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
"
欽州: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筆者和朋友們探討欽州港的發展。

朋友很不解欽州港為什麼要發展石化、裝備製造、林漿紙、糧油等產業,他們認為欽州港完全可以佈局發展其他產業。

為什麼是這些產業,而不是其他產業?

為什麼欽州不能走廣東珠三角那樣的發展之路?為什麼欽州不能走長三角那樣的發展道路?

筆者想告訴有疑問的朋友們:現在的發展環境已經與過去大大不同,欽州不是珠三角、長三角,不能照抄照搬別地發展,所謂“橘生於南則為橘,橘生於北則為枳”,照抄照搬只會適得其反。

欽州靠近越南,面向東南亞,這些國家並不發達,大致環境和廣西差不多,都處於農轉工階段,很多產業同質化,發展有很多雷同之處。

發展“三來一補”加工企業,欽州沒有產業鏈,沒有成本優勢,而且,現在越南正在著力打造“世界工廠”,我們發展加工業,是在和越南競爭,競爭激烈的同時,還不能保證贏。

向東發展,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接納東部產業轉移,但欽州並沒有直接和粵港澳陸地接壤的地方,水路也不便,除非平陸運河開通。所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是事倍功半。

欽州要走出一條特色的發展之路,只有向海這麼一條出路,必須堅持 “上下華山一條路”的思想。欽州不向海發展,不做好向海文章,在重重包圍下,欽州發展就是狹路一條、死衚衕一條。

如何推動欽州發展向海而榮?筆者認為必須起碼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港口;二是形成流量;三是有產業依託。發展港口有通道流量支撐,通道流量有產業依託,發展才會互生互榮。

現在,東部沿海很多城市已發展起來,產業佈局趨於平穩。企業發展講究產業鏈條,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發展成本,增加利潤。欽州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的產業鏈條沒有形成,如欽州總是尋思著接納“產業轉移”,是永遠也做不大產業的。欽州沒有相應的產業根基,只是接納產業的某個鏈條,不具備成本優勢,和別人競爭根本沒有優勢,發展起來只會“地動山搖”,最終也會慘不忍睹。

唯有努力自成格局,自立“門派”。推動龍頭企業建設,加強產業鏈條,形成發展集群。

"
欽州: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筆者和朋友們探討欽州港的發展。

朋友很不解欽州港為什麼要發展石化、裝備製造、林漿紙、糧油等產業,他們認為欽州港完全可以佈局發展其他產業。

為什麼是這些產業,而不是其他產業?

為什麼欽州不能走廣東珠三角那樣的發展之路?為什麼欽州不能走長三角那樣的發展道路?

筆者想告訴有疑問的朋友們:現在的發展環境已經與過去大大不同,欽州不是珠三角、長三角,不能照抄照搬別地發展,所謂“橘生於南則為橘,橘生於北則為枳”,照抄照搬只會適得其反。

欽州靠近越南,面向東南亞,這些國家並不發達,大致環境和廣西差不多,都處於農轉工階段,很多產業同質化,發展有很多雷同之處。

發展“三來一補”加工企業,欽州沒有產業鏈,沒有成本優勢,而且,現在越南正在著力打造“世界工廠”,我們發展加工業,是在和越南競爭,競爭激烈的同時,還不能保證贏。

向東發展,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接納東部產業轉移,但欽州並沒有直接和粵港澳陸地接壤的地方,水路也不便,除非平陸運河開通。所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是事倍功半。

欽州要走出一條特色的發展之路,只有向海這麼一條出路,必須堅持 “上下華山一條路”的思想。欽州不向海發展,不做好向海文章,在重重包圍下,欽州發展就是狹路一條、死衚衕一條。

如何推動欽州發展向海而榮?筆者認為必須起碼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港口;二是形成流量;三是有產業依託。發展港口有通道流量支撐,通道流量有產業依託,發展才會互生互榮。

現在,東部沿海很多城市已發展起來,產業佈局趨於平穩。企業發展講究產業鏈條,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發展成本,增加利潤。欽州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的產業鏈條沒有形成,如欽州總是尋思著接納“產業轉移”,是永遠也做不大產業的。欽州沒有相應的產業根基,只是接納產業的某個鏈條,不具備成本優勢,和別人競爭根本沒有優勢,發展起來只會“地動山搖”,最終也會慘不忍睹。

唯有努力自成格局,自立“門派”。推動龍頭企業建設,加強產業鏈條,形成發展集群。

欽州: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需要大量原材料供應或大量外貿出口的企業,港口是首要選擇,通過爭取成本優勢,尋找企業再發展做大新機會。

