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開元寺別稱“桒蓮法界”,但為何是“桒”字,你知道嗎?

泉州開元寺有一個字是全國獨有,且蘊含著獨特的佛家哲學

泉州西街開元寺別稱“桒蓮法界”,但為何是“桒”字,你知道嗎?

桒蓮法界

字是泉州開元寺特有的造字,將原本桑字中的“又”改為了是“十”字,寓意為十方世界。

泉州西街開元寺別稱“桒蓮法界”,但為何是“桒”字,你知道嗎?

“十方”是佛教關於空間的說法,包括四面八方和上下。

這個概念本於《楞嚴經》卷四:“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

十方世界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泛指遍虛空界,盡一切世界。

廣義的十方世界是東、西、南、北、上、下、過去,未來、生、死,代表著一個人所能到達的一切地方。

泉州西街開元寺別稱“桒蓮法界”,但為何是“桒”字,你知道嗎?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緣,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而“廌”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泉州西街開元寺別稱“桒蓮法界”,但為何是“桒”字,你知道嗎?

獬豸作為法律象徵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

泉州西街開元寺別稱“桒蓮法界”,但為何是“桒”字,你知道嗎?

泉州西街開元寺別稱“桒蓮法界”,但為何是“桒”字,你知道嗎?

由“灋”到“法”,“廌”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徵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並沒有消失。

獬豸(xiè zhì),也稱解廌或解豸,是古代傳說中的異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

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

當人們發生衝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

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準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

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