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拳擊運動,一直是好萊塢電影中無法休止的題材。

《洛奇》《百萬美元寶貝》,再到如今的《奎迪:英雄再起》,這類題材的電影總能成為奧斯卡熱門,票房也有不錯的成績。

而拳擊電影能夠長盛不衰,或許得感謝其中一部十分另類的片子,《憤怒的公牛》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1976年和1979年的兩部洛奇電影帶火了拳擊題材,製片方聽到《憤怒的公牛》也是一個拳擊手故事的時候,便認為這是下一部“洛奇”。

但是主創團隊並不想讓自家的作品落入俗套,而且由於邁克爾·鮑威爾的提示,導演馬丁·斯科塞斯還決定要拍成黑白片。

果然,電影上映之後,票房非常不理想,不過製片方不會後悔砸錢拍了本片,多年以後,《憤怒的公牛》成為了數一數二的拳擊經典,哪怕當年遺憾錯失奧斯卡最佳影片。正因為這部電影在藝術上的成功,多多少少影響了後世對拳擊電影的看法。

原來,拳擊不等於勵志雞湯。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影片開頭的配樂奠定了一個基調,有些憂傷,有些悲壯,有些感慨,這便是傳奇拳擊手傑克·拉莫塔的生涯故事。

音效師Frank E. Warner給電影的聲音表現大大加分,尤其是拳擊比賽的部分,他大膽地加入動物的聲音,與片名“公牛”相呼應,另外“無聲勝有聲”的手法更被往後的電影不斷效仿。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這可以說是一個“反勵志”故事,馬丁·斯科塞斯沒有按時間順序來,他一開始就把結局和羅伯特·德尼羅的“修身成果”展現了出來。

為了飾演中年發福的傑克·拉莫塔,羅伯特·德尼羅不惜自毀形象,在大約40天內增重約60磅,克里斯蒂安·貝爾在《副總統》中也才增了40磅。

不僅是增重,羅伯特·德尼羅還在拜訪傑克·拉莫塔期間,學習了一些拳擊技巧,他甚至還參加了真實中的布魯克林拳擊比賽,三場比賽贏了兩場。

所以到了真實拍攝的時候,他不小心一拳打中喬·佩西,然後喬·佩西的一根肋骨被打斷了。

演戲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羅伯特·德尼羅無論是動作戲還是內心戲,都奉獻了極致的演出,當年的奧斯卡影帝可謂是贏得毫無懸念。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簡單的字幕交代了故事會從1941年講到1964年,順便還帶出了一個懸念,是什麼導致傑克·拉莫塔在這23年間,從一個拳擊手變成了段子手?

現實中的傑克·拉莫塔在1949到1951年間稱霸世界中量級拳壇,他以極具侵略性的比賽風格著稱,有著“布魯克斯的公牛”的稱號。

他還被“RING”雜誌評選為拳史上擁有最堅硬下巴的人,電影中的傑克·拉莫塔讓他弟弟用拳頭打自己的場景,可能就是要為了表現他花崗岩般的下巴。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回顧傑克·拉莫塔的職業生涯,他不像拳王阿里那般20年拿下22個冠軍,反倒是具有一絲悲劇色彩。

他19歲的時候正式開始職業拳擊生涯,也就是電影開始時的1941年。一直奮鬥了8年時間,他才得到挑戰拳王的機會。

與同時代傳奇拳王舒格·雷·羅賓遜的較量是他生涯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兩人先後6次交手,傑克·拉莫塔每一場比賽都與對方55開,好幾場比賽還佔盡優勢,然而最後的結果是,他只贏了其中的一場比賽。

而那一次勝利,直接終結了舒格·雷·羅賓遜的生涯不敗紀錄。其他幾場比賽,舒格·雷·羅賓遜大多也只是以微弱的點數優勢獲得勝利。

兩人的最後一次交手,傑克·拉莫塔以寧願捱打也不倒下的意志贏得全世界讚譽。他擊倒過舒格·雷,但舒格·雷一次都沒有把他擊倒。

1954年退役後,傑克·拉莫塔開始經營夜總會,晚年還演起了舞臺劇。2017年9月19日,這位傳奇人物因肺炎去世,享年95歲。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如果要拍成勵志片,那可能改編成類似《極速風流》的模樣,舒格·雷·羅賓遜遇見了讓他一生難忘的對手,傑克·拉莫塔不屈的精神感動世界。

