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文 / 微風

這是[蜂虻]的第25篇原創文章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文 / 微風

這是[蜂虻]的第25篇原創文章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在乎他人目光

最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想要放棄幾十萬的年薪,去做音樂。

這個朋友,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成績優秀,知書達禮,獎學金拿到手軟,畢業時也不出意外,到了一家薪資優越的企業就職。

但他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辭去了自己的工作,轉身去學習音樂。

朋友說,別看他表面活得很從容,從小比別人優秀,但其實壓力特別大,從小身邊的人對他期望就很高,隨著他成了別人眼中的學霸和天才,這種期望也越來越高,為了不讓身邊的人失望,繼續認可他,他不得不用盡全力,變得更優秀。

但他越努力,做得越好,越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不能成為大家眼中的那種人,他對我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身邊的人一直在看著我,只要我一停下來成為一個普通人,他們就不再認可我”。

朋友為了保持自己年輕有為的形象,一邊飽受奮鬥的壓力,一邊又極度害怕自己不能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

直到他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嚴重到自殺,從死亡的邊緣被搶救回來,他才發生轉變。

他說我現在才明白,比起外界的目光,自己的內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從那之後朋友不再理會別人的看法和目光,有人說他變得普通了,也有人說他變得懶惰了,但他只是笑笑不說話。

他在各種質疑的目光中做起了喜歡的音樂,拿著微不足道的收入,卻開心得像個億萬富翁。

我問他,你不害怕自己變得平凡了嗎?

他告訴我:“我只是不想再為了別人的評價和看法去犧牲自己了,如果追隨自己的內心只能讓我平凡,那麼平凡就是我的價值。”

對呀,如果我們因愛自己不再出眾,不是我們淪為了平庸,而是我們活出了自己。

每個人生活中總會收到那麼幾句突然的關心:工資高不高?房子有沒有?這個年齡怎麼還不結婚?那個年齡怎麼還沒有像樣的工作?

總有人想看看我們是不是優秀,但只有自己才知道活得開不開心,如果自己不開心,再多的努力都是給別人看的,但如果我們專注於本心,那麼無論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是活出了自己。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文 / 微風

這是[蜂虻]的第25篇原創文章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在乎他人目光

最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想要放棄幾十萬的年薪,去做音樂。

這個朋友,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成績優秀,知書達禮,獎學金拿到手軟,畢業時也不出意外,到了一家薪資優越的企業就職。

但他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辭去了自己的工作,轉身去學習音樂。

朋友說,別看他表面活得很從容,從小比別人優秀,但其實壓力特別大,從小身邊的人對他期望就很高,隨著他成了別人眼中的學霸和天才,這種期望也越來越高,為了不讓身邊的人失望,繼續認可他,他不得不用盡全力,變得更優秀。

但他越努力,做得越好,越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不能成為大家眼中的那種人,他對我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身邊的人一直在看著我,只要我一停下來成為一個普通人,他們就不再認可我”。

朋友為了保持自己年輕有為的形象,一邊飽受奮鬥的壓力,一邊又極度害怕自己不能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

直到他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嚴重到自殺,從死亡的邊緣被搶救回來,他才發生轉變。

他說我現在才明白,比起外界的目光,自己的內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從那之後朋友不再理會別人的看法和目光,有人說他變得普通了,也有人說他變得懶惰了,但他只是笑笑不說話。

他在各種質疑的目光中做起了喜歡的音樂,拿著微不足道的收入,卻開心得像個億萬富翁。

我問他,你不害怕自己變得平凡了嗎?

他告訴我:“我只是不想再為了別人的評價和看法去犧牲自己了,如果追隨自己的內心只能讓我平凡,那麼平凡就是我的價值。”

對呀,如果我們因愛自己不再出眾,不是我們淪為了平庸,而是我們活出了自己。

每個人生活中總會收到那麼幾句突然的關心:工資高不高?房子有沒有?這個年齡怎麼還不結婚?那個年齡怎麼還沒有像樣的工作?

