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至於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只能從商開始算,勉強能從二里頭開始算,即便是從二里頭遺址算,中華文明滿打滿算也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縮水嚴重。

但瑞典人在甘肅發掘一座史前遺址,出土一把青銅刀,終於將中華文明拉回了五千年。那就是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洮河西岸馬家窯村以及林家史前遺址的發掘。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至於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只能從商開始算,勉強能從二里頭開始算,即便是從二里頭遺址算,中華文明滿打滿算也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縮水嚴重。

但瑞典人在甘肅發掘一座史前遺址,出土一把青銅刀,終於將中華文明拉回了五千年。那就是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洮河西岸馬家窯村以及林家史前遺址的發掘。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該遺址在1924年7月被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首先發現,後來1945年,夏鼐等學者通過調查發掘提出了“馬家窯文化”的命名。1961年《新中國考古收穫》正式沿用“馬家窯文化”這一名稱。馬家窯村史前遺址其中以絢麗的彩陶為顯著特徵。

馬家窯文化遺址共發掘清理房屋60餘座,審穴和製陶窯址100多座,墓葬1600多座,出土文化遺物約6萬件。最主要的就是林家遺址發掘的青銅刀,青銅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個意義非常巨大。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至於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只能從商開始算,勉強能從二里頭開始算,即便是從二里頭遺址算,中華文明滿打滿算也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縮水嚴重。

但瑞典人在甘肅發掘一座史前遺址,出土一把青銅刀,終於將中華文明拉回了五千年。那就是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洮河西岸馬家窯村以及林家史前遺址的發掘。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該遺址在1924年7月被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首先發現,後來1945年,夏鼐等學者通過調查發掘提出了“馬家窯文化”的命名。1961年《新中國考古收穫》正式沿用“馬家窯文化”這一名稱。馬家窯村史前遺址其中以絢麗的彩陶為顯著特徵。

馬家窯文化遺址共發掘清理房屋60餘座,審穴和製陶窯址100多座,墓葬1600多座,出土文化遺物約6萬件。最主要的就是林家遺址發掘的青銅刀,青銅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個意義非常巨大。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遺址是包含有馬家窯類型早、中、晚期的代表性遺址,它位於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塬鄉林家村北,遺址總面積6600平方米,遺址出土的一件青銅刀,距今約5000年,是迄今國內發現最早的青銅鑄器,將我國銅製工具歷史提前了千餘年。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至於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只能從商開始算,勉強能從二里頭開始算,即便是從二里頭遺址算,中華文明滿打滿算也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縮水嚴重。

但瑞典人在甘肅發掘一座史前遺址,出土一把青銅刀,終於將中華文明拉回了五千年。那就是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洮河西岸馬家窯村以及林家史前遺址的發掘。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該遺址在1924年7月被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首先發現,後來1945年,夏鼐等學者通過調查發掘提出了“馬家窯文化”的命名。1961年《新中國考古收穫》正式沿用“馬家窯文化”這一名稱。馬家窯村史前遺址其中以絢麗的彩陶為顯著特徵。

馬家窯文化遺址共發掘清理房屋60餘座,審穴和製陶窯址100多座,墓葬1600多座,出土文化遺物約6萬件。最主要的就是林家遺址發掘的青銅刀,青銅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個意義非常巨大。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遺址是包含有馬家窯類型早、中、晚期的代表性遺址,它位於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塬鄉林家村北,遺址總面積6600平方米,遺址出土的一件青銅刀,距今約5000年,是迄今國內發現最早的青銅鑄器,將我國銅製工具歷史提前了千餘年。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史前青銅刀形制簡陋,式樣不美,鏽跡斑斑。由兩塊範澆鑄而成,刃部經輕微冷鍛或戧磨,以增加鋒利度。刀身厚薄均勻,表面平整,有較厚的深灰綠色鏽。短柄長刃,刀尖圓鈍,微上翹,弧背,刃部前端因使用磨損而凹入。柄端上下內收而較窄,並有明顯的鑲嵌木把的痕跡。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至於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只能從商開始算,勉強能從二里頭開始算,即便是從二里頭遺址算,中華文明滿打滿算也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縮水嚴重。