《憤怒的公牛》根據傑克·拉莫塔的個人傳記改編,他本人也有參與到電影的製作當中。只是羅伯特·德尼羅被他的那本傳記吸引,並不是因為“體育精神”。

所以電影所要表達的東西,其實與“體育精神”沒多大關係。衝著體育電影來看的觀眾可能會失望,因為這實質上是一部關於家庭暴力,社會黑暗和精神救贖的影片。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當然拳擊比賽的部分並不是走過場而已,馬丁·斯科塞斯用大量的近距離鏡頭,把觀眾置身在擂臺之中,感受拳擊運動所帶來的感官衝擊。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還有羅伯特·德尼羅與凱西·莫拉蒂的親密戲份,近距離鏡頭也是用得相當精妙。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要知道,在拍攝《憤怒的公牛》之前,馬丁·斯科塞斯對拳擊運動一無所知,如果不是羅伯特·德尼羅一直嘮叨想拍,他才不會拍什麼拳擊電影。於是他只好去做點研究,在親自去看了拳擊比賽後,他把所觀察到的細節都展現在電影之中,包括場邊助手的工作,繩子上無人清理的血跡等等。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他把音樂和舞蹈的節奏融入到拳擊比賽的分鏡頭設計,鏡頭什麼時候在擂臺裡面,什麼時候在外面,都有著他想表達的含義,當傑克·拉莫塔發力的時候在裡面反之則在外面,並不只是為了讓觀眾看得爽。

反觀本身就很熟悉賽車的韓寒,在拍《飛馳人生》的時候,他的鏡頭設計又有什麼精妙之處呢?

這大概就是電影大師和新晉導演的一大區別。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憤怒的公牛》將傑克·拉莫塔的幾場經典戰役都重現了出來,但我們不難發現,擂臺之外的劇情才是重點。

首先是對當時黑幫操控拳擊比賽的揭露,現實中的傑克·拉莫塔親自承認他曾經幫那些不法分子打假賽,引起軒然大波;電影中沒有迴避這個問題,而是利用這個問題,加重了傑克·拉莫塔的悲劇色彩。

不管這個拳擊手在賽場上如何的威風八面,無論他怎麼“憤怒”,他都只能按黑手黨的意思來,才能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更進一步。然而倔強的性格不允許他這麼做,他不屑理會這些潛規則,這導致他努力了8年才等到冠軍賽。

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善於打交道的弟弟喬伊(喬·佩西飾演),在喬伊的操作之下,他才慢慢讓步,得到了打冠軍賽的機會。

現實環境已經註定了傑克·拉莫塔的悲劇。選擇妥協,便永遠沒機會拿冠軍;

反之,他贏了冠軍腰帶,卻輸了自己。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家庭戲是全片的核心,這是傑克·拉莫塔內心最不堪一擊的部分。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具有暴力傾向,多疑狹隘的性格缺陷,決定了他的家庭悲劇。

羅伯特·德尼羅表演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能讓認識他的觀眾明知他本人很nice,卻仍然堅信銀幕中的他就是一個徹底的混蛋。

奇妙的事,當看著他在監獄中懺悔,和最後懇求弟弟原諒之時,又會對他產生一種憐憫之情。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他就是這麼一頭公牛,有著“畜生”的一部分。現實中的傑克·拉莫塔沒有否認自己的缺點,他談到這部電影的感受時說:“我在這部電影裡的形象看起來很壞。後來我發現電影是對的。事實就是這樣。我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混蛋。我現在不是了,不過以前我確實是這樣的。”

只是我們並不能因為一個人的缺點,就完全否定一個人。這頭憤怒的公牛也有著值得學習的意志品質,也許現實生活打敗了他,卻絕對沒有打倒他。

就像與舒格·雷的那場終極對決一樣,就算被打到頭破血流,內心的那股倔強怎麼都不允許他投降;

就算退役之後淪落到身無分文的地步,他也堅決不變賣自己的冠軍腰帶;

就算已經不是拳擊手,上場之前還是不忘給自己鼓勵,“上場吧冠軍。”在他的心目中,自己永遠都是冠軍。

他守住了自己的尊嚴。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人生有多艱難也好,你可以被打敗,可以失去一切,但請不要丟掉最後的尊嚴。

品讀拳擊電影中的異類,《憤怒的公牛》

你知道嗎?我比他們都強,我卻永遠沒有機會。——《憤怒的公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