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烈士,他們是“國之脊樑”

清明節 新京報 四川 木裡 涼山 西昌 新京報 2019-04-06
他們是烈士,他們是“國之脊樑”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30個人,30座人格豐碑。

4月4日,四川涼山州在西昌市火把廣場舉行悼念儀式,悼念在“3·30”木裡森林火災中犧牲的30名撲火英雄。

一、他們是烈士,也是脊樑

今天的西昌烏雲壓城,像是上天寫下的一副輓聯。

同在今天,應急管理部、四川省政府近日批准在撲救四川涼山木裡森林火災中英勇犧牲的30名撲火人員為烈士。

在追悼會上,看到那些被攙扶著的、悲痛欲絕的父親母親,看到那些抬頭望著戰友遺像、失聲痛哭的戰士,我在不知不覺中早已淚水盈眶。

曾經,這30人是父親、是兒子、是戰友、是枕邊人,一場猝不及防的“林火爆燃”,從此天人兩相隔,再無法相見。於他們的家人而言,走出這種傷痛,需要太長的時間。

他們是烈士,他們是“國之脊樑”

木裡森林火災犧牲烈士追悼會。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在網上,有些人秉持事後的“全知視角”或基於想象,去探討救火相關的問題。這類觀點不乏善意初衷:有的或許是冀望救火前能有救災方式評估的“前置性環節”,有的是希望用更專業的裝備讓犧牲再少些。

但我們不該因此否定掉很多東西。

這個社會有太多職業,需要專業更需要勇氣——與歹徒近身搏鬥的警察、向著炮火堅毅前進的軍人、臥底揭露黑暗的記者、救死扶傷可能被病菌感染的醫生——專業是他們的技能,勇敢則是他們的態度,缺一不可。

正如魯迅所言:“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二、再送烈士最後一程,對他們抱以最誠摯的敬仰

30條生命,何其沉重。我們在懷念之外,更要窮盡所有可能,去避免類似的事故再度發生。

他們是烈士,他們是“國之脊樑”

戰友難掩悲痛。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我們重申“生命第一”,不是因為生命會盲目勇敢,而恰恰是因為人性中有“為了公共利益而不惜犧牲自我”的耀眼光芒。這種可貴的精神,敦促著我們去為他們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技術,去添置更有防護效力的裝備。

我們重申“生命第一”,也不是拱手把所有問題都推給技術和設備,而恰恰是要研究,在目前技術無法提供周全保護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以人的智慧為自己建一座“防火牆”。

這些是這30位烈士給我們留下的沉重命題,消防員、軍人、指揮者、科研人員以及我們普通人,都將是答卷者。

而今天,讓我們再送烈士最後一程,讓我們對他們的“勇敢”抱以最誠摯的敬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從家到國,無論我們走向多遠,走到多先進的未來,這種勇敢、擔當、無畏的精神都是“家之頂樑,國之脊樑”。

他們是烈士,他們是“國之脊樑”

英雄家屬眼含熱淚。 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明天是清明節,這是一個“追思懷遠”的節日。

如何看待和對待生和死,構成了人區別於他者的特質之一。

我們鄭重悼念逝者,就是為了在懷念中積蓄前行的力量,在追遠中汲取渡劫的勇氣,並將這份力量與勇氣傳承,以緬懷逝者,也啟示未來。

這也是清明節的意義所在,當我們把自我融入歷史脈絡、家國之間,生命也因此有了更深遠的意義,更別樣的底色。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們緬懷這30位烈士,願他們一路“風清月明”,願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裡“歲月靜好”。

□孟然(媒體人)

編輯 王言虎 校對 郭利琴

相關推薦

推薦中...