但瑞典人在甘肅發掘一座史前遺址,出土一把青銅刀,終於將中華文明拉回了五千年。那就是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洮河西岸馬家窯村以及林家史前遺址的發掘。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該遺址在1924年7月被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首先發現,後來1945年,夏鼐等學者通過調查發掘提出了“馬家窯文化”的命名。1961年《新中國考古收穫》正式沿用“馬家窯文化”這一名稱。馬家窯村史前遺址其中以絢麗的彩陶為顯著特徵。

馬家窯文化遺址共發掘清理房屋60餘座,審穴和製陶窯址100多座,墓葬1600多座,出土文化遺物約6萬件。最主要的就是林家遺址發掘的青銅刀,青銅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個意義非常巨大。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遺址是包含有馬家窯類型早、中、晚期的代表性遺址,它位於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塬鄉林家村北,遺址總面積6600平方米,遺址出土的一件青銅刀,距今約5000年,是迄今國內發現最早的青銅鑄器,將我國銅製工具歷史提前了千餘年。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史前青銅刀形制簡陋,式樣不美,鏽跡斑斑。由兩塊範澆鑄而成,刃部經輕微冷鍛或戧磨,以增加鋒利度。刀身厚薄均勻,表面平整,有較厚的深灰綠色鏽。短柄長刃,刀尖圓鈍,微上翹,弧背,刃部前端因使用磨損而凹入。柄端上下內收而較窄,並有明顯的鑲嵌木把的痕跡。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經檢驗,為含錫的青銅。此外,在該遺址中還出有三塊含銅、錫、鉛、鐵的銅渣。林家這件青銅刀出土地層明確,20號房址內還出有彩陶盆和素面盆各一件,為馬家窯文化的典型器物;該遺址同出的銅渣也說明,此青銅刀不是偶然現象。

林家青銅刀看上去其貌不揚,但其具有重要價值意義:一是年代早,距今約5000年;二是地點重要,出在中西交通的要道上;三是含錫的合金(含錫量8~10%),青銅製品。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至於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只能從商開始算,勉強能從二里頭開始算,即便是從二里頭遺址算,中華文明滿打滿算也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縮水嚴重。

但瑞典人在甘肅發掘一座史前遺址,出土一把青銅刀,終於將中華文明拉回了五千年。那就是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洮河西岸馬家窯村以及林家史前遺址的發掘。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該遺址在1924年7月被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首先發現,後來1945年,夏鼐等學者通過調查發掘提出了“馬家窯文化”的命名。1961年《新中國考古收穫》正式沿用“馬家窯文化”這一名稱。馬家窯村史前遺址其中以絢麗的彩陶為顯著特徵。

馬家窯文化遺址共發掘清理房屋60餘座,審穴和製陶窯址100多座,墓葬1600多座,出土文化遺物約6萬件。最主要的就是林家遺址發掘的青銅刀,青銅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個意義非常巨大。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遺址是包含有馬家窯類型早、中、晚期的代表性遺址,它位於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塬鄉林家村北,遺址總面積6600平方米,遺址出土的一件青銅刀,距今約5000年,是迄今國內發現最早的青銅鑄器,將我國銅製工具歷史提前了千餘年。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史前青銅刀形制簡陋,式樣不美,鏽跡斑斑。由兩塊範澆鑄而成,刃部經輕微冷鍛或戧磨,以增加鋒利度。刀身厚薄均勻,表面平整,有較厚的深灰綠色鏽。短柄長刃,刀尖圓鈍,微上翹,弧背,刃部前端因使用磨損而凹入。柄端上下內收而較窄,並有明顯的鑲嵌木把的痕跡。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經檢驗,為含錫的青銅。此外,在該遺址中還出有三塊含銅、錫、鉛、鐵的銅渣。林家這件青銅刀出土地層明確,20號房址內還出有彩陶盆和素面盆各一件,為馬家窯文化的典型器物;該遺址同出的銅渣也說明,此青銅刀不是偶然現象。

