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鄉放響了穿雲箭——快手非遺帶頭人浪漫侗家七仙女央視傳播侗族非遺文化

6月7日端午節當天,《相聚中國節》端午特別節目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快手網紅浪漫侗家七仙女作為壓軸大戲出現在節目中,令侗族的非遺文化著實火了一把。

節目的錄製是在五月底,浪漫侗家七仙女受快手非遺帶頭人計劃資助,從貴州省黎平縣蓋寶村來北京參加節目錄制。記者在央視演播廳現場記錄了節目錄制細節。

侗鄉放響了穿雲箭——快手非遺帶頭人浪漫侗家七仙女央視傳播侗族非遺文化

(圖注:侗家七仙女驚豔出場)

侗家也過端午節

《相聚中國節》端午特別節目侗家七仙女的出場頗有些儀式感,她們是捧著禮敬貴賓的綵帶和粽子出場的,而且一出場就給現場的觀眾發起了粽子,引起了現場觀眾的一陣騷動。

“侗家也過端午節嗎?”主持人李曉東忍不住好奇地提問。

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資深成員,常年生活在南方大山裡的侗家人也是過端午節的,但在侗族的習俗裡,端午另有一個叫法。五月初五的前一天,貴州、湖南的侗族婦女都會上山採集草藥,回家煮成香湯洗滌身體和頭髮,這種習俗稱為浴蘭。因此,在侗家,端午節又被稱為浴蘭節。

沐浴之後,侗家的女子會走上竹樓,恭恭敬敬地包制粽粑,也就是粽子。侗家七仙女這次帶到央視演播廳的粽子,就是這樣包成的。

“我們的粽子糯米和粽葉都是自己家種的,沒有添加任何別的東西,是純綠色的。”侗家七仙女的大姐張國丹這樣告訴主持人和觀眾。

漢族包粽子,一般的說法是為了餵飽水中的魚蝦,保全因憂國憂民投水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身體。侗家包粽子也有自己本民族的說法,他們包粽子祭的是蛇神。傳說侗家人剛剛來到貴州的時候,挖房基挖出來一條小白蛇。善良的侗族先人便拿出了為蓋屋準備的糯米粑餵它,小蛇吃完糯米粑很高興地遊走了。為了紀念這件事情,侗家人每到五月初五,就會用粽葉包糯粑供養它。侗家人居住在大山森林,這個傳說表達了他們與周邊的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侗家七仙女的大姐張國丹告訴主持人,侗家人過端午節不僅吃粽子,也飲雄黃酒。

“喝得多嗎?”主持人李曉東問張國丹。

“一般只喝幾口。”

“怕喝多了露出原形?”李曉東壞笑著詰問。

主持人王寧在一旁及時補刀,落井下石地唱起了《新白娘子傳奇》主題曲“千年等一回”。

發現自己被戲謔成了“白娘子”,回過味來的七仙女都靦腆地笑了。

主持人雖是一句玩笑話,但侗族的文化還真是與蛇有著很深的淵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青龍(蛇)屬於東方,是東方部落的圖騰,而根據考證,侗族在遠古時代很可能是從華東的浙江一帶遷徙到現在的貴州、湖南、廣西等地的,所以保存著蛇神崇拜的習俗。漢族端午節的划龍舟風俗也起源於中國東南部先民的龍圖騰崇拜,兩者有同源的關係。

侗家人過端午也在家門口插艾葉、掛菖蒲,他們還會在房舍四圍撒上一圈石灰,出門的時候則把艾根掛在身上。侗家住的山寨山高林密,在春夏之間的多雨季節,山裡有容易引發疾病的瘴氣,蛇蟲蟻等毒物在這個季節也活動頻繁。這些習俗可以幫助村民驅邪祛病,遠離蛇蟲蟻的侵害。

侗鄉放響了穿雲箭——快手非遺帶頭人浪漫侗家七仙女央視傳播侗族非遺文化

(圖注:侗家七仙女現場分發從家鄉帶來的粽子,現場觀眾爭搶。)

那麼侗家人划龍舟嗎?侗家七仙女說,她們所在的村寨是不划龍舟的。為啥呢?因為她們居住的大山裡,有云霧繚繞的蓋寶山,有潺潺流水的溪流和山澗,但沒有可以供龍舟爭渡的大河啊。不過,在河湖周邊居住的侗家人也是划龍舟的。

侗家盛裝值萬錢

侗家七仙女這次來央視錄製端午特別節目,在演播廳一出現就驚豔了全場。她們之前在快手發視頻上直播一般都是穿淡綠色的侗家日常便裝,這次上央視可不一樣。一人一個小箱子,平日裡視為珍寶的盛裝和銀飾都帶來了。為了穿戴上這些服裝和銀飾,錄製開始前七姐妹在演播廳外的化妝間足足忙了有半個小時。