總有人想看看我們是不是優秀,但只有自己才知道活得開不開心,如果自己不開心,再多的努力都是給別人看的,但如果我們專注於本心,那麼無論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是活出了自己。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討好他人

知乎熱榜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叔本華認為年輕人很早洞察人事,諳於世故預示著本性平庸?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因為這樣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世界的舔狗,迷失了自己,成為了為世界和他人的標準而活的人。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文 / 微風

這是[蜂虻]的第25篇原創文章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在乎他人目光

最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想要放棄幾十萬的年薪,去做音樂。

這個朋友,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成績優秀,知書達禮,獎學金拿到手軟,畢業時也不出意外,到了一家薪資優越的企業就職。

但他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辭去了自己的工作,轉身去學習音樂。

朋友說,別看他表面活得很從容,從小比別人優秀,但其實壓力特別大,從小身邊的人對他期望就很高,隨著他成了別人眼中的學霸和天才,這種期望也越來越高,為了不讓身邊的人失望,繼續認可他,他不得不用盡全力,變得更優秀。

但他越努力,做得越好,越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不能成為大家眼中的那種人,他對我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身邊的人一直在看著我,只要我一停下來成為一個普通人,他們就不再認可我”。

朋友為了保持自己年輕有為的形象,一邊飽受奮鬥的壓力,一邊又極度害怕自己不能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

直到他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嚴重到自殺,從死亡的邊緣被搶救回來,他才發生轉變。

他說我現在才明白,比起外界的目光,自己的內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從那之後朋友不再理會別人的看法和目光,有人說他變得普通了,也有人說他變得懶惰了,但他只是笑笑不說話。

他在各種質疑的目光中做起了喜歡的音樂,拿著微不足道的收入,卻開心得像個億萬富翁。

我問他,你不害怕自己變得平凡了嗎?

他告訴我:“我只是不想再為了別人的評價和看法去犧牲自己了,如果追隨自己的內心只能讓我平凡,那麼平凡就是我的價值。”

對呀,如果我們因愛自己不再出眾,不是我們淪為了平庸,而是我們活出了自己。

每個人生活中總會收到那麼幾句突然的關心:工資高不高?房子有沒有?這個年齡怎麼還不結婚?那個年齡怎麼還沒有像樣的工作?

總有人想看看我們是不是優秀,但只有自己才知道活得開不開心,如果自己不開心,再多的努力都是給別人看的,但如果我們專注於本心,那麼無論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是活出了自己。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討好他人

知乎熱榜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叔本華認為年輕人很早洞察人事,諳於世故預示著本性平庸?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因為這樣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世界的舔狗,迷失了自己,成為了為世界和他人的標準而活的人。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知名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分享了關於自己“討好型人格”的經歷。

蔣方舟表示,當她用“討好型人格”的標準看自己的時候,發現自己不但不會跟他人表現自己的真實情緒,在最親近的人面前,也極力討好,一味避免發生衝突,不想讓對方不高興。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文 / 微風

這是[蜂虻]的第25篇原創文章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在乎他人目光

最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想要放棄幾十萬的年薪,去做音樂。

這個朋友,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成績優秀,知書達禮,獎學金拿到手軟,畢業時也不出意外,到了一家薪資優越的企業就職。

但他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辭去了自己的工作,轉身去學習音樂。

朋友說,別看他表面活得很從容,從小比別人優秀,但其實壓力特別大,從小身邊的人對他期望就很高,隨著他成了別人眼中的學霸和天才,這種期望也越來越高,為了不讓身邊的人失望,繼續認可他,他不得不用盡全力,變得更優秀。

但他越努力,做得越好,越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不能成為大家眼中的那種人,他對我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身邊的人一直在看著我,只要我一停下來成為一個普通人,他們就不再認可我”。

朋友為了保持自己年輕有為的形象,一邊飽受奮鬥的壓力,一邊又極度害怕自己不能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

直到他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嚴重到自殺,從死亡的邊緣被搶救回來,他才發生轉變。

他說我現在才明白,比起外界的目光,自己的內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從那之後朋友不再理會別人的看法和目光,有人說他變得普通了,也有人說他變得懶惰了,但他只是笑笑不說話。

他在各種質疑的目光中做起了喜歡的音樂,拿著微不足道的收入,卻開心得像個億萬富翁。

我問他,你不害怕自己變得平凡了嗎?

他告訴我:“我只是不想再為了別人的評價和看法去犧牲自己了,如果追隨自己的內心只能讓我平凡,那麼平凡就是我的價值。”

對呀,如果我們因愛自己不再出眾,不是我們淪為了平庸,而是我們活出了自己。

每個人生活中總會收到那麼幾句突然的關心:工資高不高?房子有沒有?這個年齡怎麼還不結婚?那個年齡怎麼還沒有像樣的工作?

