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宗店鄉地名文化'

"

宗店鄉 在杞縣縣境南部。南接太康縣龍曲鄉,東連睢縣長崗鄉,西鄰板木鄉,北靠傅集鎮。全鄉南北狹長。106國道縱貫全境。面積46.5平方公里。轄宗店、定張、麥莊、花園、水坑劉、常營、大院、宋莊、井陳、陳河、瓦崗、陳林、劉寨、湯莊、大張等15個村委會,56個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地後店,故名宗店鄉。

"

宗店鄉 在杞縣縣境南部。南接太康縣龍曲鄉,東連睢縣長崗鄉,西鄰板木鄉,北靠傅集鎮。全鄉南北狹長。106國道縱貫全境。面積46.5平方公里。轄宗店、定張、麥莊、花園、水坑劉、常營、大院、宋莊、井陳、陳河、瓦崗、陳林、劉寨、湯莊、大張等15個村委會,56個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地後店,故名宗店鄉。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宗店鄉地名文化

明屬清陵保;清為瓦崗社、板木社、傅集社;民國初為板木區東部,傅集區南部;1935年為杞縣第一區常宗程聯保、大瓦湯聯保、板吳陳聯保、馬趙劉聯保;抗戰時期,先為杞南辦事處第二分會,繼為芝圃縣第一區;1949年屬板木區;1958年屬躍進人民公社,後改為板木人民公社;1975年板木人民公社析出東部宗店、麥莊、水坑劉、花園、常營、大院、宋莊、井陳、陳河、瓦崗、陳林、劉寨、湯莊、大張、定張15個大隊,組建宗店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稱鄉。

全鄉地勢平坦,西北微向東南傾斜。東部有小溫河流過,鐵底河流經西南部,東風二乾渠、井陳溝、三堂溝、劉寨溝流經中部。耕地48346畝,西部少量淤土,東部大部沙質土壤和少量鹽鹼地機井500餘眼全鄉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間有雜糧、紅薯、蔬菜等作物。

工業方面,相繼建有綜合廠、麵粉廠、窯廠棉紗廠,兩戶一體的廠店,鞋廠。

文教衛生事業方面:初級中學1所,小學15所,衛生院1處。村委會衛生室15處,獸醫站1個。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有晨集、綆會市場多處。

瓦崗大雲寺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宗店鄉 在杞縣縣境南部。南接太康縣龍曲鄉,東連睢縣長崗鄉,西鄰板木鄉,北靠傅集鎮。全鄉南北狹長。106國道縱貫全境。面積46.5平方公里。轄宗店、定張、麥莊、花園、水坑劉、常營、大院、宋莊、井陳、陳河、瓦崗、陳林、劉寨、湯莊、大張等15個村委會,56個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地後店,故名宗店鄉。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宗店鄉地名文化

明屬清陵保;清為瓦崗社、板木社、傅集社;民國初為板木區東部,傅集區南部;1935年為杞縣第一區常宗程聯保、大瓦湯聯保、板吳陳聯保、馬趙劉聯保;抗戰時期,先為杞南辦事處第二分會,繼為芝圃縣第一區;1949年屬板木區;1958年屬躍進人民公社,後改為板木人民公社;1975年板木人民公社析出東部宗店、麥莊、水坑劉、花園、常營、大院、宋莊、井陳、陳河、瓦崗、陳林、劉寨、湯莊、大張、定張15個大隊,組建宗店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稱鄉。

全鄉地勢平坦,西北微向東南傾斜。東部有小溫河流過,鐵底河流經西南部,東風二乾渠、井陳溝、三堂溝、劉寨溝流經中部。耕地48346畝,西部少量淤土,東部大部沙質土壤和少量鹽鹼地機井500餘眼全鄉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間有雜糧、紅薯、蔬菜等作物。

工業方面,相繼建有綜合廠、麵粉廠、窯廠棉紗廠,兩戶一體的廠店,鞋廠。

文教衛生事業方面:初級中學1所,小學15所,衛生院1處。村委會衛生室15處,獸醫站1個。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有晨集、綆會市場多處。

瓦崗大雲寺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宗店鄉地名文化

宗店 在杞縣城南30公里處。宗店村委會駐地。

明代,村臨杞縣通往太康官(公)道,宗姓居此開設旅店,稱宗家店,簡稱宗店。又名前店。

聚落呈矩形,村莊面積15萬平方米。主街東西與南北街呈“丁”字形。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紅淤。機井21眼,機電配套齊全。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小學1所,衛生室1處。

106國道由村西通過。

後店 在杞縣城南30公里處。宗店村委會轄村宗店鄉人民政府駐地。

因居宗店之後故名。

聚落矩形,面積4萬平方米。主街東西走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紅淤。機井5眼,機電配套齊全,主產小麥、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

因地處睢、杞、太三縣邊境,故集會繁榮,農曆雙日晨集,月逢三、八綆會。

106國道穿村而過。

小盛 在杞縣城南30公里、後店北1公里處。屬宗店村委會轄村。

據傳,原系王程樓望族張姓外莊園,佃農居之,人稱小樓盛。後簡為小盛。

聚落矩形,面積12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村西臨公路。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紅淤。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村後有宗店鄉辦中學1所。