登上舞臺的七仙女,一身的侗家節日盛裝,烏黑的髮髻上飾著環簪、銀釵或戴盤龍舞鳳的銀冠,胸前佩掛銀項圈、銀片鎖或者銀鏈,全身上下銀光閃爍、環佩叮噹。她們的服裝有兩個式樣。大姐張國丹和六妹吳夢霞穿的是紫黑色的侗布矮領右衽衣,下穿相同布料的百褶裙;其他五姐妹穿的則是對襟無領衣,上面繡著各種美麗的花紋圖案,腰間繫著半腰繡花大圍裙,腿上有的套著布套,有的則綁著彩繩。這兩種穿法都是貴州黎平一帶侗家服裝的經典樣式。

大姐和六妹上臺穿的衣料是用一種古老的傳統工藝製作的侗布,是侗家人自己先把家織布染成黑色,再敷上牛皮汁和蛋清晾乾製成,所以又叫蛋布。這種布料挺括而有鮮豔的光澤,雖然顏色較深,在演播廳的燈光下卻顯得熠熠生輝,讓主持人李曉東不顧男女授受不親的古訓,忍不住要上前摸一下手感。

主持人李曉東興致勃勃地研究大姐張國丹穿的蛋布時,張國丹卻告訴他,今天服裝最精美、最貴重的,還要屬七仙女中的三妹吳柳鬆。

侗家服飾的珍貴,在於刺繡的精美絕倫。侗族的婦女善織繡,侗錦、侗布、挑花、刺繡等手工藝極富特色。侗家女穿的盛裝,衣襟和袖口都鑲有精細的馬尾繡片,腰下的圍裙更是繡滿了各種花紋和圖案。侗族服飾在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三妹吳柳鬆的外婆正是一位侗族刺繡的傳承人。

在吳柳鬆的圍裙上,繡滿了龍、鳥、蟲、狗、花等各種動植物的圖案。“我們侗族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這些圖案都是一些與農耕文化有關的事物。我們侗族沒有文字,侗家的生活和歷史除了用歌曲來傳播外,就在刺繡的圖案中反映出來。”大姐張國丹替她介紹道。

按照侗家的傳統,祖屋和田地是留給兒子的。女兒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則是家裡祖傳的銀飾和女性長輩精心為她準備的嫁衣。

“像我這一身的話,就要做十幾年。”七仙女三妹吳柳鬆說。

“十幾年,只做一件衣服嗎?”主持人王寧好奇地追問。

“是的。”

“誰幫你做呢?”

“我這一身是外婆做的。”

“為什麼她要給你做這樣一身衣服呢?”

“每個侗族女孩,一出生她家裡的人就會給她做。”

“是為了你們出嫁的時候用嗎?”

“對,對,對。“

一套侗家盛裝,從種棉花開始,到紡絲織布,到剪裁縫製,直到繡滿了各種美麗的圖案花紋,才算是最終完成。這期間不知道要耗費外婆和媽媽多少的時間和心血。

侗鄉放響了穿雲箭——快手非遺帶頭人浪漫侗家七仙女央視傳播侗族非遺文化

(圖注:主持人李曉東現場學習紡線。)

這種不計成本的傾心投入,自然是價值不菲。帶隊來北京的蓋寶村扶貧書記、侗家浪漫七仙女的發掘者吳玉聖在後臺告訴記者。純手工編織的侗家盛裝現在要幾萬塊錢才能置辦。如果是出自侗家刺繡非遺傳人的手工,十幾萬也不一定能拿得下來。所以,這次七仙女穿來的盛裝,如果用金錢來衡量的話,比起那些明星大腕穿的大牌時裝來也毫不遜色,而在文化傳承和親情傳遞上的意義又遠勝於那些沒有溫度的大牌時裝。

為了讓大家體驗到製作的不易,七仙女還特意從貴州帶來了一架侗家人紡紗的小紡車,當場演示起了紡紗織線。

侗鄉放響了穿雲箭——快手非遺帶頭人浪漫侗家七仙女央視傳播侗族非遺文化

(圖注:主持人王寧向侗家七仙女請教紡線方法。)

侗族大歌傳天籟

在三妹和五妹搖起小紡車的同時,身後的大姐張國丹等五姐妹唱起了侗歌。

“從四歲起,就跟著外婆學習侗歌。每次出門做客的時候,親友們就說,哎,辣妹子,你來一首。然後從那時候起,就喜歡上了唱歌,然後膽子也越來越大起來。”在演播廳,七仙女的六妹程繁芳說起了自己從小學習侗歌的經歷。

在侗家山寨,幾乎所有的男人女人都會從小學習唱歌。一副好歌喉可以幫他們長大成人後找到好伴侶,也可以讓他們在節日的村寨聚會中受到族人的矚目。

和很多民族的歌曲一樣,侗家的歌謠也起源於日常的勞動和交往,但侗家人卻把她們的大歌唱成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1956年,《侗家大歌》首次被發現。在此以前,西方一直取笑中國沒有復調音樂。隨著《侗家大歌》的面世,西方從此閉上了嘴。

在端午特別節目的錄製現場,七姐妹演唱起了《侗族大歌》。歌曲的高潮處,布穀布穀的歌聲分成多個聲部在演播廳裡此起彼伏,讓現場的觀眾如醉如痴,彷彿聽到了遙遠的天籟之音。

