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其實從起源來看,“七夕”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計算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趙伯駒《漢宮圖》此幅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冊頁,畫漢宮七夕故事,描寫宮娥綵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其實從起源來看,“七夕”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計算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趙伯駒《漢宮圖》此幅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冊頁,畫漢宮七夕故事,描寫宮娥綵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從時間節點來看,“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南北朝“七夕節”,宮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獻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陳瓜果、剪刀、繡花絲線、繡花枕頭、剪紙等物。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其實從起源來看,“七夕”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計算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趙伯駒《漢宮圖》此幅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冊頁,畫漢宮七夕故事,描寫宮娥綵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從時間節點來看,“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南北朝“七夕節”,宮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獻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陳瓜果、剪刀、繡花絲線、繡花枕頭、剪紙等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後來發展成為熱鬧的節日活動,“七夕前三日,車馬盈市,羅騎滿街”“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元、明、清各代,當夜的花樣更多。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其實從起源來看,“七夕”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計算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趙伯駒《漢宮圖》此幅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冊頁,畫漢宮七夕故事,描寫宮娥綵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從時間節點來看,“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南北朝“七夕節”,宮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獻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陳瓜果、剪刀、繡花絲線、繡花枕頭、剪紙等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後來發展成為熱鬧的節日活動,“七夕前三日,車馬盈市,羅騎滿街”“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元、明、清各代,當夜的花樣更多。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繡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反正就是變著花樣找個平臺估價晒自己,相當於現在的微信朋友圈吧,一大批晒“七夕”的帖子趕在路上。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其實從起源來看,“七夕”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計算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趙伯駒《漢宮圖》此幅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冊頁,畫漢宮七夕故事,描寫宮娥綵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從時間節點來看,“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南北朝“七夕節”,宮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獻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陳瓜果、剪刀、繡花絲線、繡花枕頭、剪紙等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後來發展成為熱鬧的節日活動,“七夕前三日,車馬盈市,羅騎滿街”“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元、明、清各代,當夜的花樣更多。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繡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反正就是變著花樣找個平臺估價晒自己,相當於現在的微信朋友圈吧,一大批晒“七夕”的帖子趕在路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陳枚 月曼清遊圖冊-七月“桐蔭乞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古畫不是沒有,只不過是多表現的是以上乞巧等相關的內容,而且也可以從中看到,古代對七夕節的重視和隆重程度,想想也很有意思,藝術是追求的不斷創新,沒想到中國的節日也是不斷的創新,如果你看了一些的文字,不知道七夕節還會可以成為什麼節?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其實從起源來看,“七夕”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計算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趙伯駒《漢宮圖》此幅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冊頁,畫漢宮七夕故事,描寫宮娥綵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從時間節點來看,“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南北朝“七夕節”,宮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獻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陳瓜果、剪刀、繡花絲線、繡花枕頭、剪紙等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後來發展成為熱鬧的節日活動,“七夕前三日,車馬盈市,羅騎滿街”“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元、明、清各代,當夜的花樣更多。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繡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反正就是變著花樣找個平臺估價晒自己,相當於現在的微信朋友圈吧,一大批晒“七夕”的帖子趕在路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陳枚 月曼清遊圖冊-七月“桐蔭乞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古畫不是沒有,只不過是多表現的是以上乞巧等相關的內容,而且也可以從中看到,古代對七夕節的重視和隆重程度,想想也很有意思,藝術是追求的不斷創新,沒想到中國的節日也是不斷的創新,如果你看了一些的文字,不知道七夕節還會可以成為什麼節?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其實從起源來看,“七夕”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計算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趙伯駒《漢宮圖》此幅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冊頁,畫漢宮七夕故事,描寫宮娥綵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從時間節點來看,“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南北朝“七夕節”,宮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獻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陳瓜果、剪刀、繡花絲線、繡花枕頭、剪紙等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後來發展成為熱鬧的節日活動,“七夕前三日,車馬盈市,羅騎滿街”“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元、明、清各代,當夜的花樣更多。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繡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反正就是變著花樣找個平臺估價晒自己,相當於現在的微信朋友圈吧,一大批晒“七夕”的帖子趕在路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陳枚 月曼清遊圖冊-七月“桐蔭乞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古畫不是沒有,只不過是多表現的是以上乞巧等相關的內容,而且也可以從中看到,古代對七夕節的重視和隆重程度,想想也很有意思,藝術是追求的不斷創新,沒想到中國的節日也是不斷的創新,如果你看了一些的文字,不知道七夕節還會可以成為什麼節?