,自己沒體量,假設自己算法這些東西都做,那麼只能在非常小的一個範圍內用自己的 TPU 的芯片,一遇到其它的任務就用不了了。第二,隨著時間的推移,算法改變了,效率就非常低,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公司出了芯片了,用他們當時的某些神經網絡跑起來還好,但是一到實際場景去一跑就傻了,效率極低。

我覺得在做複雜芯片的時候,一定要有前瞻性,一定要看到未來再去做。

我們投的登臨科技其實在雲端芯片這塊,他最主要考慮的是要有靈活性,在靈活性的前提下,再把效率給提上去,如果沒有靈活性,沒人會接受的。但是今天做的這些雲端的 AI 芯片裡頭,很少有公司是把靈活性作為最重要的一點去做。據我所知,在雲端的AI芯片能夠和英偉達的 CUDA 兼容的,只有登臨一家。

跟 CUDA 兼容其實非常重要,因為立即就可以把 CUDA 的生態利用起來,很多 AI 算法工程師都是用 CUDA 在寫程序,他們寫的程序不需要改,直接就可以在登臨的芯片上跑。我覺得這是第三個盲點,簡單的覺得做 AI 芯片就是一個方向,然後就往前跑,跑一大半才發現做出來可能會有很大問題。

雲端芯片的性能和靈活性非常重要,比如車的芯片,一定要有做車規的軟件和硬件經驗,車的 ISP 其實是非常硬的坎兒,如果以前沒有做過車的 ISP 的話,大概率會失敗,我們也知道有某一家大的互聯網公司在做車的芯片,做出來的話 ISP 不行,沒法用。

在端側,整體的集成性、功耗是非常重要的,整個的設計一定是 IP 應該是自有的,而且能夠把功耗控制得非常好,功耗跟帶寬有關係,設計的時候要把帶寬和功耗能夠融合在一起考慮。

整體來說,這是一個很難的事情,機會也非常大,一定出非常大的公司,但是這不是隨便一個團隊就可以乾的,即使是最優秀的芯片公司出來的人,絕大多數是做不成的,如果沒有最主要的那幾個最核心的人,其實也沒有用。

在 AI 芯片投資領域,其實很多投資人專業度都不夠,輕信學術權威,輕信有名的公司裡面出來的高管,沒有對技術的複雜度有敬畏。

左林右狸頻道:您怎麼看光子芯片和類腦芯片?

楊磊:我覺得太早了,而且真正在做的時候會遇到一大堆的挑戰。

左林右狸頻道:哪些挑戰?

楊磊:適用範圍很低,本身工藝不成熟,最後跑出來的時候良率非常低,非常有侷限性,模型特別小,穩定性比較差。我覺得這塊做做研發還可以,真正要商業化還是有非常大的挑戰。

左林右狸頻道:這兩類芯片什麼時候可以商業化落地?

楊磊:很難說。

左林右狸頻道:您好像對學院派不太看好,而是更傾向於具有產業經驗的創業者。

楊磊:首先我們在看一個創業公司需要什麼的時候,會發覺其實產業經驗太重要了。寫一篇論文,做學術研究,只是研究最中間的一點點東西,說實話你看得懂論文你也知道這個事兒該怎麼做,但是寫出論文和真正能把產品做出來,這中間差得非常遠。

如果科學家都能夠創業且成功的話,今天中國可能也不會遇到這個挑戰,我們有大把的科學家、有大把的研究成果,但是我們在這些關鍵領域都沒做好。

舉個例子,比如說藍牙芯片,藍牙芯片低端的產品也能執行藍牙協議,但是功耗非常高,穩定性很差,這些芯片可能很多中國公司可以做,但是一旦這個藍牙芯片要用在比較工業的場景,需要穩定性非常好,功耗非常低,我們就做不了了。

在很多領域,我們只有低端,在中端和高端是沒有產品的。舉個例子,比如說射頻前端,目前中國的公司只能做 4G 低端,而且只能賣到亞非拉。而做高端射頻前端芯片的,只有美國的兩家公司 Skyworks 和 Qorvo。目前 4G 手機開放市場射頻 PA 市場中,Skyworks 佔了 55%,Qorvo 的市場份額是 25%,而中國公司市場份額只有 20%,集中在中低端手機,旗艦手機依然被 Skyworks 和 Qorvo 所壟斷。

所以我建議關注半導體的投資人,不要投低端了,低端是一個陷阱,投也是紅海,要投中端和高端。

中國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容易摘的果子,早就被人摘光了。只要是大家都能做的就掙不了錢,一定要躲避低端陷阱,去投資中端和高端那些真正空白的領域,這也是為什麼說需要產業軍團,只是一個教授不太可能一出來就做一個高端產品。

創業者需要經過幾個完整的產品週期,從最開始設計到推到市場,到檢驗,到迭代升級。硬件基本上是五年一個週期,所以經歷兩個產品週期就是十年,再加上前期認知積累階段,要沒有 15 年到 20 年的行業經驗,是做不好的。

左林右狸頻道採訪了業內 20 餘家 AI 芯片創業公司,並深度面對面訪談了包括北極光在內的 12 家在硬科技領域進行重點投資佈局的 VC 機構,更多關於投資人對 AI 芯片行業的觀點和分析,請關注左林右狸頻道旗下會員組織「AI 投研邦」推出的《2019 AI 芯片行業創投白皮書》。

想了解其他故事,可以關注左林右狸知識星球,也歡迎各位鄰里在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號、企鵝號、網易號等關注@左林右狸頻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