總有人想看看我們是不是優秀,但只有自己才知道活得開不開心,如果自己不開心,再多的努力都是給別人看的,但如果我們專注於本心,那麼無論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是活出了自己。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討好他人

知乎熱榜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叔本華認為年輕人很早洞察人事,諳於世故預示著本性平庸?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因為這樣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世界的舔狗,迷失了自己,成為了為世界和他人的標準而活的人。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知名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分享了關於自己“討好型人格”的經歷。

蔣方舟表示,當她用“討好型人格”的標準看自己的時候,發現自己不但不會跟他人表現自己的真實情緒,在最親近的人面前,也極力討好,一味避免發生衝突,不想讓對方不高興。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在《圓桌派》中她曾經說,因為討好型人格的影響,小時候,每逢過年,就自己在一大家子人面前表演一套春晚,先唱歌,再跳舞,然後再說相聲,不停地表演,就是為了討得別人的喜歡。

多年以來,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她也一直扮演著討好別人的角色,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老好人,自己內心卻相當不喜歡自己,因為她覺得,真正欣賞你的人,不會喜歡你故作討好的樣子。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那個故作討好的蔣方舟,為了討好世界而偽裝自己的真實情緒,時間久了,我們就忘記了自己的內心感受,成為了叔本華口中,本性平庸的年輕人。

正如同楊瀾的那句話:

我們常常會在所謂“讓別人喜歡我”的這個過程中丟失真正的自己。但是當你有了一定的閱歷,你就會知道,如果你沒有自我,你討不了任何人的喜歡。

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迎合世界,也不必委屈自己事事討好別人,只有討好了自己,才能真正被世界喜歡。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文 / 微風

這是[蜂虻]的第25篇原創文章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在乎他人目光

最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想要放棄幾十萬的年薪,去做音樂。

這個朋友,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成績優秀,知書達禮,獎學金拿到手軟,畢業時也不出意外,到了一家薪資優越的企業就職。

但他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辭去了自己的工作,轉身去學習音樂。

朋友說,別看他表面活得很從容,從小比別人優秀,但其實壓力特別大,從小身邊的人對他期望就很高,隨著他成了別人眼中的學霸和天才,這種期望也越來越高,為了不讓身邊的人失望,繼續認可他,他不得不用盡全力,變得更優秀。

但他越努力,做得越好,越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不能成為大家眼中的那種人,他對我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身邊的人一直在看著我,只要我一停下來成為一個普通人,他們就不再認可我”。

朋友為了保持自己年輕有為的形象,一邊飽受奮鬥的壓力,一邊又極度害怕自己不能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

直到他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嚴重到自殺,從死亡的邊緣被搶救回來,他才發生轉變。

他說我現在才明白,比起外界的目光,自己的內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從那之後朋友不再理會別人的看法和目光,有人說他變得普通了,也有人說他變得懶惰了,但他只是笑笑不說話。

他在各種質疑的目光中做起了喜歡的音樂,拿著微不足道的收入,卻開心得像個億萬富翁。

我問他,你不害怕自己變得平凡了嗎?

他告訴我:“我只是不想再為了別人的評價和看法去犧牲自己了,如果追隨自己的內心只能讓我平凡,那麼平凡就是我的價值。”

對呀,如果我們因愛自己不再出眾,不是我們淪為了平庸,而是我們活出了自己。

每個人生活中總會收到那麼幾句突然的關心:工資高不高?房子有沒有?這個年齡怎麼還不結婚?那個年齡怎麼還沒有像樣的工作?

總有人想看看我們是不是優秀,但只有自己才知道活得開不開心,如果自己不開心,再多的努力都是給別人看的,但如果我們專注於本心,那麼無論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是活出了自己。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討好他人

知乎熱榜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叔本華認為年輕人很早洞察人事,諳於世故預示著本性平庸?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因為這樣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世界的舔狗,迷失了自己,成為了為世界和他人的標準而活的人。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知名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分享了關於自己“討好型人格”的經歷。

蔣方舟表示,當她用“討好型人格”的標準看自己的時候,發現自己不但不會跟他人表現自己的真實情緒,在最親近的人面前,也極力討好,一味避免發生衝突,不想讓對方不高興。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在《圓桌派》中她曾經說,因為討好型人格的影響,小時候,每逢過年,就自己在一大家子人面前表演一套春晚,先唱歌,再跳舞,然後再說相聲,不停地表演,就是為了討得別人的喜歡。

多年以來,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她也一直扮演著討好別人的角色,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老好人,自己內心卻相當不喜歡自己,因為她覺得,真正欣賞你的人,不會喜歡你故作討好的樣子。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那個故作討好的蔣方舟,為了討好世界而偽裝自己的真實情緒,時間久了,我們就忘記了自己的內心感受,成為了叔本華口中,本性平庸的年輕人。