林家青銅刀看上去其貌不揚,但其具有重要價值意義:一是年代早,距今約5000年;二是地點重要,出在中西交通的要道上;三是含錫的合金(含錫量8~10%),青銅製品。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這足以改寫歷史。青銅器與文字、城市一同被認為是文明時代的象徵,馬家窯文化遺址發掘青銅刀,無疑表明馬家窯文化達到了文明的程度。現在最主要的是文字。那麼,馬家窯文化有文字嗎?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至於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只能從商開始算,勉強能從二里頭開始算,即便是從二里頭遺址算,中華文明滿打滿算也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縮水嚴重。

但瑞典人在甘肅發掘一座史前遺址,出土一把青銅刀,終於將中華文明拉回了五千年。那就是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洮河西岸馬家窯村以及林家史前遺址的發掘。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該遺址在1924年7月被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首先發現,後來1945年,夏鼐等學者通過調查發掘提出了“馬家窯文化”的命名。1961年《新中國考古收穫》正式沿用“馬家窯文化”這一名稱。馬家窯村史前遺址其中以絢麗的彩陶為顯著特徵。

馬家窯文化遺址共發掘清理房屋60餘座,審穴和製陶窯址100多座,墓葬1600多座,出土文化遺物約6萬件。最主要的就是林家遺址發掘的青銅刀,青銅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個意義非常巨大。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遺址是包含有馬家窯類型早、中、晚期的代表性遺址,它位於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塬鄉林家村北,遺址總面積6600平方米,遺址出土的一件青銅刀,距今約5000年,是迄今國內發現最早的青銅鑄器,將我國銅製工具歷史提前了千餘年。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史前青銅刀形制簡陋,式樣不美,鏽跡斑斑。由兩塊範澆鑄而成,刃部經輕微冷鍛或戧磨,以增加鋒利度。刀身厚薄均勻,表面平整,有較厚的深灰綠色鏽。短柄長刃,刀尖圓鈍,微上翹,弧背,刃部前端因使用磨損而凹入。柄端上下內收而較窄,並有明顯的鑲嵌木把的痕跡。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經檢驗,為含錫的青銅。此外,在該遺址中還出有三塊含銅、錫、鉛、鐵的銅渣。林家這件青銅刀出土地層明確,20號房址內還出有彩陶盆和素面盆各一件,為馬家窯文化的典型器物;該遺址同出的銅渣也說明,此青銅刀不是偶然現象。

林家青銅刀看上去其貌不揚,但其具有重要價值意義:一是年代早,距今約5000年;二是地點重要,出在中西交通的要道上;三是含錫的合金(含錫量8~10%),青銅製品。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這足以改寫歷史。青銅器與文字、城市一同被認為是文明時代的象徵,馬家窯文化遺址發掘青銅刀,無疑表明馬家窯文化達到了文明的程度。現在最主要的是文字。那麼,馬家窯文化有文字嗎?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其實,馬家窯先民在繪製大量光輝燦爛的彩陶圖案的同時,也留下了豐富龐雜的刻畫符號,只是這為數眾多的圖案和符號我們今天已難以解讀。但這些圖案和符號真實地反映著史前社會的生產、生活實踐,寄託著先民們的精神訴求,也是當時人們審美情趣和思想意識的真實表達形式,因此說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史前文化信息,而這其中必然包括文字的雛形。

首先,我們來看兩件馬家窯彩陶中的文字符號: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至於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只能從商開始算,勉強能從二里頭開始算,即便是從二里頭遺址算,中華文明滿打滿算也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縮水嚴重。

但瑞典人在甘肅發掘一座史前遺址,出土一把青銅刀,終於將中華文明拉回了五千年。那就是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洮河西岸馬家窯村以及林家史前遺址的發掘。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該遺址在1924年7月被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首先發現,後來1945年,夏鼐等學者通過調查發掘提出了“馬家窯文化”的命名。1961年《新中國考古收穫》正式沿用“馬家窯文化”這一名稱。馬家窯村史前遺址其中以絢麗的彩陶為顯著特徵。