1986年,七仙女大姐張國丹父親的好友帶隊,把這首《侗族大歌》帶上了巴黎大劇院的舞臺,讓西方世界為之痴迷和瘋狂了一把。

大姐張國丹的父親也是一位侗歌的傳人,為侗歌的傳承和發展操勞了一輩子。從小跟隨父輩學習侗歌的張國丹,大學畢業後一度留在廣東工作。正當她離侗鄉的一切漸行漸遠的時候,忽然聽到了父親去世的消息。

她匆匆地趕回黎平的苗寨,從此再也沒有回去,甚至把自己的愛人和孩子都留在了廣東。

父親的好友,也是她從小的老師告訴張國丹,把侗歌這一世界文化遺產更好的傳承下去,是父親留給她的遺願。她加入了當地的侗族文化協會,並且成為了協會的祕書長,熱心地承擔起了傳播侗族非遺文化的工作。

侗鄉放響了穿雲箭——快手非遺帶頭人浪漫侗家七仙女央視傳播侗族非遺文化

(圖注:侗家七仙女現場演唱《侗族大歌》。)

一支穿雲箭四方朋友來相見

侗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古老成員,他們源自南方的百越,自稱gaeml,意思是“生活在被大山阻隔、森林遮蓋之處的人們”。因為生境閉塞,他們在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自身獨特的民族文化;也因為生境閉塞,他們美妙的歌舞、精緻的手工藝品等民族文化遺產長期不為眾人所知。

這些年,為了幫助少數民族地區脫貧,國家在侗族生活的貴州、湖南等省份的偏遠地區修建了高速高路,消除了地理上的封閉和隔閡。但對於侗族文化的傳播來說,比高速公路更快捷的,是網上的信息高速公路。

一年前,到黎平縣蓋寶村擔任扶貧書記的八零後幹部吳玉聖,發現了手機上的快手社交平臺,決心用快手經濟幫助當地的少數民族群眾脫貧。他組織起了幾個女孩,一手打造起了“浪漫侗家七仙女”這個網絡品牌。通過錄制快手短視頻和網上直播,一方面傳播侗家獨特的傳統文化,一方面幫當地的群眾推銷黃姜、有機大米等農產品,幫助當地的群眾脫離貧困。

張國丹加入了“浪漫侗家七仙女”的行列,並且成為了她們的大姐。從此,在浪漫侗家七仙女的快手號上,“留下來,也是一種闖蕩”,時常成為她們短視頻作品的主題。正因為有快手這樣的互聯網短視頻社交平臺的出現,才使得她們有可能無須遠離深愛的家鄉,就可以獲得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也因此可以把家鄉和民族的文化遺產深耕和傳承下去。

在端午特別節目現場的錄製中,快手直播裡的“穿雲箭”成為了一個熱詞。不瞭解快手直播的主持人,幾次把穿雲箭說成了“火箭”、“穿心箭”,引得現場觀眾爆笑不止,侗家七仙女姐妹也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笑著糾正他。

穿雲箭是快手直播中觀眾對主播的最高打賞,但其實它也是快手平臺把用戶向優質主播引流的一個手段。哪個直播間放出了穿雲箭,系統都會及時通知到所有在快手平臺上看直播的用戶,把他們吸引到內容更為優質的直播間。

浪漫侗家七仙女在快手上的短視頻受歡迎,她們的直播更受關注,收到穿雲箭是常有的事情。一些對侗族文化感興趣的網友甚至從很遠的地方特意跑到大山中的蓋寶村來參觀。

“他們告訴我們外面的世界,我們告訴他們我們這邊的世界。”七仙女中的五妹吳夢霞告訴主持人。

“你們在一起唱侗歌嗎?”主持人李曉東一直放不下美妙的侗歌。

“唱。”

“還有的漢族朋友對我們侗族的語言特別感興趣,我們教他們侗語。有的網友學會了在直播時跟我們用侗語交流。”大姐張國丹在一邊補充。

“你覺得你們最吸引大家的是什麼?”主持人王寧問。

“我覺得是我們的民族文化吧!”

王寧禁不住連連稱讚:“為什麼她們會有這麼大的吸粉能力呢?因為她們的內容足夠硬,這才是真正的‘內容為王’啊!”

在快手平臺上,浪漫侗家七仙女並不是最火的網紅,她們得到的打賞也並不是特別豐厚,但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侗家的非遺文化,讓鄉親們產在深山的農產品能夠賣出去,她們就覺得已經足夠了。

在端午特別節目錄製的最後,主持人王寧和李曉東主動提出來和浪漫侗家七仙女一起錄一段短視頻。

在視頻中,兩位央視主持人對網友們說:請給她們點贊!請給她們放穿雲箭!

侗鄉放響了穿雲箭——快手非遺帶頭人浪漫侗家七仙女央視傳播侗族非遺文化

(圖注:浪漫侗家七仙女和她們的扶貧書記吳玉聖)

侗鄉放響了穿雲箭——快手非遺帶頭人浪漫侗家七仙女央視傳播侗族非遺文化

(圖注:蓋寶村扶貧書記吳玉聖在龍船旗幟上的寄語)

(文字:謝湘新攝影攝像:張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