正如同楊瀾的那句話:

我們常常會在所謂“讓別人喜歡我”的這個過程中丟失真正的自己。但是當你有了一定的閱歷,你就會知道,如果你沒有自我,你討不了任何人的喜歡。

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迎合世界,也不必委屈自己事事討好別人,只有討好了自己,才能真正被世界喜歡。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捨棄心中所愛

在電影《海上鋼琴師》中,1900曾說:“琴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也是我願意做的。”

1900得到了所有世人極力推崇的東西,天才的鋼琴技藝,英俊的面容,細膩的內心,擊敗爵士樂鼻祖的榮譽……

他同樣也遠離了世界推崇和喜歡的東西,放棄了唱片發行的機會,放棄了近在咫尺的榮譽、財富和地位。選擇待在自己的小船,靜靜彈奏自己喜歡的音樂,正如他所說:“我不能讓我的音樂離開我。”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文 / 微風

這是[蜂虻]的第25篇原創文章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在乎他人目光

最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想要放棄幾十萬的年薪,去做音樂。

這個朋友,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成績優秀,知書達禮,獎學金拿到手軟,畢業時也不出意外,到了一家薪資優越的企業就職。

但他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辭去了自己的工作,轉身去學習音樂。

朋友說,別看他表面活得很從容,從小比別人優秀,但其實壓力特別大,從小身邊的人對他期望就很高,隨著他成了別人眼中的學霸和天才,這種期望也越來越高,為了不讓身邊的人失望,繼續認可他,他不得不用盡全力,變得更優秀。

但他越努力,做得越好,越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不能成為大家眼中的那種人,他對我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身邊的人一直在看著我,只要我一停下來成為一個普通人,他們就不再認可我”。

朋友為了保持自己年輕有為的形象,一邊飽受奮鬥的壓力,一邊又極度害怕自己不能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

直到他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嚴重到自殺,從死亡的邊緣被搶救回來,他才發生轉變。

他說我現在才明白,比起外界的目光,自己的內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從那之後朋友不再理會別人的看法和目光,有人說他變得普通了,也有人說他變得懶惰了,但他只是笑笑不說話。

他在各種質疑的目光中做起了喜歡的音樂,拿著微不足道的收入,卻開心得像個億萬富翁。

我問他,你不害怕自己變得平凡了嗎?

他告訴我:“我只是不想再為了別人的評價和看法去犧牲自己了,如果追隨自己的內心只能讓我平凡,那麼平凡就是我的價值。”

對呀,如果我們因愛自己不再出眾,不是我們淪為了平庸,而是我們活出了自己。

每個人生活中總會收到那麼幾句突然的關心:工資高不高?房子有沒有?這個年齡怎麼還不結婚?那個年齡怎麼還沒有像樣的工作?

總有人想看看我們是不是優秀,但只有自己才知道活得開不開心,如果自己不開心,再多的努力都是給別人看的,但如果我們專注於本心,那麼無論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是活出了自己。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討好他人

知乎熱榜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叔本華認為年輕人很早洞察人事,諳於世故預示著本性平庸?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因為這樣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世界的舔狗,迷失了自己,成為了為世界和他人的標準而活的人。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知名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分享了關於自己“討好型人格”的經歷。

蔣方舟表示,當她用“討好型人格”的標準看自己的時候,發現自己不但不會跟他人表現自己的真實情緒,在最親近的人面前,也極力討好,一味避免發生衝突,不想讓對方不高興。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在《圓桌派》中她曾經說,因為討好型人格的影響,小時候,每逢過年,就自己在一大家子人面前表演一套春晚,先唱歌,再跳舞,然後再說相聲,不停地表演,就是為了討得別人的喜歡。

多年以來,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她也一直扮演著討好別人的角色,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老好人,自己內心卻相當不喜歡自己,因為她覺得,真正欣賞你的人,不會喜歡你故作討好的樣子。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那個故作討好的蔣方舟,為了討好世界而偽裝自己的真實情緒,時間久了,我們就忘記了自己的內心感受,成為了叔本華口中,本性平庸的年輕人。

正如同楊瀾的那句話:

我們常常會在所謂“讓別人喜歡我”的這個過程中丟失真正的自己。但是當你有了一定的閱歷,你就會知道,如果你沒有自我,你討不了任何人的喜歡。

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迎合世界,也不必委屈自己事事討好別人,只有討好了自己,才能真正被世界喜歡。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捨棄心中所愛