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唐宮七夕乞巧圖(局部) 佚名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其實從起源來看,“七夕”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計算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趙伯駒《漢宮圖》此幅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冊頁,畫漢宮七夕故事,描寫宮娥綵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從時間節點來看,“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南北朝“七夕節”,宮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獻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陳瓜果、剪刀、繡花絲線、繡花枕頭、剪紙等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後來發展成為熱鬧的節日活動,“七夕前三日,車馬盈市,羅騎滿街”“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元、明、清各代,當夜的花樣更多。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繡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反正就是變著花樣找個平臺估價晒自己,相當於現在的微信朋友圈吧,一大批晒“七夕”的帖子趕在路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陳枚 月曼清遊圖冊-七月“桐蔭乞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古畫不是沒有,只不過是多表現的是以上乞巧等相關的內容,而且也可以從中看到,古代對七夕節的重視和隆重程度,想想也很有意思,藝術是追求的不斷創新,沒想到中國的節日也是不斷的創新,如果你看了一些的文字,不知道七夕節還會可以成為什麼節?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唐宮七夕乞巧圖(局部) 佚名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其實從起源來看,“七夕”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計算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趙伯駒《漢宮圖》此幅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冊頁,畫漢宮七夕故事,描寫宮娥綵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從時間節點來看,“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南北朝“七夕節”,宮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獻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陳瓜果、剪刀、繡花絲線、繡花枕頭、剪紙等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後來發展成為熱鬧的節日活動,“七夕前三日,車馬盈市,羅騎滿街”“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元、明、清各代,當夜的花樣更多。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繡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反正就是變著花樣找個平臺估價晒自己,相當於現在的微信朋友圈吧,一大批晒“七夕”的帖子趕在路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陳枚 月曼清遊圖冊-七月“桐蔭乞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古畫不是沒有,只不過是多表現的是以上乞巧等相關的內容,而且也可以從中看到,古代對七夕節的重視和隆重程度,想想也很有意思,藝術是追求的不斷創新,沒想到中國的節日也是不斷的創新,如果你看了一些的文字,不知道七夕節還會可以成為什麼節?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唐宮七夕乞巧圖(局部) 佚名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丁觀鵬 乞巧圖 長卷紙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其實從起源來看,“七夕”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計算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趙伯駒《漢宮圖》此幅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冊頁,畫漢宮七夕故事,描寫宮娥綵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從時間節點來看,“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南北朝“七夕節”,宮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獻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陳瓜果、剪刀、繡花絲線、繡花枕頭、剪紙等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後來發展成為熱鬧的節日活動,“七夕前三日,車馬盈市,羅騎滿街”“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元、明、清各代,當夜的花樣更多。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繡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反正就是變著花樣找個平臺估價晒自己,相當於現在的微信朋友圈吧,一大批晒“七夕”的帖子趕在路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陳枚 月曼清遊圖冊-七月“桐蔭乞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古畫不是沒有,只不過是多表現的是以上乞巧等相關的內容,而且也可以從中看到,古代對七夕節的重視和隆重程度,想想也很有意思,藝術是追求的不斷創新,沒想到中國的節日也是不斷的創新,如果你看了一些的文字,不知道七夕節還會可以成為什麼節?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唐宮七夕乞巧圖(局部) 佚名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丁觀鵬 乞巧圖 長卷紙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郎世寧 雍正十二月令圓明園行樂圖-七月乞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七夕”還與古人對星宿的崇拜有關,在三四千年前,人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做魁星,又稱魁首。後來的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可見,早先的七夕多與男子有關。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其實從起源來看,“七夕”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計算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趙伯駒《漢宮圖》此幅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冊頁,畫漢宮七夕故事,描寫宮娥綵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從時間節點來看,“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南北朝“七夕節”,宮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獻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陳瓜果、剪刀、繡花絲線、繡花枕頭、剪紙等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後來發展成為熱鬧的節日活動,“七夕前三日,車馬盈市,羅騎滿街”“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元、明、清各代,當夜的花樣更多。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繡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反正就是變著花樣找個平臺估價晒自己,相當於現在的微信朋友圈吧,一大批晒“七夕”的帖子趕在路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陳枚 月曼清遊圖冊-七月“桐蔭乞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古畫不是沒有,只不過是多表現的是以上乞巧等相關的內容,而且也可以從中看到,古代對七夕節的重視和隆重程度,想想也很有意思,藝術是追求的不斷創新,沒想到中國的節日也是不斷的創新,如果你看了一些的文字,不知道七夕節還會可以成為什麼節?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唐宮七夕乞巧圖(局部) 佚名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丁觀鵬 乞巧圖 長卷紙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郎世寧 雍正十二月令圓明園行樂圖-七月乞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七夕”還與古人對星宿的崇拜有關,在三四千年前,人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做魁星,又稱魁首。後來的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可見,早先的七夕多與男子有關。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這是模仿古人乞巧節嗎?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現在更多的印象是中國的情人節,而更早一點的記憶是牛郎郎織女的故事,其實這都不是七夕最早的含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而且還發現一個情況,古代詠誦七夕相關的詩詞很多,但存世的相關古畫卻是少之又少,作為喜歡畫的人不免有些遺憾,但也是有一些不甘心,其實有時候,物反而以稀為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無論如何,七夕還是對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更普遍的印象,就起源來說也可能是比較早的。牽牛和織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從先秦時期就已將之擬人化。

