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南北戰爭

1861年4月12日,美國南北戰爭爆發(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國內戰)。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以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為起點,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

當初攜手在《獨立宣言》上簽字,一起賭上身家性命與英國龍蝦兵拼死作戰,如今卻兄弟鬩牆大打出手,表面上看是因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導致,但事實上,從殖民地時代開始,南北雙方已經是矛盾叢生。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最早的殖民據點

從英屬殖民地時期開始,美國北部移民主體是受到迫害的清教徒、各國的貧苦百姓,包括英國的愛爾蘭人、在圈地運動中失去土地的農民等,他們靠雙手創造財富,本來就對統治階層沒有什麼好感,甚至是仇視,又受到新教和啟蒙運動的薰陶,思想更加民主和自由。

但是南方不同。隨著菸草貿易的發展,吸引了大量歐洲尤其是英國富裕的貴族、大地主過來美洲投資在南部開發種植園,並且大量從歐洲誘拐白人來為他們開墾土地,大量的白人便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到了美國。

北部的許多人是因為南部的大地主貴族圈地而破產,或遭到迫害不得不來北美,甚至是被誘拐來的,因此在歐洲就存在的階級矛盾也順勢帶到了美洲,並且深刻影響著後來的繼任者。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美國獨立戰爭

隨著民族意識不斷覺醒,北方率先拉開了獨立的序幕,美國獨立變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當時傑斐遜在起草《獨立宣言》時,就曾寫下了譴責英王參與奴隸貿易的內容,雖然沒有明確要求廢除奴隸制,但它一旦通過,就將作為美國這個新興國家的根本精神原則,從而使得蓄奴者時時刻刻面臨巨大輿論壓力,奴隸制度廢除便是遲早的事。

但是在當時的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是根基,如果廢除奴隸制,大量奴隸逃離,種植園將無法獲得如此巨量的廉價勞動力,種植園經濟必將崩潰,因此在這方面,南方種植園主的態度一直很強硬,是不可協商的,為了不讓美國分裂,北方也一直以各種方式進行妥協。

1776年7月4日正式發表的《獨立宣言》在奴隸制和奴隸貿易問題上沒有論述,顯示了迴避和沉默的態度,而且而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共有56人,其中有10位是奴隸種植園/農場主。

在獨立戰爭期間,英國人就拿出了廢奴這一招,號召黑奴叛逃,傑斐遜還曾經憤怒的譴責英國人這法子太過惡毒。

再到後來的美國憲法,由於“五分之三”條款的存在,奴隸制在事實上得到了國家的認可,這其實也是一種北方對南方在奴隸制上不得已的妥協。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第二次大覺醒運動

但是政客之間的妥協很快就受到了來自民間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宗教和文化方面。

19世紀20年代爆發了第二次大覺醒運動,也就是“福音新教”運動。這次運動不再將宗教復興本身作為唯一的目標,而是同其他社會目標緊密聯繫了起來,對於奴隸制的批判也不斷見諸報端和各類宗教活動中,因為奴隸制就是原罪,要想獲得救贖,就必須廢除奴隸制。

但是對於南方來說,宗教卻是他們控制黑奴非常重要的手段,南方的牧師們就曾經向黑奴宣傳說:奴隸制是異教徒接受基督教和靈魂救贖最好的方式。

雙方各自引經據典,試圖證明上帝是站在自己一邊的,而且越來越多的宗教狂熱分子出現,並且不斷影響著雙方的百姓、政客與輿論走向,民間的態度也越來越激進,越來越熱的議員等政治人物為廢奴站臺,為更多的流血衝突埋下了伏筆。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湯姆叔叔的小屋插畫

而且在第二次覺醒中,越來越多的文人墨客出於各種目的開始加入廢奴運動,同時女權運動開始興起,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介入社會活動,著名小說作者比切·斯托夫人父親就是著名的長老會牧師,而她本人也是廢奴作家中最為出色的一位。

她的作品《湯姆叔叔的小屋》為美國廢奴運動贏得了200萬同情者和支持者,使得廢奴運動實力大漲,在這個問題上丟失信用的輝格黨在大選中土崩瓦解,最後不得不垮臺。

這完全不是南方希望看到的,南方通過其喉舌《南方文學通訊》等報刊不斷攻擊《湯姆叔叔的小屋》及其作者比切·斯托夫人,指責斯托夫人“歪曲事實”,小說是“幻覺的反映”,這不過是一個女人的“無病呻吟”,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除此之外,還有英國廢奴運動的成功先例,這在相當大的程度內鼓舞了美國的廢奴主義者。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西進運動中的美國家庭