在電影《海上鋼琴師》中,1900曾說:“琴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也是我願意做的。”

1900得到了所有世人極力推崇的東西,天才的鋼琴技藝,英俊的面容,細膩的內心,擊敗爵士樂鼻祖的榮譽……

他同樣也遠離了世界推崇和喜歡的東西,放棄了唱片發行的機會,放棄了近在咫尺的榮譽、財富和地位。選擇待在自己的小船,靜靜彈奏自己喜歡的音樂,正如他所說:“我不能讓我的音樂離開我。”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朋友請他去陸地的時候,他說:“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這樣的話,我寧可捨棄我的生命。”

陸地的世界,有太多人們喜歡的東西,但他只喜歡自己的音樂,自己的船,自己的生活方式。

1900在甲板望了一眼陸地,便又回船上做了一個普通的樂手,一個喜歡給底層的乘客演奏,喜歡和普通人聊天的樂手。

他普通,不富裕,卻擁有著簡單而又平凡的幸福,這種幸福的名字,叫喜歡。

世界厚愛的財富,推崇的榮譽,都不及內心簡簡單單的喜歡更讓人幸福。

在社會的舞臺上,每一個被世界青睞的標籤都太現實,我們去追求被世界過度偏愛的事物時,不小心就迷失其中,被世界的目光所裹挾,朝著一個沒有終點的目標奮鬥。

直到老去,我們才幡然醒悟,我們看遍了世間的繁華,卻唯獨沒有去看一看自己,我們活成了世界期待的樣子,卻唯獨沒有活出自我。

楊絳先生曾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們出走半生,見了天地,見了眾生,但只有見了自己之後,我們才能明白,比起世界關注的,自己喜歡的,才最重要。

願你我都能愛我所愛,行我所行,努力活出自己期待的樣子。

/作者/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文 / 微風

這是[蜂虻]的第25篇原創文章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在乎他人目光

最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想要放棄幾十萬的年薪,去做音樂。

這個朋友,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成績優秀,知書達禮,獎學金拿到手軟,畢業時也不出意外,到了一家薪資優越的企業就職。

但他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辭去了自己的工作,轉身去學習音樂。

朋友說,別看他表面活得很從容,從小比別人優秀,但其實壓力特別大,從小身邊的人對他期望就很高,隨著他成了別人眼中的學霸和天才,這種期望也越來越高,為了不讓身邊的人失望,繼續認可他,他不得不用盡全力,變得更優秀。

但他越努力,做得越好,越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不能成為大家眼中的那種人,他對我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身邊的人一直在看著我,只要我一停下來成為一個普通人,他們就不再認可我”。

朋友為了保持自己年輕有為的形象,一邊飽受奮鬥的壓力,一邊又極度害怕自己不能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

直到他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嚴重到自殺,從死亡的邊緣被搶救回來,他才發生轉變。

他說我現在才明白,比起外界的目光,自己的內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從那之後朋友不再理會別人的看法和目光,有人說他變得普通了,也有人說他變得懶惰了,但他只是笑笑不說話。

他在各種質疑的目光中做起了喜歡的音樂,拿著微不足道的收入,卻開心得像個億萬富翁。

我問他,你不害怕自己變得平凡了嗎?

他告訴我:“我只是不想再為了別人的評價和看法去犧牲自己了,如果追隨自己的內心只能讓我平凡,那麼平凡就是我的價值。”

對呀,如果我們因愛自己不再出眾,不是我們淪為了平庸,而是我們活出了自己。

每個人生活中總會收到那麼幾句突然的關心:工資高不高?房子有沒有?這個年齡怎麼還不結婚?那個年齡怎麼還沒有像樣的工作?

總有人想看看我們是不是優秀,但只有自己才知道活得開不開心,如果自己不開心,再多的努力都是給別人看的,但如果我們專注於本心,那麼無論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是活出了自己。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討好他人

知乎熱榜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叔本華認為年輕人很早洞察人事,諳於世故預示著本性平庸?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因為這樣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世界的舔狗,迷失了自己,成為了為世界和他人的標準而活的人。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知名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分享了關於自己“討好型人格”的經歷。

蔣方舟表示,當她用“討好型人格”的標準看自己的時候,發現自己不但不會跟他人表現自己的真實情緒,在最親近的人面前,也極力討好,一味避免發生衝突,不想讓對方不高興。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在《圓桌派》中她曾經說,因為討好型人格的影響,小時候,每逢過年,就自己在一大家子人面前表演一套春晚,先唱歌,再跳舞,然後再說相聲,不停地表演,就是為了討得別人的喜歡。

