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

1900年5月28日,八國聯軍對中國進行武裝侵略,約5萬人左右。近三個月後的8月14日,北京城淪陷。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燒燬中華歷史的瑰寶“萬園之園”圓明園,搶走了無數國寶級的珍寶!這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歷史,晚清帶給中國的屈辱,最終在八國聯軍侵華後達到頂峰。然而此時的國際上,卻沒有哪怕一個國家出來援助清朝,哪怕是聲援,何故如此?

"

1900年5月28日,八國聯軍對中國進行武裝侵略,約5萬人左右。近三個月後的8月14日,北京城淪陷。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燒燬中華歷史的瑰寶“萬園之園”圓明園,搶走了無數國寶級的珍寶!這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歷史,晚清帶給中國的屈辱,最終在八國聯軍侵華後達到頂峰。然而此時的國際上,卻沒有哪怕一個國家出來援助清朝,哪怕是聲援,何故如此?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先來看看八國聯軍的陣容:英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沙俄、德國和法國。簡單來說,這八國代表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出頭援助清朝就意味著得罪這些國家,清政府如果想要得到援助,就必須拿出“足夠大”的利益,大到讓援助國甘心冒著同時得罪八國的風險。清朝拿的出來嗎?

再者彼時的大清朝,在慈禧的運作下,已經給自己貼上了“肥羊”的標籤。一場甲午海戰,大清海軍艦隊全軍覆沒於區區日本一國,世界各國自然看清了清政府腐朽衰弱的本質,此時無論哪國盯著大清朝,都是垂涎欲滴的狀態,何必要跟列強作對來換取晚清政府的利益,直接上來咬一口不是更簡單?而且慈禧的狂妄也給大清朝招致了滅頂之災。

"

1900年5月28日,八國聯軍對中國進行武裝侵略,約5萬人左右。近三個月後的8月14日,北京城淪陷。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燒燬中華歷史的瑰寶“萬園之園”圓明園,搶走了無數國寶級的珍寶!這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歷史,晚清帶給中國的屈辱,最終在八國聯軍侵華後達到頂峰。然而此時的國際上,卻沒有哪怕一個國家出來援助清朝,哪怕是聲援,何故如此?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先來看看八國聯軍的陣容:英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沙俄、德國和法國。簡單來說,這八國代表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出頭援助清朝就意味著得罪這些國家,清政府如果想要得到援助,就必須拿出“足夠大”的利益,大到讓援助國甘心冒著同時得罪八國的風險。清朝拿的出來嗎?

再者彼時的大清朝,在慈禧的運作下,已經給自己貼上了“肥羊”的標籤。一場甲午海戰,大清海軍艦隊全軍覆沒於區區日本一國,世界各國自然看清了清政府腐朽衰弱的本質,此時無論哪國盯著大清朝,都是垂涎欲滴的狀態,何必要跟列強作對來換取晚清政府的利益,直接上來咬一口不是更簡單?而且慈禧的狂妄也給大清朝招致了滅頂之災。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早在1900年之前,西方列強早已進入了中國,也早就有了瓜分大清朝的打算,但是當時的列強並不具備瓜分中國的實力。雖然清朝打了敗仗,但並未徹底喪失反抗能力,八國聯軍並沒有徹底滅亡中國的力量。為了利益,他們需要一個傀儡政府為他們服務,慈禧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大清國得以苟延殘喘。

此時清朝外交水平有多低就體現出來了,列強之間不過只是簡單的利益聯盟,互相之間利益衝突不斷。清朝並沒有對列強進行分化,反而統統稱之為“洋人”,不管是哪國來的,一律硬剛,關鍵又剛不過,最終只好割地賠款。到了1900年,北京天津一帶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先是提出“掃清”,後來有又莫名其妙改成了“扶清滅洋”,即支持清政府對抗外國列強。

"

1900年5月28日,八國聯軍對中國進行武裝侵略,約5萬人左右。近三個月後的8月14日,北京城淪陷。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燒燬中華歷史的瑰寶“萬園之園”圓明園,搶走了無數國寶級的珍寶!這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歷史,晚清帶給中國的屈辱,最終在八國聯軍侵華後達到頂峰。然而此時的國際上,卻沒有哪怕一個國家出來援助清朝,哪怕是聲援,何故如此?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先來看看八國聯軍的陣容:英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沙俄、德國和法國。簡單來說,這八國代表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出頭援助清朝就意味著得罪這些國家,清政府如果想要得到援助,就必須拿出“足夠大”的利益,大到讓援助國甘心冒著同時得罪八國的風險。清朝拿的出來嗎?

