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並非一無是處,起碼解決了前朝一直頭疼的問題

清朝 明朝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趣大唐 2017-06-11

清朝和其它幾個封建王朝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直到滅亡,仍然維持了比較大的領土面積。其它封建王朝往往在中期就失去了對邊疆地區的控制。最典型的是唐朝,在鼎盛時期,它的領土面積也很大,但這在安史之亂後,邊疆地區就基本都喪失了。明朝也一樣,它的領土最大時包括了東北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西藏,青海,新疆中東部地區,內蒙古河套平原。但永樂以後,明廷邊疆政策趨於保守,主動放棄了河套平原,東北方向退守遼河平原,嘉靖時期喪失了新疆,後期對西藏、青海的統治也名存實亡了。到了明末,只剩下18省漢地了。清朝到了滅亡的時候,仍然保留了西藏、青海、內外蒙、新疆、東三省,這是清朝不可抹殺的一大貢獻。


清朝並非一無是處,起碼解決了前朝一直頭疼的問題

至於為什麼清朝給我們的印象這麼差,我認為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晚清所遭遇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西方入侵,給清朝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以及永遠洗不清的恥辱:首都兩次被攻佔,統治者倉皇逃竄,割地賠款無數,以至於我們現在說到清政府總要在前面加上"腐敗無能"四個字。但這個大變局其實也給清政府帶來了許多好處,比如邊疆地區。眾所周知,中國邊疆地區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層出不窮的遊牧民族。這些遊牧民族趕不走,殺不盡,漢族政府或許可以一時打敗他們,但只要自身稍微衰落,他們就又會冒出來,這是為什麼漢族政權總是強大時能控制邊疆,衰落時失去邊疆的原因。


清朝並非一無是處,起碼解決了前朝一直頭疼的問題

那麼說到這,我們就奇怪了,清朝衰落時,邊疆少數民族幹嗎去了?答案是他們也衰落了。遊牧民族衰落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個原因是火器時代的來臨,自火器廣泛用於軍事以後,遊牧民族最大的兩樣優勢騎兵和弓箭就不那麼靈了。其實這個趨勢從明朝就出現了,明朝前期剋制蒙古騎兵的量大法寶就是火銃和長矛,當然還包括當時還比較強大的明軍騎兵。到了中後期,隨著火繩槍、弗朗機、紅夷大炮的列裝,成吉思汗時代無敵於天下的蒙古騎兵就徹底淪為游擊隊了。到了明清戰爭時期,蒙古人就只能在明清兩邊選邊站隊了。


清朝並非一無是處,起碼解決了前朝一直頭疼的問題

第二個重要原因自然就是沙俄東侵了,自公元1578年,明萬曆6年起,沙俄開始越過烏拉爾山,向遙遠的東方前進。1598年滅西伯利亞汗國,崇禎九年(1636年)抵達鄂霍次克海,征服西伯利亞全境。沙俄的這次萬里大躍進將遊牧民族的迴旋空間全部佔領。過去遊牧民族要是打不過漢族軍隊的話,可以向中亞和廣闊的西伯利亞平原迴避,待漢族軍隊撤退後,再回來。可以說上千萬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亞賦予了遊牧民族巨大的戰略迴旋空間。同時,西伯利亞也是許多北方少數民族的發源地,比如建州女真,沙俄佔領了西伯利亞等於佔了他們的老巢。清朝並非一無是處,起碼解決了前朝一直頭疼的問題

沙俄對東方的入侵,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戰略壓力,日後也是他們從我們身上割下了最多的肉。但客觀的說,沙俄入侵也在很大程度上幫我們解決了幾千年來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自此以後,遊牧民族就只能在俄羅斯帝國和中華帝國力量的邊緣地帶苟延殘喘了。某種程度上,他們成了沙俄和中國的緩衝。所以,儘管清末中國的力量已經極度衰弱,但邊疆地區卻仍然留在了中國體制內(最起碼是法理上),因為生活在這裡的少數民族更加衰弱。清朝並非一無是處,起碼解決了前朝一直頭疼的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