馬家窯文化遺址共發掘清理房屋60餘座,審穴和製陶窯址100多座,墓葬1600多座,出土文化遺物約6萬件。最主要的就是林家遺址發掘的青銅刀,青銅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個意義非常巨大。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遺址是包含有馬家窯類型早、中、晚期的代表性遺址,它位於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塬鄉林家村北,遺址總面積6600平方米,遺址出土的一件青銅刀,距今約5000年,是迄今國內發現最早的青銅鑄器,將我國銅製工具歷史提前了千餘年。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史前青銅刀形制簡陋,式樣不美,鏽跡斑斑。由兩塊範澆鑄而成,刃部經輕微冷鍛或戧磨,以增加鋒利度。刀身厚薄均勻,表面平整,有較厚的深灰綠色鏽。短柄長刃,刀尖圓鈍,微上翹,弧背,刃部前端因使用磨損而凹入。柄端上下內收而較窄,並有明顯的鑲嵌木把的痕跡。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經檢驗,為含錫的青銅。此外,在該遺址中還出有三塊含銅、錫、鉛、鐵的銅渣。林家這件青銅刀出土地層明確,20號房址內還出有彩陶盆和素面盆各一件,為馬家窯文化的典型器物;該遺址同出的銅渣也說明,此青銅刀不是偶然現象。

林家青銅刀看上去其貌不揚,但其具有重要價值意義:一是年代早,距今約5000年;二是地點重要,出在中西交通的要道上;三是含錫的合金(含錫量8~10%),青銅製品。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這足以改寫歷史。青銅器與文字、城市一同被認為是文明時代的象徵,馬家窯文化遺址發掘青銅刀,無疑表明馬家窯文化達到了文明的程度。現在最主要的是文字。那麼,馬家窯文化有文字嗎?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其實,馬家窯先民在繪製大量光輝燦爛的彩陶圖案的同時,也留下了豐富龐雜的刻畫符號,只是這為數眾多的圖案和符號我們今天已難以解讀。但這些圖案和符號真實地反映著史前社會的生產、生活實踐,寄託著先民們的精神訴求,也是當時人們審美情趣和思想意識的真實表達形式,因此說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史前文化信息,而這其中必然包括文字的雛形。

首先,我們來看兩件馬家窯彩陶中的文字符號: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此文字符號與甲骨文“巾”字的寫法完全相同,意思是在立杆測影的活動中,用繩來校準立杆的垂直度。這個文字符號與上面的“巾”字基本相同,其為一個文字符號的鏡像表示。

其次,我們再看在馬家窯彩陶圖案中的“示”字。請看截圖中白色的字體部分,就是一個標準的金文“示”字。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至於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只能從商開始算,勉強能從二里頭開始算,即便是從二里頭遺址算,中華文明滿打滿算也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縮水嚴重。

但瑞典人在甘肅發掘一座史前遺址,出土一把青銅刀,終於將中華文明拉回了五千年。那就是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洮河西岸馬家窯村以及林家史前遺址的發掘。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該遺址在1924年7月被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首先發現,後來1945年,夏鼐等學者通過調查發掘提出了“馬家窯文化”的命名。1961年《新中國考古收穫》正式沿用“馬家窯文化”這一名稱。馬家窯村史前遺址其中以絢麗的彩陶為顯著特徵。

馬家窯文化遺址共發掘清理房屋60餘座,審穴和製陶窯址100多座,墓葬1600多座,出土文化遺物約6萬件。最主要的就是林家遺址發掘的青銅刀,青銅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個意義非常巨大。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遺址是包含有馬家窯類型早、中、晚期的代表性遺址,它位於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塬鄉林家村北,遺址總面積6600平方米,遺址出土的一件青銅刀,距今約5000年,是迄今國內發現最早的青銅鑄器,將我國銅製工具歷史提前了千餘年。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史前青銅刀形制簡陋,式樣不美,鏽跡斑斑。由兩塊範澆鑄而成,刃部經輕微冷鍛或戧磨,以增加鋒利度。刀身厚薄均勻,表面平整,有較厚的深灰綠色鏽。短柄長刃,刀尖圓鈍,微上翹,弧背,刃部前端因使用磨損而凹入。柄端上下內收而較窄,並有明顯的鑲嵌木把的痕跡。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經檢驗,為含錫的青銅。此外,在該遺址中還出有三塊含銅、錫、鉛、鐵的銅渣。林家這件青銅刀出土地層明確,20號房址內還出有彩陶盆和素面盆各一件,為馬家窯文化的典型器物;該遺址同出的銅渣也說明,此青銅刀不是偶然現象。