多年以來,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她也一直扮演著討好別人的角色,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老好人,自己內心卻相當不喜歡自己,因為她覺得,真正欣賞你的人,不會喜歡你故作討好的樣子。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那個故作討好的蔣方舟,為了討好世界而偽裝自己的真實情緒,時間久了,我們就忘記了自己的內心感受,成為了叔本華口中,本性平庸的年輕人。

正如同楊瀾的那句話:

我們常常會在所謂“讓別人喜歡我”的這個過程中丟失真正的自己。但是當你有了一定的閱歷,你就會知道,如果你沒有自我,你討不了任何人的喜歡。

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迎合世界,也不必委屈自己事事討好別人,只有討好了自己,才能真正被世界喜歡。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捨棄心中所愛

在電影《海上鋼琴師》中,1900曾說:“琴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也是我願意做的。”

1900得到了所有世人極力推崇的東西,天才的鋼琴技藝,英俊的面容,細膩的內心,擊敗爵士樂鼻祖的榮譽……

他同樣也遠離了世界推崇和喜歡的東西,放棄了唱片發行的機會,放棄了近在咫尺的榮譽、財富和地位。選擇待在自己的小船,靜靜彈奏自己喜歡的音樂,正如他所說:“我不能讓我的音樂離開我。”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朋友請他去陸地的時候,他說:“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這樣的話,我寧可捨棄我的生命。”

陸地的世界,有太多人們喜歡的東西,但他只喜歡自己的音樂,自己的船,自己的生活方式。

1900在甲板望了一眼陸地,便又回船上做了一個普通的樂手,一個喜歡給底層的乘客演奏,喜歡和普通人聊天的樂手。

他普通,不富裕,卻擁有著簡單而又平凡的幸福,這種幸福的名字,叫喜歡。

世界厚愛的財富,推崇的榮譽,都不及內心簡簡單單的喜歡更讓人幸福。

在社會的舞臺上,每一個被世界青睞的標籤都太現實,我們去追求被世界過度偏愛的事物時,不小心就迷失其中,被世界的目光所裹挾,朝著一個沒有終點的目標奮鬥。

直到老去,我們才幡然醒悟,我們看遍了世間的繁華,卻唯獨沒有去看一看自己,我們活成了世界期待的樣子,卻唯獨沒有活出自我。

楊絳先生曾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們出走半生,見了天地,見了眾生,但只有見了自己之後,我們才能明白,比起世界關注的,自己喜歡的,才最重要。

願你我都能愛我所愛,行我所行,努力活出自己期待的樣子。

/作者/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今日推薦/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文 / 微風

這是[蜂虻]的第25篇原創文章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在乎他人目光

最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想要放棄幾十萬的年薪,去做音樂。

這個朋友,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成績優秀,知書達禮,獎學金拿到手軟,畢業時也不出意外,到了一家薪資優越的企業就職。

但他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辭去了自己的工作,轉身去學習音樂。

朋友說,別看他表面活得很從容,從小比別人優秀,但其實壓力特別大,從小身邊的人對他期望就很高,隨著他成了別人眼中的學霸和天才,這種期望也越來越高,為了不讓身邊的人失望,繼續認可他,他不得不用盡全力,變得更優秀。

但他越努力,做得越好,越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不能成為大家眼中的那種人,他對我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身邊的人一直在看著我,只要我一停下來成為一個普通人,他們就不再認可我”。

朋友為了保持自己年輕有為的形象,一邊飽受奮鬥的壓力,一邊又極度害怕自己不能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

直到他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嚴重到自殺,從死亡的邊緣被搶救回來,他才發生轉變。

他說我現在才明白,比起外界的目光,自己的內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從那之後朋友不再理會別人的看法和目光,有人說他變得普通了,也有人說他變得懶惰了,但他只是笑笑不說話。

他在各種質疑的目光中做起了喜歡的音樂,拿著微不足道的收入,卻開心得像個億萬富翁。

我問他,你不害怕自己變得平凡了嗎?

他告訴我:“我只是不想再為了別人的評價和看法去犧牲自己了,如果追隨自己的內心只能讓我平凡,那麼平凡就是我的價值。”

對呀,如果我們因愛自己不再出眾,不是我們淪為了平庸,而是我們活出了自己。

每個人生活中總會收到那麼幾句突然的關心:工資高不高?房子有沒有?這個年齡怎麼還不結婚?那個年齡怎麼還沒有像樣的工作?

