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著名鬚生---溫警學

秦腔著名鬚生---溫警學

溫警學(1928-2003年)陝西長安引鎮西河灘村人,秦腔著名鬚生演員。十一歲入警鐘社學藝,師從王朝儉、王朝民(系弟兄二人)、張警華(三人同村系長安引鎮白道峪村人)、王寬民(長安引鎮黃土坡村人)、施學義、袁警秦等,後又輾轉平涼、天水、武都諸縣,前後與施學義、張警民、張警華等人搭班演出。

秦腔著名鬚生---溫警學

溫警學解放後參加岷縣秦劇團、武都市“五一劇團”工作,後來因武都地區與天水合並,曾經一度在天水“五一劇團”演出,與張新康、劉易平、李正敏等人同臺掛牌演出。1958年調入甘肅省秦劇團,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甘肅省秦主要鬚生演員,與紅生景樂民、旦角王曉玲、淨角劉茂森等人共同撐起了甘肅秦腔的輝煌。溫警學唱唸俱佳,行腔高亢激情,做工紮實,表演樸實大方,注重刻劃人物內心,塑造的人物性格鮮明,尤其善於演出以唱為主的官衣紗帽戲,在觀眾中享有盛譽,人稱“隴南紅”。

秦腔著名鬚生---溫警學

常演劇目有:《打鎮臺》、《殺驛》、《殺廟》、《放飯》、《轅門斬子》、《二堂舍子》、《趕坡》、《十五貫》、《闖宮抱鬥》、《蘇武牧羊》、《葫蘆峪》、《下河東》、《薛剛反唐》、《金沙灘》、《賣血》、《大報仇》、《烙碗計》、《哭秦庭》、《破寧國》等。

存世資料

(一)錄像資料

1.《打鎮臺》全折(甘肅電視臺1985年錄製)

2.《殺驛》全折(內部資料,未發行)

3.《放飯》全折(1991年錄製)(未發行)

4.《轅門斬子-頭帳》全折(1991年錄製)(未發行)

5.《闖宮抱柱》全折(1997年錄製)(未發行)

6.《殺廟》全折(1991年錄製)(未發行)

(二)錄音資料

1.《殺驛》選段(1985年名家演唱會錄音)

2.《二堂舍子》劉彥昌哭得兩淚汪

3.《祭燈》後帳裡轉來諸葛孔明

4.《蘇武牧羊》漢蘇武在北海身體困壞

5.《下河東》王不該當年離龍巢

5.《殺廟》全折(與王曉玲合作)

秦腔著名鬚生---溫警學

看溫警學主演的秦腔《打鎮臺》

在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郗德育先生誕辰95週年紀念活動期間,甘肅省秦劇團著名老藝人溫警學獻演的秦腔《打鎮臺》,以鮮明的主題和嫻熟的演技,博得觀眾的喝彩。

《打鎮臺》系本戲《秋江月》裡的一折,寫八臺總鎮李慶若縱子行凶、混鬧公堂,被華亭縣令王鎮痛打而以智勘明的故事.這出秦腔鬚生必修的紗帽戲,首先在於劇情好。它緊緊抓住“小官打大官”這一頗冒風險的典型事例,生動地描繪了公理戰勝強權的鬥爭。雖然這齣戲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時代的烙印,但劇中人王鎮那種不畏權貴,不枉法徇私、敢於懲治邪惡的精神,卻給人們以豐富聯想和啟迪。

有了好的主題,還必須有過硬的演唱技巧。溫警學飾演王鎮的演唱特點是,緊扣人物性格和根據人物感情需要來做戲,使唱有起伏,演有分寸。譬如,當王鎮聽到有人擊動堂鼓時,他一反大驚失色,手足無措的常態演法,於“耳聽得堂鼓連聲響”的[尖板]拖腔聲中,迅速麻利地上場,並同李慶若相見繞圓場,神情專注地作著揣測判斷,將這個縣官的老練、機智和豁達的氣度,便一下子展現在觀眾面前。闖進公堂尋釁的李慶若,一面揚袍舞袖地施加壓力,恣意破口大罵王鎮,一面氣勢洶洶地質問:“這般時候怎將罪犯未曾提上堂來?”而執法公正的王鎮,並來因官階低微而誠惶誠恐,遂一面彬彬有禮坐堂應對,一面強自隱忍察言觀色,尤顯在嚴酷挑戰面前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另外,在眼神、臺步、帽翅、水袖、指法、髯口的運用上,也都點到為止,不事鋪排賣弄技巧,給人以大方穩健、質樸清秀之感。尤其眼神淡淡一瞥,袍袖輕輕一甩,玉帶慢慢一提,髯口微微一彈,指尖稍稍一伸,身軀緩緩一轉,臺步徐徐一邁,帽翅略略一閃,靜中有動,以隱求顯,更加透射出這位七晶縣令對蠻橫的權貴顯宦的極大不滿和輕蔑,為後邊的據理相爭、怒打八臺總鎮作了很好的鋪墊。唱腔上,溫警學的行腔高亢舒展,輕鬆自然,無蠻唱直喊的掙扎感,既講噴口吐字之功,又講潤腔共鳴之巧。譬如,他演唱的“陳世美秦香蓮結為絲羅”這一字密腔急的[雙錘板]核心唱段,之所以能贏得觀眾雷鳴般的掌聲,正是大量運用“潤腔”的結果。或一滑一挑,或一顛一閃,或一抑一揚,或一連一頓,或一籲一嘆,均能牽清掛味,克服了旋律平直單調的流弊,無矯揉造作的陋習,從而有力地突出了王鎮剛直不阿的性格特徵。唸白上,溫警學的音域寬,音色美;高低音的揚抑,輕重音的配合,噴口的充沛,氣口的靈活,都值得稱道,稱得上是“一口清”。象“大人言者甚是”這段含35句的“貫口”唸白,他聲洪氣足,尖團分明,語緊情急,層層迭起,一氣呵成,直問得褻瀆聖旨的李慶若張口結舌,硬是將這個不可一世的八臺總鎮按倒打了屁股,使劇情一下子推向高潮。“王鎮生來膽包天,拷打總鎮惹禍端。自古忠臣不怕死,怕死與民怎伸冤!”這全劇臨終前的四句斬釘截鐵的韻白詩,他更是劃得猶如洪鐘在耳,意味深長地撼動著觀眾的心絃,聽起來脆極了,也美極了。

各種表演程式,只是給演員塑造角色形象以參考性的基調。在表演古代人物時,基調是不可缺少的,但基調卻不能代替人物形象的全面塑造;它只是塑型的原始材料,非經過“化”的功夫不可。從溫警學演出的《打鎮臺》中再次說明,凡是有素養的演員,都十分重視致力於人物性格的刻畫,在實踐中縝密鑽研,在繼承中大膽創新。這也正是有成就的演員的成才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