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江南?一半柔情,一半俠氣

(宋文治《杏花煙雨江南》)

2300多年前,在長歌《招魂》的末尾,屈原悲愴地吟唱道: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目極千里兮傷春心,

魂兮歸來哀江南。”

這是“江南”在漢文書簡中的首次亮相。從誕生之日起,它就有了故土、原鄉的內涵。

在《招魂》中,江南是長江以南的荊楚江湘之地,是屈原的家和國。

屈原之後,江南的內涵一直在伸縮變化:

《史記》中的江南,是從長江南岸直至海邊。

當代氣象學家眼裡的江南,梅雨覆蓋處無論長江南北都是。

語言學家眼裡的江南,卻只是長江中下游的吳語區。

我們關注的是人文地理意義上的江南,

她是小橋流水、悠長雨巷,她是杏花煙雨、詩酒風流。

若一定要給出一個大致的區域地理範圍,那應該是以太湖流域為中心,包括長江三角洲平原、錢塘江及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邊緣地區還包括浙南、皖南、蘇中。

何為江南?一半柔情,一半俠氣

江南是古典中國生活美學的極致。若要更具體形象地描述,那大概就是晚明文人張岱的前半生:精美的大宅子,大宅子裡眼波流轉的俊俏丫鬟、俊美少年,梨園歌舞、紫檀古物,還有雪白的手剝開金黃的橘子,滾燙的茶生出碧綠的煙……

張岱說:“人而無癖者,不可與之深交也,蓋其無深情也。”

他確實是個太有趣的人,似乎江南所有的美好都是他的癖好,他是當之無愧的江南時尚教主、藝術先鋒。

何為江南?一半柔情,一半俠氣

(張岱把日鑄茶之佳品取名為“蘭雪茶”)

他是茶痴,杭州周邊任何一眼泉水,他喝一口就能辨別。他善製茶,老家紹興名茶“日鑄雪芽”敵不過安徽松蘿茶,張岱動手改進工藝,做出了一款“蘭雪茶”,製作時在茶中加入雪茉莉,茶湯色如綠得透亮的翠竹,混合茉莉的潔白,出湯時洩下如雪濤。“蘭雪茶”一面世,就成了飲茶者身份時尚的象徵。連帶著競爭對手鬆蘿茶,也把名字改成了“蘭雪茶”。

何為江南?一半柔情,一半俠氣

(《喬作衙》插畫)

張岱還是戲痴,自己寫本子,自己做導演,自己開班授課,興致來了還會自己登臺獻藝,“科諢曲白,妙入筋髓”。張家家伶說,因為主人太精通戲曲,以致於到張家來演戲的戲班,都像過刀山一樣小心翼翼,不敢打一點馬虎眼。

張岱自創戲劇《喬作衙》,公演當日萬人空巷,觀者如痴如醉。對此,他很是自得,“嗣後曲中戲,必以餘為導師。”這簡直就是晚明的梁朝偉+王家衛。

何為江南?一半柔情,一半俠氣

江南民眾抗清圖景

江南的精緻生活美學,自有強大的價值觀支撐。

是詩書,是道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儒家理想。

所以,江南是中國士子們願以生命去守護的精神原鄉。

1645年6月15日,滿清新政權剛坐穩中原佔領南京就迫不及待地發出了“剃髮令”,要求所有民眾在十天內按滿人習俗剃髮留辮,以示歸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許多江南士紳當即以自殺抗爭。蘇州城裡48歲的崇禎年間進士徐汧自沉於河中,臨終遺言“以此不屈膝、不剃髮之身,見先帝於地下!”

何為江南?一半柔情,一半俠氣

(剃髮令催生了清代剃頭匠這個行業)

更多的江南士人抱團以武力抗爭。

桐鄉名士呂留良“散萬金之家”來組織抗清武裝,

黃宗羲在舟山組織抗清武裝“世忠營”,甚至還打算遠赴日本長崎借兵。

嘉定百姓在鄉紳領袖侯峒帶領下逐走清廷委任的知縣,成立“嘉定恢剿義師”。

此外,還有松江、崑山、蘇州、紹興……

“剃髮令”喚醒了一個充滿血性的江南。

最大規模的反抗來自江陰。清廷委任的知縣於六月中抵達後,第一件事就是張貼“剃髮令”,江陰秀才許用德慨然迴應“頭可斷,發不可剃!”然後,士紳們囚禁知縣、殺死清兵,同時全城每戶出一個男子登城,決心武力抗清到底。