106國道穿村而過。

曹莊 在杞縣城南30公里、後店北1公里處。屬宗店村委會轄村。

明初曹姓建村,稱曹家莊,後簡稱曹莊。

聚落矩形,面積15萬平方米。東西街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

宗店鄉 在杞縣縣境南部。南接太康縣龍曲鄉,東連睢縣長崗鄉,西鄰板木鄉,北靠傅集鎮。全鄉南北狹長。106國道縱貫全境。面積46.5平方公里。轄宗店、定張、麥莊、花園、水坑劉、常營、大院、宋莊、井陳、陳河、瓦崗、陳林、劉寨、湯莊、大張等15個村委會,56個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地後店,故名宗店鄉。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宗店鄉地名文化

明屬清陵保;清為瓦崗社、板木社、傅集社;民國初為板木區東部,傅集區南部;1935年為杞縣第一區常宗程聯保、大瓦湯聯保、板吳陳聯保、馬趙劉聯保;抗戰時期,先為杞南辦事處第二分會,繼為芝圃縣第一區;1949年屬板木區;1958年屬躍進人民公社,後改為板木人民公社;1975年板木人民公社析出東部宗店、麥莊、水坑劉、花園、常營、大院、宋莊、井陳、陳河、瓦崗、陳林、劉寨、湯莊、大張、定張15個大隊,組建宗店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稱鄉。

全鄉地勢平坦,西北微向東南傾斜。東部有小溫河流過,鐵底河流經西南部,東風二乾渠、井陳溝、三堂溝、劉寨溝流經中部。耕地48346畝,西部少量淤土,東部大部沙質土壤和少量鹽鹼地機井500餘眼全鄉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間有雜糧、紅薯、蔬菜等作物。

工業方面,相繼建有綜合廠、麵粉廠、窯廠棉紗廠,兩戶一體的廠店,鞋廠。

文教衛生事業方面:初級中學1所,小學15所,衛生院1處。村委會衛生室15處,獸醫站1個。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有晨集、綆會市場多處。

瓦崗大雲寺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宗店鄉地名文化

宗店 在杞縣城南30公里處。宗店村委會駐地。

明代,村臨杞縣通往太康官(公)道,宗姓居此開設旅店,稱宗家店,簡稱宗店。又名前店。

聚落呈矩形,村莊面積15萬平方米。主街東西與南北街呈“丁”字形。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紅淤。機井21眼,機電配套齊全。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小學1所,衛生室1處。

106國道由村西通過。

後店 在杞縣城南30公里處。宗店村委會轄村宗店鄉人民政府駐地。

因居宗店之後故名。

聚落矩形,面積4萬平方米。主街東西走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紅淤。機井5眼,機電配套齊全,主產小麥、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

因地處睢、杞、太三縣邊境,故集會繁榮,農曆雙日晨集,月逢三、八綆會。

106國道穿村而過。

小盛 在杞縣城南30公里、後店北1公里處。屬宗店村委會轄村。

據傳,原系王程樓望族張姓外莊園,佃農居之,人稱小樓盛。後簡為小盛。

聚落矩形,面積12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村西臨公路。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紅淤。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村後有宗店鄉辦中學1所。

106國道穿村而過。

曹莊 在杞縣城南30公里、後店北1公里處。屬宗店村委會轄村。

明初曹姓建村,稱曹家莊,後簡稱曹莊。

聚落矩形,面積15萬平方米。東西街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宗店鄉地名文化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紅淤。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作物。

東鄰106國道。

定張 在杞縣城南30公里、後店西北1.5公里處。定張村委會駐地。

據傳,張姓於此定居,故名定張村,簡名定張。

聚落矩形,面積1.2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民舍大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兼營培養蘑菇菌種等副業。小學1所,衛生室1處。

村西鄰杞縣一太康公路。

胡樓 在杞縣城南30公里、後店西北2公里處。1個村民組,63戶,318人,耕地501畝屬定張村委會轄村。

據傳,胡姓居此蓋樓房一幢,以此命名為胡樓。

聚落矩形,面積12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機井7眼,機電配套齊全。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大路東通106國道。

丁莊 在杞縣城南31公里、後店西南2公里處。屬定張村委會轄村。

明初,丁、王二姓由城縣遷此定居建村,取名丁王莊。後因王姓人口不旺,更名丁家莊,簡稱丁莊。

聚落近似長方形,面積16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與南北街垂直相交。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主產小麥、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

村北有宗店一板木公路。

麥莊 在杞縣城南32公里、後店東南2公里處。麥莊村委會駐地。

明末,麥姓在此落戶建村,取名麥家莊,簡稱麥莊。今麥姓戶絕,仍沿用其名。

聚落東西長方形,面積7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機井7眼,機電配套齊全。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小學1所,衛生室1處。

大路西通106國道。

孫莊 在杞縣城南33公里、後店南2公里處。屬麥莊村委會轄村。

明孫姓居此建村,故名孫莊。

聚落近似長方形,面積3.3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機井8眼,機電配套齊全。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大路西通106國道。