與此同時,美國正在不斷向西部擴張中,越來越多的土地被併入美國,成為美國的州,關於這些州實行何種體制成為當時的焦點。

北方工商業需要市場、需要便利的交通、需要將各地的資源整合歸一以及更廣闊的市場,對於土地的需求量並不算太大,至少短時間內不大,他們希望新加入的州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成為市場和工廠,幫助他們發展工商業經濟。

但是對南方農場主來說完全不一樣,他們認為只要有合適的水源,土地經過平整開墾就可以變成種植園種上棉花菸草,希望這些州成為種植園,為他們產生更多的利潤。

其實無論出於何種目的,自由州也好,蓄奴州也好,最終的目的都在於對參議院的控制權。因為根據美國憲法規定,美國參議院系由每州派出兩名代表組成,故西部新成立的州究竟成為自由州還是蓄奴州,便直接決定南北兩方誰掌握參議院控制權的問題。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19世紀美國地圖表明,《密蘇里妥協案》延長了奴隸制

最終雙方在分別在1820年和1850年達成妥協案,這些法案有利於南方奴隸主,暫時緩和了南部脫離聯邦的危局。但是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激起了民間更加激烈的反對奴隸制的鬥爭,加上對北方不利,北方始終在試圖奪回自己的利益。

1854年1月23日,參議院領地委員會主席、民主黨黨魁S·A·道格拉斯向參議院提交了“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宣佈密蘇里妥協案和1850年妥協案作廢;奴隸制的實施不應受任何地域限制;新開發地區實行何種制度,應留給當地居民或其代表決定,即所謂“平民主權原則”。

這一法案引起全國長達4個月之久的爭論,但在參議院中以37票對14票,眾議院中113票對100票的多數獲得通過。該法案規定,堪薩斯準州延伸至北緯州以南(堪薩斯與科羅拉多大部),內布拉斯加準州包括密蘇里河以西,北緯州與加拿大之間的地區。從此奴隸制的擴展不再受地域限制,不斷推向北部。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流血的堪薩斯

1854年,堪薩斯舉行公決。出現了大量跨區投票的現象。本來只有1500名註冊選民,但收到了超過6000張投票。

而且在最後一段時間,支持和反對奴隸制的團體分別從相鄰的蓄奴州密蘇里州和自由州伊利諾伊州移民新領地。甚至在1855年-1857年間,在“新英格蘭外移民公司”的幫助下,從馬薩諸塞州移民了2000多人到堪薩斯。

結果雙方在堪薩斯發生經年的火拼,有超過200人喪生,史稱“流血的堪薩斯”。這可以視作是南北雙方的民間第一次將矛盾的解決方式訴諸暴力。

情況越來越失控,南北雙方的衝突開始不斷升級,甚至在1856年,南方的民主黨議員普林斯頓·布魯克斯杖擊了麻省的議員、激進廢奴主義者查爾斯·桑姆納,這一粗暴的行為也意味著國會已經不可能再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可能性,南北雙方完全無法達成一致,國會因此處於一個空轉的狀態。

而斯科特訴桑福德案更是成功把廢奴主義者給激怒了,該案的判決嚴重損害了美國最高法院的威望,更成為南北戰爭的關鍵起因之一。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而關稅問題更是將矛盾徹底激化。美國獨立後,英國封鎖與美國《禁運法案》發佈,加上戰爭時期各州濫發貨幣,國內經濟臨近崩潰,社會嚴重動盪,甚至爆發起義,美國處在國家分裂的邊緣。

但是封鎖也讓美國人明白只有自己強大才能不受人掣肘。同時由於《禁運法案》堵塞了商人的海外投資渠道,迫使他們不得不將資金轉回國內,用於投資當地實業,也可以說是歪打正著。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美國北部工商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紡織業,1808年,7家新制造廠宣佈公司化,1809年,又有26家制造廠註冊為公司,其中18家為紡織公司。

到1810年,東北各州已經有22家玻璃工廠,年生產496.7萬平方英尺的玻璃,在康涅狄格州的一家制帽廠,僱傭了超過100名工人。全美共有842家制帽廠、作坊、玻璃工廠,年產值1000萬美元。

在1812-1814的第二次獨立戰爭期間,公司化依然在不斷進行,並且在戰爭最後一年達到頂峰,公司數目達到128家,其中105家是紡織企業。

但是北方的工業在歐洲企業面前十分脆弱。以鋼鐵行業為例,1810年,美國有153座小鍊鐵爐,年產不到6萬噸,到1830年,年產也僅僅18萬噸。伴隨著著美國的擴張,鋼鐵需求量不斷擴大,但市場上卻充斥著廉價的歐洲鋼鐵,美國本土鋼廠在歐洲鋼廠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因此北方工商業者要求進行貿易保護,提高進口產品的關稅,以保護脆弱的工業基礎,同時他們也希望可以得到南方生產的優質棉花來發展自己的紡織業,並且消化北方的工業產品。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棉花種植園