何為江南?一半柔情,一半俠氣

江南其實從來都不缺剛烈和勇氣,這首先是因為江南原生的吳越文化底色。

公元前5世紀的江南濛濛煙雨中,氤氳著的不是溫婉多情,而是荒蠻的腥鹹:古代吳越先民斷髮紋身,攜著寒光閃閃的吳鉤犀甲,在江南的河湖山野間廝殺爭霸半個多世紀。吳越之後三百年,秦漢之際,江南有了另外一個名字:江東

江東的地理區域範圍,是蕪湖至南京段近南北走向江面以東的廣闊平原。

公元前209年,24歲的項羽,率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而西,橫掃秦軍一路披靡打到咸陽。

由是,“江東”成了勇武和彪悍的代名詞。

當然,這時的江南,依然荊棘蠻荒。

但從公元3世紀的“永嘉南渡”開始,北方長年戰亂驅使著一波波移民南遷,為江南帶來了精英人口、先進文化,還有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江南和北方的差距由此開始逐漸縮小。su

何為江南?一半柔情,一半俠氣

隋京杭大運河

等到6世紀初隋煬帝連通京杭大運河,完善的漕運體系,更使得江南商業發展突飛猛進。

為方便貨物集散,人們引水入市,建起“前街後河”的城鎮,密集的水網,正是江南市鎮的根基。也滋潤出了柔和溫婉的風土人情。

但滋養江南溫潤民風的,不僅僅是水。江南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氣候溫暖溼潤,四季分明,很適合各種作物的生長和人生存。

近代詩人汪闢疆先生說:“蘇則有南北之殊,而皆瀕海貫江,山水平遠,湖沼縈迴;浙則山水清幽,鄰贛閩者,亦復深秀。”

江南風土特有的清曠靈秀,或正本於此。

這也就是江南人的區域性格。

江南真正全面超越北方,是在中唐安史之亂後。

史載,當時國家財政收入90%來自江南。

何為江南?一半柔情,一半俠氣

(南宋淳祐間,臨安府市區內人口密度約21000人/每平方公里)

再往後,是南宋南渡後的百多年,江南終於從遠古的荒蠻荊棘之地,變成了人文薈萃的東南形勝。這時,往昔吳越先民的荒野氣息,大概便只能在立於錢江潮頭的弄潮兒身上去找了。

何為江南?一半柔情,一半俠氣

東林書院內景

但江南文化的骨髓中,依然有傳承自春秋吳越的尚武血性。在江南,這從來不是武夫專屬。

江南文人,往往柔中帶剛忠於理想,平日風流文雅,國破之際卻有堅貞氣節,正所謂“豔句魂消隋苑柳,俠腸酒酹秦淮月”。晚明江南,富庶冠天下,士風也至為張揚凌厲。士子們結社成風,與在朝東林黨人同氣相求,身在江湖而橫議廟堂,政治能量巨大。

江南千年富庶還孕育出了許多大家族,文化財富底蘊積澱都很深厚。張岱祖上就是四代為官。高祖張元忭,明隆慶五年狀元、王陽明再傳弟子。

江南還有很多像張家這樣的官宦家族,他們彼此間或同朝為官,或世代聯姻,以共同價值觀和利益為基底,以姻親、同鄉為紐帶,同氣連枝、共進共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人際、家族網絡,這就是江南社會的基底

也因此,他們在抗清鬥爭中一呼百應、響者雲集,在整個江南建立起了有組織、有系統的抵抗。無論在江陰、在嘉定,或是在其他城市,都有德高望重的地方鄉紳領袖統一領導。

所以,小小的江陰城,最終抵抗了81天,令輕易橫掃華北和江南大部地區的清軍付出了巨大傷亡。使得清軍惱羞成怒,破城後每每屠城洩忿,屠嘉定、屠揚州、屠嘉興、屠江陰……

還有松江、崑山、常熟、溧陽,這些不起眼的江南小城,無一不在抗清鬥爭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何為江南?一半柔情,一半俠氣

(江陰抗清八十一日圖景)

江陰城被紅衣大炮攻破後,清軍“滿城屠淨,然後封刀”。全城人民爭先恐後赴死,死難者達17.2萬人,僅留下老小53口和一幅大義凜然的對聯: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殺敵,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尾聲

去明末近300年的晚清之世,人們頭上的辮子彷彿成了主流正統,但清末引領時代前行的先行者中,依然有江南志士們的身影:秋瑾、王金髮、徐錫麟……

江南俠氣依舊,那份果敢無畏的力量,只是一直隱沒在珠簾畫船、吳儂軟語裡,然後在山河國難間轟然迸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