《詩經•小雅•大東》中已出現了對銀河和牽牛、織女的簡單描述,但尚看不出任何神話的內容。至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則顯示出牛郎織女相戀相思的雛型。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謂“織女,天女孫也”,明確地將織女星說成是天帝之女,是一位身份高貴的女神,她和牽牛隔河相對而不能相聚,於是發展出“鳥鵲填河成橋以渡織女”(《歲時廣記》轉引《淮南子》)的浪漫故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但不知什麼原因,表現他們的古畫卻幾乎沒有,只是有一些壁畫或是民間用品表現的多一些。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做是“中國情人節”。

而美麗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有一條“愛情”的主線,善良的人們寧願把鵲橋相會的夜晚定為情人節,也是合情合理的了。但既然是現在就有的說法,那古畫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按照邏輯,情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成雙成對嗎,這就可以有太多了,也會有意思多了。

既然是成雙成對,作為中國人首先當然是鴛鴦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張茂 雙鴛鴦圖

鳥也該算一種,比翼雙飛嗎,不過這兩隻好像剛認識……不是很熟?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徽宗雙喜圖

花可不可以,花開富貴,不不,應該是並蒂花開。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不過這畫叫雙喜,可看這情景好像很熟悉,是諷刺單身狗嗎?可這明明是隻小兔兔。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宋 崔白 雙喜圖

原來人家狗已經成雙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朱瞻基 雙犬圖

小兔子也成對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

還有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元 趙孟頫 二羊圖

還有,還有一對猴?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還是馬最俊了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胡聰 柳蔭雙駿圖

鶴最有仙氣,中國鶴也常常代表壽,也祝願中國的情人節,老人家該有份。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其實從起源來看,“七夕”源於古人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的階段性,在計算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趙伯駒《漢宮圖》此幅為一紈扇形式的小冊頁,畫漢宮七夕故事,描寫宮娥綵女們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針樓乞巧習俗。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從時間節點來看,“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南北朝“七夕節”,宮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獻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陳瓜果、剪刀、繡花絲線、繡花枕頭、剪紙等物。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後來發展成為熱鬧的節日活動,“七夕前三日,車馬盈市,羅騎滿街”“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乞巧樓’。”元、明、清各代,當夜的花樣更多。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繡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反正就是變著花樣找個平臺估價晒自己,相當於現在的微信朋友圈吧,一大批晒“七夕”的帖子趕在路上。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陳枚 月曼清遊圖冊-七月“桐蔭乞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古畫不是沒有,只不過是多表現的是以上乞巧等相關的內容,而且也可以從中看到,古代對七夕節的重視和隆重程度,想想也很有意思,藝術是追求的不斷創新,沒想到中國的節日也是不斷的創新,如果你看了一些的文字,不知道七夕節還會可以成為什麼節?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唐宮七夕乞巧圖(局部) 佚名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丁觀鵬 乞巧圖 長卷紙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清 郎世寧 雍正十二月令圓明園行樂圖-七月乞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七夕”還與古人對星宿的崇拜有關,在三四千年前,人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做魁星,又稱魁首。後來的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可見,早先的七夕多與男子有關。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這是模仿古人乞巧節嗎?

七夕節詩詞不少 古代畫卻很少 看了最後的文字還會叫情人節嗎?

圖片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