在南方,儘管由於英國的封鎖以及《禁運法案》的影響,南方作為經濟支柱的菸草、稻米和藍靛的出口也大幅減少,大量中小農場主、種植園主破產倒閉,債務鏈斷裂。

但是資金雄厚的大型種植園和農場主卻趁機大量收購土地和奴隸,不斷擴大種植規模,並且不斷向中西部擴張種植園,將廣袤的西部也變成為他們的農場,並且搭上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順風車。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從紡織業開始,紡織業的產業革命帶來的是大規模、機械化的生產和更大的原料需求,這對棉花和南部種植園來說絕對是一次百年難遇的良機,軋棉機的出現讓高地棉成為了緊俏商品,有利可圖。

1787年的前軋棉機時代,英國從北美進口的棉花為2200萬磅,1820年上升到8990萬磅,佔英國當年棉花進口總額的12052.8萬磅中的74.6%。

南方的奴隸種植園主以及部分少北方大工商業主要求自由貿易,反對加稅,他們的農產品和生產生活用品更多依賴進出口。從殖民地時期開始,南方農產品就主要出口倒歐洲和英國,而英國的工業品和緊俏商品也是南方人重要的生產生活物資,整個南方經濟上對英國以及歐洲依賴性極強。

如果提高關稅,進口的英國的緊俏商品也會受影響,相應的國家也會提高對美國的關稅作為報復,來自歐洲、南美、南亞等地的產品將取代他們的在英國和歐洲市場地位,而且北方產品要比英國貨貴,質量還差,奴隸主和老百姓的生產、生活也要受到很大影響。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英國廢奴運動

更重要的是,隨著英國正式廢除奴隸制和奴隸貿易,奴隸貿易被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所廢棄,美洲的奴隸來源越來越緊張,更多奴隸來源於奴隸與奴隸之間生育,而不是從國外進口,儘管奴隸制經濟依然發展,但是頹勢已經越來越明顯。

反而是北方工商業的發展,為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移民,這也使得北方各州哪怕僅僅依靠人數也可以在選舉中獲勝。

最終在北方工商業資產階級主導下,1828年美國通過了新的關稅法案,這也讓本就反對法案的南方種植園主大為光火,馬上推選安德魯·傑克遜當選下一任總統,並於1832年通過新稅法,把關稅降到了大部分州都可以接受的水平,但是這對北方州來說就是失敗。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林肯宣誓就職

此後雙方在國會不斷鬥爭,最終在1860年5月,北方控制的眾議院以105票–64票通過“莫里爾關稅法”。莫里爾關稅法案旨在換掉1857年的關稅法案,將平均關稅再調高到37.5%,而且準備大大地擴充應徵進口稅項目。

1861年3月,就在支持廢奴和高關稅的林肯就任總統的前兩天,莫里爾關稅法案在參院通過。林肯因此成了莫里爾關稅法的執行者。面對南方分離,林肯在就職典禮中說:“沒有必要流血或暴力,除非為了國家主權不得不這樣”。

他進一步說道:“所賦予我的權力將用來保存、佔領和掌握屬於政府的財產和地盤,並徵集稅收和關稅,但是,超出為達到這些目標所必需的手段,就不能去侵犯……”。

林肯的意思也很明白,稅老子漲定了,你們要是想鬧,老子奉陪到底。這也成為了南北分裂最後的導火索。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

無論奴隸制還是關稅,都是南方極為看重的事情。儘管是溫和廢奴的林肯上臺,但是對於關稅的態度讓南方難以接受。南方眼看敗局已定,已經沒有獲勝的可能,新的關稅法案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利益,甚至讓他們破產。

他們決定引用憲法條款退出聯邦,成立了邦聯,推出了自己的總統和首都:傑弗遜·戴維斯在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市宣誓就任南方邦聯總統。

1861年4月12日,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炸爛了一個聯邦關稅局,戰爭爆發。

美國南北戰爭——為什麼這仗非打不可?

南北戰爭轉折點:葛底斯堡戰役

其實說到底,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美國的南北戰爭爆發是南北雙方矛盾所導致的,這些矛盾幾乎包含了從階級、宗教、文化再到體制和經濟全方位,最後集中在奴隸制與關稅上,而不是單純的廢奴與不廢奴。

也正是因為南北戰爭,美國的資本主義真正統一了美國,並且在關稅保護下得到蓬勃發展,為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同時南北戰爭也告訴我們,要想不怕封鎖,就要練好內功,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個真正自信的民族,是由內而外的自信,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是由內而外的強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