總有人想看看我們是不是優秀,但只有自己才知道活得開不開心,如果自己不開心,再多的努力都是給別人看的,但如果我們專注於本心,那麼無論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是活出了自己。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討好他人

知乎熱榜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叔本華認為年輕人很早洞察人事,諳於世故預示著本性平庸?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因為這樣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世界的舔狗,迷失了自己,成為了為世界和他人的標準而活的人。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知名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分享了關於自己“討好型人格”的經歷。

蔣方舟表示,當她用“討好型人格”的標準看自己的時候,發現自己不但不會跟他人表現自己的真實情緒,在最親近的人面前,也極力討好,一味避免發生衝突,不想讓對方不高興。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在《圓桌派》中她曾經說,因為討好型人格的影響,小時候,每逢過年,就自己在一大家子人面前表演一套春晚,先唱歌,再跳舞,然後再說相聲,不停地表演,就是為了討得別人的喜歡。

多年以來,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她也一直扮演著討好別人的角色,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老好人,自己內心卻相當不喜歡自己,因為她覺得,真正欣賞你的人,不會喜歡你故作討好的樣子。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那個故作討好的蔣方舟,為了討好世界而偽裝自己的真實情緒,時間久了,我們就忘記了自己的內心感受,成為了叔本華口中,本性平庸的年輕人。

正如同楊瀾的那句話:

我們常常會在所謂“讓別人喜歡我”的這個過程中丟失真正的自己。但是當你有了一定的閱歷,你就會知道,如果你沒有自我,你討不了任何人的喜歡。

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迎合世界,也不必委屈自己事事討好別人,只有討好了自己,才能真正被世界喜歡。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捨棄心中所愛

在電影《海上鋼琴師》中,1900曾說:“琴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也是我願意做的。”

1900得到了所有世人極力推崇的東西,天才的鋼琴技藝,英俊的面容,細膩的內心,擊敗爵士樂鼻祖的榮譽……

他同樣也遠離了世界推崇和喜歡的東西,放棄了唱片發行的機會,放棄了近在咫尺的榮譽、財富和地位。選擇待在自己的小船,靜靜彈奏自己喜歡的音樂,正如他所說:“我不能讓我的音樂離開我。”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朋友請他去陸地的時候,他說:“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這樣的話,我寧可捨棄我的生命。”

陸地的世界,有太多人們喜歡的東西,但他只喜歡自己的音樂,自己的船,自己的生活方式。

1900在甲板望了一眼陸地,便又回船上做了一個普通的樂手,一個喜歡給底層的乘客演奏,喜歡和普通人聊天的樂手。

他普通,不富裕,卻擁有著簡單而又平凡的幸福,這種幸福的名字,叫喜歡。

世界厚愛的財富,推崇的榮譽,都不及內心簡簡單單的喜歡更讓人幸福。

在社會的舞臺上,每一個被世界青睞的標籤都太現實,我們去追求被世界過度偏愛的事物時,不小心就迷失其中,被世界的目光所裹挾,朝著一個沒有終點的目標奮鬥。

直到老去,我們才幡然醒悟,我們看遍了世間的繁華,卻唯獨沒有去看一看自己,我們活成了世界期待的樣子,卻唯獨沒有活出自我。

楊絳先生曾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們出走半生,見了天地,見了眾生,但只有見了自己之後,我們才能明白,比起世界關注的,自己喜歡的,才最重要。

願你我都能愛我所愛,行我所行,努力活出自己期待的樣子。

/作者/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今日推薦/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責任編輯x擰發條鳥 值班編輯x擰發條鳥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文 / 微風

這是[蜂虻]的第25篇原創文章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在乎他人目光

最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想要放棄幾十萬的年薪,去做音樂。

這個朋友,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成績優秀,知書達禮,獎學金拿到手軟,畢業時也不出意外,到了一家薪資優越的企業就職。

但他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辭去了自己的工作,轉身去學習音樂。

朋友說,別看他表面活得很從容,從小比別人優秀,但其實壓力特別大,從小身邊的人對他期望就很高,隨著他成了別人眼中的學霸和天才,這種期望也越來越高,為了不讓身邊的人失望,繼續認可他,他不得不用盡全力,變得更優秀。

但他越努力,做得越好,越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不能成為大家眼中的那種人,他對我說:“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身邊的人一直在看著我,只要我一停下來成為一個普通人,他們就不再認可我”。

朋友為了保持自己年輕有為的形象,一邊飽受奮鬥的壓力,一邊又極度害怕自己不能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

直到他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嚴重到自殺,從死亡的邊緣被搶救回來,他才發生轉變。

他說我現在才明白,比起外界的目光,自己的內心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從那之後朋友不再理會別人的看法和目光,有人說他變得普通了,也有人說他變得懶惰了,但他只是笑笑不說話。

他在各種質疑的目光中做起了喜歡的音樂,拿著微不足道的收入,卻開心得像個億萬富翁。

我問他,你不害怕自己變得平凡了嗎?

