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期診斷新技術及臨床評價

人工智能 肺癌 腫瘤 機器人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2017-11-02
肺癌早期診斷新技術及臨床評價肺癌早期診斷新技術及臨床評價

► 陳良安教授

撰寫 | 陳良安(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病研究所

編輯 | 柳海霞

● ● ●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改善肺癌患者預後的關鍵環節。總體來說,肺癌早期診斷現狀很不理想,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近年來,肺癌早期診斷技術有了明顯進展,尤其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早期肺癌識別新技術

早期肺癌影像識別新技術(1)腫瘤微血管成像徵:早期肺癌由於病灶太小,傳統影像診斷標準(如分葉、毛刺、胸膜凹陷等)已不適用。我國肺部影像專家張國楨教授提出微小肺癌影像診斷新標準——腫瘤微血管成像徵(或稱腫瘤微血管移動-聯通徵)。針對微小肺癌具有與傳統結節腫塊型肺癌不同的腫瘤生物學特徵,在前期腫瘤血管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早期肺癌微血管形成,即“腫瘤微血管CT成像徵”的重要鑑別意義,極大地提高了微小肺癌,特別是原位癌和微浸潤腺癌的診斷精準性。(2)大數據-計算機輔助診斷-人工智能新進展:影像組學新技術應用大量的自動化影像特徵數據化算法,將感興趣區域的影像特徵轉化為具有高分辨率的可發掘的特徵空間數據,應用數學模型和機器學習等工具研究影像組學特徵與臨床事件的相關性,獲得具有臨床價值的影像組學特徵譜。影像基因組學技術應用數學模型和機器學習等工具,研究影像組學特徵和基因表型及其密切相關臨床事件的關係,獲得可預測基因表型、與基因表型密切相關臨床事件的影像組學特徵譜。研究顯示,基於影像組學的人工智能診斷方法較影像專家診斷肺結節的準確性顯著提高。這意味著影像的自動化分析與臨床大數據結合,計算模型的優化、大數據深度挖掘和人工智能的結合,可能實現從“計算機輔助診斷”到“計算機診斷”。(3)能譜CT:傳統CT掃描採用混合能量射線掃描,所得到的CT值是平均CT值,存在硬化偽影。而能譜CT成像時得到的是單一能量下的圖像,物質的衰減更為純淨,可最大程度降低硬化偽影。研究顯示,能譜CT對肺結節良惡性判斷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鑑別診斷價值高於普通CT。

呼吸內鏡新技術熒光支氣管鏡、窄譜成像支氣管鏡、超聲支氣管鏡、熒光共聚焦顯微內鏡、光學相干斷層成像、導航支氣管鏡等新技術的開發與臨床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臨床早期診斷水平。

生物標誌物 驅動基因檢測、液體活檢和各種組學技術及生物信息學是肺癌診斷與治療決策的有力依據,也是目前的研究熱點。以下兩方面也備受關注:(1)循環外泌體是源於細胞“內吞-融合-外排”等調控過程而形成的胞外納米級多泡體,包含多種不同分子,如蛋白質、脂質、DNA、miRNA、miRNA等各種非編碼RNA。外泌體與肺癌的發生發展、血管生成、細胞轉換、免疫抑制、細胞耐藥、轉移密切相關。近期研究顯示,採用高通量測序從早期肺癌患者和健康對照者中發現4個與早期肺癌相關的miRNA,驗證後發現4個miRNA標誌物可以很好地區分早期肺癌患者和健康對照者(無重疊)。該研究結果表明,循環外泌體miRNA可能有助於早期肺癌的識別。(2)呼出氣組學:運用各種組學方法探索人體呼出氣成分與疾病的相關性。我們的研究顯示,呼出氣檢測用於肺部患病組與健康組的區分,敏感性、特異性、準確率分別為80.41%、94.44%、84.0%;其用於肺癌組與非肺癌組患者的區分,敏感性、特異性、準確率分別為66.10%、91.14%、80.9%。可見,呼出氣組學在肺癌的早期診斷方面有一定價值,與其他方法聯合可提高診斷率。

早期肺癌活檢新技術

機器人輔助CT定位穿刺機器人輔助CT定位穿刺處於臨床初始應用階段。研究顯示,機器人輔助穿刺的操作時間和放射暴露劑量較傳統人工穿刺顯著減少,而兩者的穿刺精度、診斷率、併發症發生率相當。研究表明,機器人輔助CT定位穿刺的診斷率和安全性與人工相當,但操作時間、放射暴露劑量可顯著減少。該技術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但可能價格不菲。

導航技術的應用過去在肺組織外周區域進行氣管鏡操作幾乎是盲法進行,氣管鏡本身不能到達。白光顯微支氣管鏡(WLB)診斷周圍型病灶的陽性率為57%,直徑≤2cm病灶的陽性率僅34%。經胸壁針吸活檢術(TTNA)對周圍型病灶有較高的診斷率,但存在氣胸的風險,對於肺功能較差的患者不太適合,而外科手術創傷較大,因此需要一種創傷最小的方法對普通氣管鏡無法到達的外周病灶進行活檢,以區分良惡性來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同時操作併發症少。導航技術的發展使上述想法得以實現,有效地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診斷率。

機器人輔助支氣管鏡2016年5月,全球首個機器人輔助支氣管鏡系統(ARES)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現已用於臨床診斷和治療。目前雖處於臨床初步應用階段,但具有良好的前景。

【摘自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7年19期】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創刊於1986年,為中華醫學會機關報。本報以“傳播醫學信息,引領臨床實踐”為辦刊宗旨,積極打造“中國醫學學術發佈首選平臺”。

歡迎訂閱信息導報

郵發代號:2-683;

訂閱單價:半月刊,4.8元/期,115.2元/年。

諮詢電話:010-85158530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