再者彼時的大清朝,在慈禧的運作下,已經給自己貼上了“肥羊”的標籤。一場甲午海戰,大清海軍艦隊全軍覆沒於區區日本一國,世界各國自然看清了清政府腐朽衰弱的本質,此時無論哪國盯著大清朝,都是垂涎欲滴的狀態,何必要跟列強作對來換取晚清政府的利益,直接上來咬一口不是更簡單?而且慈禧的狂妄也給大清朝招致了滅頂之災。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早在1900年之前,西方列強早已進入了中國,也早就有了瓜分大清朝的打算,但是當時的列強並不具備瓜分中國的實力。雖然清朝打了敗仗,但並未徹底喪失反抗能力,八國聯軍並沒有徹底滅亡中國的力量。為了利益,他們需要一個傀儡政府為他們服務,慈禧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大清國得以苟延殘喘。

此時清朝外交水平有多低就體現出來了,列強之間不過只是簡單的利益聯盟,互相之間利益衝突不斷。清朝並沒有對列強進行分化,反而統統稱之為“洋人”,不管是哪國來的,一律硬剛,關鍵又剛不過,最終只好割地賠款。到了1900年,北京天津一帶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先是提出“掃清”,後來有又莫名其妙改成了“扶清滅洋”,即支持清政府對抗外國列強。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義和團運動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是說實話,義和團組織極為混亂,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都沒有統一的領導人,方式方法有絕大爭議和錯誤之處。但是慈禧為代表的統治者,居然認為“民心可用”,真的相信義和團能“刀槍不入”,產生了利用義和團對抗列強的幼稚想法。在清政府的縱容和默許下,義和團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殺洋人,攻擊外國使館。

按照國際法,任何國家的駐外使領館都神聖不可侵犯,主權國家必須保護外國的使領館,這是最基本的國際慣例,除非要開戰。列強自然不能忍,要求清政府取締義和團並保證使館的安全。清廷拒絕了,因為有了“刀槍不入”的義和拳民做“靠山”。慈禧發佈了詔書對內動員“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並對世界十三國宣戰。

"

1900年5月28日,八國聯軍對中國進行武裝侵略,約5萬人左右。近三個月後的8月14日,北京城淪陷。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燒燬中華歷史的瑰寶“萬園之園”圓明園,搶走了無數國寶級的珍寶!這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歷史,晚清帶給中國的屈辱,最終在八國聯軍侵華後達到頂峰。然而此時的國際上,卻沒有哪怕一個國家出來援助清朝,哪怕是聲援,何故如此?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先來看看八國聯軍的陣容:英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沙俄、德國和法國。簡單來說,這八國代表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出頭援助清朝就意味著得罪這些國家,清政府如果想要得到援助,就必須拿出“足夠大”的利益,大到讓援助國甘心冒著同時得罪八國的風險。清朝拿的出來嗎?

再者彼時的大清朝,在慈禧的運作下,已經給自己貼上了“肥羊”的標籤。一場甲午海戰,大清海軍艦隊全軍覆沒於區區日本一國,世界各國自然看清了清政府腐朽衰弱的本質,此時無論哪國盯著大清朝,都是垂涎欲滴的狀態,何必要跟列強作對來換取晚清政府的利益,直接上來咬一口不是更簡單?而且慈禧的狂妄也給大清朝招致了滅頂之災。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早在1900年之前,西方列強早已進入了中國,也早就有了瓜分大清朝的打算,但是當時的列強並不具備瓜分中國的實力。雖然清朝打了敗仗,但並未徹底喪失反抗能力,八國聯軍並沒有徹底滅亡中國的力量。為了利益,他們需要一個傀儡政府為他們服務,慈禧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大清國得以苟延殘喘。

此時清朝外交水平有多低就體現出來了,列強之間不過只是簡單的利益聯盟,互相之間利益衝突不斷。清朝並沒有對列強進行分化,反而統統稱之為“洋人”,不管是哪國來的,一律硬剛,關鍵又剛不過,最終只好割地賠款。到了1900年,北京天津一帶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先是提出“掃清”,後來有又莫名其妙改成了“扶清滅洋”,即支持清政府對抗外國列強。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義和團運動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是說實話,義和團組織極為混亂,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都沒有統一的領導人,方式方法有絕大爭議和錯誤之處。但是慈禧為代表的統治者,居然認為“民心可用”,真的相信義和團能“刀槍不入”,產生了利用義和團對抗列強的幼稚想法。在清政府的縱容和默許下,義和團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殺洋人,攻擊外國使館。