林家青銅刀看上去其貌不揚,但其具有重要價值意義:一是年代早,距今約5000年;二是地點重要,出在中西交通的要道上;三是含錫的合金(含錫量8~10%),青銅製品。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這足以改寫歷史。青銅器與文字、城市一同被認為是文明時代的象徵,馬家窯文化遺址發掘青銅刀,無疑表明馬家窯文化達到了文明的程度。現在最主要的是文字。那麼,馬家窯文化有文字嗎?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其實,馬家窯先民在繪製大量光輝燦爛的彩陶圖案的同時,也留下了豐富龐雜的刻畫符號,只是這為數眾多的圖案和符號我們今天已難以解讀。但這些圖案和符號真實地反映著史前社會的生產、生活實踐,寄託著先民們的精神訴求,也是當時人們審美情趣和思想意識的真實表達形式,因此說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史前文化信息,而這其中必然包括文字的雛形。

首先,我們來看兩件馬家窯彩陶中的文字符號: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此文字符號與甲骨文“巾”字的寫法完全相同,意思是在立杆測影的活動中,用繩來校準立杆的垂直度。這個文字符號與上面的“巾”字基本相同,其為一個文字符號的鏡像表示。

其次,我們再看在馬家窯彩陶圖案中的“示”字。請看截圖中白色的字體部分,就是一個標準的金文“示”字。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甲骨文“示”字上面一橫指天,下面一豎是立杆,所以有立杆測天之意,但需要注意的是“示”字中的一豎並沒有出頭。而馬家窯彩陶圖案中的表示卻是在立杆測天的一橫上加了一個大大的圓,立杆也直接捅破了天。所以馬家窯彩陶圖案表達的意思是不僅能夠測天,還能夠測宇宙萬物的意思。也就是說,馬家窯彩陶中表示的立杆測天的範圍和能力要遠遠的大於“示”字所表示的範圍和能力。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至於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只能從商開始算,勉強能從二里頭開始算,即便是從二里頭遺址算,中華文明滿打滿算也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縮水嚴重。

但瑞典人在甘肅發掘一座史前遺址,出土一把青銅刀,終於將中華文明拉回了五千年。那就是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洮河西岸馬家窯村以及林家史前遺址的發掘。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該遺址在1924年7月被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首先發現,後來1945年,夏鼐等學者通過調查發掘提出了“馬家窯文化”的命名。1961年《新中國考古收穫》正式沿用“馬家窯文化”這一名稱。馬家窯村史前遺址其中以絢麗的彩陶為顯著特徵。

馬家窯文化遺址共發掘清理房屋60餘座,審穴和製陶窯址100多座,墓葬1600多座,出土文化遺物約6萬件。最主要的就是林家遺址發掘的青銅刀,青銅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個意義非常巨大。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遺址是包含有馬家窯類型早、中、晚期的代表性遺址,它位於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塬鄉林家村北,遺址總面積6600平方米,遺址出土的一件青銅刀,距今約5000年,是迄今國內發現最早的青銅鑄器,將我國銅製工具歷史提前了千餘年。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史前青銅刀形制簡陋,式樣不美,鏽跡斑斑。由兩塊範澆鑄而成,刃部經輕微冷鍛或戧磨,以增加鋒利度。刀身厚薄均勻,表面平整,有較厚的深灰綠色鏽。短柄長刃,刀尖圓鈍,微上翹,弧背,刃部前端因使用磨損而凹入。柄端上下內收而較窄,並有明顯的鑲嵌木把的痕跡。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經檢驗,為含錫的青銅。此外,在該遺址中還出有三塊含銅、錫、鉛、鐵的銅渣。林家這件青銅刀出土地層明確,20號房址內還出有彩陶盆和素面盆各一件,為馬家窯文化的典型器物;該遺址同出的銅渣也說明,此青銅刀不是偶然現象。