他告訴我:“我只是不想再為了別人的評價和看法去犧牲自己了,如果追隨自己的內心只能讓我平凡,那麼平凡就是我的價值。”

對呀,如果我們因愛自己不再出眾,不是我們淪為了平庸,而是我們活出了自己。

每個人生活中總會收到那麼幾句突然的關心:工資高不高?房子有沒有?這個年齡怎麼還不結婚?那個年齡怎麼還沒有像樣的工作?

總有人想看看我們是不是優秀,但只有自己才知道活得開不開心,如果自己不開心,再多的努力都是給別人看的,但如果我們專注於本心,那麼無論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是活出了自己。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討好他人

知乎熱榜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叔本華認為年輕人很早洞察人事,諳於世故預示著本性平庸?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因為這樣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世界的舔狗,迷失了自己,成為了為世界和他人的標準而活的人。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知名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分享了關於自己“討好型人格”的經歷。

蔣方舟表示,當她用“討好型人格”的標準看自己的時候,發現自己不但不會跟他人表現自己的真實情緒,在最親近的人面前,也極力討好,一味避免發生衝突,不想讓對方不高興。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在《圓桌派》中她曾經說,因為討好型人格的影響,小時候,每逢過年,就自己在一大家子人面前表演一套春晚,先唱歌,再跳舞,然後再說相聲,不停地表演,就是為了討得別人的喜歡。

多年以來,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她也一直扮演著討好別人的角色,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老好人,自己內心卻相當不喜歡自己,因為她覺得,真正欣賞你的人,不會喜歡你故作討好的樣子。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那個故作討好的蔣方舟,為了討好世界而偽裝自己的真實情緒,時間久了,我們就忘記了自己的內心感受,成為了叔本華口中,本性平庸的年輕人。

正如同楊瀾的那句話:

我們常常會在所謂“讓別人喜歡我”的這個過程中丟失真正的自己。但是當你有了一定的閱歷,你就會知道,如果你沒有自我,你討不了任何人的喜歡。

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迎合世界,也不必委屈自己事事討好別人,只有討好了自己,才能真正被世界喜歡。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不捨棄心中所愛

在電影《海上鋼琴師》中,1900曾說:“琴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也是我願意做的。”

1900得到了所有世人極力推崇的東西,天才的鋼琴技藝,英俊的面容,細膩的內心,擊敗爵士樂鼻祖的榮譽……

他同樣也遠離了世界推崇和喜歡的東西,放棄了唱片發行的機會,放棄了近在咫尺的榮譽、財富和地位。選擇待在自己的小船,靜靜彈奏自己喜歡的音樂,正如他所說:“我不能讓我的音樂離開我。”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朋友請他去陸地的時候,他說:“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這樣的話,我寧可捨棄我的生命。”

陸地的世界,有太多人們喜歡的東西,但他只喜歡自己的音樂,自己的船,自己的生活方式。

1900在甲板望了一眼陸地,便又回船上做了一個普通的樂手,一個喜歡給底層的乘客演奏,喜歡和普通人聊天的樂手。

他普通,不富裕,卻擁有著簡單而又平凡的幸福,這種幸福的名字,叫喜歡。

世界厚愛的財富,推崇的榮譽,都不及內心簡簡單單的喜歡更讓人幸福。

在社會的舞臺上,每一個被世界青睞的標籤都太現實,我們去追求被世界過度偏愛的事物時,不小心就迷失其中,被世界的目光所裹挾,朝著一個沒有終點的目標奮鬥。

直到老去,我們才幡然醒悟,我們看遍了世間的繁華,卻唯獨沒有去看一看自己,我們活成了世界期待的樣子,卻唯獨沒有活出自我。

楊絳先生曾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們出走半生,見了天地,見了眾生,但只有見了自己之後,我們才能明白,比起世界關注的,自己喜歡的,才最重要。

願你我都能愛我所愛,行我所行,努力活出自己期待的樣子。

/作者/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今日推薦/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責任編輯x擰發條鳥 值班編輯x擰發條鳥

“我曾因太在乎別人看法而抑鬱”: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