進駐欽州港的都是些大項目、大企業,這些企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或者需要大量出口,海運成本最低,可以形成成本優勢。

所以,這決定了落戶欽州港的企業必須是需要大量原材料或有大量外貿出口的企業,只有這些企業,落戶欽州港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互相成全。

當然,如果欽州有廣東珠三角或者長三角這樣的發展環境,完全可以選擇其他發展模式。但欽州沒有,而且,現在是欽州有求發展的時期,可以討價還價的資本並不多。

當然,欽州還可以通過利用人脈資源來改變發展模式,打開發展空間。2006年,廣州書記林樹森擔任貴州省省長,其利用在廣東的人脈資源大修貴州通往廣州的高鐵、高速,連通廣東,打好了貴州發展的基礎。之後,貴州大抓大數據產業中心建設,鋪好信息高速公路,促使貴州形成發展乘勢,有力推動了貴州的大發展,走出了一條後發展地區發展的新路。但這不符合欽州目前的情況,現在的欽州已到了等不起慢不得的階段。

欽州港現在的這些產業,無論是中石油廣西欽州煉油廠、國投欽州燃煤電廠、中糧欽州公司、金桂公司、中船欽州修造船廠等,還是簽約落戶在建的上海華誼、浙江桐昆、浙江恆逸等大企業,它們與欽州都是互相成全,找到了各自發展的機會。欽州港這些大企業自帶發光源,有強大造血能力,自成產業鏈,可以帶動產業大發展。

但一些人喜歡從個人得失來看發展,否定發展,將欽州發展石化產業看成是“妖魔鬼怪”。

發展是辯證的,既是得失,也是取捨。只要欽州發展的利大於弊,得大於失,發展就是有效的,發展就是成功的。

1992年,全市捐款建設欽州港,每個人只是少花幾塊錢,但得到了一個欽州港,結束欽州有海無港歷史,從此欽州走上發展快車道。這是利大於弊,得大於失。

大企業進駐欽州港,少部分人雖然因此成了失地失海的農民,但臨港工業長“大”變“壯”,工業脊樑逐步挺起來,有力推動了欽州發展,欽州變成了一座生機勃勃的城市。這是利大於弊,得大於失。

落後就要捱打,不發展就是死路一條。

欽州當地農村有一句貶人之話叫“圈住瘦雞揀肥鴨”,指的是那些條件不好卻常常挑三揀四的人。用此來形容一些人對欽州發展吹毛求疵也很貼切。

在自身實力不濟之時,在發展有求於人的時候,很多時候並不允許我們當事後諸葛亮。

尊重客觀事實的發展才是適合的發展,才是有效的發展。

在發展上吹牛皮誰都會,但實際發展卻只會困難重重,每進一步都不易。

欽州引進的這些重大產業項目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爭取來了,有了這些產業作為依託,欽州的工業會逐步強大起來,推動欽州經濟加快發展,欽州才有了和別人較量的資本和勇氣。現在還不是說好不好的時候,沒有發展,說好不好都是指鹿為馬。

自貿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為欽州發展營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欽州不會走老路,不會走舊路,欽州會走新路,會走別人從未走過的路,走屬於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

欽州發展的這條路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樞紐城市,構建大開放、大通道、大港口、大產業、大物流發展新格局。

別人怎麼說無所謂,任由說去吧。

發展是主題,埋頭苦幹抓落實才是關鍵。

"
欽州: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筆者和朋友們探討欽州港的發展。

朋友很不解欽州港為什麼要發展石化、裝備製造、林漿紙、糧油等產業,他們認為欽州港完全可以佈局發展其他產業。

為什麼是這些產業,而不是其他產業?

為什麼欽州不能走廣東珠三角那樣的發展之路?為什麼欽州不能走長三角那樣的發展道路?

筆者想告訴有疑問的朋友們:現在的發展環境已經與過去大大不同,欽州不是珠三角、長三角,不能照抄照搬別地發展,所謂“橘生於南則為橘,橘生於北則為枳”,照抄照搬只會適得其反。

欽州靠近越南,面向東南亞,這些國家並不發達,大致環境和廣西差不多,都處於農轉工階段,很多產業同質化,發展有很多雷同之處。

發展“三來一補”加工企業,欽州沒有產業鏈,沒有成本優勢,而且,現在越南正在著力打造“世界工廠”,我們發展加工業,是在和越南競爭,競爭激烈的同時,還不能保證贏。

向東發展,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接納東部產業轉移,但欽州並沒有直接和粵港澳陸地接壤的地方,水路也不便,除非平陸運河開通。所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是事倍功半。