林家青銅刀看上去其貌不揚,但其具有重要價值意義:一是年代早,距今約5000年;二是地點重要,出在中西交通的要道上;三是含錫的合金(含錫量8~10%),青銅製品。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這足以改寫歷史。青銅器與文字、城市一同被認為是文明時代的象徵,馬家窯文化遺址發掘青銅刀,無疑表明馬家窯文化達到了文明的程度。現在最主要的是文字。那麼,馬家窯文化有文字嗎?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其實,馬家窯先民在繪製大量光輝燦爛的彩陶圖案的同時,也留下了豐富龐雜的刻畫符號,只是這為數眾多的圖案和符號我們今天已難以解讀。但這些圖案和符號真實地反映著史前社會的生產、生活實踐,寄託著先民們的精神訴求,也是當時人們審美情趣和思想意識的真實表達形式,因此說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史前文化信息,而這其中必然包括文字的雛形。

首先,我們來看兩件馬家窯彩陶中的文字符號: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此文字符號與甲骨文“巾”字的寫法完全相同,意思是在立杆測影的活動中,用繩來校準立杆的垂直度。這個文字符號與上面的“巾”字基本相同,其為一個文字符號的鏡像表示。

其次,我們再看在馬家窯彩陶圖案中的“示”字。請看截圖中白色的字體部分,就是一個標準的金文“示”字。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甲骨文“示”字上面一橫指天,下面一豎是立杆,所以有立杆測天之意,但需要注意的是“示”字中的一豎並沒有出頭。而馬家窯彩陶圖案中的表示卻是在立杆測天的一橫上加了一個大大的圓,立杆也直接捅破了天。所以馬家窯彩陶圖案表達的意思是不僅能夠測天,還能夠測宇宙萬物的意思。也就是說,馬家窯彩陶中表示的立杆測天的範圍和能力要遠遠的大於“示”字所表示的範圍和能力。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通過以上的解讀,馬家窯彩陶文字的字形變化來看,馬家窯的文字水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高度,因為其不僅僅是用文字來標註或註釋,還能將文字抽象變形構成畫面來達到既能說明問題又美觀漂亮的目的。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至於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只能從商開始算,勉強能從二里頭開始算,即便是從二里頭遺址算,中華文明滿打滿算也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縮水嚴重。

但瑞典人在甘肅發掘一座史前遺址,出土一把青銅刀,終於將中華文明拉回了五千年。那就是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洮河西岸馬家窯村以及林家史前遺址的發掘。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該遺址在1924年7月被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首先發現,後來1945年,夏鼐等學者通過調查發掘提出了“馬家窯文化”的命名。1961年《新中國考古收穫》正式沿用“馬家窯文化”這一名稱。馬家窯村史前遺址其中以絢麗的彩陶為顯著特徵。

馬家窯文化遺址共發掘清理房屋60餘座,審穴和製陶窯址100多座,墓葬1600多座,出土文化遺物約6萬件。最主要的就是林家遺址發掘的青銅刀,青銅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個意義非常巨大。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遺址是包含有馬家窯類型早、中、晚期的代表性遺址,它位於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塬鄉林家村北,遺址總面積6600平方米,遺址出土的一件青銅刀,距今約5000年,是迄今國內發現最早的青銅鑄器,將我國銅製工具歷史提前了千餘年。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史前青銅刀形制簡陋,式樣不美,鏽跡斑斑。由兩塊範澆鑄而成,刃部經輕微冷鍛或戧磨,以增加鋒利度。刀身厚薄均勻,表面平整,有較厚的深灰綠色鏽。短柄長刃,刀尖圓鈍,微上翹,弧背,刃部前端因使用磨損而凹入。柄端上下內收而較窄,並有明顯的鑲嵌木把的痕跡。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經檢驗,為含錫的青銅。此外,在該遺址中還出有三塊含銅、錫、鉛、鐵的銅渣。林家這件青銅刀出土地層明確,20號房址內還出有彩陶盆和素面盆各一件,為馬家窯文化的典型器物;該遺址同出的銅渣也說明,此青銅刀不是偶然現象。