"

宗店鄉 在杞縣縣境南部。南接太康縣龍曲鄉,東連睢縣長崗鄉,西鄰板木鄉,北靠傅集鎮。全鄉南北狹長。106國道縱貫全境。面積46.5平方公里。轄宗店、定張、麥莊、花園、水坑劉、常營、大院、宋莊、井陳、陳河、瓦崗、陳林、劉寨、湯莊、大張等15個村委會,56個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地後店,故名宗店鄉。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宗店鄉地名文化

明屬清陵保;清為瓦崗社、板木社、傅集社;民國初為板木區東部,傅集區南部;1935年為杞縣第一區常宗程聯保、大瓦湯聯保、板吳陳聯保、馬趙劉聯保;抗戰時期,先為杞南辦事處第二分會,繼為芝圃縣第一區;1949年屬板木區;1958年屬躍進人民公社,後改為板木人民公社;1975年板木人民公社析出東部宗店、麥莊、水坑劉、花園、常營、大院、宋莊、井陳、陳河、瓦崗、陳林、劉寨、湯莊、大張、定張15個大隊,組建宗店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稱鄉。

全鄉地勢平坦,西北微向東南傾斜。東部有小溫河流過,鐵底河流經西南部,東風二乾渠、井陳溝、三堂溝、劉寨溝流經中部。耕地48346畝,西部少量淤土,東部大部沙質土壤和少量鹽鹼地機井500餘眼全鄉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間有雜糧、紅薯、蔬菜等作物。

工業方面,相繼建有綜合廠、麵粉廠、窯廠棉紗廠,兩戶一體的廠店,鞋廠。

文教衛生事業方面:初級中學1所,小學15所,衛生院1處。村委會衛生室15處,獸醫站1個。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有晨集、綆會市場多處。

瓦崗大雲寺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宗店鄉地名文化

宗店 在杞縣城南30公里處。宗店村委會駐地。

明代,村臨杞縣通往太康官(公)道,宗姓居此開設旅店,稱宗家店,簡稱宗店。又名前店。

聚落呈矩形,村莊面積15萬平方米。主街東西與南北街呈“丁”字形。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紅淤。機井21眼,機電配套齊全。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小學1所,衛生室1處。

106國道由村西通過。

後店 在杞縣城南30公里處。宗店村委會轄村宗店鄉人民政府駐地。

因居宗店之後故名。

聚落矩形,面積4萬平方米。主街東西走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紅淤。機井5眼,機電配套齊全,主產小麥、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

因地處睢、杞、太三縣邊境,故集會繁榮,農曆雙日晨集,月逢三、八綆會。

106國道穿村而過。

小盛 在杞縣城南30公里、後店北1公里處。屬宗店村委會轄村。

據傳,原系王程樓望族張姓外莊園,佃農居之,人稱小樓盛。後簡為小盛。

聚落矩形,面積12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村西臨公路。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紅淤。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村後有宗店鄉辦中學1所。

106國道穿村而過。

曹莊 在杞縣城南30公里、後店北1公里處。屬宗店村委會轄村。

明初曹姓建村,稱曹家莊,後簡稱曹莊。

聚落矩形,面積15萬平方米。東西街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宗店鄉地名文化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紅淤。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作物。

東鄰106國道。

定張 在杞縣城南30公里、後店西北1.5公里處。定張村委會駐地。

據傳,張姓於此定居,故名定張村,簡名定張。

聚落矩形,面積1.2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民舍大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兼營培養蘑菇菌種等副業。小學1所,衛生室1處。

村西鄰杞縣一太康公路。

胡樓 在杞縣城南30公里、後店西北2公里處。1個村民組,63戶,318人,耕地501畝屬定張村委會轄村。

據傳,胡姓居此蓋樓房一幢,以此命名為胡樓。

聚落矩形,面積12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機井7眼,機電配套齊全。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大路東通106國道。

丁莊 在杞縣城南31公里、後店西南2公里處。屬定張村委會轄村。

明初,丁、王二姓由城縣遷此定居建村,取名丁王莊。後因王姓人口不旺,更名丁家莊,簡稱丁莊。

聚落近似長方形,面積16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與南北街垂直相交。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主產小麥、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

村北有宗店一板木公路。

麥莊 在杞縣城南32公里、後店東南2公里處。麥莊村委會駐地。

明末,麥姓在此落戶建村,取名麥家莊,簡稱麥莊。今麥姓戶絕,仍沿用其名。

聚落東西長方形,面積7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機井7眼,機電配套齊全。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小學1所,衛生室1處。

大路西通106國道。

孫莊 在杞縣城南33公里、後店南2公里處。屬麥莊村委會轄村。

明孫姓居此建村,故名孫莊。

聚落近似長方形,面積3.3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機井8眼,機電配套齊全。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大路西通106國道。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宗店鄉地名文化

韓莊 在杞縣城南32公里、後店南1.5公里處。屬麥莊村委會轄村。

明韓姓居此建村,取名韓莊。

聚落矩形,面積3.3萬平方米。主街東西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機井7眼。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東鄰106國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