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的“內心真相”

作者:武春霞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瞿秋白在自傳性文章《多餘的話》中使用的引言。2019年恰逢瞿秋白同志誕辰120週年,在這個特殊時刻,讓我們懷著崇敬之情,穿越時空,透過《多餘的話》,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解讀這位“江南第一燕”的悲喜人生。

孜孜不倦追求革命真理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生於江蘇常州。青少年時代,他目睹社會不平等現象,就萌發了要喚醒民眾、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1917年9月,他順利考入北京俄文專修館,在這所不要學費的學校開始學習俄文。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瞿秋白在“當時的同學裡,誰也不願意幹”的情況下,被選為專修館的學生總代表,參加了北京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

1920年3月,瞿秋白在李大釗等人創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裡,開始“對於社會——尤其是社會主義的最終理想產生了好奇心和研究的興趣”,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邁出了新的一步。10月,應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的聘請,瞿秋白前往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採訪考察。他在《多餘的話》中說:“我想看一看那‘新國家’,尤其是藉此機會把俄國文學好好研究一下,的確是一件最愜意的事。”到達蘇俄後,瞿秋白見到了列寧,這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鼓勵令年輕的瞿秋白無比激動和興奮。他勤奮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參加各種社會政治活動,向國內讀者介紹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初創時期的真實情況,推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921年,經當時在莫斯科共產國際工作的張太雷介紹,瞿秋白加入了共產黨。此時的瞿秋白,已經從文弱書生變為了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22年11月至12月,陳獨秀率中共代表團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瞿秋白擔任翻譯。會議結束後,深懷憂國之情的瞿秋白決定以馬列主義學說為“武器”,回國尋找中國革命的出路。

回國後,瞿秋白先後任中共中央理論刊物《新青年》《前鋒》主編和中共中央機關報《嚮導》週報編輯,大力宣傳共產主義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作出了貢獻。

勇於擔當領導中國革命

1927年8月7日,在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右傾機會主義要斷送革命前途的關鍵時刻,瞿秋白挺身而出,主持召開中央緊急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把革命從慘重的失敗中挽救過來,實現了中國共產黨發展進程中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轉折。同時,會議選出新的中央臨時政治局,瞿秋白為總負責人,主持黨中央工作。這時,他只有28歲,“這樣我擔負了直接的政治領導有一年光景(1927年7月到1928年5月)”。

在瞿秋白主持黨中央工作期間,各地整頓和恢復了已經遭受嚴重破壞的黨組織,相繼組織發動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武裝鬥爭,把中國革命推進到土地革命的新階段。而在《多餘的話》中,瞿秋白對自己在中國革命歷程中的貢獻和功績很少提及。當無法迴避、不得不寫的時候,他也只是說:“一切好事都不是由於我的功勞——實在是由於當時幾位負責同志的實際工作”,是“在全黨同志的督促、實際鬥爭的反映,以及國際的領導之下,逐漸有相當的進步”。

由於共產國際指導的失誤,同時年輕的中國共產黨還缺乏革命鬥爭經驗,1927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臨時政治局會議,以瞿秋白為首的臨時中央局,開始推行“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給中國革命造成嚴重的損失。但是,他很快就認識到錯誤並開始糾正。1928年6月到7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舉行,瞿秋白致開幕詞,並作政治報告,提出新的鬥爭任務和方針,對盲動錯誤作了自我批評。對於自己所犯的“左”傾盲動錯誤,他異常痛心,以致在《多餘的話》中,反覆而誠懇地進行自我批評。“而我——這時期當然我應負主要責任——在1928年初,廣州暴動失敗之後,仍舊認為革命形勢一般的存在,而且繼續高漲,這就是盲動主義的路線了。”“因為當時整個路線錯誤,所以不管主觀上怎樣瞭解盲動主義現象的不好,費力於枝枝節節的糾正,客觀上卻在領導著盲動主義的發展。”

六大以後,瞿秋白留在莫斯科擔任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同時參與共產國際的領導工作,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著名活動家。1930年7月到8月,受共產國際委託,瞿秋白同周恩來先後回國。9月,在上海主持召開中共中央六屆三中全會,糾正了李立三的“左”傾冒險錯誤。對於李立三的這一錯誤,他也從自己方面加以總結,得出有益的教訓。他說:“假定六大之後,留在中國直接領導的不是立三而是我,那末,在實際上我也會走到這樣的錯誤路線,不過不至於像立三這樣魯莽,也可以說,不會有立三那樣的勇氣。我當然間接地負著立三路線的責任。”這種自我批評和勇於擔當的勇氣和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坦誠正義堅守革命氣節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瞿秋白遭受共產國際代表米夫和王明等人的誣陷和打擊,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此後,瞿秋白仍堅持為黨工作,同魯迅一起,領導左翼文化運動,取得輝煌的成績。在共同的戰鬥中,瞿秋白和魯迅成為了生死之交,魯迅贈瞿秋白一副對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茅盾也盛讚他為中國革命文學所作的貢獻:“促使左聯轉變的頭功,應該記給秋白。”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瞿秋白留在蘇區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宣傳部部長。1935年2月,瞿秋白一行在穿越福建長汀縣封鎖線的時候被國民黨逮捕。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審訊、勸降,瞿秋白始終堅守革命氣節,他義正詞嚴地說:“人愛他的歷史,甚於鳥愛他的翅膀,請勿撕破我的歷史。”“頭可斷,志不可敵。”致使敵人的勸降陰謀以失敗而告終。

瞿秋白在獄中經過一個多月複雜矛盾的心理鬥爭後,於1935年5月17日至22日,用6天時間,揮筆寫下了近兩萬字的《多餘的話》,作為自己的遺書,也通過這篇文章向世人闡述自己“內心的真相”。表達了對黨內鬥爭的痛心和絕不叛變革命的決心,同時也冷靜地剖析了自己,表現了一名共產黨人從容赴死的勇氣和坦蕩無私的胸懷。

1935年6月,蔣介石密令殺害瞿秋白。6月18日,瞿秋白被押至長汀中山公園,他從容走向刑場,沿途唱著《國際歌》《紅軍歌》。到達羅漢嶺後,他盤腿而坐,說:“此地甚好”,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萬歲”等口號英勇就義,年僅36歲。1950年12月31日,毛澤東為《瞿秋白文集》題詞,高度讚揚他“英雄的立場”和“為人民工作的精神”。

“瞿秋白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卓越的政治活動家和宣傳家。瞿秋白同志是中國無產階級的無限忠誠的戰士。他獻身革命直到最後一息。”今年6月18日是瞿秋白殉難84週年,讓我們重溫他革命鬥爭的一生,緬懷他的高貴品質和革命功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