林家青銅刀看上去其貌不揚,但其具有重要價值意義:一是年代早,距今約5000年;二是地點重要,出在中西交通的要道上;三是含錫的合金(含錫量8~10%),青銅製品。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這足以改寫歷史。青銅器與文字、城市一同被認為是文明時代的象徵,馬家窯文化遺址發掘青銅刀,無疑表明馬家窯文化達到了文明的程度。現在最主要的是文字。那麼,馬家窯文化有文字嗎?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其實,馬家窯先民在繪製大量光輝燦爛的彩陶圖案的同時,也留下了豐富龐雜的刻畫符號,只是這為數眾多的圖案和符號我們今天已難以解讀。但這些圖案和符號真實地反映著史前社會的生產、生活實踐,寄託著先民們的精神訴求,也是當時人們審美情趣和思想意識的真實表達形式,因此說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史前文化信息,而這其中必然包括文字的雛形。

首先,我們來看兩件馬家窯彩陶中的文字符號: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此文字符號與甲骨文“巾”字的寫法完全相同,意思是在立杆測影的活動中,用繩來校準立杆的垂直度。這個文字符號與上面的“巾”字基本相同,其為一個文字符號的鏡像表示。

其次,我們再看在馬家窯彩陶圖案中的“示”字。請看截圖中白色的字體部分,就是一個標準的金文“示”字。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甲骨文“示”字上面一橫指天,下面一豎是立杆,所以有立杆測天之意,但需要注意的是“示”字中的一豎並沒有出頭。而馬家窯彩陶圖案中的表示卻是在立杆測天的一橫上加了一個大大的圓,立杆也直接捅破了天。所以馬家窯彩陶圖案表達的意思是不僅能夠測天,還能夠測宇宙萬物的意思。也就是說,馬家窯彩陶中表示的立杆測天的範圍和能力要遠遠的大於“示”字所表示的範圍和能力。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通過以上的解讀,馬家窯彩陶文字的字形變化來看,馬家窯的文字水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高度,因為其不僅僅是用文字來標註或註釋,還能將文字抽象變形構成畫面來達到既能說明問題又美觀漂亮的目的。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馬家窯彩陶上的文字,榫卯結構設計圖,曆法的表現形式,風鳥和八卦圖等無一不說明5800年前的中國已經達到或實現了人類社會的高度文明。因為,如果不是高度文明,就不可能有文字出現,就不可能有如此精湛和爐火純青的榫卯結構設計圖,就不可能有精準無比、一畫解千愁的歷法解釋。

"

按照西方公認的說法,人類進入文明,必須有三大標誌:城市、文字、青銅器。而西方之所以不承認中國夏王朝,則主要是因為夏王朝考古遺址有問題。因為學者在甲骨文裡並沒有找到“夏”字。

當然,現在浙江也有大型的史前遺址,比夏王朝還要早,可能叫禹王朝。遺址就是良渚文化遺址,雖然良渚文化遺址完完整整的一個上古王國,規模、發達程度遠超同期西亞等文明遺址,但缺少一項硬性標準:青銅器!所以,也被西方人砍掉。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至於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華只能從商開始算,勉強能從二里頭開始算,即便是從二里頭遺址算,中華文明滿打滿算也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文明縮水嚴重。

但瑞典人在甘肅發掘一座史前遺址,出土一把青銅刀,終於將中華文明拉回了五千年。那就是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洮河西岸馬家窯村以及林家史前遺址的發掘。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該遺址在1924年7月被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首先發現,後來1945年,夏鼐等學者通過調查發掘提出了“馬家窯文化”的命名。1961年《新中國考古收穫》正式沿用“馬家窯文化”這一名稱。馬家窯村史前遺址其中以絢麗的彩陶為顯著特徵。