按照國際法,任何國家的駐外使領館都神聖不可侵犯,主權國家必須保護外國的使領館,這是最基本的國際慣例,除非要開戰。列強自然不能忍,要求清政府取締義和團並保證使館的安全。清廷拒絕了,因為有了“刀槍不入”的義和拳民做“靠山”。慈禧發佈了詔書對內動員“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並對世界十三國宣戰。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這是一次不自量力的宣戰,近代宣戰,既不死不休之意。彼時的世界十三國,殖民地遍佈全世界,向他們宣戰,約等於向全世界宣戰,後果可想而知。

慈禧的宣戰,看似清朝的殊死一搏,孰料內部首先傳出了不和諧的聲音,李鴻章怒斥“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加上英國的串聯,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與列強達成了《東南保護約款》以成自保之勢,這便是“東南互保”。

"

1900年5月28日,八國聯軍對中國進行武裝侵略,約5萬人左右。近三個月後的8月14日,北京城淪陷。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燒燬中華歷史的瑰寶“萬園之園”圓明園,搶走了無數國寶級的珍寶!這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歷史,晚清帶給中國的屈辱,最終在八國聯軍侵華後達到頂峰。然而此時的國際上,卻沒有哪怕一個國家出來援助清朝,哪怕是聲援,何故如此?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先來看看八國聯軍的陣容:英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沙俄、德國和法國。簡單來說,這八國代表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出頭援助清朝就意味著得罪這些國家,清政府如果想要得到援助,就必須拿出“足夠大”的利益,大到讓援助國甘心冒著同時得罪八國的風險。清朝拿的出來嗎?

再者彼時的大清朝,在慈禧的運作下,已經給自己貼上了“肥羊”的標籤。一場甲午海戰,大清海軍艦隊全軍覆沒於區區日本一國,世界各國自然看清了清政府腐朽衰弱的本質,此時無論哪國盯著大清朝,都是垂涎欲滴的狀態,何必要跟列強作對來換取晚清政府的利益,直接上來咬一口不是更簡單?而且慈禧的狂妄也給大清朝招致了滅頂之災。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早在1900年之前,西方列強早已進入了中國,也早就有了瓜分大清朝的打算,但是當時的列強並不具備瓜分中國的實力。雖然清朝打了敗仗,但並未徹底喪失反抗能力,八國聯軍並沒有徹底滅亡中國的力量。為了利益,他們需要一個傀儡政府為他們服務,慈禧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大清國得以苟延殘喘。

此時清朝外交水平有多低就體現出來了,列強之間不過只是簡單的利益聯盟,互相之間利益衝突不斷。清朝並沒有對列強進行分化,反而統統稱之為“洋人”,不管是哪國來的,一律硬剛,關鍵又剛不過,最終只好割地賠款。到了1900年,北京天津一帶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先是提出“掃清”,後來有又莫名其妙改成了“扶清滅洋”,即支持清政府對抗外國列強。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義和團運動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是說實話,義和團組織極為混亂,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都沒有統一的領導人,方式方法有絕大爭議和錯誤之處。但是慈禧為代表的統治者,居然認為“民心可用”,真的相信義和團能“刀槍不入”,產生了利用義和團對抗列強的幼稚想法。在清政府的縱容和默許下,義和團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殺洋人,攻擊外國使館。

按照國際法,任何國家的駐外使領館都神聖不可侵犯,主權國家必須保護外國的使領館,這是最基本的國際慣例,除非要開戰。列強自然不能忍,要求清政府取締義和團並保證使館的安全。清廷拒絕了,因為有了“刀槍不入”的義和拳民做“靠山”。慈禧發佈了詔書對內動員“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並對世界十三國宣戰。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這是一次不自量力的宣戰,近代宣戰,既不死不休之意。彼時的世界十三國,殖民地遍佈全世界,向他們宣戰,約等於向全世界宣戰,後果可想而知。

慈禧的宣戰,看似清朝的殊死一搏,孰料內部首先傳出了不和諧的聲音,李鴻章怒斥“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加上英國的串聯,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與列強達成了《東南保護約款》以成自保之勢,這便是“東南互保”。

八國聯軍入侵時,為何清朝得不到任何一個國家援助,哪怕是聲援?

當時的大清,已是一隻奄奄一息的獵物,周圍站滿了豺狼。有實力的國家,都想著上來咬一口,沒實力的國家自顧不暇,躲得遠遠的。更何況大清內部人都不願出面保衛大清了,還指望外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