欽州要走出一條特色的發展之路,只有向海這麼一條出路,必須堅持 “上下華山一條路”的思想。欽州不向海發展,不做好向海文章,在重重包圍下,欽州發展就是狹路一條、死衚衕一條。

如何推動欽州發展向海而榮?筆者認為必須起碼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港口;二是形成流量;三是有產業依託。發展港口有通道流量支撐,通道流量有產業依託,發展才會互生互榮。

現在,東部沿海很多城市已發展起來,產業佈局趨於平穩。企業發展講究產業鏈條,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發展成本,增加利潤。欽州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的產業鏈條沒有形成,如欽州總是尋思著接納“產業轉移”,是永遠也做不大產業的。欽州沒有相應的產業根基,只是接納產業的某個鏈條,不具備成本優勢,和別人競爭根本沒有優勢,發展起來只會“地動山搖”,最終也會慘不忍睹。

唯有努力自成格局,自立“門派”。推動龍頭企業建設,加強產業鏈條,形成發展集群。

欽州: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需要大量原材料供應或大量外貿出口的企業,港口是首要選擇,通過爭取成本優勢,尋找企業再發展做大新機會。

進駐欽州港的都是些大項目、大企業,這些企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或者需要大量出口,海運成本最低,可以形成成本優勢。

所以,這決定了落戶欽州港的企業必須是需要大量原材料或有大量外貿出口的企業,只有這些企業,落戶欽州港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互相成全。

當然,如果欽州有廣東珠三角或者長三角這樣的發展環境,完全可以選擇其他發展模式。但欽州沒有,而且,現在是欽州有求發展的時期,可以討價還價的資本並不多。

當然,欽州還可以通過利用人脈資源來改變發展模式,打開發展空間。2006年,廣州書記林樹森擔任貴州省省長,其利用在廣東的人脈資源大修貴州通往廣州的高鐵、高速,連通廣東,打好了貴州發展的基礎。之後,貴州大抓大數據產業中心建設,鋪好信息高速公路,促使貴州形成發展乘勢,有力推動了貴州的大發展,走出了一條後發展地區發展的新路。但這不符合欽州目前的情況,現在的欽州已到了等不起慢不得的階段。

欽州港現在的這些產業,無論是中石油廣西欽州煉油廠、國投欽州燃煤電廠、中糧欽州公司、金桂公司、中船欽州修造船廠等,還是簽約落戶在建的上海華誼、浙江桐昆、浙江恆逸等大企業,它們與欽州都是互相成全,找到了各自發展的機會。欽州港這些大企業自帶發光源,有強大造血能力,自成產業鏈,可以帶動產業大發展。

但一些人喜歡從個人得失來看發展,否定發展,將欽州發展石化產業看成是“妖魔鬼怪”。

發展是辯證的,既是得失,也是取捨。只要欽州發展的利大於弊,得大於失,發展就是有效的,發展就是成功的。

1992年,全市捐款建設欽州港,每個人只是少花幾塊錢,但得到了一個欽州港,結束欽州有海無港歷史,從此欽州走上發展快車道。這是利大於弊,得大於失。

大企業進駐欽州港,少部分人雖然因此成了失地失海的農民,但臨港工業長“大”變“壯”,工業脊樑逐步挺起來,有力推動了欽州發展,欽州變成了一座生機勃勃的城市。這是利大於弊,得大於失。

落後就要捱打,不發展就是死路一條。

欽州當地農村有一句貶人之話叫“圈住瘦雞揀肥鴨”,指的是那些條件不好卻常常挑三揀四的人。用此來形容一些人對欽州發展吹毛求疵也很貼切。

在自身實力不濟之時,在發展有求於人的時候,很多時候並不允許我們當事後諸葛亮。

尊重客觀事實的發展才是適合的發展,才是有效的發展。

在發展上吹牛皮誰都會,但實際發展卻只會困難重重,每進一步都不易。

欽州引進的這些重大產業項目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爭取來了,有了這些產業作為依託,欽州的工業會逐步強大起來,推動欽州經濟加快發展,欽州才有了和別人較量的資本和勇氣。現在還不是說好不好的時候,沒有發展,說好不好都是指鹿為馬。

自貿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為欽州發展營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欽州不會走老路,不會走舊路,欽州會走新路,會走別人從未走過的路,走屬於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

欽州發展的這條路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樞紐城市,構建大開放、大通道、大港口、大產業、大物流發展新格局。

別人怎麼說無所謂,任由說去吧。

發展是主題,埋頭苦幹抓落實才是關鍵。

欽州: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陌上春天花似錦,水下冬天魚不寒。二叔欽州說事,以文載道,歡迎點擊、分享、留言,轉載註明出處,謝謝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