馬家窯文化遺址共發掘清理房屋60餘座,審穴和製陶窯址100多座,墓葬1600多座,出土文化遺物約6萬件。最主要的就是林家遺址發掘的青銅刀,青銅是文明的標誌之一。這個意義非常巨大。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遺址是包含有馬家窯類型早、中、晚期的代表性遺址,它位於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塬鄉林家村北,遺址總面積6600平方米,遺址出土的一件青銅刀,距今約5000年,是迄今國內發現最早的青銅鑄器,將我國銅製工具歷史提前了千餘年。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林家史前青銅刀形制簡陋,式樣不美,鏽跡斑斑。由兩塊範澆鑄而成,刃部經輕微冷鍛或戧磨,以增加鋒利度。刀身厚薄均勻,表面平整,有較厚的深灰綠色鏽。短柄長刃,刀尖圓鈍,微上翹,弧背,刃部前端因使用磨損而凹入。柄端上下內收而較窄,並有明顯的鑲嵌木把的痕跡。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經檢驗,為含錫的青銅。此外,在該遺址中還出有三塊含銅、錫、鉛、鐵的銅渣。林家這件青銅刀出土地層明確,20號房址內還出有彩陶盆和素面盆各一件,為馬家窯文化的典型器物;該遺址同出的銅渣也說明,此青銅刀不是偶然現象。

林家青銅刀看上去其貌不揚,但其具有重要價值意義:一是年代早,距今約5000年;二是地點重要,出在中西交通的要道上;三是含錫的合金(含錫量8~10%),青銅製品。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這足以改寫歷史。青銅器與文字、城市一同被認為是文明時代的象徵,馬家窯文化遺址發掘青銅刀,無疑表明馬家窯文化達到了文明的程度。現在最主要的是文字。那麼,馬家窯文化有文字嗎?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其實,馬家窯先民在繪製大量光輝燦爛的彩陶圖案的同時,也留下了豐富龐雜的刻畫符號,只是這為數眾多的圖案和符號我們今天已難以解讀。但這些圖案和符號真實地反映著史前社會的生產、生活實踐,寄託著先民們的精神訴求,也是當時人們審美情趣和思想意識的真實表達形式,因此說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史前文化信息,而這其中必然包括文字的雛形。

首先,我們來看兩件馬家窯彩陶中的文字符號: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此文字符號與甲骨文“巾”字的寫法完全相同,意思是在立杆測影的活動中,用繩來校準立杆的垂直度。這個文字符號與上面的“巾”字基本相同,其為一個文字符號的鏡像表示。

其次,我們再看在馬家窯彩陶圖案中的“示”字。請看截圖中白色的字體部分,就是一個標準的金文“示”字。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甲骨文“示”字上面一橫指天,下面一豎是立杆,所以有立杆測天之意,但需要注意的是“示”字中的一豎並沒有出頭。而馬家窯彩陶圖案中的表示卻是在立杆測天的一橫上加了一個大大的圓,立杆也直接捅破了天。所以馬家窯彩陶圖案表達的意思是不僅能夠測天,還能夠測宇宙萬物的意思。也就是說,馬家窯彩陶中表示的立杆測天的範圍和能力要遠遠的大於“示”字所表示的範圍和能力。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通過以上的解讀,馬家窯彩陶文字的字形變化來看,馬家窯的文字水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高度,因為其不僅僅是用文字來標註或註釋,還能將文字抽象變形構成畫面來達到既能說明問題又美觀漂亮的目的。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馬家窯彩陶上的文字,榫卯結構設計圖,曆法的表現形式,風鳥和八卦圖等無一不說明5800年前的中國已經達到或實現了人類社會的高度文明。因為,如果不是高度文明,就不可能有文字出現,就不可能有如此精湛和爐火純青的榫卯結構設計圖,就不可能有精準無比、一畫解千愁的歷法解釋。

瑞典專家在甘肅發掘一把史前青銅刀,中華文明5000年的確不容置疑

所以,我們得出馬家窯文化絕對是文明的範疇,因為他完全符合西方人說的文明的標誌:文字、青銅器和城市。因此,中華文明五千年毋庸置疑,鐵證如山。

朋友,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